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意大利的军事力量有多强?强度和军质有着明显的不足
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而意大利在二战期间是一个重要的参战国,其军事力量在该战争中发意大利的军事实力有所不足,但它在战争中的角色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二战期间,意大利的军事力量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在1939年,意大利的陆军人口数量就已经达到了120万人。但是,这个强大的人口规模并不能完全转化为实力。
事实上,意大利的军事力量一直被认为只有中等水平,而且其军队也缺乏现代化设备和弹药。而且,意大利的军队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训练,这使得意大利的军事力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过,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和弱点,意大利的军事实力还是有其优点和优势的。一方面,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在战争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
而且,意大利的军队在战争初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胜利,这些胜利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在南欧及北非战线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意大利的军队在东欧和北非战线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勇气和韧性,成为了盟军的一股重要力量。总体来说,二战期间的意大利军力强度和军质有着明显的不足,但其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令人瞩目。
意大利军队在第二次世战期间主要的责任是防御地中海地区和撑起南欧及北非战线。
在1941年年初,意大利与德国一道发动了海上攻势,但是这场作战效果不佳,并最终导致了从北非战线的战败。随后,意大利军队在北非和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些有限的胜利。其中,在1943年的阿波利亚登陆行动中,意大利军队甚至花费了高价赢得了重要战役的胜利。
不过,意大利军队在地中海战役中表现也存在弱点和不足。特,意大利在单兵装备水平和水面和空中战斗实力等方面比较薄弱。此外,在这场战争中,意大利军队还暴露出了缺乏足够精密战术和相应作战经验的弱点。
意大利在二战期间前后,陆地作战经验齐全,部分原因来自于意大利的军事历史。而且,意大利的军队在日内瓦条约签署前也曾参与过一要的战争,如西班牙内战、汉方岛战役和北非战争等等。这使得意大利军队有基础训练和实战经验。
尽管如此,在德国入侵苏联前夕,意大利参加了巨大规模的巴巴罗萨行动中,但是意大利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出了极其糟糕的反应和撤离速度。
事实上,从德军进攻莫斯科前夕,如果没有意大利的攻击而照常接受希特勒的指令,那么德军或许会更有可能夺取莫斯科胜利。此外,意大利军队在东欧战线和北非战区中,也显现出了许多不利的情况。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意大利的军事装备和指挥系统体制有许多缺点。这些设备和体制上的缺点限制了意大利军队的行动和作战策略,从而比盟军相关军队更为缺乏侵略性。
意大利在二战期间是德国的盟友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战的地位和作是,意大利与德国之间的联盟并不牢固。在许多情况下,意大利可以自主选择参与为其造福的行动,而不必完全听从德国政府的指令。
此外,在二战爆发之前,意大利同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建立了协商关系。虽然在战争进展中,意大利的与盟军的协同也出现了一些限制,但是像1943年7月意大利政府突然转向盟军一样这样的重要事件也发生过。
总体来看,意大利在二战时期的作战能力和战斗效果存在弱点,但是意大利在战争中的作用并不可怠。随着生产技术和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缺点也得到了改善。而在意大利投降之后,盟军在南欧和北非战线的部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意大利一直以来被人们叫做“穷汉帝国主义”,意大利人全部的热情似乎全部被用来进行歌剧、足球等活动,打仗不是他们的强项。引用当时一位德国军官的话:
如果意大利是德国的敌人,那么德国只需10个师就可打败他;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那么德国需要派20个师来防备他;
如果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那么德国还要派30个师来保卫他。
在我的印象中,在二战战场上意大利军队从来没有过不依靠德军单独取得胜利的战例。
意大利虽然是轴心国成员,也签署了《钢铁盟约》,但它开始时没有遵守条约与德国一起开战,结束时也没有遵守条约,而是推出了轴心国。战争爆发前,墨索里尼就被告知即使全意大利的军工厂得到了全部原料,并且日夜开工,也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战争准备,因此意大利没有在德国闪击波兰时就卷进战争,只是派遣了劳工去德国,而在德国进展顺利,仿佛马上就要全面胜利的时候才仓促对英法宣战,赶鸭子上架,岂有不败之理。
宣战书还没有读完,就在地上被法国扁,在海里被英国揍,还无还手之力;《上尉的曼陀铃》中希腊人有句很经典的话“我们宁可向德国上尉的狗投降,也不向意大利人投降”,谁愿意向一个被自己打得稀里哗啦的对手投降呢;在德国人介入北非之前,邱吉尔甚至打算从北非抽出一些部队去支援其他战场,其原话是 “考虑到意大利在北非的大溃败,抽调这些兵力应无问题”……意大利投降后,意军又被德军随意虐杀,毫无还手之力,即使是被铁托改编成加里波地师的意大利军队也只是在抗击德军的战斗中做出了重要“牺牲”。
