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石川佳纯,首先是她漂亮的脸蛋和迷人的气质,另外就是国乒球迷非常喜欢的为数不多的日本女球员,自从福原爱退役之后,国乒球迷唯一喜欢的就是石川佳纯,球迷都亲切的喊她“川妹子”好像四川人一样,而且石川佳纯也非常喜欢中国,并且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确实难能可贵。
面容姣好,低调谦虚
石川佳纯自出道以来,和国内选手非常投缘,从没有在公共场合针对中国,我觉得这是球迷非常喜欢她的原因之一,而且非常漂亮,在比赛中,有些球迷的目的就是一睹石川佳纯的容貌,而且在赛场以外,石川非常低调谦逊。
马龙的迷妹
也许成为马龙的迷妹不足为奇,但是身为一名日本的乒乓球员,而且是国乒的主要竞争对手,石川佳纯也不止一次的对马龙示爱,因为石川的举动已经超出了球迷范围。而马龙始终无动于衷。国乒球迷心疼石川,就算马龙已为人父,球迷还心心挂念。
喜欢中国,努力学习普通话
石川佳纯非常喜欢中国,而且在中国开通了社交账号,不定期更新她的动态,目前石川的粉丝已经达到31万,经常和中国球迷互动,另外和国乒球迷走的更近的一点原因是,石川的普通话非常流利,而且还在努力学习汉语。
随着日本女队的逐步强大,如今唯一能和中国乒乓球女队正面对抗的队伍就是日本队了。而在前任“日本一姐”福原爱退役结婚生子后,石川佳纯成为了日本女队的绝对****。虽然日本乒乓球女队新人层出不穷,但石川佳纯的稳定发挥还是让她坐实了日本第一的位置,像伊藤美诚、平野美宇、早田希娜这样的新秀与石川佳纯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能在日本乒协施行“断腕计划”的情况下依然统治日本女乒,可以说石川佳纯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与中国队顶级选手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与其他协会、国家的选手比赛时,石川佳纯的胜率还是很高的。
石川佳纯1993年2月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山口市,由于父母都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缘故,石川佳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乒乓球了。2009年石川佳纯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50届横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第二轮对中国香港名将阵帖雅娜时完成惊天大逆转之后,接下来的两轮分别战胜队友福冈春菜和新加坡的于梦雨,成功闯入八强。虽然在1/4决赛中,石川佳纯以1:4不敌张怡宁,但这次比赛的表现也奠定了石川佳纯未来在日本女队的主力位置。在今年举行的德国杜塞尔多夫世乒赛上,石川佳纯与吉村真晴在1:3落后的情况下连翻3局,逆转战胜了中国台北组合陈建安/郑怡静,取得了本届世乒赛的混合双打冠军,而此次夺冠也完成了石川佳纯的世界冠军梦。在明年的世界杯、世乒赛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不出意外石川佳纯都将担任着绝对主力的位置。
石川佳纯,人长得甜美可爱,内心善良,又是马龙的“迷妹”,朱雨玲的“翻译”,国人对于石川的喜欢,就像中国的儿媳福原爱一样,石川一直钟情于马龙,在马龙公布恋情后,可爱的石川还伤心的一阵。
马龙的“迷妹”。
石川佳纯是马龙的头号迷妹,她钟情于马龙,提到马龙,小石川都会脸红,并在接受的采访时,公开示好马龙,说马龙非常强壮、绅士、很酷、很英俊。在被问到,如果有机会与男选手配对,你会选谁?石川直接表白说想和马龙打混双。马龙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对石川进行了回应:“既然石川想和我配,那我就和她配吧”。
