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参考书籍应该看哪些

高中生物竞赛参考书籍应该看哪些,第1张

大学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普生是大学入门教材,一般竞赛委员推荐使用陈阅增版,目前已更新到第四版了。其他诸如清华大学吴庆余老师版的《基础生命科学》也是一样的,后者还是彩图版更好看一些。

本书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学习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内容浅显,衔接高中,一般作为初学者的入门大学课本。陈阅增普生第三版第四版主要以Campbell为参考,内容与前两版出入较多,而且书中有部分知识错误,且新版也未改正(如经典的骑火球的超级小矮人基因组的大小之类),需要注意。如果时间成本不够的同学可以考虑只看这一本大学教材,再配套竞赛辅导书与练习题、真题使用。

竞赛辅导书:新编高中生物奥赛指导及奥赛实用题典(黑白皮)

竞赛书的入门级。与高考生物内容较为接轨,上手难度极低,但同时考试所涉及的复杂一点的内容都没有。黑皮有知识点与例题解析及少量练习,白皮是配套题集,题目有少量错误。

奥赛经典-生物奥林匹克教程

主编尹老师是长期以来湖南生物竞赛培训的带头人,所有编者均为湖南生竞培训的一线教师。本书基本为湖南生竞培训内容,浓缩了大学各学科知识,特点是叙述简洁,然而内容仍然不够深入无法取代大学课本。附有习题,多数较为简单,部分参考了国际竞赛与往年竞赛联赛真题。

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理论试题解析/实验教材(小红小绿)

主编与执行主编是南大教授,江苏竞赛委员会出品,其中的杨荣武老师想必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了。理论试题解析收录了06-10年的江苏初赛与联赛试题的真题,最大的特点是有!详!解!特别适合同学们尤其是江苏同学了解联赛及初赛试题风格。缺点是10年之后没有更新,实验书内容也比较单薄。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解析(上下册)

质心教育朱斌老师编著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解析》正是这么一本“不好找”的解析。相信很多同学已经非常熟悉了!内容严谨、专业、详实,全书彩印、图文并茂,甚至书内还有二维码提供视频解析。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1

 虽然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孝子,但许多人虽心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却总是以为来日方长,停滞了回家的脚步,他们感动很多,行动很少,想得很多,做得很少。尽孝对很多人来说,永远是“未来时”和“未完成时”。

 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将永远没法弥补,尽孝就是。毕淑敏曾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时间是不等人的,如果等到你自以为拥有了可以孝顺能力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父母可能吃不动了也穿不了,有的父母也许会远离尘世。

 所以,不论你走多远,不论你多忙,不论做了多大的官,不论你挣了多少的钱,别忘了是父母给了你生命,教会了你说话和走路,教会了你做人的道理。我们永远是父母的宝贝,是父母的牵挂,永远也走不出父母的视线和心里。

 你听了是不是也很有感触呢在省教科院附小,每周四进行的这项活动,学名叫“童心说事”,因为参与的都是孩子,说的都是孩子的心里话。

 校长张翼文说,之所以推出这项活动,主要是想给孩子们提供平台,展示自己的观点、爱好与特长等等,学校的办学初衷,正是“一切从孩子出发,亮出孩子”。

 数据显示,去年4月至今,将近一年时间,已有220名学生登上“童心说事”的舞台,占学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参与面很广。该校老师罗茜莎告诉钱报记者,最近在“学校文化或活动等印象最深的内容”问卷调查中,“童心说事”也位居前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已经当了几次听众的五年级学生华翰铭说:“每次去听‘童心说事’,我和其他小听众都会早早地吃完饭去旋风舞台,整个大厅可就热闹了!每次听完都收获不小。‘童心说事’不仅锻炼了上台同学的胆量,而且让台下的听众在欢乐中学到了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

 家长也持相同观点。五年级班主任朱斌品报料,现在参加“童心说事”,爸妈跟孩子一样积极,经常在班级群里问这事——

 “啥时候轮到我们班的孩子去讲”“我家孩子有没有机会上台”“听说家长可以陪孩子上台一起说,我能提前报名吗”……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2

 近日,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火爆荧屏,朗读的庄严感赋予了这档朗读性节目独有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使它与时下某些油腔滑调、痞里痞气、没有正经、缺少底线的娱综节目区别开来。朗读赋予了读者庄重的情感体验和怡情审美的精神愉悦,它的魅力来自于真情实感的外化和其中所蕴含的超功利的神圣之美。朗读从来不只是嘴皮子上那点事儿,而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歌声。它是深沉隆重的内心表白和直击心灵的情感活动,是读者对作者的一次庄严致敬。通过朗读,读者和作者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将彼此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融为一体,让智性的文字转化成富有感染力的声线,共同完成对文字音色内涵的塑造和养心怡情的审美创造,让人在诗词意境中领略生命的大美和庄严。

 在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著名长篇小说《朗读者》中,朗读作为一个联结肉体和精神的载体,串起了二战后一个关于羞耻与谎言、反思与救赎的故事。朗读在剧中不仅是爱情的表征,更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和指向灵魂深处的告白,同时也是女主人公汉娜的生命得以延续的主要动力。它以这种最得体、最庄重的方式,传达出战争带给人心灵深处的创伤,给人以一种肃然心动的力量,而这力量正部分来自于朗读所带来的真诚和庄重,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冲刷心灵污垢、将人导向光明的能量。

