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阿姆斯特朗足第一个在月球表面行走的人。作为一名航天员,他参与过两次太空飞行任务。第一次是乘坐“双子座8”号,第二次飞行是乘坐“阿波罗11”号,1969年随“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曾经做过工程师、飞行员和大学教授。
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生活成长经历是什么
尼尔・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在俄亥俄州出生,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小的时候,历经多次搬迁。在他13岁时,一家人在俄亥俄州的沃帕科内塔定居。阿姆斯特朗第一次坐飞机是在他6岁时,那次飞行使得他爱上了飞机。他曾是美国章子军中的雄鹰童子军,阿姆斯特朗高中毕业于沃帕科内塔的布卢姆高中,之后进入普渡大学。大学还未毕业,他就参加了美国海军。朝鲜战争期间,他担任一名海军飞行员。之后,他又重返大学,并拿到了航空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之后他又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拿到了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55年,他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工作。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是一个专门研究飞机的政府机构它由议会于1958年组建,此后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成为新政府机构的一部分。
阿姆斯特朗在该机构中执行过多次飞行任务。他也帮助设计飞机。在他驾驶过的飞机中有一种叫做X-15火箭机,这种飞机在飞行速度和高度上都曾创造过纪录。即便是在40年后,很多纪录仍未被打破。
作为一名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都做些什么
尼尔・阿姆斯特朗1962年成为一名航天员。他是被遴选的航天员第二梯队成员。在结束最初的培训后,他于1966年被选做“双子座8”号的指挥官。机组成员由他和大卫・斯科特两人组成。他们两个人首次完成了两个飞行器在太空中对接,即“双子座8”号与“阿金纳”飞行器进行对接。“阿金纳”为无人飞船,它提前在月球着陆,那样“双子座8”号可以试着与它对接。但是对接后,“双子座8”号的推进器出了问题,舱门开始晃动,因此任务不得不提前终止。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因此驾驶着“双子座8”号提前返回地球。
“阿波罗11”号任务期间曾发生过什么事
1969年,阿姆斯特朗作为“阿波罗11”号的指挥长执行第二次飞行任务。另外两名机组成员是巴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科林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在月球着陆。他们是首次登陆月球的人,科林斯留在了绕月球轨道运行的“阿波罗11”号里面。登陆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行走。阿姆斯特朗迈出了登陆月球的第一步并说出了“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一经典名言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待了有两个半小时他们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查,并采集岩石样本,如果加上待在登月舱里的时间,两个人一共在月球上待了21个小时,在点火起飞后,他们与仍围绕月球飞行的“阿波罗11”号对接,然后三名航天员返回地球。
在完成“阿波罗11”号飞行后的当年,尼尔・阿姆斯特朗从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退休。之后,他成为了辛辛那提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教授,一直做到1979年。从1982年~1992年,他一直担任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设计飞行时刻表计算机软件。
美国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 (Neil Alden Armstrong) 1930年8月5日生于俄亥俄州瓦帕科内塔。1955年获珀杜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49-1952年在美国海军服役(飞行驾驶员)。1955年进入国家航空技术顾问委员会(即后来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刘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工作,后在委员会设在加利福尼亚的爱德华兹高速飞行站任试飞员。1962年至1970年在休斯敦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载人宇宙飞船中心任宇航员。1966年3月为“双子星座-8”号宇宙飞船特级驾驶员。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头盔中影像)和巴兹·奥尔德林(如图)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
1969年7月16日,同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由他担任指令长)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飞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他们在月球上度过21个小时,21日从月球起飞,24日返回地球。同年获总统颁发的自由勋章。
尼尔·阿姆斯特朗。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1930年8月5日-2012年8月25日),美国宇航员、试飞员、海军飞行员以及大学教授。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服役时,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时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在地球外星体上留下脚印的人类成员,而其搭档巴兹·奥尔德林也成为了第二位登上月球后安全返回的人,两人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两个半小时。