自己没拿到金牌,摸一下总可以嘛。
在一次奥运会上颁奖时,中国队获得金牌。在领奖环节,石川上来后,来到丁宁面前,拿着丁宁的金牌就摸了起来,这一可爱的画面被镜头捕捉到,在网上形成了热点话题。
石川,太可爱啦(。ӧ◡ӧ。)
在生活中,她喜欢北京烤鸭;练球上,出生于乒坛世家的石川,从小就接受河北籍教练张锐的指点,后来拜奥运会冠军乔红和陈静的师姐、前国手陈莉莉为师,追求进步上,她在江苏俱乐部学习过,为了来乒超打球,她请陈玘帮忙;在学习中文上,她向瓷娃娃福原爱学习。
石川虽然是日本人,而她生活的周围都是中国元素,与其说她是日本人,不如说她更像是个中国人。
哈哈,石川佳纯在中国的风头有没有超过福原爱?随着瓷娃娃退役,结婚,生子。她的影响力在逐渐降低,运动员就是这样当你不再比赛后,只有和你同时代的粉丝记得。 石川佳纯现在可以说是风头正盛,她在日本的受关注度可能不及平野美宇和伊藤美诚,但是她一定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为什么?会做人啊!石川佳纯首先颜值不过,在中国球迷普遍颜值当道的心理状态下,她就有一种天生的与中国亲近感。其次,石川佳纯从来不说类似伊藤美诚、平野美宇那样要击败中国选手的大话。第三是,石川佳纯总是把笑容挂在脸上,且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中国选手被采访一时间找不到翻译时,她还可以做采访。第四,她是马龙的迷妹。这一点更拉近了她和中国球迷之间的距离。
其实,比起总爱说大话的伊藤美城和平野美宇,石川佳纯可是一直在低调干大事。咋的了呢?石川佳纯近些年一直在苦练混双项目,要知道混双可是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她很可能为日本拿下混双的金牌啊! 去年6月23日,吉村真晴/石川佳纯复制了半决赛逆转方博/索尔佳的一幕,在0-2、1-3落后情况下再度上演逆转好戏,以4-3击败中国台北组合陈建安/郑怡静,夺得本次世乒赛混双冠军,这也是日本继1969年长谷川信彦/今野安子后时隔48年再夺世乒赛混双冠军。
石川佳纯是日本女乒的一姐,曾经也被誉为第二个福原爱,她非常喜欢中国,也与中国有不解的情缘。她是中国球迷比较喜欢的日本选手,同时她也和中国乒乓球队的关系很好。
石川佳纯是日本最强的女子运动员,是名副其实的天才球员,她年少成名,很快就取得很好的成绩。她的发球和前三板的实力很强,同时有不错的心理素质,综合情况分析,她的实力应该超越了运动员时期的福原爱。石川佳纯一路走来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在2009年16岁的她就打进了世锦赛八强,2012年获得了奥运会的第四名,并且拿到了女子团体比赛的银牌。在2015年获得了世界杯女单亚军和世乒赛混双亚军,在2016年获得了世乒赛团体亚军和奥运会女子团体铜牌。在2017年获得了世乒赛混双冠军。她是实力最强的日本女子选手,并且还在不断的进步。
很多朋友都知道石川佳纯的汉语说的还是不错的,这是因为她的教练是中国人,同时她也是因为比较喜欢中国和想多和中国选手交流而学习了汉语。她对于中国的喜爱还是马龙的原因,石川佳纯一直视马龙为偶像,并且一直心有爱慕,她在拜访中曾经表示“马龙是一个强壮,有绅士风度的男人,她非常喜欢”。石川还表示想和马龙搭档混双,马龙为羞涩的表示“她想搭档就搭档呗”。在2017年石川佳纯本来已经是决定要来中国的乒超联赛打球了,可是中国方面宣布日本乒协选手不可以参加乒超联赛,于是这件事就搁浅了。
总的来说石川佳纯很喜欢中国,中国球迷也很喜欢她,希望她未来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越来越好。
石川佳纯被称为"天才少女",是因为他厌恶训练,从来只将比赛当成积累经验与技巧的方法,通过一场一场的比赛打响了名号。
石川佳纯反手攻球速度快,心理状态稳定,很少大起大落。不过石川佳纯也有自己的弱点,就是攻球力量比较小,面对攻球还行,面对削球手,往往不太善于应付。石川佳纯是一个很有创造力有灵气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有神来之笔。