 基于朗读艺术庄严的诗意体验和脱俗的端庄气质,诵读文化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盛和传播,《为你读诗》《为我读诗》《我们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微信公众号和各种文学群、诗词文化朗读群相继活跃起来。人们通过手机APP软件录制配乐音频,借此表达对优美文字的赏读和对生命灵性的体悟,为奔忙的灵魂探寻一片诗意的栖息地。此外,北京单向街书店的流动朗读盛宴、北京植物园曹雪芹文化中心的品红课等读书沙龙活动和网络电台,也通过现场和微信平台互动等方式,定期与观众诵读曹雪芹、鲁迅、加缪、海明威、苏珊·桑塔格、伍尔夫、辛波丝卡等大师的作品,通过文字音律之美回望历史、品鉴经典,享受与大师同频共振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快感。在欧美国家,朗读作为新书销售的“敲门砖”一直是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心灵倾诉和情感交流的有力手段。欧美作家在新书签售时往往要面对公众朗诵自己的作品,借着朗读,作家向读者展示自己的新作和心路历程,读者也借这个机会满足了“看下蛋鸡”的好奇心。在台湾文学界,朗读在有些作家眼里被视为另一种凝视。台湾文化总会为台湾著名作家录制了“为台湾文学朗读”的录音,为台湾文学界保留了几代文学家真实而深情的声音文本。这其中有黄春明开朗说故事的笑声,郑愁予时而激昂时而柔情的朗读,白先勇用温柔的声音朗读《永远的尹雪艳》,王文兴以地方口音朗读《背海的人》,司马中原用诙谐的声音说鬼故事等,百位作家不同的声音质地和口音,一如他们的作品般特色鲜明,交融出台湾文学深情多彩的面貌。在台北城南历史博物馆到中正纪念堂的南海路一带的站牌边,设置有文化总会“为台湾文学朗读”的录音,只要用户连上手机,就可以聆听郑愁予、余光中、洛夫、痖弦、张默等台湾著名诗人用他们自己的声音朗读的自己的诗作。不仅如此,台湾文化总会为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制作了文学录音节目,以期透过文学艺术这种温柔、安静的力量让犯人们走上新的人生路。实践证明,他们看到了生命改变的可能。可见,朗读不仅能使语言凝结成诗,使文学插上翅膀,还能消除身体里淤积的浊气,冲刷心灵的尘埃,撞击生命的火花,触动心底最柔软处的神经,使人生的价值得以光亮。更重要的是,它是读与思的结合、口与心的交汇,既悦耳又悦心,兼具美学品格和力量,蕴含着强大的生命感召力。

 在当前这个过度娱乐化的年代,综艺节目《朗读者》如一股清流,把人们从单纯娱人耳目的视觉和听觉的暴力中超拔出来,为公众构建了一个朗读的空间,召唤出人们心底潜藏的读书热情,这正是它积极的文化意义之所在。固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几档文化综艺节目就能改善阅读的贫瘠并抵达文化的深处,但它至少为诵读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情境,用深沉而朴素的情怀守望了初心,让国人从中重拾对生命的感动和敬畏,在淡淡书墨香、琅琅读书声的缭绕中走向雅致、走向深邃。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3

 要说近来最火的电视节目,《朗读者》肯定名列其中。

 不久前,朗读亭被请进钱报记者所在的浙报大院,结果天天都有人捧着书本或文稿在亭子外排队,想做一回“朗读者”,其中有不少是闻讯赶来的中小学生。而事实上,杭州早有学校领先一步,去年春天就在校园里开辟出专门场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登台成为“朗读者”,在全校师生的面前,读读自己喜欢的书,讲讲打动自己的故事。

 换言之,杭州的“校园朗读者”比今年央视热播的《朗读者》更早问世!

 这所有超前意识的学校,是浙江省教科院附属小学,位于杭州拱墅区,在半山脚下。

 每周四中午,是省教科院附属小学小朗读者雷打不动的展示时间,每班轮流派代表上台。

 上周四,钱报记者去当了回听众,一群热心的娃朝教学主楼下一指:“他们都在那儿说。”

 果然那里有一方醒目的红色舞台,舞台背景是一幅鲜艳的油画,画中的孩子们正在开心地嬉戏,油画上还写了四个字“旋风舞台”。

 对省教科院附小的孩子们来说,旋风舞台就是最棒的朗读亭。

 中午12点,舞台还是空的,台下听众却已翘首以待。小朗读者来自五年级,听众是一到六年级的学生。有小听众向记者报料,因为场地有限,各班同学是轮流来听的,每回每个班5个名额,所以能来听觉得很荣幸。

 没过几分钟,主角们登台了,声情并茂地开始讲述自己的旅行故事。稚嫩的声音,却说得有条有理,连旁听的老师们都忍不住点赞。

 钱报记者打听了下,该校小朗读者的素材非常丰富,有读经典名著的,有讲历史人物故事的,有谈论各地风土人情的,有说动植物的,还有点评时事的,包括不久前的老虎伤人事件。他们的讲述都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看待世界,非常打动人心。

 让语文老师侯伟印象最深的,是六年级学生陈思涵和小伙伴一起讲“孝”。

 小朋友们从甲骨文演变、《说文解字》开始解析“孝”字的来历,又通过《周易》、《仪礼》、《礼记》、《诗经》等先秦文献,分析“孝”的含义,然后借用一则唐宪宗断案的故事讲到中国的孝道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174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