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语用联想空格想象吧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阅读课文,语用联想空格想象吧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补充完整,第1张

11点55分,阿姆斯特朗沿着登月舱的阶梯缓缓向下走去,他的心澎湃着,激动着,仿佛海浪在他心中喧腾,他想这一伟大的时刻在今天的11点56分20秒将有我来见证!

当距离地面只有一个阶梯时,他的心颤抖了,被这具有历史性的时刻震撼了!

当教缓缓落在月球表面上时,本还有些浮动的脚步,实实在在地踩了下去,这是全人类的飞跃!

他的心中翻滚着骇浪惊涛,他想蓝色地球上千千万万的同胞们一定都在我这一刻狂欢,喧腾!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跨去。

望采纳~

第一批在月球上登陆的人是美国宇航员N·阿姆斯特朗和E·奥尔德林。他们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100小时的飞行到达月球。

1969年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3时51分,飞行指令长阿姆斯特朗爬出登月舱的气阐室舱门,在5米高的进出口台上呆了几分钟,以安定一下激动的心情。然后他伸出左脚慢慢地沿着登月舱着陆架上的一架扶梯走向月面。他在扶梯的每一级上都稍微停留一下,以使身体能适应月球重力环境。走完9级扶梯共花了3分钟,4时7分他小心翼翼地把左脚触及月面,然后鼓起勇气将右脚也站在月面上。于是在静寂的月球尘土上第一次印上了人类的脚印。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面上总共停留了21小时18分,在舱外活动了2小时又21分钟。在这行声无息的环境里,他们安装了自动月震仪、激光后向反射器、太阳风测出仪,并收集了23公斤的月球岩土标本,插上了一面美国星条旗。电视摄象机不断地把他们的活动拍摄下来送回地面,使地面上千千万万观众与他们一道经历了这一场冒险。当时,他们的另一位同胞M·柯林斯却在500公里高的月空中飞行,以等候他们的胜利归来。

1961年5月5日,美国第一位进行亚轨道飞行的航天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因此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人类载人航天历程

   1958年10月7日,美国航宇局(NASA)正式批准“水星”号载人飞船工程。这是航宇局1958年10月1日成立后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

  1959年9月9日,美国用“宇宙神”D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地发射了“水星”飞船模型,进行亚轨道飞行。此后一直到1961年4月25日,美国共进行了7次无人飞船试验,其中失败3次,成功4次,为美国成功实施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0年1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两艘无人的卫星式飞船,进行亚轨道飞行。此后一直到1961年3月25日,苏联共进行了7次无人飞船试验,其中失败4次,成功3次,最后两次连续成功。苏联决策机关认为已完全具备了载人飞船的发射能力。

  1961年3月23日,苏联准备上天的航天员邦达连科在为期10天的地面训练的最后一天,在一个高浓度氧气舱里,用酒精棉球擦完身上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后,随手将它仍在电热器上,立即引起大火,他被严重烧伤,10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尤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1号飞船用了108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在萨拉托夫附近安全返回。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使苏联在与美国开展的载人航天竞赛中赢得了世界第一。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驾驶米格15歼击机训练时,因飞机事故遇难身亡。

  1961年5月5日,美国第一位进行亚轨道飞行的航天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因此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宣布:在60年代结束之前,美国要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从此,美国正式开始实施举世闻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计划。这是在与苏联之间展开的谁第一个把人送上天的竞赛中失利后,美国发起的又一个竞赛项目。

  1962年2月20日,美国发射载人飞船“水星”6号,航天员欧约翰·H·格伦中校驾驶“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3圈,历时4小时55分23秒,在大西洋海面安全返回。格伦因此成为美国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

  1962年8月11日,苏联发射载有尼古拉耶夫少校的“东方”3号飞船上天。8月12日,苏联发射载有波波维奇中校的“东方”4号飞船上天。“东方”4号与“东方”3号首次在太空实现载人飞船的交会飞行,最近相距5公里,第一次从太空传回电视。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中尉驾驶苏联“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48圈,历时70小时50分,19日返回。

