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热成像测温仪好用吗?测温精度和使用寿命怎么样?

请问热成像测温仪好用吗?测温精度和使用寿命怎么样?,第1张

自然界中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不断向外辐射红外线。热成像通过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芯片及电子处理系统,将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转换成可见图像。

简单来说,热成像原理就是利用温度成像,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

热成像测温的最重要指标就是精准度。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捕获到视场内的红外辐射后,将其转换为灰度数字信号值,但该数值会随环境温度变化漂移,并受到目标发射率、大气透过率和测温距离等因素影响。

测温精准的“硬核”保障是红外探测器芯片,高响应率、高热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器芯片,能够实时得到极为细致的高频热像数据,再就是加上测温算法,最终得到精准的温度数据。

电子体温计的质量和价格并非一定成正比,价格不一定是衡量电子体温计准确度的唯一标准。虽然价格高的电子体温计通常具备更多的功能和更先进的技术,但是便宜的电子体温计也可以有很好的准确度。购买电子体温计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1 品牌和信誉。选择知名品牌并具有良好信誉度的电子体温计,这些产品往往经过了高质量的生产和质量检测,使用寿命更长,测量准确度更高。

2

测量原理和技术。不同的电子体温计采用不同的测量原理和技术,对于不同的人群和测量部位,其准确度差别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红外线体温计主要用于非接触式快速测量,常用于前额或额温的测量,可快速测量多人体温,但是其准确度受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电子口腔体温计、腋下体温计等接触式体温计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测量,但是精度相对更高。

3 功能和操作性。除了测量准确度外,电子体温计的功能和操作性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例如,LCD

显示屏、声音提醒、自动关机等功能都可以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因此,选择电子体温计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具有较高准确度和合适价格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购哪种电子体温计,使用时都需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这也是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关键。

大街上最威风的就是公共场所的安保人员和各小区的工作人员了。不管你平时多大派头,也不管你哪个星球来的,遇见他们咱都得乖乖过去,要么举起手来、要么头伸过去,挨上一枪。

测温现场1

测温现场2(图中是测温枪,谢谢)

虽然这几天大家 挨的枪子不少 被检测的次数不少,但对很多朋友来说,这玩意在之前的生活中还相对比较少见。因为对它的陌生,进而就衍生出了一个个萦绕在脑边问题。

测温枪是为何在你脑袋上“打一枪”就知道温度的;它测得到底准不准;以及亲戚群里最关心的,被这玩意打多了会不会影响健康?

这些问题,其实只要搞懂测温枪的原理,就会一一迎刃而解。原理虽然复杂,但不用担心,看了小编的讲解,保准咱二舅姥爷瞅了都能理解得明明白白儿的。

被测温枪打多了会不会有损健康

被测温枪打多了会不会有损健康?——这个问题很经典。

测温枪,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很多人一听到“红外”“辐射”这类的词就一哆嗦。

测温枪这玩意虽然名头上冠着“辐射”和“红外”,但不会对你的身体施加任何哪怕一丁点的影响。

因为它是个接收器,不是发射器。

笼统的说,红外测温仪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获得物体温度数值。

意思就是,你的身体无时无刻在向外扩散辐射能量,而测温枪的作用,是接收你身体某区域的辐射能量。如果真的说这个过程有什么危害的话,那么应该担心被辐射的也是测温枪,没准万一哪天测到个1000℃的脑门自己就坏了。

所以这玩意虽然长着一副枪的样子,但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好了,说明白这个问题,也许有些小伙伴就想抢答了——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测温枪的工作过程就是像温度计一样,直接隔空感受你散发的“温度信号”呢?——这样的说法其实也不太对。

红外测温枪能接收到的,只是各种波段的电磁波,绝不是直接的温度传导。而其中最关键的,从“电磁波信息”到“温度信息”的这一转换过程,就要提到今天要说的真正的重点了——黑体辐射定律。

黑体辐射定律

这次的“测温枪原理”就是——黑体辐射定律:自然界中一切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都在不停向外辐射能量,物体的向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力越强。

