让赵云放弃了一段姻缘的城市在哪个位置?

让赵云放弃了一段姻缘的城市在哪个位置?,第1张

《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发生在刘备夺取荆州四郡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赵范、樊氏、陈应和鲍隆。

刘备亲自率部夺取零陵郡后,赵云主动请缨要求去征讨桂阳郡,张飞也表示自己愿意前往。两人争执不下,最终诸葛亮以抓阄的形式决定人选,赵云如愿前往。出兵前,赵云表示,自己只带三千兵马,若拿不下桂阳,甘愿按军令处罚。

得知赵云领兵来犯,桂阳太守赵范连忙与部下鲍隆和陈应商议对策。陈应坚持出兵抵抗,令原定想要投降的赵范无可奈何,只得答应让陈应率领三千人马出城与赵云展开较量。

在双方进行的交锋中,赵云与陈应进行单挑。仅仅四、五个回合之后,陈应只知不是赵云的对手,拍马而逃,被赵云生擒。此后,赵云将陈应释放。

陈应返回桂阳后,赵范决定投降,于是便打开城门,来到赵云的营寨献降。赵云待之以礼,并设下酒宴招待赵范。在酒席宴间,两人结为异姓兄弟。次日,赵范又邀请赵云进城。赵云命手下将士继续在城外驻扎,自己仅带着五十名骑兵进城。赵云进城后,赵范设宴招待赵云。赵范命自己的寡嫂樊氏为赵云倒酒,并提出要将樊氏许配给赵云为妻。赵云大怒,一拳打倒赵范,上马出城而去。

赵云离开后,赵范又找到鲍隆和陈应商议。鲍隆提出采用诈降之策迷惑赵云,借机除掉赵云,赵范一口应允。谁知赵范等人的计策被赵云识破。赵云将计就计,不但除掉了鲍隆和陈应,还顺利地再度进入桂阳城将赵范抓获。最终,刘备赦免了赵范的罪责,让其继续担任桂阳太守。

与真实的历史相对比,小说中描述的这次桂阳之战可谓有真有假。首先,赵云奉命收复桂阳是历史的真实。不过,小说中提到的所谓鲍隆和陈应负隅顽抗的故事情节却是小说作者的虚构。鲍隆和陈应这两个人物只不过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艺术形象,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

小说中提到的桂阳之战后刘备依然让赵范继续担任桂阳太守的情节,则与历史记载完全不同。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载:“(赵云)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这一记载清楚地说明,赵范投降后,刘备免除了赵范太守之职,让赵云取而代之。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赵范有意将自己的寡嫂樊氏许配给赵云之事,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称:“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

至于为何要谢绝这门亲事,赵云自己给出了两个理由。赵云认为,赵范是因为形势所迫而归顺刘备的,并非真心真意。况且天下女子众多,自己也没有非要娶樊氏的必要。最终,赵范潜逃而去,樊氏也从此下落不明。

介绍了桂阳郡之战的真伪,再来说说桂阳郡的沿革。桂阳这一地名的出现,由来已久。从历史资料来看,自先秦开始,冠以“桂阳”的地名多达六处,其中两处在黄河以北地区,另外四处都在长江流域。那么,赵云拒绝樊氏额这个桂阳郡又在哪里呢?

从《三国志》及《后汉书》等史籍的介绍来看,桂阳郡属于荆州。荆州疆域辽阔,涵盖了如今的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荆州范围内的桂阳郡,是在西汉时期设置的,位于零陵郡以东、长沙郡以南。在两汉时期,桂阳郡的郡治在郴县。郴县这一地名则起源于秦代,后被更名为宣风、郴州、郴阳等名。1994年,该地撤县设市,被定名为郴州市,是湖南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

在社会动荡的年代,习惯了争金铁马,被马埋没的人,并不太重视男女防的伦理准则。所以当时的三皇都娶寡妇也就不足为奇了。赵云拒绝与国色天香的樊氏结婚,因为他害怕被“唾骂”,害怕这位美女再婚后失去尊严。其实这些无疑都是借口。赵云拒绝嫁给樊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赵云为人谨慎,考虑周到。对付赵凡仙的小姨子,对绝色美人不为所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职责任务,特别令人肃然起敬。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周瑜和刘备追击曹操至南郡,合力围攻江陵。刘备乘机南下,取荆州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县。当时,赵运岭领兵攻占桂阳,桂阳知府赵范被迫投降,生下美人计,执意要把寡居的嫂子樊氏嫁给赵云。施“具有民族色彩”,是个非常漂亮的女人。赵云强烈拒绝了。当时,军中有人劝赵云同意这桩婚事,嫁给樊氏。赵云说:赵范被迫投降,“其心不可测”,天下女子多。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个时候订婚?赵凡并没有真的投降,而是向嫂子提供了另一个情节。“美人计”失败,他就跑了。事实证明,赵云的处置是正确的,既保住了贵阳,又避免了被绑。

