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作文

初二语文作文,第1张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二语文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语文作文 篇1

 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珍珠在晶莹地闪光,装饰着我们的生活,打扮着我们的世界,点缀着我们心情,它的名字,叫语文。

 薄薄的你,把我带入了诗歌的王国。在这里,我看见了感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王翰;看见了思念母亲,长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孟郊;看见了一世清白,叹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看见了喊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爱国义士龚自珍……哦,语文,你让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情韵。

 薄薄的你,把我带入了奇妙的自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普通的一株绿柳,也如此地娇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让秋夜的洞庭变得曼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纵情绽放着夏日的热烈和骄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更是勾勒出冬雪过后天地间皓白一体的万千寂寥……哦,语文,你让生活充满了图画的意境。

 薄薄的你,把我带入了苍茫的历史。在洁净的书页中,观战火纷乱,狼烟四起,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感历史洪流中英雄倍出,勇于抗争,豪气毕露却化作尘土;惜繁华过后,百花凋零,贵人末路,美人异途,多少冰清玉洁化为污浊横流;敬多少仁人志士,虽百折而不挠,历尽艰辛,终成梦想,名垂千古……哦,语文,你将努力将历史反射为生活!

 薄薄的你,把我带入遥远的未来。畅想飞入月球,伴嫦娥养兔,陪吴刚砍树;畅想飞上火星,探索深埋在地底的水源,挖掘生命的秘密;畅想寻找“人类的老师”,让人类灵动地吸纳,自然界种种生物的神奇;畅想种种发明,“克隆”“变色”“水上飞机”……哦,语文,你把我们的未来生活深情地描摹!

 一缕缕轻柔如水的清风在释放着温馨,清新着我们的嗅觉,清凉着我们的肌肤,清醒着我们的眼睛,它的名字,叫语文。

初二语文作文 篇2

亲爱的八年后自己:

 当你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刚刚走出大学校门,踏进多彩社会……

 最近的你,好吗有没有被烦心的事困扰有没有按时吃饭,准时睡觉你知道吗八年前的你,心中一直坚定着一个方向,那就是朝着律师这条路奔跑。现在的你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大有前途的律师

 我很担心,你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因为八年前的你,年少轻狂,什么都觉得容易,却什么都做不到。一次一次的拖拉,一次一次的让自己后悔。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过去的分分秒秒你付出过多少,又获得了多少。

 亲爱的自己,你现在有没有改掉懒惰这个坏习惯学生时代的你,写作业总是拖拉到大半夜;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总是完成不好;还没怎么学习,就想着要去休息。未来的日子里请不要轻言放弃,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要相信有付出才又回报。尽管有时候你努力了,但仍然没有收获,这时的你一定不能放弃,你要把每一次的失败当成下一次成功的路基,坚持才是胜利!

 亲爱的自己,你是否拥有自信,相信奇迹因为你的懒惰,你没有多大的收获,所以你总是羡慕着别人,慢慢开始自卑,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你说世界上没有奇迹那霍金呢海伦凯乐呢张海迪呢要知道,即使自己不是绝顶聪明,也要做到勤能补拙。你需要树立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目标,比如说一件想买的东西,一个人,一座学校,一个城市。你需要他们来鞭策你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在逐渐缩小距离的同时,再辛苦也觉得值得,不是这样吗

 亲爱的自己,你是否能控制好经常泛滥得情绪请你好好控制自己的内心,不管是否经历过,后悔过,还是计较着,请不要继续挣扎,随遇而安就好。

 亲爱的自己,初入社会,你必须更加谨慎,更加努力。虽然以后得很长时间里,你都要早起晚睡,职位拼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还是请你要记得对自己好一点。记得每天喝一杯牛奶;记得经常锻炼身体;记得阴天奖励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记得濒临崩溃时抬头看看天,把眼泪憋回去。要知道,自己并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人会为你铺一条康庄大道,你也没有其他选择。

 不知道你看到这些文字是是怎样的心情。无论如何,亲爱的自己,加油!

 八年前的自己

 20xx年10月18日

初二语文作文 篇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可是你知道它的来历和意思吗?今天,你就来瞧一瞧我名字的吧。

 我叫谢昌宏,大家都知道“谢”字是我的姓,但大家知道“昌”和“宏”的意思吗?别急,让我慢慢讲解给大家听。

 从表面来看昌就是繁荣昌盛,宏就是宏伟。不过还有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我想除了我、取名人和我的家人知道就再也没人知晓。昌和宏两个字拼音开头的字母就是中国的英文简写“CH”,证明了爸爸妈妈想让我为中国能做出一份贡献。还有一层意思的出现就是因我属蛇,且是冬天出生,蛇是冷血动物,非常怕冷,“宏”字的宝盖头能为我遮风挡雨,“昌”字的两个日就在我感到阴冷和黑暗时能给我温暖和光明!

 爸爸妈妈说给我取名字时没有很多想法,只要我健康成长就好。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作文,我发挥想象说了一通大道理,名字里包含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想象力丰富吧,离为“CH”做贡献迈出了一步。

初二语文作文 篇4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羞赧()黯然()酵母()饱胀()

 焙烧()捷径()冗繁()胸鳍()

 2补充成语,并解释所填的字。

 流光()彩:______________辨伪去():________________

 一()莫展:______________()规蹈矩:________________

 3调动积累,写两条名人名言。

 ①莎土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写有关“书”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写有关“怀疑”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_________________,哲学上新的_________________,美术上新的_________________,都是这样产生的。

 ②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句子。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李贺的《南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一句话写出下面语段的观点。(3分)

 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8赏析《春望》,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运用反衬写人物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品味作者在诗中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语文作文 篇5

 都说我多愁善感,似现代版的林黛玉,总是哭得梨花带泪。

 可不是?我就属于那一类。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时常感慨一件事:人,为什么要在这世上白白走一遭呢?

 其实,我认为,人的一生是痛苦的,不是吗?一个人,来到这世上,就注定是承担喜怒哀乐的一件玩偶罢了!当你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之后,纵然你拥有万贯家私,拥有千金难买的友谊或是拥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那又能怎么样?等到你撒手西去之日,也不一样是两手空空吗?

 这又有何意义?

 也许你现在拥有优异的成绩,拥有令人羡慕甚至嫉妒的美貌,或是无数难能可贵的朋友,那又能怎样呢?纵然你现在无所不有,但你毕竟是一个凡人,不像神仙般能长久永生。到头来也是一场空,你一生的争夺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就像我,我背负着家人的寄托,去争去拼去奋斗,赢得了荣誉,朋友和羡慕的眼光,甚至招来了许多现在不该拥有的玫瑰和表白。但我不开心。我这样去争去夺到底是为了什么?呵!不过是为了满足家人的寄托,填补自己心中的空虚罢了!

 黛玉道: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无尽头。我的想法也是如此。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所以,我悲,我泣,我累,我恨,我怨,我无奈!

初二语文作文 篇6

 一提到语文,大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和语文相关的词语:“阅读”“文章”“理解”……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语文”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语文是一瓶甘醇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细细品味,语文是一个博大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废寝忘食。有人说,语文是一盏照路的明灯,语文是一袋袋精神食粮,语文是能够滋润人心灵的清泉。

 有人会问:学语文能带来什么呢?

 如果说语文的汉字是一个个音符,那么一篇篇文章就是一曲曲美妙的乐章,让人回味无穷。

 其实,大家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可以看到,一篇篇美妙的文章,引领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是一个精神的世界,知识的宝库,情感的海洋。这里有幽默,有亲切,有批判,也有同情与哀伤。在这里,我们好像身临其境,我们同书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默,这不就是物质上不能给予我们的精神享受吗?

 翻开语文课文,从一个个跳动的文字里,我们了解到解放军战士抗敌的艰辛;我们听到了国家总理幽默风趣的话语;我们感受到了文人墨客们的才华横溢;我们感慨岳飞的英勇与沉着……在语文的世界里,记录了历史名人的桩桩事迹,也见证了普通百姓生活中微不足道却感动人心的'故事。在这里,我们能够充分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从而改善自己。语文就是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对比他人。

 有人说:那些单调的方块字和难懂的语句,真的很枯燥。而我想说,其实只要你用心去学,认真去感受,你一定会感到语文的美妙,发现语文的乐趣。

 让我们在语文的世界里徜徉,去品味语文,感受语文独有的滋味,享受语文带来的美妙感觉吧!

初二语文作文 篇7

 一个顽皮的小女孩轻轻地挎着一只装满了向日葵花种子的篮子,一蹦一跳地从一片凋零的花瓣上轻盈地越过,一颗向日葵花的种子不经意地从篮子的缝隙中悄悄地跌落,落到地上,静静地在土地里生了根,从此开始了它漫长的等待……

 我是一颗向日葵花的种子,在温暖土层的包裹下静静地沉睡。享受着这天籁的安抚,不问世事,不争你我,只是静静地睡着,睡着。

 我从来就不知道我属于什么。我只知道,沉睡,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是一种凄美的幸福,是一种执着的等待。安静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如歌如泣。梦里,我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看海燕掠过天际,看清风吹满桃园,看枯叶回旋打转,看世界冰天雪地……我相信有一天,这个梦总会实现,我期待平淡的生命中将出现奇迹。所以,我总是等待,等待苏醒,等待破土而出,等待开放……

 那一年,我被一声声清脆的鸟鸣惊醒,一股热热的暖流涌上心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我体内翻腾,它渗入了我的每一滴血液和每一个细胞,令我放肆地向上顶,不顾一切地往上冲,钻破土层。我摇摇欲坠地撑起了稚嫩叶子,懵懂地张开了双眼,看到的却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那一棵棵绿色的幻想终究藏了多少秘密,经历了多少沧桑和风风雨雨才长成了这般高大和茂盛,一群欢乐的小精灵们在上面蹦蹦跳跳,那是一种多么幸福和谐的生活。那暖和的轻抚掺夹着阵阵草的芬芳飘飘而来,那感觉就像被鲜花拥抱一样陶醉。我看到那绿叶和绿叶之间,射进一道金色的光芒,那充满了希望和梦幻的遐想的光芒。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变成像大树那样老资格的植物,拥有挺直的枝干,享受阳光的爱抚。所以,我仍然等待,不知疲倦地等待,等待开放……