阿姆斯特朗的首次太空任务是双子星座8号,在这次任务中,他和大卫·斯科特执行了历史上第一次轨道对接。
扩展资料:
阿波罗11号任务后不久,阿姆斯特朗宣布他不会再次进入太空。在高级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Advanc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担任副主任13个月后,1971年8月,他从航空航天局辞职,在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工程系担任教授。
阿波罗11号后,阿姆斯特朗使用任务中的许多飞行经历代替了极超音速飞行模拟的毕业论文,获得了南加州大学的硕士学位。而他在多个大学(包括母校普渡大学)中选择规模较小的辛辛那提大学的主要是因为不想引起同事的反感;
他不想因为自己学位不高而直接担任教授让其他人不满。阿姆斯特朗在辛辛那提大学的正式头衔是空天工程学教授。八年后,由于个人原因以及对学校逐渐改为公立大学的不满,阿姆斯特朗辞职。
参考资料来源:—尼尔·阿姆斯特朗
飞船 发射日期 航天员 飞行时间 双子星3号 1965年03月23日 维吉尔·格里森、约翰·杨 4小时52分钟31秒 双子星4号 1965年06月03日 詹姆斯·麦克迪维特、爱德华·怀特 4天1小时56分钟2秒 双子星5号 1965年08月21日 戈尔登·库勃、皮特·康拉德 7天22小时55分钟14秒 双子星6A号 1965年12月15日 瓦尔特·施艾拉、托马斯·斯塔福德 1天1小时51分钟24秒 双子星7号 1965年12月04日 弗兰克·博尔曼、詹姆斯·洛威尔 13天18小时35分钟1秒 双子星8号 1966年03月16日 尼尔·阿姆斯特朗、大卫·斯科特 10小时41分钟26秒 双子星9A号 1966年06月03日 托马斯·斯塔福德、尤金·塞尔南 3天0小时20分钟50秒 双子星10号 1966年07月18日 约翰·杨、迈克尔·柯林斯 2天22小时46分钟39秒 双子星11号 1966年09月12日 皮特·康拉德、理查德·戈尔登 2天23小时17分钟8秒 双子星12号 1966年11月11日 吉姆·洛威尔、巴兹·奥尔德林 3天22小时34分钟31秒
“双子星座”计划是美国作为从“水星”到“阿波罗”计划之间过渡,它于1961年12月7日正式宣布实行,到1966年11月结束,前后历时近5年。
“双子星座”计划完成了10次环绕地球轨道载人飞行(每次2人),共耗资接近13亿美元。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发展载人登月的技术和训练航天员长时间飞行及舱外活动的能力。
人类首次太空行走为何如此惊心动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和美国开展了激烈的太空竞赛,竞赛的核心内容就是第一个将人类送上月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也就是天地往返技术、交会对接技术和舱外活动技术。
1964年10月12日,“上升-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球形乘员舱直径与“东方”号飞船大体相同,改进之处是提高了舱体的密封性和可靠性。为了能容纳三名航天员,“上升”号飞船去掉了弹射座椅,换上了三个带有减震器的座椅,但即使这样,三位宇航员身着航天服也挤不进去,为此把航天服改成了普通的飞行服。
但是,采用普通飞行服也在后来付出了代价。1971年,“联盟-11”号宇宙飞船就是因为座舱失压,三名宇航员没有穿太空服导致他们在飞行中死亡。
1965年3月18日,“上升-2”号载着两名航天员——列昂诺夫和贝里亚耶夫,又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创举:太空行走。太空行走是由列昂诺夫完成的,他通过气闸舱进入太空,靠一根5米长的绳子与飞船连在一起。返回飞船时,由于航天服在真空中膨胀起来,列昂诺夫怎么也无法通过舱口,经过了8分钟的挣扎他才回到飞船中。
太空行走又称为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
苏联人列昂诺夫完成历史性的太空行走三个月后,1965年6月3日,美国宇航员爱德华-怀特也实现了太空行走这一壮举,保护他的是一根8米长的绳子。怀特还在氧气推进剂的帮助下,做了单足旋转,此次太空行走持续了创纪录的23分钟。
除了舱外行走技术以外,交会对接技术则是由美国首先实现的。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如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在太空轨道上交会对接,合并成在结构上连成一体的航天器的过程。
1966年3月16日,美国航天员乘坐“双子星座-8”号飞船,手动操作交会过程,与无人“阿金纳”目标飞行器对接,实现了两个航天器之间的首次交会对接。
当然这个过程非常危险,在交会对接以后,整个飞行器出现了旋转,并且速度越来越快,甚至两位宇航员就要失去意识。这个时候,阿姆斯特朗非常沉着,他利用本用于返回地球的推进剂阻止了飞船的旋转,控制了整个飞行器。
而后,美国的“双子星座”飞船也进行了多次的交会对接,实现了人类对交会技术的熟练掌握。虽说前苏联率先掌握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天地往返技术,率先进行了人类的首次出舱活动技术,但是实际上,美国的“双子星座”飞船通过“双子星座-3”号到“双子星座-12”号,这10次的载人飞行进行的多次舱外活动和交会对接,使美国在真正的技术实力和技术能力上甩开了前苏联,这也是后来美国在整个登月竞赛中取得成功、击败前苏联非常重要的原因。
上文书讲到了科马洛夫死和加加林的死,这都是前后脚地事儿。那时候苏联的航天事业正好走霉运,失败的概率很高。就在这几年,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多半也是失败的。有的是根本飞不到月球,有的是撞到月球上坠毁。不过月球 10 号是人类第一个绕着其他天体旋转的探测器,这还算是成功的。
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要想发射载人飞船去月球,那么有个很大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飞船再入的问题。就好像在地球上扔石头一样,你扔的越高,花的力气就越大,石头砸下来就越狠。这就是个动能和势能转换的问题。飞船打到月亮上,碰到的也是这个问题,从月亮返回的飞船速度会非常快。直接了当的冲进大气层,是根本无法消耗那么多动能的。这该怎么办呢?