关于这件事,三国演义描述得很生动,写完后,孔明对赵云说:“这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赵云回答了三个原因:第一,娶了同姓的寡妻,怕被“唾骂”;第二,“她老婆改嫁,让她失去尊严”;第三,“赵范之心不可测。”这三个原因中,只有第三个符合历史,这才是赵云辞职的真正原因。前两个是作者强加给赵云的。

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社会观念并不像小说作家那样道家化。寡妇再嫁是很普遍的事,而且有许多人娶了同姓的寡妇。刘备入蜀后,孙夫人所娶的吴懿的妹妹,原是益州旧主柳岩之子刘协的妻子。刘勰死后,她成了刘备的夫人,后来又成了的夫人。论姓氏,同姓刘,论辈分,刘备和刘协是同辈。孙权的夫人许,原是其父孙坚的妹妹,也就是孙权的表妹的孙女,起初嫁给了同郡的吕尚。吕尚死得早,孙权娶了她。她不怕别人笑话,只是近亲结婚,按现代科学来说是不合适的。而且曹苑和曹操官渡之战后,被曹丕乱取的甄氏是袁绍的媳妇,也是寡妇。曹操对此也表示赞同,说“我的真媳妇”。三个皇帝带头娶了三个寡妇。赵云娶个寡妇没什么。不存在樊氏猥亵的问题。关键是赵凡不真诚。强加给赵云的前两个理由,不符合赵云的初衷,也有损赵云的形象,实在是失败。

第三十九回博望坡军师首战写孔明初出茅庐,张飞已杀夏侯兰。这些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笔触。当时尚未出山,与夏侯享乐为刘备之事,而已被赵云擒下。认为夏侯兰和赵云是“将军之友”。他们从小就认识。赵云告诉刘备要避免夏侯兰的死,但没有用在自己手下,而是推荐他做“军法官”。因为赵云知道夏侯兰对法律很有研究。这样做,赵云不仅从小就认识,也避免了别人的怀疑。他的用意很好,对荣耀也很谨慎和体贴。

一般有下述几种说法或者说候选人:

1马超的妹妹马文鹭(马云禄)。

2 桂阳太守赵范的嫂子樊氏。

3貂蝉。

先说文鹭,这个名字是游戏《三国赵云传》上说的,真正应为云禄。我认为这个可能性是没有的,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马超之父马腾被曹操征召,马超独留陇西,“及腾之入,因诏拜为偏将军,使

领腾营。又拜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 ”,从这可看出马家都去了许昌,最后都惨死,留下的亲属(也许有女眷),在“ 诏收灭超家属。超复败於

陇上。”这时也全死了,以至于有“ 初,超未反时,其小妇弟种留三辅,及超败,种先

入汉中。正旦,种上寿於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

贺邪?””,可见马家的人以很少。

也许有人会说,马小妹失散了,没和马超联系上,那嫁给赵云后,两人应该有机会见面吧,可到马超死时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

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马家只有马岱一人了,可见假设不成立。而且在三国志等上也无马超之妹记载,马云禄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有可能是话本家编的)。可见,赵云的妻子不会是文鹭。

再说樊氏,更简单了,正史上赵云拒绝了,还是蜀书上的记载:范寡

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

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

范果逃走,云无纤介。

从最后四字上可看出,赵云根本没娶樊氏,赵云传游戏上根据此编了个樊娟出来,很多朋友可能会联系起来,产生误会。

最后看貂蝉,就更没可能了,因为貂蝉本身就不存在,这个人物是元曲家编的,姓任,掌管宫中貂蝉帽得名,不过是虚构的。

还有很多说法,不过大多出自话本或评书,都是一家之言。

也许是爱屋及乌,我们在敬仰英雄的同时总希望其完美,抱的得美人归,历史就是历史,我们不用苛求,不用比较,只要我们每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梦,那就够了。