  1964年10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载3人的第二代载人飞船“上升”1号。航天员科马罗夫、耶戈洛夫和费捷斯托夫驾驶飞船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4小时17分,返回于库斯塔奈地区。这是苏联、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载3人飞行。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载有别列亚耶夫、列昂诺夫的“上升”2号飞船。飞行中,列昂诺夫进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了12分钟,完成了目视观测、拆卸工作及其他实验。

  1965年3月23日,美国成功发射第二代载人飞船“双子星座”3号。飞船乘载着美国航天员格里索姆中校和约翰·杨少校,绕地球飞行5圈,历时4小时53分钟。这是美国首次载2人飞行。

  1965年6月3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麦克迪维特上尉和怀特上尉的“双子星座”4号飞船,绕地球飞行62圈。怀特到舱外行走21分钟,用喷气装置使自己在太空中机动飞行。这是美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12月15日,美国发射“双子星座”6号飞船,飞船载有希拉中校和斯坦福尔德上尉。飞船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5小时51分钟。此次飞行是与12月4日发射的“双子星座”7号交会,并保持近距离编队飞行,最近时约03米。这是美国载人飞船第一次空间交会飞行。

  1966年3月16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双子星座”8号,绕地球飞行65圈,历时10小时41分。飞行中首次实现载人飞船与一个名叫“阿金纳”的对接舱体对接。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4A飞船在发射台上进行登月飞船的地面试验。飞船内坐着曾参加过“水星”号、“双子星座”飞船飞行的格里索姆上校、美国第一个完成舱外活动的怀特中校和第一次准备参加太空飞行的查菲少校。突然,充满纯氧的座舱起火爆炸,3名航天员当即烧死。

  1967年4月23日,苏联用“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三代飞船“联盟”1号。4月24日飞船返回时,因降落伞故障,飞船坠毁于乌拉尔奥伦波克附近,航天员科马罗夫不幸遇难。

  1968年4月14日,苏联发射宇宙212号无人飞船。飞船在轨运行中与后来发射的宇宙213号无人飞船自动对接。这是苏联完成的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8年10月11日,美国发射“阿波罗”7号飞船。航天员希拉、艾西尔和坎宁哈姆绕地球飞行163圈,历时260小时9分钟,22日返回。这是“阿波罗”飞船的第一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发射载有波尔曼、洛弗尔和安德斯的“阿波罗”8号飞船。飞船进入距月面112公里的月球轨道上飞行了10圈,时间20小时6分钟,并向地球发回电视。27日返回。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飞船上载有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3名航天员,经过75小时50分钟的飞行后,进入环月轨道。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2时56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将左脚踏到月球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并说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巨大的一步。”19分钟后,奥尔德林跟着也踏上了月球。他们在月面插上美国国旗,放置科学仪器,搜集2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共活动了2小时31分40秒。

  1970年4月11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洛弗尔、海斯和斯威加特的“阿波罗”13号飞船进行第3次登月飞行。飞行56小时后,飞船离地球33万公里,差不多接近月球时,因两个纽扣大的恒温器开关故障,使服务舱燃烧电波贮氧箱爆炸,舱内许多设备遭损坏,氧气和水也损失过半,航天员洛弗尔、海斯和斯威加特面临葬身太空之灾。但他们临危不惧,按地面科学家们精确计算的轨道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手动操纵飞船,使用登月舱的氧气和动力,于4月17日成功地返回地球,创造了航天史上死里逃生的奇迹。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载有航天员尼古拉耶夫和谢瓦斯基扬诺夫的“联盟”9号飞船。飞船绕地球飞行268圈,历时424小时59分,创造了载人飞行史上的新记录。

  1971年4月19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礼炮”1号空间站于1971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共飞行了175天。运行期间对接了两艘“联盟”号飞船,其中“联盟”11号的航天员进站工作了3星期。此后一直到1982年,苏联又连续发射了“礼炮”2~5号空间站和第二代“礼炮”6号、7号空间站。