当时美苏两国都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飞船打水漂。上次我们讲过,科马洛夫驾驶的联盟 1 号在再入大气层的时候,就打过一次水漂。但是从月球归来,打水漂的弹道和联盟号相差很大,这必须是经过试验才能决定的。苏联在这方面的 探索 早于美国人。
苏联发射了一个月球探测器,叫探测器 4 号,其实就是不载人的联盟飞船,这个计划是为宇航员绕月飞行做准备的,当初苏联不是把绕月和登月分给了两个设计局嘛。所以,这艘不载人的飞船是由切洛梅的质子号火箭发射的。这东西飞行轨道的远地点达到了 32 万公里,距离是足够了。但是方向并不是对着月球的,根据苏联的官方说法,是为了排除月球的干扰,毕竟这只是纯粹的弹道实验,不想有月球的引力掺杂在其中。
探测器逛了一大圈,从 32 万公里之外返回地球。但是再入大气层的时候控制得不太好,飞船一头扎向了西非外海,没有落到苏联境内,没办法,控制人员只能引爆了探测器。这次任务获得了部分成功,但是最后一步失败了。
1968 年,苏联还搞了两次探测任务,但是都发射失败了。原本计划下一次就让宇航员绕月飞行的,现在看来还不行。
当时美国走得还比较顺利,他们已经完成了阿波罗 4 号任务,这是土星 5 号火箭的第一次发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播音员在控制中心进行现场解说,当土星 5 号的的发动机点燃的时候,把播音员吓得不轻,他感觉到房子都在颤抖,声音大得像火山爆发。别看控制中心离 39 号发射台距离很远,但是当时仍然震得天花板都掉下来了。 土星 5 号的第一次亮相就给大家强烈的震撼 。
阿波罗 4 号主要测试的就是第 1 级和第 2 级火箭。第 3 级火箭也测试了在太空重新点火。别忘了,土星 5 号火箭的第 3 级就是土星 1B 火箭的第 2 级。所以只有下面的两级是第一次使用。美国人为了赶进度,1 级和 2 级也就一次全上了。尽管如此,美国人还是非常强调地面测试的,哪怕在地面炸了,也好过在太空出事儿。因为地面上炸了总是好找线索,好分析故障原因的。在太空炸了,那你就全靠猜吧。
这一次比较顺利,阿波罗飞船达到了从月球返回的速度,对高速再入大气层做了测试,最后落在了太平洋中心,实验还算圆满。
下一次发射是阿波罗 5 号,主要是为了测试登月舱,用的是土星 1B 火箭。火箭把登月舱送进了 200 公里高的椭圆轨道。登月舱分为两部分,底下的底座和 4 条腿是下降级,上面的是上升级。这次为了省事,4 条腿就没装。下降级带有一个反推火箭,用的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燃料,这种常温组合特别适合上面级和卫星等等要长期储存燃料的东西。这个发动机需要能够深度调节推力,需要能灵活控制油门大小。这个发动机可是很重要的,我们以后再说它。
地面控制下降级的火箭启动,但是自动控制系统出了故障,开了 4 秒就熄火了。后来地面遥控又开了两次,还算顺利。
上升级也带有发动机,登月顺利的话,下降级背着上升级,开着反推火箭,轻轻地降落到月球表面,等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干完了活儿,要回家了。那么坐进上升级,屁股上的发动机一点火,就把下降级给扔在月球表面了,回家不用带这累赘玩意儿。上升级的火箭发动机推力不大,只要能把上升级加速到 24 公里/秒,就能脱离月球表面,进入月球轨道,然后找阿波罗飞船汇合,踏上回家之路。
地面人员控制着上升级和下降级分离,看来这个火箭也是好用的。最后这两部分分别坠入大气层烧毁,实验是成功的。
这几次看上去美国人手气挺顺的,但是下一次发射阿波罗 6 号的时候就出事儿了。问题出在了第二级和第三级的 J-2 氢氧发动机上。2 号发动机在工作了 263 秒以后,燃烧室压力下降,后来干脆完全关机。旁边的 3 号发动机也跟着关了机。这时候火箭上的计算机开始协调发动机之间的补偿,第 2 级剩下的 3 台发动机尽量顶替灭掉的 2 台,延长一下燃烧时间,也能对付过去。
但是,祸不单行,第三级只有 1 台 J-2 发动机,本来燃烧了 170 秒以后关机了,等到需要再一次开机的时候,第 3 级的发动机居然没反应。NASA 的地面监控人员差点气得吐了血。怎么接二连三的掉链子啊?