诚然,这句话是一切的基础,但是我相信如果不对里面的句子进行拆解,不解释黑体辐射的理论,几乎没有人能沉下心来去理解这话到底说了个什么意思。

哎,这事其实很简单。

这个黑体辐射定律是干啥用的呢,说白了就是物理学家想搞懂“电磁波信息”到“温度(能量)信息”的转换关系。

于是他们假想出了“黑体”这个东西。

这个时候我们派出小编的好朋友 卡比 出场。假设“黑卡比”就是一个标准的“黑体”,它的特性是: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体现到卡比身上就是,吃掉的食物从来不吐出去,没有浪费地全部自己消化掉。

那么,消化掉的东西,最后就变成了卡比体内的热量,也就是热辐射(我们可以把它通俗地理解为温度)

于是这个从“电磁辐射”(光)到“热辐射”(热)的过程,就叫黑体辐射。

好了,知道了这个原理,现在新的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知道黑体吸进去的“光”到底转化成了多少“热”呢?

这个问题自从17世纪牛顿发现三棱镜光色散现象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了,科学家们一直钻研了数百年,终于在1900年的时候,马克思·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公布了靠谱的“黑体辐射定律公式”。

黑体辐射定律公式

其中为了证明这一公式而引出的衍生品“量子力学”概念,顺道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之一。

人类得到这个公式多不容易,看看它是用多少颜值换来的就知道了:

所以,为了让这消耗掉的颜值不被辜负,我们现在就了解一下这个公式,别看写起来复杂,其实都是纸老虎,它所揭示的无非是光与温度的关系——

你看如果把它画成图,是不是就好懂一些了!(并没有)

怎么理解这个图呢,这几条线的走势反映的是某个固定温度(单位K/国际标准温度单位)下,不同波长的热辐射强度。

比如里面的6000K,这是太阳光球层的温度——于是根据黑体辐射定律公式,我们就能分别算出太阳光中不同波长(比如红色、绿色、蓝色、某段红外线、某段紫外线……)的热辐射能量(强度/I)是多少。

同理,如果我们知道某段光的热辐射强度和光线波长,也可以算出其代表的“温度”是多少了。

好的,我知道说到这很多同学还是想说“依然看不懂”,没关系,这会儿看睡着的同学可以醒醒了,咱把理解难度继续降维,下面才是重点。

我们只要看懂一点,就是——高温度下的黑体辐射强度,在任何一个波长范围内,都高于低温度下的黑体辐射。

反映到图里就是,1500℃的红色高温曲线,在每段波长上强度都比1200℃的**曲线高:

红外测温仪就是根据这一特性设计出来的。

在这个理论基础下,根据工程应用所需的测量精度不同,红外测温仪有三种主要的设计方向。

其一,单色测温法:利用单一波长下的单色辐射强度比值来判断温度;

其二,双色测温法:测量被测物体在两个波长下的辐射强度比值的强度变化来判断,这种方法比前者受外界影响更小,误差也更小;

前面这两种能不能理解看个人造化,我们详细说一下第三种——

其三,全辐射测温法。

全辐射测温法名字听起来最牛,但其实是三种方法里精度相对最差的一种,不过优势就在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原因就在于其“大力出奇迹”式的设计思路——全辐射测温法,是通过测量辐射物体的全波长的热辐射总强度,来确定物体的辐射温度的。

我们怎么理解这个概念呢,就是好比把一个温度下的全波段辐射强度图比做一个米山,现在让卡比把整个米山全部吃掉,我们来测它吃掉后转化的热辐射能量总共有多少,最终推导出当时的温度值。

全辐射测温法过程

现在小区门口给你测体温的红外线测温枪,基本都是这一思路设计的。

所以思路缕清后,我们只需把一个这样的卡比放在测温枪中,测量出它吸收辐射后释放的热辐射量,就能换算出被测物对应的温度了。

这个能将接收到的“红外电磁波辐射”转换为“热辐射”(黑体辐射过程),进而把“热辐射”转化为电信号(热电转化过程)的东西就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简称:PIR)

红外测温枪的设置和调整方法如下:

准备材料:红外测温枪

1、红外测温仪一般默认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2、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还包括电池电量,激光定位信息等。

3、转到红外测温仪侧面,可以看到这里有个凹槽。

4、用手或者螺丝刀往右侧用力推一下即可打开。

5、在里面看到电池仓上面有个温度选择的开关,默认位置在:℃(摄氏度)。

6、将开关拨动到“℉”的位置即可将温度显示单位设置为华氏度℉。

7、然后关上电池盖之后可以看到显示屏上已经切换到华氏度温度的显示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176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