石川佳纯的相持球,打的中规中矩,比较适应多板的相持。相持球正手反手的连续性以及衔接都很好,也有些变线上手的思想时刻跟随着的。石川佳纯的前三板争夺,这个意识也是很强。一些摆短小球处理的也是可圈可点。打球节奏变化及控制这一点,也是做得比较好。还有就是另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石川佳纯有时候击球,喜欢力量变化,有时候,那回球时的力量,简直有点吸短的感觉。
石川佳纯的特点突出,前三板比较好,尤其是发球。另外,石川佳纯场上应变能力相比同龄人也更成熟,无论是手对球的感觉、还是协调性、爆发力,都比福原爱好。
石川佳纯,是继“瓷娃娃”福原爱之后,受到中国球迷欢迎的日本当红女乒90后。与福原爱的可爱风不同,石川佳纯走的是清纯风。她因长相甜美、球风帅气、做人低调、表达真诚受到大家的喜欢。
之前是由于石川佳纯对马龙的隔空爱慕,受到中国媒体的热炒。看看这俩人的合影,说实话还真的有些“情侣相”,尤其是鼻子部分。但随着近两年马龙的结婚生子,这一话题逐渐冷却下来,他俩也只能做异国兄妹了。
最近几天,石川佳纯在乒乓球世锦赛的赛后采访中又火了一把。主要原因是:她充当了一把女乒朱雨玲的中文翻译,受到了中国球迷的夸赞。男球迷甚至隔空喊话: 佳纯MM,嫁到中国来吧,我们这边“码农”(谐音马龙)很多的。
会说中国话,这一点石川佳纯与福原爱很像。后者更是一口流利的东北话,极大地拉近了与中国球迷的距离。福原爱主要原因是在东北生活时间长,而石川佳纯的教练团队有多名中国人,加上自学成才,所以中国话也不差。
说到乒乓球技,石川佳纯年少成名们,现在是日本女乒队中的“一姐”。但由于中国女乒的独领风骚,她在国际赛场上始终被压制,从未获得过单打冠军,最风光的一次是:2017年获得杜塞尔多夫世乒赛混双冠军。
同时,日本人有个优点,就是“不服输”: 你比我强,我就向你学习 。石川佳纯就是这样,尽管基本上每次都是被中国女乒队员打败,但她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这一点值得称赞。
这么多年来,日本乒乓球也一直在试图追赶中国,这和国足恰恰相反,不禁让人唏嘘。对此,你怎么看?
一,人如其名,佳纯,美好而清纯。
二,为数不多的会说中国话的日本女乒乓运动员。
三,谦逊知礼的知性美女。
四,低调而不张扬,乒乓技艺高超。
五,能大胆向中国男运动员示爱的人。
我从来不评论别人,也没有资格去评论别人。说到石川,应该用一句话,四个字,纯洁可爱
博马舍以他著名的戏剧三部曲享誉后世,即《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费加罗的婚礼》(写于1778年,演出于1784年)和《有罪的母亲》(1792),三部曲中都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戏剧人物——费加罗。费加罗是个出身阜微,却头脑聪明的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他都不向命运屈服,而靠臂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生活打开一条通路。他的身上显示着“第三等级”的精神力量和处事原则。在艺术上,这个人物是欧洲人非常熟悉的喜剧中仆人形象的延续和发展。
《费加罗的婚礼》剧照《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是博马舍的代表作,由于这两部剧作情节引入入胜,戏剧人物十分生动,故后来被著名音乐家罗西尼和莫扎特作为素材,改编成为脍炙人口的歌剧。
政治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写费加罗辞去了阿勒玛维瓦伯爵的仆人职务,来到巴多洛大夫家中,当上了药剂师兼理发师。巴多洛有一位养女,名叫罗希娜,正处在豆蔻年华。巴多洛垂涎于她的美貌,想把养女罗希娜变成自己的妻子。可是罗希娜并不爱巴多洛,她的心中悄悄爱上了阿勒玛维瓦伯爵。巴多洛心有不甘,便以监护人的身份,阻挠这对有情人相互接近。费加罗在伯爵和巴多洛两个主人之间巧妙周旋,运用自己的计谋,导演了一幕幕有趣的喜剧,使得束手无策的伯爵不得不听从他的调遣,按照他的指挥棒行事。尽管作为仆人的费加罗仍不免要遭受打击和屈辱,但他却以自身的足智多谋反衬出伯爵和巴多洛的愚蠢可笑。最后,正是在费加罗的帮助下,伯爵与罗希娜冲破了巴多洛的防范,喜结良缘。