但是马歇尔太空中心是负责火箭研发的,他们难辞其咎。6 台 J-2 发动机居然坏了 3 台,这个问题很严重,你不能依靠这样的发动机带着宇航员去月球。冯·布劳恩要发火,当然是找洛克达因公司算账嘛。负责 J-2 发动机的项目经理是卡斯滕霍尔茨,他顿时就成了“千夫所指”,在卡纳维拉尔角的一个大会议室里,阿波罗计划上上下下那么多项目经理,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
卡斯滕霍尔茨回到洛克达因公司,他弄了个行军床,就住在办公室里,是不是有点华为工程师的架势?带着一帮工程师 24 小时不眠不休地做实验。土星 5 号的第 2 级已经坠入大气层烧掉了,第 3 级在太空里飞呢。他们上哪儿去找故障原因啊?遥测数据也不完整,J-2 火箭的数据通道被其他数据给挤占了,这么多次都没出故障,大家都没拿 J-2 发动机当回事儿。
怎么办呢?去看**,当时现场安装了摄像机,拍摄了大量的影片。在试车台上也拍了大量的影片做记录,大家分头去看,看看有没有端倪。卡斯滕霍尔茨注意到一个细节,一段波纹管上结了冰。这根管道是给发动机输送辅助燃料的,J-2 发动机是低温氢氧发动机,液氢是零下 250 度,液氧是零下 180 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管子上凝结成冰了。
卡斯滕霍尔茨知道,在地面是会结冰的,因为地面有水汽,但是在太空,那是完全真空的环境,根本不可能有水汽,也就不可能结冰。难道问题出在太空环境和地面不一致上?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地面实验的时候,因为波纹管结了冰,振动特性就改变了,因此不容易引起共振,在太空,没有结冰,结果刚好发动机的振动和波纹管共振了,导致管道被震断了,于是发动机就熄火了。
洛克达因公司有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室。卡斯滕霍尔茨拿了 8 根波纹管到真空实验室里去做实验。复现 J-2 发动机在太空工作的状况,结果这 8 根管子全都断了。原来问题就出在这里。只要换用另外材料的不锈钢波纹管,问题就解决了,大家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所以,航天系统的测试是非常严格的,稍有疏忽就会惹出麻烦。这也凸显出地面测试的重要性。
苏联人这时候扳回了一局,在 1968 年的 9 月份,质子号火箭把探测器 5 号发射到了太空。前三级火箭把探测器送到了 160 公里高的轨道上。最后从地球轨道去月亮的路程,要靠上面级的推力了,上面级把探测器送进了地月轨道。
但是,探测器 5 的轨道稍有偏差,最终绕月而过,最近的时候距离月亮不到 2000 公里,探测器转了个大圈开始返回地球。苏联倒是先于美国找到了 在大气层里打水漂的正确方式 ,而且他们在飞回地球的时候还拍下了最清晰的地球照片,算是一个重要的成果吧。
不过呢,飞船返回的轨迹还是比较陡峭,飞船的导航系统出了毛病。苏联人这次算是学乖了。早就做了防备,万一飞船掉进印度洋的话,必须要安排船只,所以他们就在印度洋布置了 8 艘船待命。最后,飞船果然掉到了印度洋里,最近的苏联船只在 105 公里以外。而且飞船还是夜里掉下来的,黑灯瞎火的不太好找。
飞船进入大气层的轨迹是非常陡峭的,如果载人的话,人很可能是吃不消的,好在飞船是无人的。但是飞船还是携带了一些生物参与绕月飞行。飞船上装了果蝇的卵,还有大麦小麦的种子以及胡萝卜之类的。反正这些东西都是不会动的,不在乎飞船是不是下降太快,冲击力太大。
但是,飞船上也有会动的,这二位是满不在乎,头尾四肢往壳子里一缩,人家硬是撑过来了。闹了半天,苏联人弄了两只“忍者神龟”上太空。好处是这二位特别的老实,不吃饭也死不了。苏联人就是要看看,去月亮溜达一圈,体重减轻多少,飞船总共用了不到七天的时间就转了一圈,由此可以计算出乌龟的计算新陈代谢数据。