 梦想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无形之中催促我开放。我贪婪地吸收着日月精华,那些日子,我毕生难望。与大树一起成长,与小鸟一起欢畅,与风暴一起嘶狂,与震雨一起咆哮。接受阳光的恩赐、甘露的滋润、泥土的拥护。我知道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天分,那是因为我只是一棵向日葵,一棵寂寞的小小向日葵。经管,有时我会精疲力尽、伤痕累累、甚至绝望,不管什么都好,那都是一段刻骨铭心日子。我从小芽变成花骨朵的过程,有谁又能了解这其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一个小小的成长根就不能说明什么,无论我是在等待开放,还是在寻找太阳的方向,所有的结果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得到了什么。

 我终于明白了等待的含义,是无奈、悲伤和痛苦,也是幸福、希望和成长必须经过的轨道。就像寂寞向日葵静静地等待开放一样,只要一点点阳光,就可以生长,只要一点点爱,就可以微笑。

初二语文作文 篇8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自家屋后种了一大片的玉米。

 收获的日子一天天地临近了。

 一天,一棵颗粒饱满又裹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采摘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掰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一颗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和地称赞着它。

 收获的日子终于到了,老婆婆来到它的身边,只是看了看这颗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摘走它。

 “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太好,没注意我,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颗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道。

 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它的玉米,唯独没有摘走这颗自以为是的玉米。

 ……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的估量太高了,其实我是今年长得最差的一颗玉米,要不然怎么不会把我摘走呢”就这样,日子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它有些绝望了。

 有一天,老婆婆来到了它的身边,用柔和的目光瞧着它,自言自语地说“这可是今年长得最好的一颗玉米啊!用它作种子,明年的玉米收成一定会比今年好!”

 这时,棒玉米才明白婆婆以前不摘它的用意。正当这样想着的时候,这颗荣获殊荣的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掰了下来……

 相信自己,但有时候也要有耐心和韧心的。

初二语文作文 篇9

 孤独有两个面孔。第一个是表面的孤独。例如:像某某同学总是一个人,没人理他,真是孤独阿!第二个是心底的孤独。它是看不出来的,只存在于那个人心的底部,它会使人感到痛,却不使别人察觉。最悲哀的孤独也莫过于此吧!

 我,朋友遍天下,走到哪里都吃得开。当然,这只是在学校而已。

 有谁了解我呢?有谁懂我呢?有谁知道我的灵魂是健康的还是在生病?又有谁知道,我的微笑后面是什么?没有人。包括我的父母。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感觉上好像被同学孤立了,他们对我都爱理不理地。我那时只是个孩子啊!懂得什么?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惊慌失措。也不会和爸爸妈妈说。小小的孩子已有自尊心,也会害羞。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孤独,表面的孤独。

 我,不孤独,却又很孤独。

 是的,上初中以来,我有许多好朋友,我们兴趣相同,性格看起来也相同,平时整一个连体婴儿似的,不肯分开。但是,她们始终不是我的伯乐。我不懂她们,她们也同样不懂我。

 茫茫人海,我的伯乐在何方?我的第二次孤独,心中的孤独。

 初三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我与我的朋友们分开了。当我微笑着与他们说再见时,他们也是如此,便没再说什么,我们说不出什么。

 噢,我的第三次孤独,麻木的孤独。

 夜里,望着有着很深的蓝却不是黑色的天空,月亮发出微弱的光芒,没有星星。

1。一个东莞的餐厅,牌匾是他们家中国牛柳超好吃宁立信标题中解放南路,阿凡提小炒,喜欢吃素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腰果虾虾内,量又足,才26元,物有所值,蜂蜜八宝饭是不错的甜食,奶油花生酱,如果你发现新鲜的章鱼,再次回家煮章鱼,绝对没有规则,我认为晚餐去了,晚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价格便宜,而且还可以享受高档美味,环境优雅,

2。在中环线隆昌路路口酱爆鸭片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一个新品种的香味,超嫩,还有炸芋头卷的入口,红旗饭庄,中档的价格,上,但以较慢的速度。在那里,老北京炸酱面馆的酱爆鸭片也错了。

3。我说红旗饭庄,老,至少可以这样说,但为什么吃肝泥,超过所有的西餐厅,奶油和细腻。

4。在天堂之路总站,西饼屋通过家庭凯乐喜(记不太清了),肉松面包最好吃,很多学校面包的那批

5。大沽路利民道交口白渔湾,我喜欢的是,良好的环境,一些更昂贵和缺乏最喜欢的虾饺皇柏悦湾,12 4元,香葱猪肉肠粉,8日,澳门烧肉,甜口,20,皮蛋瘦肉粥,12好吃的太多了,记得带足够的钱

6。百粤湾旁边的场子里,我觉得像吉野家和永和全面,而且牛肉饭,双拼,比如米饭,粥,豆浆,面条,油条,总之,好的,所有的成年人和儿童所接受,可能是门面是美丽的,人们认为这是非常昂贵的,并没有进入实际很便宜,环境和良好的

7。它的旁边是米旗蛋糕房。虽然我爱宾果士,最喜欢的芝士蛋糕和吞拿鱼面包出生蛋糕,但米旗的面包超好吃。吃美妙的牙线,挪威三明治,还有三明治,用玉米粒,红豆冰

8。这里说一下宾果残疾人士,据我所知天津有五,巴厘岛台湾观塘道店,河西永安道店,佟楼天海商业大厦(在城市里)(只是销售,目前还不能做) ,新开的友谊路房子音乐商店,河东区,如果六味

9。大沽路,在路口的西楼后街,何家豪牛排馆,推荐豪上豪牛排,30元,意式焗饭(强烈推荐)15

10。大沽路,到她家面店,牛肉的水面覆盖是好的,三鲜酱料,负担得起的

11。置砂锅李绍兴路市场附近,著名的的利嘉行,甜,不要吃油腻,不使用我们的家庭最喜爱的虾蓉蘑菇白菜,一个酷字砂锅红菜汤吃西餐,试试这个汤,中国和西方的墙壁,出色的。最重要的是,土豆沙拉,每次我去,我有三个副本,吃两带

12。马场道与浦口道交口再往走,不起眼的韩国店(外院旁),我经常去高中,附近的学生都知道,虽然地方又小又破,没有良好的健康,我已经吃了这么多的高高端豪华韩国店,这是不是那个味道,现在幸运的是怀念啊怀念牛肉拌饭,豆腐汤,泡菜炒饭,土豆饼不说哇眼泪哗然

13。新华路国际大厦,家用,利隆圭的干花园,港式菜肴,在环境一级,适合小资,最喜欢的冰糖东坡肘子,鳗鱼花,就是价格有点贵,但值

14。说佟楼儿童医院每天从下午4:30至4:00第二天的窗口中环线站,夫妻俩卖煎饼果子的品牌叫“好”的品牌,每套3,超级无敌美味,入口,薄果筚脆茅台。尽可能多的“赵师傅。

15。塘楼,旁边外语?书店首页的“姐妹”冰,范围从2至5,经常排队购买,材料很全,好吃死了

16。近大圆碗和一个大家族,我喜欢吃的鸡肉饭大的圆形的碗,一个大家族牛腩,吉祥馄饨,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我最喜欢的虾仁和蛋黄虾鲜肉,蛋黄也不错

17。说口,有一个软件城,南开区,凤凰卫视的荷兰公园(Holland Park),有一个狭窄,肮脏的小巷(家乐福后面还通过),卫生条件不好,但我必须提到重要的食品,小胡同里卖印度手抛饼叔叔,手抛饼皮特薄,馅特香,比酒店更好吃一百倍,再往后走,有一个卖杭州小笼包。 5元一个抽屉,可以真正使美味,热吃了一口汤,皮薄,灌足,比南翔小笼甚至更好的,如果你不介意超级恶劣的环境,我强烈建议,无论如何,我却从未胃,吃不后悔

18。塞博下盛西临种“一加一”汉堡,好吃,4元。咖喱角是错误的。

19。在广场附近有家上海菜主,叫宝河花园,环境不错,服务水平,价格高,瀚金佰,黄金鹅,生煎包,东坡肉,大馄饨,还有所有的美味佳肴,以满足挑剔的

20。说滨江大道附近的吉利称为百变家居卖场,这是很便宜的比萨饼奶酪罗伯茨普通9寸30比必胜客好吃的,

21。然后希望走肉夹馍店旁边的小破店叫胖哥是一些拌饭音乐停止的名义,可以吃的饭,天妇罗饭,如果体内没有足够的钱,去最

22。滨江大道上购买小麦,吉野家不用说了,说说我最喜欢的DQ冰淇淋,我每次去大杯核桃脆的暴风雪,现在变成了一大杯芝士奥里奥加1元核桃DQ的长勺子我有救了超过50

23。小麦购买五楼以前的东池午餐,吃,卤肉饭,也叫外卖,不加价哦,现在没有,我不知道搬到哪里

24。康乐及陈老伯的家附近,然后向前豆腐,3元不知道嗅觉,超好吃,康乐金色年华冰糕很好吃,很像孩子去上海吃冷狗冰糕,菠萝粒

25。附近的津津小吃店搬回淡化的业务,良好的泡菜

26。阳春烤鸭油是我的最爱

27。冠生园的八珍豆腐干

28。老天宝楼的杂想,想流口水

29。和平路,特别是离家近的产物,牛肉面,个人认为,李先生美味的比

30。江南快速,在附近解放南路小白楼以前家里的零食,但现在的业务,我不知道搬到哪里,蒜香排骨优秀

31。酒酿元宵喜欢亚洲的利益,美味的豆腐,酱海带

32。家庭餐厅苏易石溪成都路附近的黄家花园,便宜的正宗口味,吃牛奶烤银鳕鱼,炸瑞士牛排,芥末黄瓜英,沙拉,洋葱圈,加蜂蜜红茶很好喝,生日派对时去说的好,成本低,高享受