在这部喜剧之中,费加罗的言行已经呈现了反抗现实的政治内容,这在博马舍的另一部喜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表现得愈加充分。费加罗的婚礼在情节上是《塞维勒的理发师》的延续,它写费加罗在促成了伯爵与罗希娜的美满婚姻之后,又来到伯爵家中做事,他和伯爵夫人的贴身女仆苏珊娜真诚相爱,并准备结婚。可是,此时的伯爵却对夫人失去了旧日情感,却对夫人的女仆、漂亮的苏珊娜心怀鬼胎,他妄图借着恢复贵族对女仆行使“初夜权”的名义,趁机占有苏珊娜,并破坏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一心要想步入婚姻的圣殿,可是却面临着许多困难。伯爵家的女管家,原本是巴多洛的情妇,他们生有一子,不幸被强盗掠去。女管家想要巴多洛娶她,希望落空后,竟然打起了费加罗的主意,因为费加罗欠了她的钱,她便告上法庭,让他还钱并娶她为妻。苏珊娜为了帮助费加罗,决定从伯爵手中骗取婚礼费,以做偿债之资。她假意应允伯爵的无耻要求,答应与他约会。
在法庭上,费加罗与女管家进行辩论,费加罗谈起自己的身世,原来他正是女管家与巴多洛的儿子,他们母子相认。这使伯爵让费加罗脱离苏珊娜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伯爵喜新厌旧之后,他的一个侍从却对伯爵夫人心生爱慕,并蠢蠢欲动。这使伯爵本人大为恼火。但这不足以唤起他对夫人的热情,他的心思全在苏珊娜身上。为了让伯爵这个朝三暮四的混世魔王当众出丑,伯爵夫人决定与苏珊娜换装,假扮成苏珊娜的样子去赴伯爵的约会。伯爵不知有诈,盛赞“苏珊娜”(实际上是自己的夫人)的美貌,对着她发泄着感情的狂潮,并赏赐她丰厚的婚礼费;费加罗不知有假,以为苏珊娜竟然背叛他勾引伯爵,为了实施报复,他竟然向“伯爵夫人”(实际上是苏珊娜)大献殷勤,表白爱情。结果自然是应了一句老话:“歪打正着”。真相大白之后,伯爵十分惭愧,而伯爵夫人则把约会时伯爵送给“苏珊娜”的礼物,转赠给它真正的主人。费加罗战胜了好色的伯爵,欢天喜地地举行婚礼。
剧中的费加罗和苏珊娜,尽管是一对出身卑微的下人,但他们却拥有可贵的人格和自己的尊严,当伯爵以金钱和权势对他们实行压迫时,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其对抗,不仅拿了伯爵的钱,而且戏耍了他一番,在哄然大笑中,解构了贵族阶级的特权。嘲笑了他们不可一世而有愚蠢透顶的嘴脸。以小人物费加罗的胜利,显示了社会上新生力量的崛起。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既流露着“第三等级”的欢快的笑声,也表现着贵族阶级行将败亡的趋势。剧中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多有抨击,因此,有人将其看成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声。但在当时,由于这个戏写得十分幽默有趣,剧中人物鲜明生动,许多特权阶级的人们也被剧情打动。因此,当国王路易十六对这个剧下了禁演令后,他们甚至向国王请愿,为它的重新上演而欢呼,有人还披挂上场,乐意扮演剧中人物。路易十六敏锐的鼻子,已经嗅到了剧中的革命气息,他的这种直觉,被后来的社会现实所证实。据说,拿破仑曾经说过,法国大革命的行动,是从1781年《费加罗的婚礼》上演开始的。
博马舍的两部代表作,均由法兰西喜剧院首演。剧院中被称为”小莫里哀”的演员卜瑞维尔(1721—1799)扮演了费加罗,另一位著名演员莫莱(1734—1802)扮演了伯爵。法兰西喜剧院在度过了大革命的艰难时期之后,其社会地位更加巩固。
