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金岳霖爱过的女人们,金岳霖喜欢的女人是谁?

历数金岳霖爱过的女人们,金岳霖喜欢的女人是谁?,第1张

历数金岳霖爱过的女人们

金岳霖的一生,在他的道德文章之外,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无疑是他对林徽因的恋情。

其实,在老金的人生中,有缘的女人并不止林徽因一人。在美国留学时,他就很替中国男人争光,和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孩秦丽琳处上了,后来,金岳霖回国时,秦丽琳也随他回到了中国,金岳霖在清华执教时并没有住校,而是在北京城里和秦丽琳搞同居。徐志摩曾描写过金岳霖与秦丽琳初到北京时的窘相。

不过,金岳霖和秦丽琳最终并没有走向中西合璧,据说秦丽琳“倡导不结婚,但对中国的家庭生活很感兴趣,愿意从家庭内部体验家庭生活”。也就是说,两人在一起更像在做一个科学实验,后来实验完成了,两人的关系也就结束了。

另外,在老金晚年,还有一段差点就走上红地毯的经历,对象是彭德怀的小姨子浦熙修。上个世纪50年代末,民盟组织在京中央委员学习,学习期间,同组的金岳霖与浦熙修对上了眼,金岳霖经常邀请浦熙修到家里品尝厨师老王的手艺,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眼看就要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被打倒了,在那个婚姻与政治如影随形的年代,老金不得不慎重考虑。再加上这个时候浦熙修也身患癌症,很快便卧床不起了,他们才没有走进围城。

“文革”时夫妻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现象实在太多了,身为光棍的金岳霖反而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但金岳霖从来不觉得独身是件好事,他经常鼓励那些单身的弟子们:“谁先结婚,我就给谁奖赏!”有一次,他询问弟子周礼全的婚姻问题,周礼全开玩笑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金岳霖马上严肃地反驳道:“你应该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然,在金岳霖生命中,分量最重的女人莫过于林徽因。

出身名门、才貌双全的林徽因无疑是当时许多男人的梦中情人,徐志摩即使跟陆小曼结婚后仍然对她念念不忘,据说徐志摩最后乘坐那架失事的飞机正是为了到北京聆听林徽因的演讲。

不过,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更像是单相思,那些小说和电视剧中的情节很多都是演义的性质。倒是林徽因和金岳霖之间,有过一段实实在在的相知相恋。

说起来,金岳霖认识林徽因还是徐志摩介绍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从美国学成归来后,先是到东北大学任教,后又来到北平的中国营造学社工作。在北平时,梁氏夫妇位于北总布胡同3号的家很快成为知识界精英们聚会的热点场所,几乎每周都有文化沙龙。在好友徐志摩热情的引荐下,同样美国留学出身的金岳霖很快成为梁家的上宾。

在长久的交往中,美女加才女、气质超凡脱俗的林妹妹让老金神魂颠倒,而多才多艺、幽默风趣、天真烂漫且极具绅士风度的金岳霖很快也赢得了林徽因的青睐,二人开始由“意合”进而不知不觉地“情投”起来。

据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女士回忆,有一天梁思成回家后,林徽因哭着对他说:“我苦恼极了,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林徽因说这话时一点儿也不像一个妻子对丈夫说话,倒像个小妹妹在请哥哥讨主意。

林徽因

梁思成听完之后非常苦闷,当晚他彻夜未眠。第二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转告金岳霖,老金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那以后,三个人成为了终身的好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成了亲人。1932年,在徐志摩去世后,金岳霖干脆把家搬到北总布胡同3号“择林而居”,梁氏夫妇住大的前院,老金住小的后院,前后院都单门独户。老金说:“一离开梁家,就像丢了魂似的。”

金岳霖这样做并没有让梁思成心里产生芥蒂,他们彼此之间都以一种君子坦荡荡的态度相处,甚至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也是找金岳霖来做“仲裁”,他们相信教哲学的老金一定比较理性和冷静。

善良幽默的老金的存在,给梁氏夫妇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有一次,老金突发灵感,写了一付对联送给夫妇俩: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梁上君子”本是贬义,但梁思成是搞古建筑研究与保护的,经常要在屋顶测量,他不仅不以为忤,还高兴地说:“我就是要做‘梁上君子’,不然怎么能打开一条新的研究道路,岂不是纸上谈兵了吗”倒是林徽因对赞誉之词并不领情:“什么美人不美人,好像一个女人没有什么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金岳霖听了,大为佩服,连连鼓掌。