33。说成桂西餐自助,非常符合成本效益的,楼上的单点6点,全麦面包很好吃,红烧鱼很准时

34。系列浓汤,万客隆常买悠主要集中在各大超市销售,最喜欢的玉米奶油浓汤,经常和安利的蛋白粉和共同喝,味道不错,最重要的是促进

35。 18堂咖啡馆附近的绍兴路和永安道交口家家拉面当地的令人震惊的,但味道是太棒了,他家熏蛋也很好,每次

36。拉面旁边,羊肉串,羊排和烤鸡翅,刷蜂蜜烤

37。韩金佰红烧大白鲨很美味的蛋挞很好吃,是昂贵的,通常吃肯德基葡式蛋挞也不错

38。大沽南路家乐北店到我家来家米寿司,现在观众寿司的打五折,值啊,他家门口的副业 - 奥登,一串一元,便宜得多,比外面的章鱼没精打采

39。在回家的路上,隆昌工艺品格西点,他的超级美味的泡芙,12元一斤,很划算

40。顺便说一下,剥离小区对面有家金师傅馄饨吉祥链,味道也不错,但不是很可口的辣椒油

41。亲戚请客常买烤鸡肉口感好,甜的,如果河东和南开都有分店

42。粥王,俯瞰粥的感觉总体上是好的菜,非常好吃,腊肉炒豆芽(不记得了)

43。站中环线附近的道德和茶素食主义者,未来的韩国烧烤,咖喱不错,烧烤吃了好注意他的商店厕所便池,郁闷!

44。龙门文化用品批发店附近佟楼,他家清真店,专门从事牛肉饼,羊肉汤,味道很正宗,线长的每一天,但不幸的是只卖到下午两点,非常的羊肉汤店眼睛,房子也写在墙上,“遵守教规,不抽烟和喝酒。”

45。新华中学附近(世纪联华附近)家森林的完整的素食主义者,推荐糖醋带鱼(当然,所有的豆制品),他太家瑞喜来快餐,大多数学生客户,每次我去只点了两个土豆沙拉,(两个球,缺乏)

46。大荣超市的小柏搂宾购买地下自制的咖喱土豆饼很不错,小学的春游,我的父母买了很多好吃的

47。最早的前五名跟踪圈西方转移到靠近精致的餐饮,有着悠久的历史,他的家人也还好肝泥最喜欢的烤沙拉

48。中国南海大道竹是很不错的,最喜欢的饮料每杯奶油花生酱,糖也好吃行

49。天津市西青区侯家附近驱散黑暗中的酒店,最幸运的人球,他的餐厅很好吃,6元,球中提到的,我

首页附近尖山曙光在市场上,我经常去淘东西,上午11:30至中午十二时,有一个厨师帽叔叔的车三款车卖盒饭,每次推窗户的玻璃,我去购买他的球没有卖,我再三请求,他会卖给我一些,它是太好吃了! ! !

50。比华利路王顶堤车站附近有家卖肉饼酒店他的肉饼,炒红浆果良好的业务挺火的

51。线,东方向,友谊路,第一个端口转,老天津卫面。小碗油炸面超好吃。

52。张记包子铺,三鲜河东区万新村,大米,免费,收于晚上8时,好吃的不得了。

53。河东区程林庄路,路斜对过交通军校,姚记烧烤,他给烤半熟时,再烤最好吃的,鸡翅,羊排,每天都有人,占一半的道路,也放置在该地区。

54。提到最后一个大家都认可,万德庄,西湖村大街,一个绿色村庄,正宗的韩国料理是韩国最好的食物,我曾经有过良好的烤牛肉,牛肉和大米也不错,听说南瓜粥也非常好,但我还没有尝过一块土地进行了大量的韩国,韩国料理很正宗。梅江存储8错。

55(和)长沙路18号,是对角对面的皇家园林“确认益民,称为热水煮鱼的房子,水煮鱼做很大的。绝对沸腾鱼乡有一个比及的鱼可以还2吃,但这里只有缺点是19:00到队列中去的人很多,价格略低于沸腾的其他高葡萄酒的价格

56气象台路,天津附近的一堆,一个名叫每日新鲜“的饭庄,菜做的很好吃。还有几道特色菜便宜唯一的缺点是缓慢,快速结账服务!

57。补充原有的35零食:我知道,他的三个第一岳阳路,成都路市场,拉面老板旁边的一个小卖部,对面是麻将馆。此外,门面不起眼的,老板娘坐在沉眠是老板的妹夫很不错的。 2回到国际市场,花,鸟,鱼,虫市场。会去不会说,但听老板说,磁盘给他老乡,所以估计不会做一个伟大的老板,卖废品,天津!钱,所以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 (不混合后,我也先去拣当废品卖,然后开拉面馆,来光顾啊!但我不爱洗手的沉眠)

58。甘肃路鞍山道交口家烧烤。隆重推出了房子,烧烤排骨,沙锅豆腐的美味,如果你已经不好吃,我只有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59。水退后,“365杭州菜。葱烧鳗鱼段特别特别好吃,价格略高

60中国公园球场的时代。价格实惠。螃蟹是很好吃

61。对面的皇家花园小宝栗子家庭和锅贴“做的非常好,这是特色菜是很经典的,值得推荐。价格也很便宜

62赵师傅煎饼果子店:卫津路鞍山道交口业务(21:00至凌晨10:00)据报道,真的煎饼果子是天津专业的归属运营商天津独立性,虾,开门绿豆面+时间是必须的,很多老哥哥晚上做了一顿

63油炸蚂蚱:这是不是用来买的,上了年纪的天津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草蜢捕捉到先煮熟(注意的人,翅膀去掉),干燥,油炸,然后配以酱油,醋,糖,混合汁肉汁,洋葱,生姜等佐料,这种颜色金黄,脆味,酸味和咸味,酸酸甜甜的家庭油炸蚂蚱服务。人们喜欢喝两口,22酒来,但良好的小吃。

64。在目标文件中位于路,万得丞,主营各种串类,羊肉串/串,干净,注意:用餐巾纸,一包卫生巾!两个人四十元根本吃。

65。地点:红桥区本溪路名:羊上树

66。土大力白堤路和滨江商厦后面有6个人才100多,是特别好土大力的鸡翅精美。

67。地点:南开大学下,它的名字:小南国特色:上海菜消费水平:50元/人的感受:良好的环境

68。长江足迹卖羊肉汤,名全羊滋补汤,火锅20年来,哦,很好喝。

69。因为寿命火锅:光明桥天星河畔广场,王,管脚锅,20个火吧!

70。 15经路与六纬路交叉口,红烧羊肉好了很多,也不是很昂贵的,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吃的时候是不是最后行。

71。西北角西关街:利德沿小老饭庄学校的经常吃清真博物馆的。奢华随机的。正点去基本上已经没有/

72。广东省道路上有一个所谓的朝鲜菜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韩国烧烤类,他家的烤鱿鱼奇妙。是有点贵的夫妻,尤其是良好的情绪。注意:要脱鞋!我们给它一个尝试。眼见为实!

73。地点:青年路(长虹公园后门)名称:微山湖火锅城消费:两个人30元(不包括饮料)

感受:非常独特的,而且不贵,有很多类型的锅,最便宜的才25元,有足够的食物,给它一个尝试,分支

74。谭鱼头:长江路与红旗路路口,几个回合的路王顶堤迎水道

75。地点:南开区复康路(南大正门对面)名称:星期五餐厅特色:美式休闲西方天才消费水平:100元/人

今年的圣诞节,199元/人,休闲食品(不包括饮料)。

76。或体北环湖路清真小馆。忘记的名字。特别牛鞭绝对夸张而经典的特色菜。

77。佟楼麦当劳旁新开的意大利餐厅季诺是相当不错的,环境很优雅,下一个大的已婚快餐也很不错可以去附近的上班族,味道口感更好(永和中午的豆浆比)

78。强烈推荐:气象台路孔府餐厅(矿物珠宝关闭斜坡)的主要优势:葱油活鱼特别提示:动物保护协会谨慎的特殊感情的同志慎行;鱼的同志;

原因:为了保持新鲜感,油浇只有中间的活鱼和服务口一合计,鱼嫩,十分可口;开始和结束的服务员汤在很短的时间,热喷雾喷子酸辣海鲜汤端上来一盆暴政冷!不要不觉得服务员一个错误,其实厨师住鱼的头和尾葱油,加上海参,虾仁,银耳,黄的蔬菜(山东一个鸡蛋的立场壳),加少许醋,和大量胡椒粉,熬制海鲜酸辣汤。所有的一切,只有28元。

:敦煌石窟山东好,环境也算优雅的服务员年龄大一点,脾气暴躁。

79。河北科技学院附近大同门市场,妹妹沙锅,酱羊骨天津一绝。这个吃了,不想去了羊上树

80。 11的方式立交桥下! A钱计入烧烤!价格公道味道正宗

81。我强烈建议年轻女孩马拉附近的麻辣烫火锅在体北体育学院,美味,便宜,实惠。

82。广东路上海道小学发记红烧羊肉价格实惠,6 100元

83。道交口四平路和拉萨EVEREST串店,很不错的。一块钱一串烤鱼! !