在一次北非的战斗中,一万多人的部队打都没打就像几千的盟军投降,理由是开启弹药箱的起子找不着了。
面对埃塞俄比亚的时候,一个只有二百挺机枪,四千支步枪连皇家卫队都有部分只装备长予的国家居然拖住意军半年之久,并逼得对方不得不用化学武器才能取胜,并最终付出了13万人伤亡的代价。甚至于他们的盟友德国人都看不起他们,当年在北非作战的时候,德军还未进入,而意军却有五十万人,英军组织了五万印军和由英国人驾驶的几百辆坦克对意军发动突袭,其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五十万意军被五万英印兵所败,丢失重镇托卜鲁克,被俘十多万人,隆美尔刚到北非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副意大利人慌乱逃跑的镜头,隆帅将他的德军官兵分散到一些意军中担任指挥官,这些士兵很快就成了意军的主心骨,在反攻时取得了胜利,(德军战斗力确实骇人,最基层的士兵到意军中都能成为出色的军官,同时也可看出意军低下的战斗力),隆帅对意军评价一向很低,他说:“意大利人打仗,该他们冲锋的时候,全都趴在地上畏缩不前,而该隐蔽的时候却又都勇往直前,结果有敌军扫射死伤枕籍 ”。有一次,因为地中海上的马耳他岛对非洲军补给线构成强大威胁(该岛力量强大时2/3的轴心国运输船被送入海底,而弱小时95\%以上船只都能安全通过),在大家讨论如何对付的时候有意大利军官表示可派意空降兵却抢占该岛。隆帅当场反驳道:“凭意军一向表现这可能吗?”。
更可笑的是,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的座机在东北部港口图卜鲁格上空竟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元帅当场丧生。意军为了掩饰这一严重的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可怜巴尔博成了二战中被误伤的最高军衔指挥者。1941年2月16日,德国非洲军团司令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抵达北非救援。此时,意军早已是溃不成军、仓皇逃窜。一个上校向隆美尔报告说,意军士兵把武器和弹药都扔在沙漠里,军官们正在打点行装,希望能尽快返回意大利。
1940年5月,德国军队迅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325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部分割让土地。有趣的是,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翁贝托亲王被迫宣布停战。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前任总书记斯特拉塞不无感慨地说,停战前两天还打,让那么多人白白去送死,真是令人痛心呀。
为了改变自己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动用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可是,意军未能达到墨索里尼的预期。11月4日,希腊政府仅集结了15个师,花了一周时间就把意军赶出边境。21日,墨索里尼临时换指挥,增派 14个师,发动新的一轮总攻。希军巧妙地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始终没有扭转败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惨败的责任归罪于总参谋部,进而更换总参谋长,一面又通过希特勒要求希腊停战。可是为时已晚,希腊军队已全线发动进攻,意军死伤惨重,王牌师全部被歼,5名将军被俘,1名将军被打死。意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国,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请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并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墨索里尼传授战略战术。有意思的是,墨索里尼回国后,仍然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靠本国的力量打败希腊,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组建一支50万人的增援部队。1941年3 月2日,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亲自督战,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墨索里尼怎么也想不通,人数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攻不破希腊的防线。希腊一战进一步暴露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虚弱和无能,也使意大利沦为轴心国集团中的二流国家,只能作“配角”随德军进行从属战。
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本想“单干”。墨索里尼认为德军必胜,如协同作战还可以分到战利品,于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应意军参加对苏作战。结果,派往苏联的 22万意大利精锐部队同样不堪一击,一半士兵被打死打伤或被俘,另一半则早早就逃回意大利,各种武器损失大都达80%以上。
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国内经济困难,军事准备不足,
担心参战后会招致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法国的打击,因此,意大利采取了
中立的立场,宣布自己是非交战国。后来在希特勒的煽动下 先是首战法国,然后是希腊 ,再死非洲 ,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也是一直是随风倒的国家。如需详细可以追问 ,拒绝ctrlc+v 包您满意!