“七七”事变后,金岳霖和梁氏夫妇先后来到了昆明,老金在西南联大任教,梁氏夫妇继续经营他们的中国营造学社,在多数时间内他们仍住在一起。抗战胜利后,老金和梁氏夫妇返回北平,三人在清华大学成了同事。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字龙荪)与清华园中另外两个著名的单身汉陈岱孙和叶企孙并称为“清华三荪(孙)”。

在金岳霖和林徽因的心中,始终有一份柏拉图式的情感存在,但他们以礼相待,让心中那份情感成为彼此生命中最美好的守望,心有灵犀而不在乎是否拥有。遗憾的是,命运多舛,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因为癌症去逝,终年51岁,金岳霖也失去了自己最挚爱的精神伴侣。

老金除了养鸡之外,还喜欢养蟋蟀,早年他养蟋蟀是为了斗蟋蟀,但是晚年他告诉学生自己养蟋蟀是为了听它们的鸣声。可以想象,夜深人静之时,蟋蟀们节奏分明的鸣叫声从老金房屋的一隅发出,为那静寂的屋子增加了几分生气。可惜,蟋蟀永远没有办法像林徽因那样理解金岳霖。

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有许多亲朋好友送的挽联,但最令人瞩目的无疑还是出自金岳霖的手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取自林徽因一首诗的题目《你是人间四月天》,四月天是人间最美好的季节,斯人已去,但是她存在的每一寸时光都是金岳霖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

林徽因死后多年,有一天金岳霖突然把一些至交好友请到北京饭店,没讲任何来由,众人纳闷不已,不知道老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酒过三盏之后,金岳霖突然站起来,举杯道:“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闻听此言,在座诸公无不潸然泪下。

1972年,梁思成也在“文革”中去逝。金岳霖晚年与梁氏夫妇的儿子梁从诫、儿媳方晶、孙女梁帆生活在一起,直至去世。梁从诫和方晶一直称老金为“金爸”,梁帆则叫他“金爷爷”,三代人的故事至此终于成了一个传奇。

金岳霖是哲学家、将形式逻辑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之前虽然严复?也翻译过西方的形式逻辑学著作。

金岳霖更为世人所熟悉的往往不是他的哲学,而是他和林徽因的恋情。

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的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后来又将这些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于是从此三人终身为友。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金岳霖,出生于湖南长沙,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金岳霖为了林徽因一辈子未娶,为何没能得到女神的心

1、起初金岳霖经常到林徽因家,和林徽因讨论文学问题。就这样,两个人相爱了。后来,林徽因再次选择了梁思成,金岳霖也选择了回归与林徽因的好友关系。因此,很多人认为金岳霖一直没有结婚的原因是林徽因。

2、这个人是金岳霖,因为当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在一起,而林徽因对两人都喜欢,最后金岳霖退出了,但是金岳霖一直守护着林徽因。不娶应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3、金岳霖为了守护林徽因,一生也没有结婚,也再也没有和其他的女人有过关系,所以金岳霖一生不结婚和林徽因是有直接关系的。

4、但是,另一个原因也确实是金岳霖先生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有明确的文字记载,金岳霖是有一位外国女友的。只不过是后来由于两个人试婚没有成功,才分道扬镳的。之后,金岳霖在50年代末的时候,又一度打算和记者浦熙修结婚。

文章跑警报与金岳霖先生相互映衬主要写了哪些形象

学识渊博:金岳霖先生被描述为博学多才、读书无数、知识面广泛的人物。他精通于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并且具有敏锐的思维和洞察力。

主要内容:全文以一个“趣”字为线索,描写了金先生有趣的外表穿着,所教有趣的学科,有趣的提问,有趣的答问。有趣的讲学,有趣的爱孩子的方式,有趣的爱人的方式,有趣的接触社会的方式等来展现一个哲学家的全貌。