84。体院北宝轩良好的渔业楼,功能鱼,味道鲜美,不贵,但提前预订,因为太火了

85。相反医“于巴基斯坦人民。

86。南一火锅第二南开中学,一点点的专业,但稍贵。有人说,一个良好的营养价值

87。在家乐福海光寺点的一个日本拉面味道不错,也不贵。

88地点:金钟河大街名称:聚何成瑶特点:便宜,整道菜,这道菜是一个大型的多八珍

89干湖东路清花饺子的颜色饺子,炸饺子,吃最好的菜也不错。 2人超过50完全控制,旁边的粥城也不错

在中国这个传统和成见看得特别重要的文化的国度里,嵇康应该说是一个特例。从他的生活行为到他的哲学美学思想,就表面而言,都显得与中国文化传统格格不入。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他的骨子里还是特别看重传统的道德标准的;比如,一方面,他“言论放荡,非毁典谟”(《晋书·嵇康传》),“轻贱唐虞而笑大禹”,“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但另一方面,他抱着终身不仕二主,保持作为一个士人的名节,甚至还准备参加田丘俭的起事,试图把政权从司马氏手里夺回来还给曹魏宗族。假如说,这种矛盾贯穿着他的终生的话,那么,《声无哀乐论》却就是他试图从有限的人生中解脱出来的审美建构。正因此,这篇关于音乐哲学问题的论文便显得具有特别的意义。一、人的自觉和审美的自由境界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里说,魏晋之际是文的自觉的时期。这个“文的自觉”首先是以人的自觉为先导。当然,这个“人”不是今天的历史的实践主体,也不是结构主义的静态化的结构要素之一的人,而是追求自我完善、在变幻莫测的生死循环的永不止息、人与人的福与祸、权力与毁灭、囚犯和权贵之间的无常的转化和变换过程中寻求灵魂净土的“人”。这种追求和嵇康所生活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长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显现一片凋蔽的景象。曹操在他的《蒿里行》中曾有如下的描绘: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王粲的《七哀诗》也描绘了这样悲惨的景象: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这简直就是一幅战乱之后的“难民图”。凄冷和悲惨的社会境况和个人生命的霎时幻灭,造成了这个时代的人生的苍凉感和生存的艰难迟重的感悟。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生存欲的强烈的跳动,给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投上一层苍凉和浑厚的悲壮的色彩。渴望和平,渴望破碎的河山复归于一统。可是当这个统一的局面实现之时,跟着来的是人与人的倾轧和权力的勾心斗角。在这种政治的倾轧中,所谓的有识之士便惟有独善其身了,借助诗、酒、药,游览名山大川,沉迷于声色之乐来排遣个人有限生命的忧患。阮籍的《咏怀诗》可谓是此方面典型代表:“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这儿描绘了衰朽和趋向死亡的无可奈何。个人在这个生死频繁交替的时代,更是如一草芥。“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先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在这样的优患中,惟有回到自我的内心世界,找到灵魂凭依的栖居之所。这便是嵇康的“养生论”的社会基础和社会背景。而“养生论”亦是他的“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他在《养生论》里有如下一段话: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哀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这儿提出的养生的中心是:一要清心寡欲;二要不为名位利禄去伤德——自然生命之特性;三是不要贪美味佳馔;四是不为外物所累。由此而回到自我的心灵世界,达到生存的“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虚”的“至乐”境界。在《答难养生论》的驳难中,嵇康又从反面论证了养生需要净化的条件,即“名利不灭”、“喜怒不除”、“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虑转发”。实际上,从嵇康自己的表白来看,他的确是达到了他的上述“养生”的准则,但至于是否能从内心世界上实现这些原则,并乐斯于此却就难以取证了。但他作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在音乐演奏中体会到那妹凭于音乐旋律的绝对自己的心境却是无可置疑的。在他的《琴赋》中,深刻而又细致地描绘了在听琴时的心灵的解放。最后他感叹地说:于时也,金石寝声,匏竹屏气,……感天地以致和,况歧行之众类,嘉斯器之懿茂,咏兹文以自慰,永服御而不厌,信古今之所贵。乱曰:音音琴德,不可测兮!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纷翕响,冠以艺兮!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惟至人兮!在音乐美的绝对的自律性的存在中,他感受到了心灵和天地的合一。而这些,对那些总是把音乐和哀乐联系起来的人来说是不存在的。因此,想认识“琴”的“不可测”的至理,惟在于像有他嵇康这样的“至人”。当然,这个“至人”不是孔、孟,而是“采药山泽,会得其意,忽焉忘反”的庄子式的“至人”。“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于是,我们看到,嵇康看待音乐与哀乐的关系是从他自身的追求的这种人从物欲和各种功利目的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角度来立论的。只能净除这种种之“欲”,音乐的形式之美才更能体现契合于宇宙的精神。假如我们把嵇康的上述关于人生的自由境界的“养生”之问题,加上一个“审美的”前缀的话,似乎便可以看作为康德的关于审美鉴赏的心理感受的规定:规定一个对象为美时的这种关系,现在是和快感结合着的;而鉴赏判断却声明这种快乐是对每个人都有效;所以绝不是一个伴着表象的快适,也不是对于这对象的表象,也不是善的概念所含有的那种规定根据。所以除掉在一个对象的表象里的主观的合目的性而无任何目的(既无客观的也无主观的目的)以外,没有别的了。(《判断力批判》上册,中译本,第59页)康德的论述是就审美的时间特殊性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性质来说的。而这个性质的核心便是摆脱外在限制的心灵的自由,是无任何目的的合目的性,正如嵇康所说的“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两相比较,我们可见,康德的论述和嵇康的论述都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思想和审美的追求:无欲无动、淡泊无为。但也因此见出中西美学落实在人生问题上的根本分野。在嵇康这儿,这种审美性质的构成,就是人生的至尚追求和生存的目的,关键是人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它并转化成为个人的生存状态。而在康德那儿,这种心境不过是人的诸多心境的一种心境之特征而已,至于它是否会转化成为个人的切实的生存状态;那完全是另一个问题。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之时,已解了这个秘密了:“有主于中,以内乐外,虽无钟鼓,乐已具矣。故得志者,非轩冕也;有至乐者,非充屈也;得失无以累之耳!”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鉴赏之特征在此化成了嵇康的人获“至乐”的标志。这儿,还有必要添上一笔的是:在前此,中国古代的乐论总是强调音乐的“群”的“和”的意义。就是说,音乐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助教化,淳人伦”,而嵇康却从这种“群”之“和”转移到了“个人”之“和”。这种“和”是作为社会个体的自我之完成和终结。这可以说是嵇康对中国音乐哲学思想的新的发展。

二、《声无哀乐论》的理论难题和“声无关哀乐”的理论宗旨自先秦以来,物感心动,发之于声,声之比而成乐,正因此而说“乐与政通”,“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几乎丝毫没有怀疑的余地。如刘向《说苑·修文》所说:乐者,至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是故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奔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奋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断之礼义,含生气之和,带五常之竹,……皆安其位不相夺也。这种把音通于“哀乐”并进而等同于“哀乐”的音乐观,一直就被认为是不变的真理。嵇康针对这种观点,提出“声无哀乐”,既要有极大的理论勇气,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文化传统的压力,同时他的理论自身的逻辑统一性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这里,有相互关联的两个命题:其一,“声”无“哀乐”之义是声与哀乐是非对应的,有什么样的“声”未必一定有什么与之相对应的“哀”与“乐”,但这不等于说“声”就不包涵某种情感;其二,“声”无“哀乐”表明声本身不存在哀乐之谓,所谓什么声有什么感情等等,完全是听者的主观附与。我把前者称之为弱证明,后者称之为强证明。此处先说弱证明。嵇康正确地指出了把声与古圣贤的德等等之类的问题对应起来,既有夸大事实的一面,又盲目崇信古人。但由这种“夸大”和“盲目”并进而从理论上彻底推翻这一论断并非易事。也就是说,推翻“物感心动”而有“介之卢而闻牛鸣知其三犊牲牺”的论点是容易的,但再进一步,证明声根本和哀乐无关却就要难得多。关于嵇康的论证声无哀乐的哲学基础,有诸多不同的观点。李泽厚和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关于嵇康的部分说他是从元气论的观点来构筑音乐的本体论,把音乐的无关于哀乐的自身之“和”看成是外在自然之和的自然延伸。至于这种延伸怎样和“音之比”的人的有目的的创造活动联系起来却没有明确的证明。吉联抗在他的关于《声无哀乐论》的注释本小册子里说嵇康是以二元论的方式来论证声无哀乐,即社会之内容的哀乐为一元,声自身之数比的关系之构成为另一元。这和哲学上的作为看待精神与物质问题的二元论完全不是一回事。修海林著的《古乐的沉浮》(山东文艺出版社,1 9 8 9年),说嵇康是以唯物论的哲学思想基础来论证音乐的自律性存在。这儿的解释似乎更有些不着边际。如果把音乐看成一种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物,显然难以说何以大自然从来就没有提供过任何一部乐曲。而且,嵇康只是开始从自然的演化说明音乐之“和”的数比是秉承了自然的“和”的性质,但并没有说这“和”的性质就直接成了音乐。我认为,解释嵇康的声无哀乐的理论问题应该站在人生论的立场上,才是切合于中国美学问题的原则。嵇康的“声无哀乐”的立论目的很显然,那便是:假如说任何一种声都与一定的社会内容相联系,人们在音乐的感受中也就根本不存在自由的心境之可能了,生之有限性的悲惨乃至到了连一片净土也找不到的地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嵇康从他的切身的音乐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可以从他的《琴赋》里找到例证。对此,前边已有引述,此处不赘。正是从这样的切身感受出发,嵇康站在他的时代的玄学思辨的高度,阐述了他的主张: 首先,就音乐来说,它是以乐曲的不同数比的关系构成的一种自律性文本。但是,又该怎样解释诸如此类现象呢?比如伯牙与钟子期的以音乐的相互心灵的感应,善听察音乐的人与不善听音乐的人自然会对音乐之美有不同的领悟。这些岂不是都证明了音乐自身即有哀乐嵇康的证明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坚决摈弃这些俗儒之妄见,听凭自身心理感受的契悟,即“得之于心”。他说:然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酝酒之发人性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犹不可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显然,这个反驳是非常有力的。由此,另一方面再回到音乐自身来说:且声音虽有猛静,各有一和,和之所感,莫不自发。何以明之夫会宾盈堂,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欢,或惨氽而泣;非进哀于彼,道乐于此也;其音无变于昔,而欢戚并用,斯非‘吹万不同’邪夫唯无主于喜怒,亦应无主于哀乐,故欢戚俱见。……由是言之,声音以平和为体,而感物无常;心志以所俟为主,应感而发。然则,声之与心,珠涂异轨,不相经纬, 焉得染太和于欢戚,缀虚名于哀乐哉就音乐自身来说,“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再就音乐演奏的乐器来说,不同材质制成的乐器亦有一种自然之“太和”:啼声之善恶不由儿口吉凶,犹琴瑟之清浊不在操者之工拙也。心能辨理善谭,而不能令籁篱调利,犹瞽者能善其曲度,而不能令器必清和也。器不假妙瞽而良,篱不因慧心而调节器,然则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二物诚然,则求情者不留观于形貌,揆心者不借听于声音也。嵇康是从音乐自身的特点和听者对音乐反映的主观差异这样两个方面来证明声无哀乐。就音乐自身的形式化特点来说,某种特定的或清或浊的乐曲,不论在什么条件下,不因演奏的善与不善而改变其基小性质。从听者来说,同样一首乐曲,由于与自我的“审美关系”不同,则会有或哀或乐的巨大差异。在此,音乐好比是一个应合哀与乐的契机,因而会有‘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假如我们把嵇康的上述观点,和1 9世纪的音乐美学经典之作,汉斯立克著的《论音乐的美》所提出的音乐形式美相比,更可见中国人早于欧洲人一千多年前即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该书第二章说: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 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之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 并且使我们感受到美的愉快。这些说法正是嵇康在《声无哀乐论》说的“官商集比,声音克谐”,“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但是,汉斯立克并没有说“声无哀乐”,他认为声与哀乐及情感是非对应的,而且,由于音乐正如艺术的装饰之美一样,不同的线条有不同的表情特征,比如“一些弧形曲线,有时轻悠下降,有时陡然上升,时而遇合,时而分离,这些大大小小的弧线相互呼应,好像不能融合,但又构造匀称。”音乐之形式美正是这种宽泛的多义性的表情特征。嵇康也谈到这一点。他说:“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过去,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正是嵇康的声无哀乐理论的漏洞。其实,这儿也是从音乐的表情性功能来二二分化,即音乐本身之象征的功能和感受者的哀乐之感受。因此,“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克谐之音,成于金石,至和之声,得于管弦也。”这样,嵇康基本上完成了他的理论目标,把“声无哀乐”释为“声”非对应于“哀乐”,然后再从个人的心理感受音乐美的差异来张扬个体在聆听音乐之自律性的形式之时的“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的自由的心境。把音乐之美,从传统的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化成为个体人格的心灵自由的媒介,是嵇康《声无哀乐论》这篇名作所要说的中心内容。