刘备让赵云娶樊氏只见于《三国演义》,按照《三国演义》的记载,此时的赵云已经是大龄青年,刘备关心一下他的婚事也是正常。《三国演义》第52回刘备平定江南四郡时,赵云前去攻打桂阳。桂阳太守赵范归降以后,想把自己的寡嫂樊氏嫁给赵云,遭到赵云拒绝,两人因此翻脸。事后刘备也问过赵云意见:“与汝娶之,若何?”刘备这么关心赵云的婚事,是因为赵云此时年纪已经不小了。在《三国演义》里,关于赵云的年龄是一个谜。赵云是在界桥之战出场,也就是公元191年,按照书中描述,赵云是一个少年将军,年纪应该不大,没有超过二十岁。

不过在诸葛亮一出祁山时,赵云不服老,主动请为先锋,书中说此时赵云已经“年登七十”。诸葛亮一出祁山公元228年,按照这么算,界桥之战时赵云已经33岁,怎么都说不上是少年将军。

会出现这么大的年龄差距,确实是书中一个大的纰漏。要么是赵云天生娃娃脸,33岁看着还跟少年一样,要么就是“年登七十”只是一个夸张的形容,只是说赵云年纪已经很大。但是不管按照哪个说法,赵云在打桂阳时,年纪已经不小。赵云攻打桂阳是在刘备夺取南郡之后,至少是公元209年。此时距离界桥之战已经过去18年,即使当年赵云确实只是一个少年,到此时也已经过了30,如果按照后者算,那么此时赵云已经50多岁。赵云后来回答说“何患无妻”,说明他此时还没有妻子。

古代人大多结婚早,赵云即使此时只有30多岁,还没有结婚也绝对是一个大龄青年了。刘备和赵云虽然不是结拜兄弟,但是彼此欣赏,赵云又一向忠心耿耿,刘备关心一下他的婚事也是正常的。而且樊氏也确实长得漂亮,所以刘备才会这么热心。

自古英雄爱美,三国时期名人无数。他们都很勇敢,善于战斗,但他们无法“逃离”美丽。但有一位文武双全,相貌英俊,却不迷女人。他是赵云和赵子龙。

网络图

诸葛亮攻取荆州四郡时,赵云没有带血的剑就拿下了贵阳。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兼任贵阳府尹。前桂阳知府赵范为了讨好赵云,不仅与赵云结为兄弟,还尊他为兄,并把自己寡居的嫂子樊氏嫁给了赵云。虽然樊氏是一个寡妇,她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姿势和一个真正美丽的外表。为了买通赵云,赵凡是豁出去了。

本以为赵云会欣然接受,不料赵云勃然大怒,当面斥责赵范。找个饭吃偷个鸡不蚀把米,走开了。后来有人劝赵云接受美丽的樊氏,赵云却说:“赵范其实是被迫投降的。他的思想不可预测。世界上有很多好女人。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最后,我没有嫁给樊氏。

网络图

事实上,赵范是否被迫投降与嫁给樊氏有很大关系?赵云不愿意这么做,是出于对刘备的忠诚。他知道赵凡的心思不纯。如果他和樊氏结婚,他就是赵范的亲戚。将来赵凡若不忠。因为他的善良,刘备会很难对付。所以,就算美貌第一,赵云也不服。

赵云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完美的人。

网络图

作为刘备的御用侍卫,他深得信任,多次将刘禅从危机中解救出来。同时,赵云还是一个大臣。刘备攻打吴的时候,很多人不敢谏,赵云却敢于站出来。

无论是个人性格还是国家大义,赵云都把握得很好。同时,赵的勇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能力也是无往不利的。这样的英雄在整个三国都不多见。

说到赵云,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他在历史上跟关羽、张飞、黄总、马超并列,后来罗贯中把这五人称为“五虎将”,由此赵云便火了,是非也多了。有人认为张飞只是个保镖,他并没有带部队的经验,除此之外,他的私生活也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点,例如他跟樊氏是什么关系?

赤壁之战结束后,在夺取桂阳郡的时候,赵范跟赵云见面了,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当时赵范宴请赵云,两人在饭桌上互称兄弟,当时赵范有一个嫂子樊氏,期间被邀请出来接待赵云,樊氏一眼就看上了赵云,赵范仿佛也看出了她的意思,于是顺势要把嫂子介绍给赵云,但是赵云居然拒绝了。赵云为什么要拒绝呢?难道是认为她长得不好看吗?还是另有隐情呢?