博马舍(1732—1799)是启蒙主义时期法国著名的喜剧家。他是一个钟表匠的儿子,一生命运多艰,为人聪明,但不够谨慎。他早年子承父业,致力于钟表业,也替大财阀管理过财政,但却始终没能实现他的发财梦。后来,他当上了宫廷音乐教师,与上层社会频繁接触,又由于个性突出,屡次与贵族发生矛盾、冲突,因此而遭受牢狱之灾,贵族梦也宣告破产。在他晚年,曾经热心于法国的大革命,但是革命意志并不坚定,在精神上也找寻不到应有的慰藉。最后,只能怅然而去,抑郁而终。金钱、荣誉、激情似乎都与博马舍无缘,但命运却成就了他作为戏剧家的一世英名。
博马舍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敢于打破传统狭隘的戏剧观念,公开支持狄德罗等人关于“第三等级”的戏剧主张。在他的第一部剧作《欧也尼》(1767)的出版序言中,他明确表示尊重严肃戏剧,因为这种戏剧体裁,介乎英雄悲剧和轻喜剧之间,比前者更有道德意义,更能接近观众的日常生活,比后者更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更能鼓舞人心。他认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戏剧艺术,而严肃戏剧即正剧,正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人们不仅不应当依照旧的观念去非难它,反而应当对它加以保护。
博马舍以他著名的戏剧三部曲享誉后世,即《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费加罗的婚礼》(写于1778年,演出于1784年)和《有罪的母亲》(1792),三部曲中都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戏剧人物——费加罗。费加罗是个出身阜微,却头脑聪明的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他都不向命运屈服,而靠臂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生活打开一条通路。他的身上显示着“第三等级”的精神力量和处事原则。在艺术上,这个人物是欧洲人非常熟悉的喜剧中仆人形象的延续和发展。
《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是博马舍的代表作,由于这两部剧作情节引入入胜,戏剧人物十分生动,故后来被著名音乐家罗西尼和莫扎特作为素材,改编成为脍炙人口的歌剧。
政治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写费加罗辞去了阿勒玛维瓦伯爵的仆人职务,来到巴多洛大夫家中,当上了药剂师兼理发师。巴多洛有一位养女,名叫罗希娜,正处在豆蔻年华。巴多洛垂涎于她的美貌,想把养女罗希娜变成自己的妻子。可是罗希娜并不爱巴多洛,她的心中悄悄爱上了阿勒玛维瓦伯爵。巴多洛心有不甘,便以监护人的身份,阻挠这对有情人相互接近。费加罗在伯爵和巴多洛两个主人之间巧妙周旋,运用自己的计谋,导演了一幕幕有趣的喜剧,使得束手无策的伯爵不得不听从他的调遣,按照他的指挥棒行事。尽管作为仆人的费加罗仍不免要遭受打击和屈辱,但他却以自身的足智多谋反衬出伯爵和巴多洛的愚蠢可笑。最后,正是在费加罗的帮助下,伯爵与罗希娜冲破了巴多洛的防范,喜结良缘。
在这部喜剧之中,费加罗的言行已经呈现了反抗现实的政治内容,这在博马舍的另一部喜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表现得愈加充分。
《费加罗的婚礼》在情节上是《塞维勒的理发师》的延续,它写费加罗在促成了伯爵与罗希娜的美满婚姻之后,又来到伯爵家中做事,他和伯爵夫人的贴身女仆苏珊娜真诚相爱,并准备结婚。可是,此时的伯爵却对夫人失去了旧日情感,却对夫人的女仆、漂亮的苏珊娜心怀鬼胎,他妄图借着恢复贵族对女仆行使“初夜权”的名义,趁机占有苏珊娜,并破坏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一心要想步入婚姻的圣殿,可是却面临着许多困难。伯爵家的女管家,原本是巴多洛的情妇,他们生有一子,不幸被强盗掠去。女管家想要巴多洛娶她,希望落空后,竟然打起了费加罗的主意,因为费加罗欠了她的钱,她便告上法庭,让他还钱并娶她为妻。苏珊娜为了帮助费加罗,决定从伯爵手中骗取婚礼费,以做偿债之资。她假意应允伯爵的无耻要求,答应与他约会。