三、“声”无关于“哀乐”和音乐教化问题的社会赋予我在前边说过,证明音乐无关于哀乐远远比证明音乐非对应于哀乐要难得多。这里有这样两点要明确:第一,嵇康并不否认音乐的教化作用,第二,嵇康把音乐与哀乐的传统的直接对应性关系割裂开来的目的何在。贯穿在《声无哀乐论》里的逻辑线索是把我前边说的“弱证明”和“强证明”混为一体来谈的。也就是说,在嵇康看来,说“声无哀乐”就是等于指音乐本身不含有任何的社会内容。遗憾的是,嵇康的这一证明并不是完全成功的。其一,嵇康举乐器之不同来证明声无关于哀乐。那么,这儿的问题是:不同的声音何以相互区别呢一方面是他说的形式的区别,即所谓的“声之比”而成为“乐”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宽泛的表情性特征的问题。不同的声音虽然经过提炼、净化,但其任何一种声音的特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表情性,而这种表情性也是感受者把它与特定的哀乐对应起来的基础。否则,仅仅靠从纯形式的角度去感受音乐,那么音乐只可能是“和寡”之艺术形式了。再说,音乐家和音乐鉴赏家也非是由纯形式的“数比”之关系去思考和感受音乐之美。反过来说,纯粹之数比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乐曲之数比在于落实在怎样打动人的感官这一层次上才有美与不美的问题。即就嵇康自己之对琴之声所抒发的自由心境的美的感受而言,正是在于声音之数比所封闭起来的与生活隔绝的“自律性”的媒介,缘此而契合于他的人生之感悟。当然,只是这种“感悟”不能用传统的哀乐去加以诠释罢了。其二,嵇康在由说“声与哀乐是非对应的”过渡到“声与哀乐无关”这一强证明之时,偷换了概念。如:他一方面说,“玉帛非礼敬之实,歌哭非悲哀之主也。”证明是:殊方异俗,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然其哀乐之怀均也。就是说,玉帛不是礼之本身,而只是借以表达礼的内容的媒介。音乐也是如此。如把这种或哭或欢当成音乐之本身的特征,岂不是说:“今用均同之情,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之无常哉”嵇康在此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他的证明:起先他是描述音乐之构成的特征,如汉斯立克所说的那一系列形式特征,即专注于作品之本身,然后跟着便置这音乐本体之说明于不顾,而跳到关于对音乐的价值论的说明。也就是说,嵇康是从音乐本体的自律性存在之设定,然后跳到社会的历史的特定条件下对音乐评价的差异来得出“声”无关于“哀乐”这一结论的。于是,我们看到嵇康为他解释音乐的教化问题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那便是:他把音乐的教化问题看成是教化问题,并不是音乐自身特性的自然顺延,而是从外在方面对音乐之社会价值的功能给予。这正是所谓“声有哀乐’’的社会根源。他说:……言语之节,声音之度,揖让之仪,动止之数,进退相须,共为一体,君臣用之于朝, 庶士用之于家,少而习之,长而不怠,心安志固,从善日迁。然后临之以敬,持之以久而不变,然后化成。社会的礼仪和所谓之“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正是人们比附音乐之“数比”的秩序关系,从上到下比附成为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年深日久,便深化成了所谓的一种教化方式。再一个教化问题是从音乐所具有的“导情”的功能看待的。音乐自身无所谓“情”,无所谓“哀乐”,但通过听音和演奏却可以抒发人心中的积愫,从而令人心气和畅。这又是人们从社会的功能上来给予音乐教化意义的又一个原因。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夫言移风易俗者,必承衰弊之后也。”理由在于:和心足于内,和气见于外;故歌以叙志,舞以宣情,然后文之以采章,照之以风雅,播之以八音, 感之以太和,道其神气,养而就之,迎其惰性,致而明之,使心与理相顺,气与声相应,合乎会通,以济其美。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含弘尤大,显于声音也。 应该说,嵇康从社会对音乐的价值赋予的角度对音乐的无关哀乐和这种哀乐因而是外在于音乐自身的证明还是成功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因此完成了他的“声”无关“哀乐”的强证明。不过却由此为他的理论宗旨找到了社会学的基础,,即音乐的哀乐的价值内容是社会历史的赋予。在特定的条件下,一定的历史主体总是体现为个人。所以,就对特定的音乐作品而言,就是独立的审音者。从而审音者赋予音于作品的他自身的独特的人生价值也便是合情合理的。这个隐含在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里的深刻的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接触到了马克思在《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出的鉴赏音乐的耳朵和音乐作品的意义之展示的内在关联性。这一点,正是嵇康非得把音乐自身之特点与作为社会内容之体现的哀乐的传统的直接对应性关系割裂开来不可的目的所在。“今不求乐于自得之域,而以无笑噱谓齐楚体哀,岂不知哀而不识乐乎”“自得之域”是人们从音乐中感受到的形式化的自我。人们也是借助这种形式来触摸自我的自由状况。难怪嵇康在临刑的一刹那,之所以奏《广陵散》,是触摸他最后之自由乎主要参考资料

1、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晋书·嵇康传》。

3、《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4、《世说新语》中《任诞》、《德行》、《稚量》等有关嵇康的言论。

5、吉联抗译注:《嵇康·声无哀乐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6、修海林著:《古乐的沉浮》,山东文艺出版社,其中有关嵇康的专论。

7、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其中有关嵇康的专论。

嵇康所作琴曲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被后人合称为“嵇氏四弄”,和蔡邕所作的“蔡氏五弄”被合称“九弄”,在中国音乐史上倍受推崇,隋炀帝将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宋代的杨瓒向民间搜此四弄曲谱,结果应征十多种,可见其流传之广。《玄默》、《风入松》据传也是他的作品,《玄默》反映的是老庄思想。这些作品见于明代刊传的谱集,但未必是原作。

他的有关其音乐思想的著作《声无哀乐论》是我国第一篇音乐理论著作,书集中了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直到现在,仍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他在文章中探讨了音乐与感情,创作与演奏,演奏与乐器、欣赏,欣赏与习惯等问题,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之间的反复辨驳,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哀乐是主观渲泄),这是中国音乐史上“自律”论美学最早的典型表达。《声无哀乐论》中提到的许多音乐美学问题,具有创始的意义。鲁迅曾指出:“嵇康的论文,比阮籍更好,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

《琴赋》也是他的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在文中他肯定了音乐的作用:“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琴赋》中提到了许多琴曲,包括传说中师旷演奏的《白雪》、《清角》以古代的《渌水》、《清徵》等曲目,他还将当时流行的作品分为“曲引所宜”的雅曲及“下逮谣俗”的通俗琴曲两类。此外,他还具体细致地分析了琴曲从开始到结尾的发展过程及表现特点。