二战时意大利军队最先入侵的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随后入侵了希腊,但是被击败。
希特勒原本希望意军能够在和法国交界的地区进攻法国,但是墨索里尼并没有这么做,只是派兵驻守在法国和意大利边界虚张声势。
二战全面爆发后意大利军队参与了在北非的从摩洛哥到突尼斯和埃及的战役,随着轴心国军队全面从非洲撤退,意大利军队的作战范围就仅限于本土了。
扩展资料:
二战时期意大利对外侵略过程
1923年,意大利士兵占领了希腊科孚岛的一部分,最终接管希腊。在1936年在西班牙的法西斯政权做出了最重要的战前军事干预。
意大利支持佛朗哥领导的运动。意大利派出飞机,武器,总兵力超过60000人援助西班牙民族主义者。1939年4月7日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速战速决后占领阿尔巴尼亚。
当德国于1933年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纳粹党)取得权力,墨索里尼说:“这次胜利,希特勒就是我们的胜利”。虽然纳粹不赞成墨索里尼和法西斯意大利,但希特勒早就崇拜墨索里尼的口才和能力。
继占领埃塞俄比亚,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企图改善各自国家的关系,但在私人,个人和政治紧张局势仍然存在。这两个意识形态有显著的相似之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1934年6月第一次见面,商讨奥地利的独立危机问题。私下,墨索里尼说希特勒只是“一个愚蠢的小猴子”。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开始入侵波兰,墨索里尼于9月24日公开宣布,意大利有权选择进入战争或保持中立,这将导致国家失去其国家的尊严。墨索里尼告诉他的女婿,他嫉妒希特勒的成就,并希望希特勒的实力将会减慢盟军反攻。
在制定战争计划,墨索里尼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决定吞并大部分非洲和中东,以纳入其殖民地,但军队司令曾警告说,意大利缺少坦克,装甲车和飞机提供以进行长期战争,并警告墨索里尼“这是自杀”。
墨索里尼采取了建议,在一定程度上,等待着德国入侵法国,然后才决定参与战争。由于德国以闪电战打败法国,意大利对法国宣战。
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突然向意大利发动空袭,结果削弱了意大利的主要战舰。但对意大利没有造成严重损害。
1941年12月,意大利潜水员放置了炸弹成功击沉两列英国战舰。1942年,意大利海军严重打击英国护航编队的行动,令英国海军多列船只沉没。随着时间的过去,盟军海军开始反攻,并把意大利的优势夺去。
到了1943年,已经失去意大利政府及民众支持的墨索里尼,对于世界来说,墨索里尼被看作他的国家没有能力和缺乏训练的军队在战斗中失败。尴尬的墨索里尼被国王夺去权力。法西斯成员投票以废除墨索里尼作为党的领袖。
几天后,即1943年7月26日,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正式取消墨索里尼总理职位,墨索里尼被立即逮捕。意大利签署了停战协议,然后与同盟国共同对抗纳粹德国的战争。
希特勒在得知墨索里尼被罢免后,立即派遣隆美尔率领德军进入意大利北部,与已经在意大利的阿尔贝特·凯塞林部队对意大利军队强行缴械。9月3日,意大利王国向盟军秘密投降,当日,英国将领蒙哥马利率军渡过墨西拿海峡,在意大利本土登陆。
9月8日,意大利和盟军停战。9月10日,隆美尔攻占意大利首都罗马,控制了南至那不勒斯的意大利全境。9月13日,希特勒派遣奥托·斯科尔兹内率领伞兵突击队奇袭墨索里尼的关押地,用滑翔机将其救出。
9月23日,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小城萨罗宣布成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自任领袖兼外长,同南部的意大利王国政府分庭抗礼。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被迫同德国签订协议,割让南蒂罗尔和的里雅斯特,并同意德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占领威尼斯。
1944年1月11日,墨索里尼在维罗纳枪决了齐亚诺以及其他曾投票反对他的法西斯党领导,这使得他进一步丧失支持,在此之后,他几乎完全依靠德军。
6月4日,盟军占领罗马,此后,由于准备登陆诺曼底,盟军在意大利暂时停止了大规模的进攻,使得墨索里尼的政府得以苟延残喘。疯狂的统治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游击队纷纷建立。
--意大利王国
意大利是一个老牌的汽车大国,汽车工业相当发达,从高性能“方程式”赛车到豪华跑车,到几十吨的大型载重汽车都能生产。虽然战后有几十年没有研制过坦克,但技术基础雄厚,研制新型坦克的困难相对而言并不大。为了降低开发成本,意大利将技术重点定位在坦克的电子和火控系统上,并且让在研的C-1主战坦克与另外两种陆军主力作战车辆VCC-80步兵战车和B-I“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共享相同的火控系统,其他部件则大量借鉴和采用成熟的技术。
“公羊”的研制得到了国外的技术援助。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就向意大利出口了120毫米L44滑膛坦克炮的技术,奥托•梅莱拉公司随后制造出120毫米滑膛炮和弹药。