  1971年6月6日,苏联发射载有航天员多勃罗沃尔斯基、帕查耶夫和沃尔科夫和“联盟”11号飞船。飞船成功地实现了和“礼炮”1号空间站的对接、在轨运行24天后,在返回途中,返回舱空气泄露,返回地面时,人们发现未穿航天服的3 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1971年12月7日,美国发射载有塞尔南、埃文斯和施密特的“阿波罗”17号飞船。11日到达月球,两名航天员在月面逗留75小时,在月球轨道上释放了一颗卫星。飞船19日返回。这是人类迄今最后一次载人登月飞行,也是“阿波罗”飞船第7次登月飞行。

  1973年5月14日,美国用“土星”V火箭发射名为“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后与多艘“阿波罗”飞船对接,先后有3批9名航天员到其上工作。原预计“天空实验室”能运行到1982年,但终因空间站故障严重,无法正常使用,其运行轨道急剧下降,于1979年7月12日坠落于南印度洋澳大利亚西南水域。这是美国发射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

  1975年4月5日,苏联发射载有拉扎列夫和马卡罗夫的联盟18A飞船,准备与礼炮4号对接。火箭第3级点火不久,正值火箭上升到144公里的高空时,因制导系统发生故障,飞船在空中翻滚,并偏离预定轨道。地面控制中心不得不发出应急救生指令,使火箭紧急关机,返回舱与飞船分离,航天员按应急方案返回,在西伯利亚西部山区安全着陆。飞行只进行了22分钟。这是载人航天以来,第一次因火箭飞行不正常而成功地采取的应急救生措施。

  1975年7月15日,苏、美发射飞船进行联合对接飞行。首先发射的是载有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和库巴索夫的“联盟”19号飞船。发射后75小时,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载着美国航天员斯坦福尔德、斯莱顿和布兰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7月17日,“阿波罗”18号飞船和“联盟”19号飞船成功地对接。飞船对接状态保持了两天,美苏航天员实现了飞船间的互访。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个竞争对手难得的“太空握手”。

  1981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此后又陆续建造了“挑战者”号、“亚特兰蒂斯”号、“发现”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仅73秒后即爆炸,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再次遇难。尽管如此,美国航天飞机投入运营22年来,已成功飞行111次,在太空部署过卫星、维修过“哈勃”、完成了无数科学试验,是目前正在建造中的国际空间站的主要运送工具。

  1984年7月17日,苏联发射“联盟”T12号飞船升空。船上载有扎尼拜科夫、沃尔克和女航天员萨维卡娅,与“礼炮”7号空间站-“联盟”T10号飞船联合体对接。25日,萨维茨卡娅和扎尼拜科夫一起进行了3小时35分钟的舱外活动。萨维茨卡娅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

  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第三代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此后历时10年,直到1996年4月26日,苏联(俄罗斯)才建成由核心舱、“量子”1号舱、“量子”2号舱、“晶体”舱、“光谱”舱和“自然”舱组成的完整的“和平”号空间站。2003年3月23日,“和平”号在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行程约35亿公里、超期服役近10年后,坠毁在太平洋预定海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是20世纪质量最大、载人最多和寿命最长的航天器,堪称“一代天骄”!在“和平”号天马行空近15载中,共接待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航天员100多人次。其中俄罗斯航天员在“和平”号上创造了两项太空飞行纪录:一项是由玻利亚科夫创造的、人在太空连续生活和工作438天的世界纪录,另一项是由阿夫杰耶夫创造的、在太空飞行累计时间达748天的世界纪录。科学家们利用“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包括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空间科学、对地观测等众多领域的成千上万项科学实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

  1995年6月27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着5名美国航天员和2名俄罗斯航天员升空,首次实现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此后一直到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8次对接飞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降低了目前正在组装的国际空间站装配和运行中的技术风险。