嵇康是玄学情感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按照他的声无哀乐论,音乐之美是没有情感的内涵的,它只是“和平”,然而却可以使各具不同德性的音乐的听者得以增进各自的德性。这一针对着德性的综合作用他称之为“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琴赋》),它的性质是审美的。嵇康与庄子不同的是他讲善,不过这个善不是普遍的伦理概念,而是每一个体的个性德性即寓于特殊的普遍或是具有个性的普遍。嵇康的理论与王弼也有不同,嵇康并非以善为主导来统一美,而是以美为主导来统一善。这种统一下的情感也并非单纯的审美情感,而是所谓的“同归殊途”,殊途者即不同个体各自的德性,同归者即审美经验将那些不同的德性统摄起来,使之增强了,它们表现为各各不同的融汇了个体德性的审美情感。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

作者:马钦忠

在中国这个传统和成见看得特别重要的文化的国度里,嵇康应该说是一个特例。从他的生活行为到他的哲学美学思想,就表面而言,都显得与中国文化传统格格不入。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他的骨子里还是特别看重传统的道德标准的;比如,一方面,他“言论放荡,非毁典谟”(《晋书·嵇康传》),“轻贱唐虞而笑大禹”,“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但另一方面,他抱着终身不仕二主,保持作为一个士人的名节,甚至还准备参加田丘俭的起事,试图把政权从司马氏手里夺回来还给曹魏宗族。假如说,这种矛盾贯穿着他的终生的话,那么,《声无哀乐论》却就是他试图从有限的人生中解脱出来的审美建构。正因此,这篇关于音乐哲学问题的论文便显得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人的自觉和审美的自由境界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里说,魏晋之际是文的自觉的时期。这个“文的自觉”首先是以人的自觉为先导。当然,这个“人”不是今天的历史的实践主体,也不是结构主义的静态化的结构要素之一的人,而是追求自我完善、在变幻莫测的生死循环的永不止息、人与人的福与祸、权力与毁灭、囚犯和权贵之间的无常的转化和变换过程中寻求灵魂净土的“人”。

这种追求和嵇康所生活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长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显现一片凋蔽的景象。曹操在他的《蒿里行》中曾有如下的描绘: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王粲的《七哀诗》也描绘了这样悲惨的景象: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这简直就是一幅战乱之后的“难民图”。凄冷和悲惨的社会境况和个人生命的霎时幻灭,造成了这个时代的人生的苍凉感和生存的艰难迟重的感悟。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生存欲的强烈的跳动,给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投上一层苍凉和浑厚的悲壮的色彩。渴望和平,渴望破碎的河山复归于一统。可是当这个统一的局面实现之时,跟着来的是人与人的倾轧和权力的勾心斗角。在这种政治的倾轧中,所谓的有识之士便惟有独善其身了,借助诗、酒、药,游览名山大川,沉迷于声色之乐来排遣个人有限生命的忧患。阮籍的《咏怀诗》可谓是此方面典型代表:“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这儿描绘了衰朽和趋向死亡的无可奈何。个人在这个生死频繁交替的时代,更是如一草芥。“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先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在这样的优患中,惟有回到自我的内心世界,找到灵魂凭依的栖居之所。这便是嵇康的“养生论”的社会基础和社会背景。而“养生论”亦是他的“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他在《养生论》里有如下一段话: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哀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这儿提出的养生的中心是:一要清心寡欲;二要不为名位利禄去伤德——自然生命之特性;三是不要贪美味佳馔;四是不为外物所累。由此而回到自我的心灵世界,达到生存的“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虚”的“至乐”境界。在《答难养生论》的驳难中,嵇康又从反面论证了养生需要净化的条件,即“名利不灭”、“喜怒不除”、“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虑转发”。实际上,从嵇康自己的表白来看,他的确是达到了他的上述“养生”的准则,但至于是否能从内心世界上实现这些原则,并乐斯于此却就难以取证了。但他作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在音乐演奏中体会到那妹凭于音乐旋律的绝对自己的心境却是无可置疑的。在他的《琴赋》中,深刻而又细致地描绘了在听琴时的心灵的解放。最后他感叹地说:

于时也,金石寝声,匏竹屏气,……感天地以致和,况歧行之众类,嘉斯器之懿茂,咏兹文以自慰,永服御而不厌,信古今之所贵。乱曰:音音琴德,不可测兮!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纷翕响,冠以艺兮!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惟至人兮!

在音乐美的绝对的自律性的存在中,他感受到了心灵和天地的合一。而这些,对那些总是把音乐和哀乐联系起来的人来说是不存在的。因此,想认识“琴”的“不可测”的至理,惟在于像有他嵇康这样的“至人”。当然,这个“至人”不是孔、孟,而是“采药山泽,会得其意,忽焉忘反”的庄子式的“至人”。“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于是,我们看到,嵇康看待音乐与哀乐的关系是从他自身的追求的这种人从物欲和各种功利目的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角度来立论的。只能净除这种种之“欲”,音乐的形式之美才更能体现契合于宇宙的精神。

假如我们把嵇康的上述关于人生的自由境界的“养生”之问题,加上一个“审美的”前缀的话,似乎便可以看作为康德的关于审美鉴赏的心理感受的规定:

规定一个对象为美时的这种关系,现在是和快感结合着的;而鉴赏判断却声明这种快乐是对每个人都有效;所以绝不是一个伴着表象的快适,也不是对于这对象的表象,也不是善的概念所含有的那种规定根据。所以除掉在一个对象的表象里的主观的合目的性而无任何目的(既无客观的也无主观的目的)以外,没有别的了。(《判断力批判》上册,中译本,第59页)

康德的论述是就审美的时间特殊性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性质来说的。而这个性质的核心便是摆脱外在限制的心灵的自由,是无任何目的的合目的性,正如嵇康所说的“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两相比较,我们可见,康德的论述和嵇康的论述都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思想和审美的追求:无欲无动、淡泊无为。但也因此见出中西美学落实在人生问题上的根本分野。在嵇康这儿,这种审美性质的构成,就是人生的至尚追求和生存的目的,关键是人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它并转化成为个人的生存状态。而在康德那儿,这种心境不过是人的诸多心境的一种心境之特征而已,至于它是否会转化成为个人的切实的生存状态;那完全是另一个问题。

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之时,已解了这个秘密了:“有主于中,以内乐外,虽无钟鼓,乐已具矣。故得志者,非轩冕也;有至乐者,非充屈也;得失无以累之耳!”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鉴赏之特征在此化成了嵇康的人获“至乐”的标志。

这儿,还有必要添上一笔的是:在前此,中国古代的乐论总是强调音乐的“群”的“和”的意义。就是说,音乐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助教化,淳人伦”,而嵇康却从这种“群”之“和”转移到了“个人”之“和”。这种“和”是作为社会个体的自我之完成和终结。这可以说是嵇康对中国音乐哲学思想的新的发展。

二、《声无哀乐论》的理论难题和“声无关哀乐”的理论宗旨

自先秦以来,物感心动,发之于声,声之比而成乐,正因此而说“乐与政通”,“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几乎丝毫没有怀疑的余地。如刘向《说苑·修文》所说:

乐者,至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是故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啴奔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奋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断之礼义,含生气之和,带五常之竹,……皆安其位不相夺也。

这种把音通于“哀乐”并进而等同于“哀乐”的音乐观,一直就被认为是不变的真理。嵇康针对这种观点,提出“声无哀乐”,既要有极大的理论勇气,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文化传统的压力,同时他的理论自身的逻辑统一性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这里,有相互关联的两个命题:其一,“声”无“哀乐”之义是声与哀乐是非对应的,有什么样的“声”未必一定有什么与之相对应的“哀”与“乐”,但这不等于说“声”就不包涵某种情感;其二,“声”无“哀乐”表明声本身不存在哀乐之谓,所谓什么声有什么感情等等,完全是听者的主观附与。我把前者称之为弱证明,后者称之为强证明。

此处先说弱证明。

嵇康正确地指出了把声与古圣贤的德等等之类的问题对应起来,既有夸大事实的一面,又盲目崇信古人。但由这种“夸大”和“盲目”并进而从理论上彻底推翻这一论断并非易事。也就是说,推翻“物感心动”而有“介之卢而闻牛鸣知其三犊牲牺”的论点是容易的,但再进一步,证明声根本和哀乐无关却就要难得多。

关于嵇康的论证声无哀乐的哲学基础,有诸多不同的观点。李泽厚和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关于嵇康的部分说他是从元气论的观点来构筑音乐的本体论,把音乐的无关于哀乐的自身之“和”看成是外在自然之和的自然延伸。至于这种延伸怎样和“音之比”的人的有目的的创造活动联系起来却没有明确的证明。吉联抗在他的关于《声无哀乐论》的注释本小册子里说嵇康是以二元论的方式来论证声无哀乐,即社会之内容的哀乐为一元,声自身之数比的关系之构成为另一元。这和哲学上的作为看待精神与物质问题的二元论完全不是一回事。修海林著的《古乐的沉浮》(山东文艺出版社,1 9 8 9年),说嵇康是以唯物论的哲学思想基础来论证音乐的自律性存在。这儿的解释似乎更有些不着边际。如果把音乐看成一种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物,显然难以说何以大自然从来就没有提供过任何一部乐曲。而且,嵇康只是开始从自然的演化说明音乐之“和”的数比是秉承了自然的“和”的性质,但并没有说这“和”的性质就直接成了音乐。

我认为,解释嵇康的声无哀乐的理论问题应该站在人生论的立场上,才是切合于中国美学问题的原则。

嵇康的“声无哀乐”的立论目的很显然,那便是:假如说任何一种声都与一定的社会内容相联系,人们在音乐的感受中也就根本不存在自由的心境之可能了,生之有限性的悲惨乃至到了连一片净土也找不到的地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嵇康从他的切身的音乐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可以从他的《琴赋》里找到例证。对此,前边已有引述,此处不赘。

正是从这样的切身感受出发,嵇康站在他的时代的玄学思辨的高度,阐述了他的主张:

首先,就音乐来说,它是以乐曲的不同数比的关系构成的一种自律性文本。但是,又该怎样解释诸如此类现象呢?比如伯牙与钟子期的以音乐的相互心灵的感应,善听察音乐的人与不善听音乐的人自然会对音乐之美有不同的领悟。这些岂不是都证明了音乐自身即有哀乐

嵇康的证明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坚决摈弃这些俗儒之妄见,听凭自身心理感受的契悟,即“得之于心”。他说:

然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酝酒之发人性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犹不可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

显然,这个反驳是非常有力的。由此,另一方面再回到音乐自身来说:

且声音虽有猛静,各有一和,和之所感,莫不自发。何以明之夫会宾盈堂,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欢,或惨氽而泣;非进哀于彼,道乐于此也;其音无变于昔,而欢戚并用,斯非‘吹万不同’邪夫唯无主于喜怒,亦应无主于哀乐,故欢戚俱见。……由是言之,声音以平和为体,而感物无常;心志以所俟为主,应感而发。然则,声之与心,珠涂异轨,不相经纬, 焉得染太和于欢戚,缀虚名于哀乐哉

就音乐自身来说,“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再就音乐演奏的乐器来说,不同材质制成的乐器亦有一种自然之“太和”:

啼声之善恶不由儿口吉凶,犹琴瑟之清浊不在操者之工拙也。心能辨理善谭,而不能令籁篱调利,犹瞽者能善其曲度,而不能令器必清和也。器不假妙瞽而良,篱不因慧心而调节器,然则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二物诚然,则求情者不留观于形貌,揆心者不借听于声音也。

嵇康是从音乐自身的特点和听者对音乐反映的主观差异这样两个方面来证明声无哀乐。就音乐自身的形式化特点来说,某种特定的或清或浊的乐曲,不论在什么条件下,不因演奏的善与不善而改变其基小性质。从听者来说,同样一首乐曲,由于与自我的“审美关系”不同,则会有或哀或乐的巨大差异。在此,音乐好比是一个应合哀与乐的契机,因而会有‘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

假如我们把嵇康的上述观点,和1 9世纪的音乐美学经典之作,汉斯立克著的《论音乐的美》所提出的音乐形式美相比,更可见中国人早于欧洲人一千多年前即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该书第二章说:

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 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之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 并且使我们感受到美的愉快。

这些说法正是嵇康在《声无哀乐论》说的“官商集比,声音克谐”,“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但是,汉斯立克并没有说“声无哀乐”,他认为声与哀乐及情感是非对应的,而且,由于音乐正如艺术的装饰之美一样,不同的线条有不同的表情特征,比如“一些弧形曲线,有时轻悠下降,有时陡然上升,时而遇合,时而分离,这些大大小小的弧线相互呼应,好像不能融合,但又构造匀称。”音乐之形式美正是这种宽泛的多义性的表情特征。嵇康也谈到这一点。他说:“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过去,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正是嵇康的声无哀乐理论的漏洞。其实,这儿也是从音乐的表情性功能来二二分化,即音乐本身之象征的功能和感受者的哀乐之感受。因此,“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克谐之音,成于金石,至和之声,得于管弦也。”

这样,嵇康基本上完成了他的理论目标,把“声无哀乐”释为“声”非对应于“哀乐”,然后再从个人的心理感受音乐美的差异来张扬个体在聆听音乐之自律性的形式之时的“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的自由的心境。

把音乐之美,从传统的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化成为个体人格的心灵自由的媒介,是嵇康《声无哀乐论》这篇名作所要说的中心内容。

三、“声”无关于“哀乐”和音乐教化问题的社会赋予

我在前边说过,证明音乐无关于哀乐远远比证明音乐非对应于哀乐要难得多。

这里有这样两点要明确:第一,嵇康并不否认音乐的教化作用,第二,嵇康把音乐与哀乐的传统的直接对应性关系割裂开来的目的何在。

贯穿在《声无哀乐论》里的逻辑线索是把我前边说的“弱证明”和“强证明”混为一体来谈的。也就是说,在嵇康看来,说“声无哀乐”就是等于指音乐本身不含有任何的社会内容。遗憾的是,嵇康的这一证明并不是完全成功的。

其一,嵇康举乐器之不同来证明声无关于哀乐。那么,这儿的问题是:不同的声音何以相互区别呢一方面是他说的形式的区别,即所谓的“声之比”而成为“乐”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宽泛的表情性特征的问题。不同的声音虽然经过提炼、净化,但其任何一种声音的特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表情性,而这种表情性也是感受者把它与特定的哀乐对应起来的基础。否则,仅仅靠从纯形式的角度去感受音乐,那么音乐只可能是“和寡”之艺术形式了。再说,音乐家和音乐鉴赏家也非是由纯形式的“数比”之关系去思考和感受音乐之美。反过来说,纯粹之数比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乐曲之数比在于落实在怎样打动人的感官这一层次上才有美与不美的问题。即就嵇康自己之对琴之声所抒发的自由心境的美的感受而言,正是在于声音之数比所封闭起来的与生活隔绝的“自律性”的媒介,缘此而契合于他的人生之感悟。当然,只是这种“感悟”不能用传统的哀乐去加以诠释罢了。

其二,嵇康在由说“声与哀乐是非对应的”过渡到“声与哀乐无关”这一强证明之时,偷换了概念。如:他一方面说,“玉帛非礼敬之实,歌哭非悲哀之主也。”证明是:殊方异俗,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然其哀乐之怀均也。就是说,玉帛不是礼之本身,而只是借以表达礼的内容的媒介。音乐也是如此。如把这种或哭或欢当成音乐之本身的特征,岂不是说:“今用均同之情,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之无常哉”嵇康在此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他的证明:起先他是描述音乐之构成的特征,如汉斯立克所说的那一系列形式特征,即专注于作品之本身,然后跟着便置这音乐本体之说明于不顾,而跳到关于对音乐的价值论的说明。也就是说,嵇康是从音乐本体的自律性存在之设定,然后跳到社会的历史的特定条件下对音乐评价的差异来得出“声”无关于“哀乐”这一结论的。

于是,我们看到嵇康为他解释音乐的教化问题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那便是:他把音乐的教化问题看成是教化问题,并不是音乐自身特性的自然顺延,而是从外在方面对音乐之社会价值的功能给予。这正是所谓“声有哀乐’’的社会根源。他说:

……言语之节,声音之度,揖让之仪,动止之数,进退相须,共为一体,君臣用之于朝, 庶士用之于家,少而习之,长而不怠,心安志固,从善日迁。然后临之以敬,持之以久而不变,然后化成。

社会的礼仪和所谓之“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正是人们比附音乐之“数比”的秩序关系,从上到下比附成为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年深日久,便深化成了所谓的一种教化方式。

再一个教化问题是从音乐所具有的“导情”的功能看待的。音乐自身无所谓“情”,无所谓“哀乐”,但通过听音和演奏却可以抒发人心中的积愫,从而令人心气和畅。这又是人们从社会的功能上来给予音乐教化意义的又一个原因。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夫言移风易俗者,必承衰弊之后也。”理由在于:

和心足于内,和气见于外;故歌以叙志,舞以宣情,然后文之以采章,照之以风雅,播之以八音, 感之以太和,道其神气,养而就之,迎其惰性,致而明之,使心与理相顺,气与声相应,合乎会通,以济其美。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含弘尤大,显于声音也。

应该说,嵇康从社会对音乐的价值赋予的角度对音乐的无关哀乐和这种哀乐因而是外在于音乐自身的证明还是成功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因此完成了他的“声”无关“哀乐”的强证明。不过却由此为他的理论宗旨找到了社会学的基础,,即音乐的哀乐的价值内容是社会历史的赋予。在特定的条件下,一定的历史主体总是体现为个人。所以,就对特定的音乐作品而言,就是独立的审音者。从而审音者赋予音于作品的他自身的独特的人生价值也便是合情合理的。这个隐含在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里的深刻的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接触到了马克思在《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出的鉴赏音乐的耳朵和音乐作品的意义之展示的内在关联性。这一点,正是嵇康非得把音乐自身之特点与作为社会内容之体现的哀乐的传统的直接对应性关系割裂开来不可的目的所在。

“今不求乐于自得之域,而以无笑噱谓齐楚体哀,岂不知哀而不识乐乎”

“自得之域”是人们从音乐中感受到的形式化的自我。人们也是借助这种形式来触摸自我的自由状况。难怪嵇康在临刑的一刹那,之所以奏《广陵散》,是触摸他最后之自由乎

主要参考资料

1、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晋书·嵇康传》。

3、《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4、《世说新语》中《任诞》、《德行》、《稚量》等有关嵇康的言论。

5、吉联抗译注:《嵇康·声无哀乐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6、修海林著:《古乐的沉浮》,山东文艺出版社,其中有关嵇康的专论。

7、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其中有关嵇康的专论。

  朱鹭

  《仪礼·大射仪》曰:“建鼓在阼阶西南鼓。”《传》云:“建犹树也,以木贯而载之,树之跗也。”《隋书·乐志》曰:“建鼓,殷所作。又栖翔鹭於其上,不知何代所加。或曰,鹄也,取其声扬而远闻。或曰,鹭,鼓精也。或曰,皆非也。《诗云》:‘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言古之君子,悲周道之衰,颂声之息,饰鼓以鹭,存其风流。未知孰是。”孔颖达曰:“楚威王时,有朱鹭合沓飞翔而来舞,旧鼓吹《朱鹭曲》是也。”然则汉曲盖因饰鼓以鹭而名曲焉。宋何承天《朱路篇》曰:“朱路扬和鸾,翠盖曜金华。”但盛称路车之美,与汉曲异矣。