“公羊”坦克在研制中吸取了很多OF-40的设计方法,两者在底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坦克整体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德国的“豹”1与“豹”2。从其底盘尺寸和炮塔方正的外形就可以看出,坦克车体前部的布局几乎是“豹”2早期原型车的翻版。
此外,意大利还将“公羊”主战坦克的一些零件以承包方式转由国外企业生产。如“公羊”的传动系统就采用了德国ZF公司设计的LSG3000全自动传动装置。由于自身底子厚,外加盟国的技术援助,“公羊”的研制过程基本顺利。
1986年底,奥托•梅莱拉公司制成了第一辆样车。1988年,全部6辆样车组装完成,并开始了漫长的测试。1992年6月,“公羊”主战坦克通过了行驶和火力等一系列测试,正式定型。同年,意大利军方和奥托•梅莱拉公司签订了生产200辆C-1“公羊”主战坦克的合同。不过,由于奥托公司还需要时间改造厂房和生产线的设备,因此直到1995年,正式生产型“公羊”主战坦克才走下生产线,交付给意大利陆军。
在近几年的国际武器组织的“世界坦克排行榜”中,“公羊”主战坦克大多在第8-10名徘徊。这说明“公羊”与M1A2、“豹”2A5等大牌主战坦克相比,性能上还有差距。虽然排名总是靠后,但这种意大利的国产货能在前十名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它还是一种性能不错、有一定战斗力的第三代坦克。
与当今最新型的主战坦克相比,“公羊”的各项性能一点也不突出,只有战斗全重比较小,为48吨左右,堪称西方第3代主战坦克中最轻型的一员了,因而其机动性能较好。不过,先进坦克该有的东西,如热成像夜视仪、稳像式火控系统、复合装甲、120毫米滑膛炮、自动灭火抑爆装置等等,“公羊”身上一个也不少。就凭这一点,“公羊”仍可以跻身先进坦克行列。
意大利原本并不是坦克研制的强国,自己军队用的也一直是进口产品,所以在“公羊”的研制过程中,尽量采用成熟技术和工艺,以缩短研制进度和风险。这些措施使意大利一下子站在了世界坦克工业的前列,并为今后研制更先进型号打下基础。事实也正是如此,前不久,意大利军方推出了“公羊”的出口型号,整体性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参与激烈竞争的能力。
性能数据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型号 C1
乘员 4人
战斗全 48000kg
单位功率 184kW/t
单位压力 834kPa
车长(炮向前) 10540m
车体长 7595m
车宽:
带裙板 3545m
不带裙板 3420m
车高(至炮塔顶) 246m
火线高 1910m
车底距地高 044m
履带中心距 2802m
公路最大速度 65km/h
公路最大行程 550km
潜水深 4m
爬坡度 60%
侧倾坡度 30%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发动机:
生产公司 菲亚特•依维柯
型号 MTCAV-12
类型 12V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
功率 882kW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 联邦德国ZF
型号 LSG3000
类型 液力机械
前进档/倒档数 4/2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 120mm/滑膛
并列武器口径/数量 762mm/1挺
防空武器口径/数量 762mm/1挺
烟幕弹发射器总数量 2-4具
弹药基数:
炮弹 40发
机枪弹 2500发
炮塔驱动方式 电液/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度
车长超越控制 有
火炮俯仰范围 -9°~+20°
火炮稳定器
水平向 有
高低向 有
三防装置 有
电气系统电压 24V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型号演变
C-1“白羊座”的改进型为“白羊座”MK-2型。MK-2型将换装1500马力(110295KW)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和液压悬挂系统,以及自动装填系统和更先进的火控系统,并将继续改进装甲防护。
MK-2型将最终淘汰老旧的“豹”1型和M60A1坦克。按计划,C-1“白羊座”MK-2型主战坦克将装备500辆。加上200辆MK-1型,C-1“白羊座”系列将达到700辆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告你个珍珠港事件的简介
偷袭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军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夏威夷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偷袭珍珠港或珍珠港战役。
11月26日,一支由六条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日本海军中将南云中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上舰队保持彻底的电波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被破坏,2403美国人丧身。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一共可以装载441架飞机,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根据当事人报道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