等飞船被捞起来,运回苏联,足足花了 4 天时间。等到把返回舱打开一看,这两只忍者神龟还真能忍,这寿星老真的不是吹牛吹出来的。还活得好好的呢。这两只乌龟回到地面以后,食欲还不错,真是吃嘛嘛香。这次太空之旅体重减轻了 10%,对照组的乌龟没上太空,就在地上饿着,人家体重减轻了 5%。苏联人给乌龟做了体检,发现这纯粹是饿的,问题不大。反正这次实验表明, 从月球返回以后在大气层内减速是完全行得通的 。这项技术能够确保宇航员在完成登上月球的任务以后是可以安全的返回的。
苏联人的一系列无人实验显然给了美国人压力。美国下一步就要完成阿波罗飞船的载人飞行了,也就是阿波罗7号任务。发射飞船的火箭还是土星 1B,这也是美国第一次把 3 个人送入太空轨道。美国人不敢马虎,生怕阿波罗 1 号的悲剧重演。因此,所有的火箭发动机都在地面做了 8 次点火试车。
阿波罗 7 号的宇航员采用了 1 老带 2 新的模式,也就是参加活动水星计划和双子座计划的瓦尔特·施艾拉,他是指令长,带着两个同伴唐·艾斯利和瓦尔特·康尼翰。这两个人是新手,第一次上太空。指令长施艾拉本来是个非常爱开玩笑的人,这人儿还是挺幽默的,但是在任务巨大的压力之下,他的笑容不见了。在临近发射的时候,他得了感冒,这让他的脾气变得更差。
感冒在地上不是什么大病,最多是打喷嚏咳嗽,但是万一严重了,自己这一组人被换掉怎么办?这是施艾拉不想看到的结果。所以他能不心烦意乱吗?还好他们这一组人并没有被换掉。
1968 年的 10 月 11 日,他们三个人坐进了阿波罗 7 号飞船的座舱里。这一次的航程漫长,要足足在太空里生活 11 天,尽管新的阿波罗飞船比双子座宽敞得多,也舒适得多,但是在太空里的确是很憋屈,你不能起身找个宽敞地方四仰八叉的躺下,你只能缩着。
土星 1B 火箭起飞非常的平稳,宇航员们比乘坐双子座飞船要舒服多了。当天的天气也不是很好,风速有点偏快。很快,他们就被送进了地球轨道。他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联系和登月舱对接。这一次并没有携带登月舱。他们操纵飞船小心翼翼地掉过头来,和火箭的第二级练习对接,第二级火箭其实和土星 5 号的第 3 级是一样的,火箭外壳像花瓣一样张开。阿波罗 7 号飞船,慢慢对准花瓣,慢慢地接近。其实这就是一次模拟练习,并不是真的对接。
在完成这次模拟任务之后,还要测试服务舱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很关键。飞船飞到月球附近以后,靠这个发动机反推,飞船才能减速,然后被月球的引力捕获,变成绕月飞行,最后回家的时候,也是靠这个发动机加速,离开月球轨道。所以这个发动机要开关好多次,必须进行测试,当这个发动机开机的时候,宇航员们感觉屁股被狠狠踢了一脚。
剩下的事儿就不太多了,主要是完成漫长的太空生存。三个宇航员都抱怨太空食品不好吃,其实他们吃的已经比双子座任务要好了不少,但是他们仍然不满意。主要是指令长的感冒变得很严重,鼻子堵了,而且还不断打喷嚏,把其他人也传染了。
飞船里安装了多台摄像机,地面人员是看得一清二楚。在失重环境下,施艾拉的鼻窦充血了无法消退,人的脸也浮肿了 ,也无法消退。脑袋跟猪头一样。他吃了点阿司匹林,但是一点用都没有,所以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
地面发来了指令,要求他们把电视直播设备的电源接通,这次是美国首次从太空对地面进行电视转播。但是施艾拉心烦意乱,就是不配合,还和地面的指挥人员吵了一架,最后这事儿还惊动了 NASA 的高层。地面上的人怎么劝施艾拉都没用,大家顿时一个头两个大,这可怎么办啊?下回再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