  朱鹭,鱼以乌。鹭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

  思悲翁

  思悲翁,唐思,夺我美人侵以遇。悲翁也,但我思。蓬首狗,逐狡兔,食交君。枭子五,枭母六,拉沓高飞暮安宿。

  艾如张

  艾与刈同,《说文》曰:“芟草也。”如读为而,犹《春秋》曰“星陨如雨”也。古词曰:“艾而张罗。”又曰:“雀以高飞奈雀何?”《谷梁传》曰:“艾兰以为防,置旃以为辕门。”谓因搜狩以习武事也。兰,香草也,言艾草以为田之大防是也。若陈苏子卿云:“张机蓬艾侧。”唐李贺云:“艾叶绿花谁翦刻。”俱失古题本意。

  艾而张罗,行成之。四时和,山出黄雀亦有罗,雀以高飞奈雀何?为此倚欲,谁肯礞室。

  上之回

  《汉书》曰:“孝文十四年,匈奴入朝那萧关,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回中地在安定,其中有宫也。《武帝纪》曰:“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吴兢《乐府解题》曰:“汉武通回中道,后数出游幸焉。”沈建《广题》曰:“汉曲皆美当时之事。”按石关,宫阙名,近甘泉宫。相如《上林赋》云“蹶石关,历封峦”是也。

  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翁离

  拥离趾中可筑室,何用葺之蕙用兰。拥离趾中。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筑室,何以南何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巫山高

  《乐府解题》曰:“古词言,江淮水深,无梁可度,临水远望,思归而已。若齐王融‘想像巫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极’。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也。”又有《演巫山高》,不详所起。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上陵

  《古今乐录》曰:“汉章帝元和中,有宗庙食举六曲,加《重来》《上陵》二曲,为《上陵》食举。”《后汉书·礼仪志》曰:“正月上丁祠南郊,次北郊、明堂、高庙、世祖庙,谓之五供。礼毕,以次上陵。西都旧有上陵。东都之仪,太官上食,太常乐奏食举。”按古词大略言神仙事,不知与食举曲同否。宋何承天《上陵者篇》曰:“上陵者相追攀。”但言升高望远、伤时怨叹而已。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将进酒

  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礼,荐嘉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

  将进酒,乘大白。辨加哉,诗审搏。放故歌,心所作。同阴气,诗悉索。使禹良工观者苦。

  君马黄

  君马黄,臣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易之有騩蔡有赭,美人归以南,驾车驰马,美人伤我心;佳人归以北,驾车驰马,佳人安终极。

  芳树

  《乐府解题》曰:“古词中有云:‘妒之子愁杀人,君有他心,乐不可禁。’若齐王融‘相思早春日’,谢朓‘早玩华池阴’,但言时暮、众芳歇绝而已。”

  芳树日月,君乱如於风。芳树不上无心温而鹄,三而为行。临兰池,心中怀我怅。心不可匡,目不可顾,妒人之子愁杀人。君有他心,乐不可禁。王将何似,如孙如鱼乎?悲矣。

  有所思

  《乐府解题》曰:“古词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闻君有他心,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已往,勿复相思而与君绝’也。”按《古今乐录》汉太乐食举第七曲亦用之,不知与此同否。若齐王融“如何有所思”,梁刘绘“别离安可再”,但言离思而已。宋何承天《有所思篇》曰:“有所思,思昔人,曾、闵二子善养亲。”则言生罹荼苦,哀慈亲之不得见也。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雉子斑

  《乐府解题》曰:“古词云:‘雉子高飞止,黄鹄飞之以千里,雄来飞,从雌视。’若梁简文帝‘妒场时向陇’,但咏雉而已。”宋何承天有《雉子游原泽篇》,则言避世之士,抗志清霄,视卿相功名犹冰炭之不相入也。

  雉子,斑如此。之于雉梁。无以吾翁孺,雉子。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雄来蜚从雌,视子趋一雉。雉子,车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尧羊蜚从王孙行。

  圣人出

  圣人出,阴阳和。美人出,游九河。佳人来,騑离哉何。驾六飞龙四时和。君之臣明护不道,美人哉,宜天子。免甘星筮乐甫始,美人子,含四海。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临高台

  《乐府解题》曰:“古词言:‘临高台,下见清水中有黄鹄飞翻,关弓射之,令我主万年。’若齐谢朓‘千里常思归’,但言临望伤情而已。”宋何承天《临高台篇》曰:“临高台,望天衢,飘然轻举凌太虚。”则言超帝乡而会瑶台也。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远如期

  一曰《远期》。《宋书·乐志》有《晚芝曲》,沈约言旧史云“诂不可解”,疑是汉《远期曲》也。《古今乐录》曰:“汉太乐食举曲有《远期》,至魏省之。”

  远如期,益如寿。处天左侧,大乐万岁,与天无极。雅乐陈,佳哉纷。单于自归,动如惊心。虞心大佳,万人还来,谒者引乡殿陈,累世未尝闻之。增寿万年亦诚哉。

  石留

  石留凉阳凉石水流为沙锡以微河为香向始〈奚禾〉冷将风阳北逝肯无敢与于扬心邪怀兰志金安薄北方开留离兰。

  汉铙歌上·朱鹭梁·王僧孺

  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犹持畏罗缴,未得异凫鹥。闻君爱白雉,兼因重碧鸡。未能声似凤,聊变色如珪。原识昆明路,乘流饮复栖。

  同前裴宪伯

  秋来惧寒劲,岁去畏冰坚。群飞向葭下,奋羽欲南迁。暂戏龙池侧,时往凤楼前。所叹恩光歇,不得久联翩。

  同前陈·后主

  参差蒲未齐,沉漾苦浮绿。朱鹭戏苹藻,徘徊留涧曲。涧曲多岩树,逶迤复断续。振振虽以明,汤汤今又瞩。

  同前张正见

  金堤有朱鹭,刷羽望沧瀛。周诗振雅曲,汉鼓发奇声。时将赤雁并,乍逐彩鸾行。别有翻潮处,异色不相惊。

  同前苏子卿

  玉山一朱鹭,容与入王畿。欲向天池饮,还绕上林飞。金堤晒羽翮,丹水浴毛衣。非贪葭下食,怀恩自远归。

  同前唐·张籍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避人引子入深壍,动处水纹开滟滟。谁知豪家网尔躯,不如饮啄江海隅。

  作者: 瑜玥 2006-5-9 20:29 回复此发言

  --------------------------------------------------------------------------------

  9 《乐府诗·卷十六》

  艾如张陈·苏子卿

  谁在闲门外,罗家诸少年。张机蓬艾侧,结网槿篱边。若能飞自勉,岂为纟曾所缠。黄雀傥为诫,朱丝犹可延。

  同前唐·李贺

  锦襜褕,绣裆襦。强强饮啄哺尔雏。陇东卧穟满风雨,莫信笼媒陇西去。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春平碧中。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艾叶绿花谁剪刻,中藏祸机不可测。

  上之回梁·简文帝

  前旆拂回中,后车临桂宫。轻丝驻云罕,春色绕川风。桃林方灼灼,柳路日曈曈。笳声骇胡骑,清磬詟山戎。微臣今拜手,原帝永无穷。

  同前陈·张正见

  林光称避暑,回中乃吉行。龙媒蹑影駃,玉辇御云轻。风乌绕鳷鹊,彩鹢照昆明。欲知钟箭远,遥听宝鸡声。

  同前隋·萧■

  发城西畤,回舆事北游。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岁馀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同前陈子良

  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

  同前唐·卢照邻

  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同前李白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同前李贺

  上之回,大旗喜。悬虹彗,挞凤尾。剑匣破,舞蛟龙。蚩尤死,鼓逢逢。天高庆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

  战城南梁·吴均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名慑武安将,血污奏王衣。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同前陈·张正见

  蓟北驰胡骑,城南接短兵。云屯两阵合,剑聚七星明。旗交无复影,角愤有馀声。战罢披军策,还嗟李少卿。

  同前唐·卢照邻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潭。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同前李白

  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同前刘驾

  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莫争城外地,城里有闲土。

  同前二首僧贯休

  万里桑乾傍,茫茫古蕃壤。将军貌憔悴,抚剑悲年长。胡兵尚陵逼,久住亦非强。邯郸少年辈,个个有伎俩,拖枪半夜去,雪片大如掌。

  碛中有阴兵,战马时惊蹶。轻猛李陵心,摧残苏武节。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十载不封侯,茫茫向谁说。

  作者: 瑜玥 2006-5-9 20:29 回复此发言

  --------------------------------------------------------------------------------

  10 铙歌

  铙歌,是汉代的武乐,用於军旅之中,以壮军威、扬士气的凯歌。铙,形状像铎无舌,有柄可执,是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配合萧、笳、笛、鼓,故称铙歌。铙歌的名称,起於东汉明帝时,后汉书礼仪志引蔡邕礼乐志云:「汉乐四品,…其短箫铙歌。军乐也。其传曰:『黄帝、歧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劝士也。』盖周官所谓『王大捷,令凯乐,军大献,令凯歌』者也。」今存汉铙歌十八曲,即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拥离、战城南、巫山高、上陵、将进酒、君马黄、芳树、有所思、雉子斑、圣人出、上邪、临高台、远如期、石留。据古今乐录云:又有务成、玄云、黄爵、钓竿四曲,也是铙歌,但歌词已亡佚。铙歌的名称,虽始见於东汉,但铙歌之实,西汉武帝时已有。据陈沆的诗比兴笺考证,认为圣人出、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为宣帝时的作品,据吴兢乐府解题及郭茂倩乐府诗集所载,上之回是武帝元封四年(西元前一○七)所发生的故事。且其中尚有武帝前后的诗,内容也不限於军中的凯歌,大抵是杂言体民间的歌谣,其间尚有歌辞与声辞相杂的现象,以致不可句读。陈本礼汉诗统笺云:「汉铙歌不尽军中乐,其诗有讽、有颂、有祭祀乐章,…似汉杂曲。」(邱燮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224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3
下一篇2024-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