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被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7:40:第一波到达欧胡岛北岸。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在尾部受一条鱼雷。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
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
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珍珠港内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
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弹击中)。
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和对它开火。
8:40—9:15:轰炸机的攻击。
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后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道日本空袭。
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
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保护制空权。
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
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
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
从9:45开始:进攻减弱。
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
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
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
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
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
13:30:南云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越性。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州。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开始为这次行动做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发展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雇。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他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主意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直接结果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长期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作废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复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岛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称得上国际玩笑的有很多,比如意大利军把炸药放置在教堂,躲过了敌人的空袭,却遭受雷击爆炸;英国军和意大利军在中非战役中,有实力和优势的意大利军竟然以没带撬棍,打不开弹药箱为由举白旗投降了等等,还有很多。是不是有一句口头禅,怎么说来着:开什么国际玩笑。哈哈,让本人结合历史国际,给您献下丑吧。
“国际玩笑”这个词是因为美国U-2侦察机策划到苏联秘密执行侦查任务时,不幸再苏联被击落,而且还活捉了他们的飞行员-鲍尔斯。苏联当时对外公布此事时,并没有透露鲍尔斯还活着。美国人想着飞机有自行爆炸功能,现在机毁人亡,他们是找不到任何证据的。就死不承认,隐藏了自己对苏联的间谍活动,还谎称飞机是天气调查机,因为氧气故障迷航了。
后被惊人言论雷倒(赫鲁晓夫):他说当时刻意隐瞒驾驶员生还的消息,就是想看一下美国人能说多少蠢话。而且,那架飞机的残骸也是完好的。是不是大跌眼镜,很尴尬呢?
在战争期间,有一次,意大利军竟然没找到合适的炸药库,就想着教堂一般不会遭受空袭,然后就按照这个天真的想法实施了,把100多吨炸药集中在了圣纳扎罗教堂,那可是城市的中心地带。猜猜,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教会尖虽然没被敌军偷袭,却被雷给劈中了,顿时发生爆炸,城市损失惨重……
二是在二战中,地点在北非,当时很少的坦克(英国军)竟然朝反坦克炮阵地(意大利)冲锋,意大利军在开始时还击,后面就停止了,他们举白旗向英国军投降了!你们猜猜为什么?意大利人回答说,他们忘带撬棍了,不带撬棍,弹药箱就打不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