说到樊氏,虽然史书上没什么记载,但是赵范肯定不会做傻事,介绍一个长相丑的女子给他,那么他为什么要拒绝呢?难道赵云是因为嫌弃樊氏已经结过婚了吗?其实三国时期,对于这些并不怎么看重,当时有很多的女性都是二婚,例如曹操的夫人们,很多都不是明媒正娶,曹丕的夫人也是这样,所以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首先有一点是能够明确的,赵云认为赵范的投降是假的,是他制造的障眼法。赵云是一个虎将,军事方面非常有才能,他知道了赵范的意思之后,害怕他投降刘备是被逼的,这样的人心思缜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叛逃。

赵范要把嫂子献给赵云是很有目的性的,想借机提高自己在部队中的地位,这样一来,这件事看起来就像是一场交易,赵云早已看穿了这一切,所以就拒绝了他。

事实证明,赵云果然没有猜错,没过多久赵范果然叛逃了。如果当时他接受了好意,这时候他肯定会受到牵连。就算他是心腹,刘备暂时不会直接为难他,但是内心一定会非常不满,未来必定不会重用他,内心一直心有余悸。而且当时赵云和赵范以兄弟相称,虽然女性改嫁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嫁给小叔子是不行的,这肯定会坏了名声。

在他们看来这有失纲常,如果他当时同意了,肯定会坏了他的名声,所以有远见的赵云直接就拒绝了。不过这也不能称为赵云直接拒绝的理由,虽然两人以兄弟相称,但其实并没有血缘关系,按理说,他娶赵范的嫂子是没问题的。

另外,赵云要懂得避嫌,如果他当时立马同意,肯定就会被一些比较细心的人发现,认为他拉帮结派。刘备如今事业上刚有些好转,如果内部人员关系复杂,赵云接受了“馈赠”,刘备自然是不会允许的,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他虽然不会以这个为借口为难赵云,但是日后肯定会心存芥蒂。为了避免这一系列的发生,有远见的赵云当场就拒绝了赵范,也算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英雄难过美人关”一言,诚不欺我等——好色成性的曹操,不仅好人妻,多次强占寡居的女子,甚至有夫之妇,为此在差点宛城之战中丢了性命,还曾与自己的儿子,争夺甄宓;江东猛虎孙坚,为了求娶吴夫人,不惜耍无赖;张飞在芒砀山落草,强抢民女;就连在演义中,被塑造成不好女色形象的关羽,也曾为了美人杜氏,屡次请求曹操将此女赐给自己,甚至在被曹操截胡之后,还曾动过刺杀曹操的心思。不过,在当时也有一股清流,不为女色所惑。

说到此处,可能很多人想到了,“数丧嫡室”的刘备,毕竟比起上述几人,抛妻弃子已成家常便饭的他,对女子太过轻视了。可是,刘备虽然没有主动搜罗美女,却也从未拒绝过哪个美人,例如,他为了争霸曾数次亲自联姻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却能抵御住美人的诱惑,在对方主动送上门的时候,坚决的说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人又是谁呢?

《三国志》注引《云别传》记载:“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意思是说,当初赵云随刘备平荆州四郡的时候,负责驻守桂阳。原本的桂阳太守赵范,有一个寡居的嫂嫂樊氏,是个难得的美人,于是赵范打算将樊氏许配给赵云,赵云却选择了的拒绝,理由是赵范与他同宗,这样做不妥。

众所周知,这样的说法太过牵强,不说他与赵范并非出自同一脉,其主公刘备,一直以汉室后裔自居,入蜀之后不还是迎娶了刘璋的寡嫂吗?那么,在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刘备、关羽、孙权、张飞等人,都经不住美色的诱惑,为什么赵云会拒绝的这么彻底呢?面对国色天香的樊氏,他真的不心动吗?

小编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过后其他人说起此事的时候,赵云的回答是,“天下女不少”,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云是有一些惋惜的,只不过他不允许自己妥协罢了。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不肯纳樊氏呢?其中一方面原因,是他自己提到的,“范迫降耻,心未可测”,也就是说,当时赵范被迫投降,是否值得信任还不能确定,赵云害怕自己被利用,酿成什么大祸,影响了刘备的大业,所以一向严于律己的他,虽然觉得略有遗憾,却没有因为美色放弃原则。

除此之外,赵云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只不过他没有明言罢了。很多史料证明,赵云在投奔刘备的时候,早已步入了中年,并非演义中描绘的少年,因此他大约早已有妻室了。当然了,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指望赵云因为爱情,坚持一夫一妻,拒绝美色,注定是要幻灭的,可是赵云一向是一个“顾大局”的人,他讲究的是,“国贼未灭,何以家为?”此时刘备还没有站稳脚跟,他绝对不会再有家室的情况下,因为贪图美色,而耽于享乐,这与日后刘备入主益州后,他劝阻刘备将田地、房屋分赏给诸将,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正史记载中,赵云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叫赵统和赵广,女儿仅叫赵氏,后来嫁给了关羽的儿子关平,生有一子叫关樾;赵云既然有儿子和女儿的记载,那当然有老婆了,不过正史并没有记载,仅有野史所传四人。