幸拾金子。“跑警报,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丢金子,故可以捡到金子。”金岳霖先生说,竟然真的有位哲学系研究生留意此事回来时捡到金子。贴身情书。俗话说:情比金坚,有带金子的,也有带情书的。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呼应开头,希望熟悉金岳霖先生的人多写一点文章,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金岳霖的一生,是复杂的也是单纯的,是传奇的也是寂寞的。今年是金老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我们是怀着景仰的心情作这篇文章的,不敢辜负“大师”这个字眼,希望能够籍此表达对金岳霖先生的怀念与纪念。

梁思成是谁,金岳霖是谁

1、梁思成是林徽因的丈夫,梁启超的儿子,著名建筑学家。徐志摩,民国时期著名诗人,林徽因的追求者。金岳霖,民国时期哲学家,林徽因的崇拜和追求者。

2、梁思成和金岳霖(1895-1984)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友,都是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也都曾在清华大学任教,二人是好友。金岳霖和林徽因是知己好友。金岳霖爱林徽因而终生未娶。

3、金岳霖(1895-1984)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

金岳霖的介绍

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他是中国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金岳霖(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男,字龙荪,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

金岳霖(18914-19819),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湖南长沙1。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2。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

金岳霖(1895—1984)男,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清光绪乙未年闰五月廿二日(18914)生于湖南长沙。金岳霖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第一批院士。

逻辑学家王浩(《金岳霖先生的道路》):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两个很不相同的理想。这两种理想在今天都值得推荐,值得追求。但我不以为一个人可以同时追求这样一对难于兼得的理想。

金岳霖(1895-1984),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金岳霖在清华堂毕业后去美国留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游学。

金岳霖为什么会被称为风评最好的”第三者“

1、这也证明,金岳霖是一个比较思想进步的人,没有当时清朝时期的那种封建想法,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将辫子剪掉留短发,而他并不这么想,反而是写了一首这样的打油诗来形容当时的画面,也是比较风趣的一个人了。

2、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看,林徽因和金岳霖的性格更接近,毕竟梁思成是搞古建筑的,不苟言笑,生活中难免无趣,而金岳霖却是哲学家,风趣而幽默,至于林徽因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爱交际爱热闹,似乎和金岳霖更搭一些。

3、金先生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个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人。

4、首先金岳霖本身是位不婚主义者,他虽然没老婆,但是女朋友多啊,并且在男女之事方面,金岳霖故事还挺多的;其次关于一直都是邻居这事,完全就是时局的问题。

5、也许是因为对林徽因的爱深入了骨髓,只要林徽因好就行。所以会极度的克制自己,不会做伤害林徽因的事情,更别提破坏林徽因的家庭了。认识金岳霖的人,多半是因为他和林徽因的感情关系。

金岳霖生平资料

1、金岳霖(1895~1984)男,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金岳霖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第一批院士。

2、金岳霖(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男,字龙荪,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

3、金岳霖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

4、金岳霖是哲学家、将形式逻辑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之前虽然严复?也翻译过西方的形式逻辑学著作。金岳霖更为世人所熟悉的往往不是他的哲学,而是他和林徽因的恋情。

5、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

6、逻辑学家王浩(《金岳霖先生的道路》):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两个很不相同的理想。这两种理想在今天都值得推荐,值得追求。但我不以为一个人可以同时追求这样一对难于兼得的理想。

金岳霖

金岳霖,男,汉族,字龙荪,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原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1984年10月19日病逝,时年89岁。

中文名:金岳霖

别名:字龙荪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1895年7月14日

逝世日期:1984年10月19日

职业:哲学家、逻辑学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主要成就:建立独特哲学体系,培养人才

1926年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

被誉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

代表作品:《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原籍:浙江绍兴诸暨

人物经历

1895年7月14日(清光绪乙未年闰五月廿二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01年,进入胡子靖创办的长沙私立明德学堂读四书五经,接受传统教育;

1907年,进入美国教会创办的雅礼大学预科;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2年改名清华学校);

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官费留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

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21年,到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听课;

1925年,回国;

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

1926-1929年,清华聘请金岳霖讲授逻辑学。秋,与冯友兰等一起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36年,《逻辑》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列入“大学丛书”出版;

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金岳霖任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兼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

1940年,《论道》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获最佳学术著作评选二等奖;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50年,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6所大学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金岳霖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

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金岳霖任学部委员。9月底,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逻辑研究组组长;

1956年,加入中国***;

1965年,《罗素哲学批判》一书完稿;

197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

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金岳霖同志从事哲学、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五十六周年庆祝会”;

1983年,《知识论》一书时隔40余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

1984年10月19日,金岳霖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89岁。

主要成就

哲学思想

金岳霖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为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于《知识论》,金岳霖曾经说过:“这本《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抗战期间,我在昆明时已经把它写完了。有一次空袭警报,我把稿子包好,跑到昆明北边的蛇山躲着,自己就席地坐在稿子上。警报解除后,我站起来就走。等到我记起时,返回去稿子已经没有了。这是几十万字的书,重写并不容易。可是,得重写。《知识论》是我花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本书!”