  1996年9月26日,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的美国女航天员露西德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露西德在太空生活了188天,打破了俄罗斯航天员康达科娃创造的女性在太空飞行的最高纪录。

  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用“质子”K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多功能舱送入太空,建造国际空间站的宏伟而艰巨的任务从此拉开了帷幕。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和俄罗斯牵头、欧洲11国(即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丹麦、挪威、瑞典和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建造的,预计要到2006年才能全部建成。建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2001年4月28日,世界上首位太空游客、美国富翁蒂托搭乘“联盟”TM32号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出发,到国际空间站上旅游观光8天,5月6日返回地面。蒂托此行耗资2000万美元,除了太空观光外,他还负责飞船的一部分无线电通信、导航和供电任务,并与俄宇航员一起执行了对地观测任务。蒂托的太空之旅开创了太空旅游的新时代。2002年4月25日~5月5日,世界上第二位太空游客、南非亿万富翁马克·沙特沃斯也在太空度过了10天的时光,其中8天生活和工作在国际空间站上。

[编辑本段]中国的载人航天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

  火箭在点火4秒钟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

  点火第12秒,火箭向东稍偏南的方向实施程

  序拐弯。此时,火箭距地面高度为211米。

  点火第120秒,火箭抛掉逃逸塔,这是火箭第一个分离动作。

  点火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正在接近大气层边缘。

  点火第200秒,整流罩分离成功。飞行中,整流罩能保护飞船免受热和气流的作用。此时,第二级火箭已飞出稠密大气层,飞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了。

  指挥员宣布:飞船飞行正常。

  指挥员宣布,飞船遥测信号正常,雷达跟踪正常。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全面启动。

  雷达发现飞船目标,雷达跟踪正常。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连续获得数个空间赛第一: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 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与之相比,尽管美国也获得了两个第一:1960年4月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 “泰罗斯”,1962年7月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作试验性通信,但同苏联的巨大成就相此,显得小巫见大巫。在加加林飞行之后不到四个星期,美国航天员谢泼德中校乘“水星”号飞船进行了亚轨道飞行(186千米),它说明美国具备了摆脱空间困境的能力。1961年5月25日,美国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实施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

这个“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虽然是美国与苏联竞赛的产物,但也可以认为是人类向太阳系扩张的第一步。

宏伟工程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预计1969年7月20至21日首次实现登月。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整个工程历时约11年,到1972年12月结束,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 万。它是本世纪人类最宏伟的工程之一。

该工程的第一步是确定登月方案,它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最后选定月球轨道交会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

为了进行载人登月,美国先实施了四个辅助计划,即在1961年至1965年发射九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年至1968年发射五个“勘探者”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在1966年至1967年发射三个“月球轨道环形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从而选出 10个登月点;在1965年至1966年发射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

“阿波罗”工程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研制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27吨的大推力“土星”—5运载火箭。

研制“阿波罗”飞船是该工程的“重头戏”。飞船的指挥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服务舱装有主发动机等系统;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

首次载人登月是由“阿波罗”—11飞船完成的。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当飞船与“土星”—5火箭第三级分离,且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便开始接近月球,此时飞船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接着,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并驾驶登月舱与飞船分离,这时飞船指挥舱内的一名航天员继续驾驶飞船绕月球轨道飞行,而另两名航天员则乘登月舱在月面着陆。登月后航天员采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开了太阳电池阵,安装了月震仪等。任务完成后,他们乘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月球轨道,与飞船对接,最后返回地球。

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又陆续发射了“阿波罗”—12至17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 因故没有登月(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另五艘飞船均登月成功,“阿波罗”—15至17飞船的航天员还驾月球车在月面活动,采集岩石。 航天员在月球上钻取了三米的月球岩芯,发现多达57层,每层代表一次陨石冲击,还测量了月球内部发出的热流……“阿波罗”工程极为壮观,它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使载人登月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鹰”落向月面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火箭(40层楼房高)在百万人的关注下缓缓升空。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似乎亘古沉睡的月球正静静等待着“土星”—5运送地球使者的来访。当“土星”—5把“阿波罗”—11飞船送入近地轨道后,后者便开始独自飞向月球。