第一个:樊氏

樊氏本是昔桂阳太守赵范寡嫂,赵云随刘备平定江南四郡后,刘备以赵云为桂阳太守。赵范居心叵测,要将自己的嫂嫂樊氏嫁给赵云,但遭到赵云的拒绝,赵范逃走后,樊氏下落不明。但是根据野史记载,后来刘备知道这事后,寻得赵范和樊氏;见樊氏的确容貌不俗,而再看赵云,跟随自己九死一生,这么大了还没一个女人,心中愧疚,于是就给赵云做主,将樊氏许配给了赵云。

其实赵云也并不是对樊氏没感觉,只是由于对刘备的忠心让他不想受到赵范的胁迫而已,刘备做主后,赵云欢天喜地的将樊氏娶回了家。东汉末年,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处女情结,刘备娶吴懿之妹为后,吴懿之妹本是刘焉的儿媳,也是一个寡妇;而曹丕的正室夫人甄宓也是抢来的女人。

第二个:马夫人

马夫人就是马云禄,马超的妹妹;据说马云禄经常跟随哥哥征战沙场,所以逃过一劫,没被曹操所杀;后来马超投靠了刘备,马云禄也随着来了巴蜀;这马云禄第一是一直在征战,第二是因为颇为高傲,对寻常男子看不上眼,所以一直没有结婚。

逐渐熬成了大姑娘,而赵云早年跟随刘备征战,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中,所以也是大龄男青年一枚;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两人偶然遇见,马云禄长期的军旅生涯养成的英姿飒爽和姣好身材,让赵云心动不已;而赵云高大英俊帅气加上武艺非凡,很快就看上了眼。

对于这桩婚事,马超是很开心的,他知道赵云的本事,不在自己之下,而且颇得刘备宠幸,是一个极佳的归宿;而刘备也是很赞成这桩婚事,他知道赵云的忠心,而马超仅有的亲人也唯有马岱和马云禄了,尤其是对这个妹妹极为关心,如果赵云把马云禄娶了,还怕马超会再反?

第三个:孙夫人

这个孙夫人不是指的孙尚香,而是赵云偶然认识的一女子,她身材苗条,面貌娇美,性格活泼开朗,爱开玩笑。赵云也非常爱自己的妻子,于是将军府内常常是笑声不断。有一天赵云征战回来,孙夫人高高兴兴地烧水让他洗浴,看到丈夫身上一个伤疤都没有,赵云笑答这是自己武艺高超,战斗中从未受伤的缘故。

这时孙夫人眼睛一转,又想和丈夫开个玩笑,就拔了一根绣花针,说道:“将军从未受过伤?妾今日便让将军带伤!”轻轻地在他肩头扎了一下。谁知竟一下血流不止,赵云虽然脸色惨白,仍强笑道:“谁想我一世常胜,竟死于此小小的银针,罢!这一生也不枉了!”含笑而亡。孙夫人见自己的一个玩笑害了丈夫,又悲又悔,伏尸痛哭,抽出赵云的宝剑自刎在丈夫身旁。

这是正儿八经的野史了,要知道赵云可是活到了七十多呢,怎么可能这么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呢?而且即便是赵云跟随诸葛亮出征后回来,那时候赵云也是胡子一大把的老头子了,一个老太太给一个老头子洗澡还这么……还真的没见过。

第四个:李夫人

这个李夫人的流传仅有极少人知道,出自河北梆子《青钢剑》;剧中赵云长阪大战后又去阻挡追兵,结果与刘备失散,来到西川遇到了翠莲,二人一见钟情,不久成婚。后赵云出发去找队伍,留下青钢剑作记认。李夫人在等待中生下一子,取名全定。

十八年后刘备进了西川,全定带着青钢去认父亲,谁知赵云正与诸葛亮打赌,为了不输掉这个赌赵云不认这两母子,后来全定斩将立功,在诸葛亮与众将的劝说下,终于赵云夫妻相认,父子团圆。

这四个女人中,怎么看都只有樊夫人有点靠谱;马云禄就是后世捕风捉影杜撰的,具体有没有未可知;但是孙夫人和李夫人就有点扯了,逻辑上都有点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187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