金岳霖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哲学这个学问也不例外,如果要精确化和系统化,也必须完善和发展逻辑工具。金岳霖本人的哲学就以细密的逻辑分析见长,他的著作具有精深分析和严密论证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严谨学风。

哲学本体论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论道》是金岳霖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书中以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采用逻辑学书写形式,每一条都是一个逻辑命题,通过纯逻辑的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充分体现了金岳霖中西合璧的著述风格,他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高概念“道”将“式”、“能”统括起来,成为他的哲学的“最上的概念”,“最高的境界”。书中大量采用无极、太极、理、势、体、用、几、数等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并有意使用很多中国传统哲学命题,但赋予新解。

认识论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知识论

金岳霖曾经说过:知识论是甚么似乎是一非常之容易回答的问题,它是以知识为对象而作理论的陈述底学问。它是学问,它有对象,有某某套的问题,对于每一套的问题,历来研究这门学问的人也有某某套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底综合成一理论的系统。它与别的学问底分别下节即提出讨论。知识论既以知识为对象,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知识究竟是甚么。

社会任职

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

1926-1929年,清华聘请金岳霖讲授逻辑学。秋,与冯友兰等一起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金岳霖任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兼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50年,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6所大学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金岳霖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

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金岳霖任学部委员。9月底,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逻辑研究组组长;

197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

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主要著述

专著

1.《逻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35年,商务印书馆,1936年,1937年第2版;三联书店,1961年,1982年重印。

2.《论道》,商务印书馆,1940年,1985年重印。

3.《知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

4.《罗素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论文

1.《唯物哲学与科学》,1926年6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57期。

2.《自由意志与因果关系的关系》,1926年8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59期。

3.《说变》,1926年10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61期。

4.Prolegomena,1927年4月、6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1-2期。

5.《论自相矛盾》,1927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3期。

6.《同·等与经验》,1927年11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5期。

7.《休谟知识论的批评(限于Treatise中的知识论)》,1928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2卷3期。

8.《外在关系(ExternalRelation)》,1928年12月发表于《哲学评论》2卷3期。

9.《知觉现象》,1930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3卷2期。

10.《InternalandExternalRelations》,1930年8月发表于《清华学报》6卷1期。

11.《AEIO的直接推论》,1930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3卷3期。

12.《论事实》,1931年7月发表于《哲学评论》4卷1期。

13.《思想律与自相矛盾》,1932年1月发表于《清华学报》7卷1期。

14.《释必然》,1933年6月发表于《清华学报》8卷2期。

15.《彼此不相融的逻辑系统与概念实用主义》,1933年10月5日发表于大公报《世界思潮》副刊。

16.《范围的逻辑》,1933年11月发表于《哲学评论》5卷2期。

17.《NoteonAlternativeSystemsofLogic》,1934年发表于《TheMonist》44卷。

18.《不相融的逻辑系统》,1934年4月发表于《清华学报》9卷2期。

1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载《中国哲学史·附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9月。