“阿波罗”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指令长是阿姆斯特朗,登月舱驾驶员是奥尔德林,指令舱驾驶员是柯林斯。从地球到月球大约有38万千米,“阿波罗”—11飞船上载着三名航天员经过75小时的长途跋涉,于19日进入月球引力圈。 20日清晨,“阿波罗”到达月球上空4900千米后,接到休斯敦飞行指挥中心命令,减速飞行,进入月球轨道,于是飞船服务舱发动机逆向喷射,进入了远月点313千米、近月点113千米的椭圆轨道,此时飞船绕月球一圈只需两小时。在月球轨道上,航天员们紧张地进行登月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名叫“鹰”的登月舱,而柯林斯则仍留在称作“哥伦比亚”的指令舱中。

伟大的时刻终于来临了。21日2时许,登月舱的发动机被点燃,使它与指令舱分离。指令舱由柯林斯驾驶继续绕月飞行,而登月舱则载着两名航天员缓慢向月球飞行。当阿姆斯特朗看到窗外要降落的地方有乱七八糟的卵石时,便决定继续飞行,寻找平坦的地方。最后奥尔德林手控登月舱在月面“静海”的一角平稳降落,登月获得成功。

个人的一小步

人类的一大步

他俩向窗外眺望,进入眼帘的是一个遍布陨石坑和大石块的陌生世界。虽然他俩都情不自禁地想走出去看一下这块神秘的地外之地,但还是自我克制地按预定计划,等待地面中心指令。他们先在舱内美美地睡了一大觉,醒后在舱内吃了月球上的第一顿饭,又检查了舱内仪器、燃料装置、氧气供应情况。当一切都经过精确无误地核对后,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彼此帮助穿上了极笨重的航天服。

7月21日11时56分,阿姆斯特朗打开登月舱舱门,挤出去,小心翼翼地把梯子竖下月面(在地球上未曾模拟过此动作),他带着电视摄像机慢慢走下梯子,踏上了人们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这时他说:“对我来讲这是一小步,而对于全人类而言这又是何等巨大的飞跃。”人们用惊奇的目光从电视上看到了第一个地球人踏上月球的情景。阿姆斯特朗感到无比幸福,贪婪地欣赏这块从未有过人迹的地外星球。他在叙述踏上月面第一步看到的景象时说:“月面是美丽的,仿佛上面铺着一层细细的炭粉,可以清楚地看到脚印。走路并不那么困难,比在地面模拟训练轻松多了。”

19分钟后,奥尔德林紧步阿姆斯特朗的后尘,走出登月舱。当他走到月面上时,第一句话就赞叹说:“啊,太美了!”他也像阿姆斯特朗一样,很快学会了地球人不习惯的移动方法:跳跃。他俩时而用单脚蹦,时而又用双脚跳,有些像袋鼠。两人首先在月球上放置了一块金属纪念牌,上面镶刻着:“1969年7月。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的地方。我们代表全人类平安地到达这里”。

7月22日下午1时56分,阿姆斯特朗奉命指挥“阿波罗”—11飞船指令舱离开月球轨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旅途。7月25日清晨1时50分,“阿波罗”—11飞船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永载史册

“阿波罗”—11登月后,又有五艘飞船相继成功登月,其中“阿波罗”—15、16从环月轨道上各发射了一颗环月运行的科学卫星;阿波罗一15、16、17的登月舱中还各带一辆月球车,用于扩大航天员的活动范围和减少航天员的体力消耗。这6艘登月飞船的航天员在月球上一共停留280小时,足迹达100千米,带回岩石样品约440千克,这些均大大充实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