在法庭上,费加罗与女管家进行辩论,费加罗谈起自己的身世,原来他正是女管家与巴多洛的儿子,他们母子相认。这使伯爵让费加罗脱离苏珊娜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伯爵喜新厌旧之后,他的一个侍从却对伯爵夫人心生爱慕,并蠢蠢欲动。这使伯爵本人大为恼火。但这不足以唤起他对夫人的热情,他的心思全在苏珊娜身上。为了让伯爵这个朝三暮四的混世魔王当众出丑,伯爵夫人决定与苏珊娜换装,假扮成苏珊娜的样子去赴伯爵的约会。伯爵不知有诈,盛赞“苏珊娜”(实际上是自己的夫人)的美貌,对着她发泄着感情的狂潮,并赏赐她丰厚的婚礼费;费加罗不知有假,以为苏珊娜竟然背叛他勾引伯爵,为了实施报复,他竟然向“伯爵夫人”(实际上是苏珊娜)大献殷勤,表白爱情。结果自然是应了一句老话:“歪打正着”。真相大白之后,伯爵十分惭愧,而伯爵夫人则把约会时伯爵送给“苏珊娜”的礼物,转赠给它真正的主人。费加罗战胜了好色的伯爵,欢天喜地地举行婚礼。
剧中的费加罗和苏珊娜,尽管是一对出身卑微的下人,但他们却拥有可贵的人格和自己的尊严,当伯爵以金钱和权势对他们实行压迫时,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其对抗,不仅拿了伯爵的钱,而且戏耍了他一番,在哄然大笑中,解构了贵族阶级的特权。嘲笑了他们不可一世而有愚蠢透顶的嘴脸。以小人物费加罗的胜利,显示了社会上新生力量的崛起。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既流露着“第三等级”的欢快的笑声,也表现着贵族阶级行将败亡的趋势。剧中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多有抨击,因此,有人将其看成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声。但在当时,由于这个戏写得十分幽默有趣,剧中人物鲜明生动,许多特权阶级的人们也被剧情打动。因此,当国王路易十六对这个剧下了禁演令后,他们甚至向国王请愿,为它的重新上演而欢呼,有人还披挂上场,乐意扮演剧中人物。路易十六敏锐的鼻子,已经嗅到了剧中的革命气息,他的这种直觉,被后来的社会现实所证实。据说,拿破仑曾经说过,法国大革命的行动,是从1781年《费加罗的婚礼》上演开始的。
博马舍的两部代表作,均由法兰西喜剧院首演。剧院中被称为”小莫里哀”的演员卜瑞维尔(1721—1799)扮演了费加罗,另一位著名演员莫莱(1734—1802)扮演了伯爵。法兰西喜剧院在度过了大革命的艰难时期之后,其社会地位更加巩固。
意大利戏剧:写实与传奇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封建割据,意大利的社会历史处于倒退趋势,在艺术上则停滞不前。就戏剧状况而言,18世纪上半期,许多表演活动都消歇下去,只有歌剧和即兴喜剧统领着意大利舞台。
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意大利戏剧发展的缓慢状态,决心要进行戏剧改革,以图追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比如,意大利的启蒙主义者哥尔多尼,看到了陈腐的即兴喜剧已不足以反映社会现实,并且尤其不能满足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欣赏需要,因此,就着手进行即兴喜剧的改革工作。但他面临着很多困难,这些困难既来源于社会传统势力,也来源于戏剧同人的艺术偏见。在这一时期,就艺术成就而言,可以与哥尔多尼相提并论的戈齐,在艺术见解上与之绝无调和的余地。两个人各自坚持自己的一套戏剧原则,形成相互抵牾之势。有趣的是,公正的历史在这一阶段中,还是注定要把这两个不共戴天的人并列在一起。由此看来,历史并不在乎个人之间的是非恩怨,它只关心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