20.《关于真假的一个意见》,1935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6卷1期。

21.《论手术论》,1936年1月发表于《清华学报》11卷1期。

22.《道,式,能》,1936年9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1期。

23.《可能底现实》,1936年12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2期。

24.《现实底个体化》(部分),1937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3期。

25.《现实底个体化》(摘要),1937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3期。

26.《TruthinTrueNovel》,1937年发表于《TienHsiaMonthly》4卷4期。

27.《OnPoliticalThought》,1939年发表于《TienHsiaMonthly》4卷4期。

28.《ThePrinciplesofInductionandApriori》,1940年发表于《TheJournalofPhilosophy》37卷7期。

29.《论不同的逻辑》,1941年4月发表于《清华学报》13卷1期。

30.《势至原则》,1943年5月发表于《哲学评论》8卷1期。

31.《归纳总则与将来》,1943年7月发表于《哲学评论》8卷2期。

32.《自然》,1943年11月发表于《哲学评论》8卷4期。

33.《思想》,1944年5月、7月发表于《哲学评论》9卷1-2期。

34.《ChinesePhilosophy》,发表于《SocialScienceinChina》1980年第1期。

人物轶事

高朋满座

金岳霖一生是跟朋友们度过的。他16岁(1911年)那年离开长沙到北平清华学堂读书。开始时他的六哥也在北平读书,对他常有关照。1913年夏,六哥因溺水而死。事实上,从这一年起,他“已经是独立于封建家庭的人了”。他差不多不回到长沙老家去,到上海去也只有一两次住在二哥家里。金岳霖又是一位终身未娶的哲学家。他“脱离了亲戚的生活”,也没有自己的家庭,便完全“进入了朋友的生活”。他的朋友很多,有“好几套”。当然学界的朋友居多,如张奚若、胡适、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钱端升、陈岱孙、周培源、邓叔存、陶孟和美国的费正清、英国的瑞洽慈也有兴趣相投者,如梨园名角,斗蛐蛐的高手抗战前,每到星期六下午,他的客厅里就满座高朋,高谈阔论,成为当时北平一处有名的沙龙。

金式幽默

金岳霖是一个很风趣和有幽默感的人,他一生中说过许多有趣的话,在西南联大时,有一次学生请他讲小说和哲学的关系,他讲完之后的结论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1950年代北京大学请艾思奇讲演,批判形式逻辑,艾思奇讲完后,金岳霖就说,刚才艾先生的讲话完全符合形式逻辑。金岳霖28岁的时候说一段话,当时他在《晨报·副镌》上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优秀分子与今日社会》,是参加当时由蔡元培、胡适发起的关于“好人政府”的讨论的。当时金岳霖有一个看法,说是希望知识分子能成为“独立进款”的人,所谓“独立进款”,简单说就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这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特别是在今天,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来说,做到“独立进款”的条件大体已具备了,因为他们要真有本事,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对于从事人文科学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学会的那点办报办刊办出版社的本事,就不能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想干就干,他们还得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工作,他们还很难成为“独立进款”的人,这实际才是当代文人的尴尬处境。但这和真正的“独立进款”还不是一回事,这一点文人不能糊涂,大家也不能糊涂。“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不说更远大的理想了,在今日,能实践金岳霖这个早年的愿望就很不容易。

金岳霖一生天真浪漫,率性而行,他总是按自己的志趣去生活,去做事,从不为名利所累。他不愿做行政工作,怕与人打交道。1926年初到清华,创办哲学系,他做第一任系主任。不久冯友兰到了清华,他就立即请冯友兰做了系主任。解放初期,让他当清华文学院院长,他也基本上是无为而治。他身材高大,仪表端庄,有时西服革履,执手杖,戴墨镜,一副英国绅士派头;有时着运动衫,穿短裤,球鞋,举手抬足像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有时在西装外面套个中式长袍,戴个老八路的棉军帽金岳霖又是一个乐观、幽默的人。冰心女士说,有幽默感的人,尤其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资料的人,总是开朗、乐观而豁达的人,使人愿意接近。她说金岳霖就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资料的人,他有“丰富的幽默感。她记得有一次金岳霖笑着对她说:“我这个人真是老了,我的记性坏到了‘忘我’的地步!有一次我出门访友,到人家门口按了铃,这家的女工出来开门,问我‘贵姓’。我忽然忘了我‘贵姓’了。我说请你等一会儿,我去问我的司机同志我‘贵姓’,弄得那位女工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绅士养鸡

金岳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听说他眼疾怕光,长年戴着像网球运动员的一圈大檐儿帽子,连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眼镜,据传两边不一样,一边竟是黑的。

可爱书呆子

金岳霖,“中国哲学第一人”,一个泰斗级的人物。

泰斗也是个书呆子。他不爱做官,他有一名言:“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1950年代初,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周培源要他出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金泰斗不想干,但周坚持,无奈,他只好到系主任办公室办公。可是他却不知道“公”是怎么办的,就恭恭敬敬地在办公室里待着,见没人找也没事,待了半天又跑回家看书去了。后来学校只好解除他的行政职务。

忘记自己

金岳霖生前经常做一些有趣的事,他有时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姓“金”!