“阿波罗”工程是当代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它的出现导致60至70年代产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后来又将该计划中取得的技术进步成果向民用转移,带动了整个科技的发展与工业繁荣,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远远超过“阿波罗”计划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

总之,载人登月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截止2019年8月,美国只有1次成功登陆月球。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历史时刻时,曾道出了一句被后人奉为经典的话——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为了进行载人登月,美国先实施了四个辅助计划,即在1961年至1965年发射九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年至1968年发射五个“勘探者”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在1966年至1967年发射三个“月球轨道环形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从而选出10个登月点;在1965年至1966年发射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

扩展资料

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或作阿波罗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20世纪60年代的十年中主要致力于完成载人登月和安全返回的目标。在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达成了这个目标,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为了进一步执行在月球的科学探测,阿波罗计划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早期。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资金是美国能领先一步登月的最大因素。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执行的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飞船的任务包括为载人登月飞行作准备和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已于1972年底结束。迄今(2019年)为止还没有过其他的载人航天器离开过地球轨道。阿波罗计划详细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份、光学特性并探测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等。后来的天空实验室计划和美国、苏联联合的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也使用了原来为阿波罗建造的设备,也就经常被认为是阿波罗计划的一部分。

阿波罗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计划中也有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阿波罗1号测试时的大火造成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罗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罗13号的氧气罐爆炸以及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返回大气层时排放的有毒气体都几乎使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丧命。

-登月

阿姆斯特朗

1969年7月20日美国时间22时56分,3名美国宇航员叩开了冷寂的月宫大门。两名宇航员走下太空舱,双脚踏上了月球的土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月球做的最伟大的探险。

  登月旅行只有短短8天时间,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走下密封舱足踏月球表面的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的同伴迈克尔·科林斯则乘坐卫星在月球轨道上继续运行,准备接回两名登月者返回地球。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下密封舱,奥尔德林紧随其后。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时36分21秒,采集了24千克月球岩石样品。

  当阿姆斯特朗代表所有的“地球人”向月球迈出第一步时说道:“这一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全世界的人通过电视转播目睹了阿姆斯特朗走下“天鹰座”宇航密封舱的9级阶梯,并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的壮观场面。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延续了17分钟,使地球上的电视观众大饱眼福。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是美国在阿波罗登月之前和登月期间的太空计划,包括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登月、阿波罗11号登月,是历史上写得最多的主题之一。在登月飞行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宇航员的素质和性格,把人类送上月球的政治力量,太空飞行的技术细节,以及几乎所有接近阿波罗计划和登月的人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件事上,都洒下了许多墨水。但也许最重要和最令人愉快的阿波罗故事都包含在书中。以下是一些最好的

运载火:宇航员的旅程

运载火:宇航员的旅程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美国宇航局推动登月的高度。阿波罗11号的载人舱飞行员迈克尔·柯林斯并不像他的船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那样出名,他在月球上绕着轨道行走,但柯林斯的写作口才和幽默捕捉到了飞向月球的深刻和纯粹的敬畏。“50年后,这仍然是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宇航员自传,”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Smithsonian's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空间历史部高级馆长迈克尔·纽菲尔德(Michael Neufeld)说,柯林斯曾任馆长。“这是对柯林斯空军生涯和他作为包括阿波罗11号在内的宇航员的时间的优雅沉思。”

阿波罗:登月竞赛

冒险登月的故事并不是从阿波罗、尼尔·阿姆斯特朗甚至约翰·肯尼迪总统开始的。在任何人能够冒险接近25万英里到另一个世界之前,水星计划的太空飞行把第一批美国人带到了太空,双子座计划测试了月球航行所需的许多技术,例如将两个航天器对接在一起,只穿着压力服从航天器中爬出来。阿波罗:查尔斯·默里和凯瑟琳·布莱·考克斯的《登月竞赛》主要通过美国宇航局管理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镜头讲述了这个故事,他们使登月成为可能。“穆雷和考克斯提供了水星、双子星和阿波罗计划的地面工程视图,”纽菲尔德说。“[他们的书]生动地描绘了美国宇航局的主要工程师和管理者是如何从水星的早期到阿波罗17号着陆的整个过程。”

一个人在月球上:阿波罗宇航员的航行

,而阿波罗:登月赛跑通过美国宇航局***的眼睛讲述了阿波罗的故事,《月球上的人:阿波罗号宇航员的航行》作者安德鲁·柴金主要讲述宇航员的经历。根据对24名飞往月球的人中23人的采访,以及美国宇航局其他著名员工和档案材料,登月人是对阿波罗计划最完整和研究最充分的描述之一。从“土星五号”火箭发射的兴奋,到阿波罗13号在执行任务两天多后氧气罐爆炸,被迫紧急飞回地球的戏剧,柴金向月球表面传达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竞赛的激动和紧张。“我去过那里。阿波罗17号的曼德,也是最后一个站在月球上的人,吉恩·塞尔南说:

阿波罗8号任务的成功取决于一个独特而可怕的策略:减慢航天器的速度,使其进入月球轨道。即使是最微小的错误,也意味着一定会毁灭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生命

,很少有人会声称尼尔·阿姆斯特朗不是登月第一人的理想人选。阿姆斯特朗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工程师,他以技术诀窍和冷静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闻名,但他也是一个私底下的、说话温和的人。阿姆斯特朗在2000年对一群聚集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塔塔中心参加工程课程的学生说:“我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一个白袜子、口袋保护器、书呆子工程师。”e专注于飞行。

在《第一人:尼尔A阿姆斯特朗的一生》中,詹姆斯R汉森揭示了世界上最著名宇航员的个人一面。根据对阿姆斯特朗本人50多个小时的采访,以及与家人和私人文件的讨论,汉森讲述了阿姆斯特朗令人难以置信的生活和工作故事。从作为海军飞行员在朝鲜上空执行蝙蝠任务,到在X-15火箭飞机上进行试验飞行(仍然是有史以来飞行速度最快的载人飞机),再到两个航天器在轨道上的首次对接(以及使其航天器进入危险旋转的紧急情况),即使阿姆斯特朗不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的生命和个人牺牲也会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其他人写的宇航员传记,第一个人是金本位,”纽菲尔德说。“汉森将严谨的学术研究与流畅有趣的写作风格结合起来。”

失败不是一个选择:从水星到阿波罗13号的任务控制以及超越

的宇航员在太空飞行时,任务控制从地面严密监视。与加利福尼亚、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的无线电台合作,在阿波罗任务“休斯顿”期间提供24小时通信和遥测数据,宇航员们称之为“任务控制”,几乎和任何登上月球的人一样出名,吉恩·克兰兹是在那个房间里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在他的回忆录中,失败不是一个选择:从水星到阿波罗13号及以后的任务控制,克兰兹描述了他在历史上许多最著名的太空飞行中的角色。美国宇航局第一任首席飞行主管克里斯·卡夫(Chris Kraft)指派克兰茨(Kranz)担任任务控制程序官员,克兰茨协助首次发射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太空中的第一位美国人)和约翰·格伦(John Glenn)(第一位环绕地球飞行的美国人)。在双子座计划期间,太空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卡夫开始依赖克兰兹担任飞行主管,而在双子座4号期间,“他只是说,‘你负责’,然后就离开了。”

克兰兹后来接任首席飞行主管,在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降落时,他通过阿波罗11号维持了这个角色在月球上。他还是阿波罗13号的首席飞行主管,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氧气罐爆炸,迫使机组人员绕着月球旋转,在没有登月的情况下返回地球,从而安全地引导残废的航天器返回地球。在这段时间里,随着宇航员创造历史,逃离灾难,克兰兹负责地面的任务控制。

冯布劳恩:太空梦者,战争工程师

沃纳冯布劳恩无疑是航天工程和火箭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不仅领导了数千名工程师的团队,为阿波罗建造了土星五号月球火箭,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强大的火箭,在此之前或之后,他还是V-2的首席设计师,世界上第一枚远程弹道导弹以及此后几乎所有液体燃料火箭的设计灵感。