怀念林徽因

真正懂得爱情的是金岳霖。他对林徽因的痴恋才叫“三洲人士共惊闻”。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汪曾祺在他《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讲道: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知识论》出版

金岳霖的《知识论》写了两遍,费时十余年,从完稿到正式出版又用了35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张岱年碰见金岳霖,问金的《知识论》可曾写好。金答曰:已经写好了,我写了这本书,我可以死矣。1983年,就在金岳霖去世前一年,商务印书馆终于出版了《知识论》,金岳霖在序中说:“《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是我花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它今天能够正式出版,我非常非常之高兴。”

人物评价

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家兄张申府先生说过,现在中国如有个哲学界的话,第一人是金岳霖先生。

现代著名思想史学者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①中国近50年思想方法上,真正能融会各种方法系统,另立一新的方法系统,在中国近日恐怕只有金岳霖先生一人了。②思想过于周密,理论过于深邃,而文字过于谨严,不善于用符号的人不能了解其学说思想,而善于运用符号的人既不多,故了解金先生的学说思想的人甚寥寥。

大师冯友兰:①金先生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烂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我认为,这几句话可以概括嵇康的风度。这几句话对于金先生的风度也完全可以适用。②我想象中的嵇康,和我记忆中的金先生,相互辉应。嵇康的风度是中国文化传统所说的‘雅人深致”、“晋人风流”的具体表现。金先生是嵇康风度在现代的影子。

诗人徐志摩:金先生的嗜好是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他可以暂时不吃饭,但这头发丝粗得怪讨厌的,非给它劈开了不得舒服。

逻辑学家王浩(《金岳霖先生的道路》):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两个很不相同的理想。这两种理想在今天都值得推荐,值得追求。但我不以为一个人可以同时追求这样一对难于兼得的理想。

著名作家汪曾祺(《蒲桥集》):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

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殷海光(《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曾这样描述当年金岳霖对他的影响:“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忽然碰见业师金岳霖先生。真像浓雾里看见太阳!这对我一辈子在思想上的影响太具决定作用了。他不仅是一位教逻辑和英国经验论的教授,并且是一位道德感极强烈的知识分子。昆明七年教诲,严峻的论断,以及道德意识的呼唤,如今回想起来实在铸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论他本人,他是那么质实、谨严、和易、幽默、格调高,从来不拿恭维话送人情,在是非真妄之际一点也不含糊。”

哲学家贺麟(《逻辑》):国内惟一具新水准之逻辑教本。

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杨国荣:中国近代新实在论的另一重镇是金岳霖。但与冯友兰以人生哲学为目标构建新理学不同,金岳霖的注重点更多地指向认识论与方法论,其理论与新实在论有亲近的一面,也有与之相出入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金岳霖的理论建树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实证主义思潮的逻辑终结。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他随便得很,教授没有像他那么随便的。他有时候在讲坛上走来走去,这个不说了,有时候就坐在教桌上面对着大家,在那里讲课。他还有个特点,他不写字,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也带支粉笔,不过没什么用。

张申府: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

费正清(《自传》):(金岳霖)英语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能在音调、含义、表情等各方面分辨出英语中最细微的差别。

胡乔木说:“我们党以自己的队伍中有像金岳霖这样著名的老学者而感到自豪。希望所有的科学工作者都要向金老学习,在学术上、政治上、工作上不断追求进步。我作为金老的学生,作为党中央的成员,向金老祝贺,祝金老健康长寿!”

后世纪念

同名学术奖

为纪念金岳霖,经中国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和中国逻辑学会共同组织,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并从1990年设立金岳霖学术奖,主要奖励逻辑学和现代哲学方面的优秀成果,为我国逻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奖项,也是中国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奖项之一。

人物故居

金岳霖故居位于东罗圈胡同11号属东城区朝阳门地区,在史家胡同东段路南,从北向南沟通史家胡同与干面胡同,长约360米。胡同的具体走向是:北起史家胡同,南行西拐再南折,止于干面胡同。清光绪年间,即称“东罗圈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远见胡同”,后恢复原名。

金岳霖(1895714-19841019),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湖南长沙。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凭三本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225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