,但冯·布劳恩也因与纳粹党共事而臭名昭著。这位天才的工程师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为德国军队建造了V-2,纳粹曾用它轰炸英国和比利时。强迫集中营劳工也被用来在残酷恐怖的条件下建造V-2,这是冯·布劳恩意识到的。冯·布劳恩被盟军俘虏后,

,冯·布劳恩和其他1500多名德国工程师和科学家被转移到美国,作为“回形针行动”的一部分。他被派到美国陆军位于阿拉巴马州的红石兵工厂制造导弹,最终不仅成为了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主任,而且还是载人登月任务的主要倡导者和一个著名的公众人物。

在美国的大部分生活在美国,冯·布劳恩与纳粹的历史被轻描淡写或忽视。他一生的故事很难讲,这不仅是因为当时的道德考量,也因为任何传记作家都需要参考美国和德国的资料,来记录冯·布劳恩在二战之前、期间和之后的生活。迈克尔·诺菲尔德的《冯·布劳恩:太空之梦》、《战争工程师》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权威的冯·布劳恩传记,避免美化和中伤,因为它审查了一个最著名的人物在航天史上。

我们不能失败:第一个非裔美国人在航天计划

在1960年代,随着民权运动逐渐消除压迫和不公正的种族隔离和吉姆克罗,美国宇航局,像许多机构也在与多样性作斗争。许多非裔美国***认为太空计划是对国家资源的错误利用,因为全国各地的黑人社区都在为经济平等而斗争。

然而,就在联邦 成为执行民权立法的工具之际,美国宇航局,一个联邦机构本身,也看到了一些进步的迹象。我们不能失败:理查德·保罗和史蒂文·莫斯的太空计划中的第一批非裔美国人记录了为美国宇航局工作的十位黑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生活和工作。

是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科学家和数学家克莱德·福斯特,在冯·布劳恩手下,先后在红石兵工厂和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工作,计算火箭飞行的轨迹。福斯特接着说服冯·布劳恩支持在阿拉巴马农工大学(一所历史上的黑人大学)建立一个计算机科学项目,然后成为马歇尔平等就业机会办公室的主任,在那里他帮助数百名非裔美国人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获得了工作

登月50年后,历史学家和航天爱好者可以开始对阿波罗计划的遗产有一个新的认识,就像宇航员从月球上回望地球,第一次将地球视为一个美丽精致的小世界一样。在《阿波罗遗产:对登月的展望》的

中,美国宇航局前首席历史学家、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高级官员罗杰·劳纽斯(Roger Launius)研究了多年来人们对阿波罗计划的广泛反应。取决于你问谁,阿波罗计划是美国例外主义和实力的一个例子,或者是浪费了原本可以用来帮助解决地球问题的国家资源。有人说,阿波罗的科学技术进步是非常值得的,而其他人则否认登月曾经发生过。阿波罗的遗产将登月的视角与航天计划历史上的重要时刻结合起来,讲述了一个关于历史上最受关注事件之一的新故事。

地球升起:人类如何第一次看到地球

“我们一路走来探索月球,“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地球。”阿波罗8号宇航员威廉·安德斯在历史上第一次绕月球飞行24万英里后如是说。安德斯还拍摄了现在标志性的地球升起图像,他和他的船员们绕着月亮转,看着地球似乎在地平线上升起。

地球升起:史密森学会前编辑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e)首次看到地球的方式,探索了这张照片和其他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像的意义。这本书充满了从登月任务到登月的美丽和故事,深入探讨了阿波罗计划对从环保主义到宗教到科学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普尔的故事是关于月球和地球的古老和学术思想之一,像阿波罗8号的地球升起这样的宇航员照片如何成为人们实现月球旅行梦想和实现地球科学现实的主要手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1893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