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七秒钟的记忆的由来

鱼七秒钟的记忆的由来,第1张

“鱼七秒钟的记忆”出自近代诗人徐志摩的诗歌《阿诗玛》。

《阿诗玛》节选:“传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七秒后便不记得过往物事了/所以小小的鱼缸里,它也不觉得无聊/因为七秒后每一寸游过的地方又变成了新天地……”这是一段描写爱情的诗歌,时间长了,许多人误以为鱼的记忆真的只有七秒。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

一般金鱼的记忆时长,大约在3个月左右,这项研究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很早之前就有关于金鱼记忆只有7秒的传闻。于是在1966年,美国的科学家就开始对金鱼的记忆进行研究,并发现鱼的记忆至少在3天以上。

鱼的记忆不仅长,还能遗传给下一代

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成果更是颠覆了人们的认识。来自新西兰Otago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斑马鱼研究发现,斑马鱼的表观遗传记忆,能够通过保存DNA甲基化的方式连续遗传给后代。

此前研究表明,除了“基因”遗传因素会调控我们的记忆,表观遗传学也和学习记忆密切相关。表观遗传学指的是在不改变的遗传物质DNA的条件下,发生可遗传的化学修饰,这主要包括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等。如果这些修饰发生在配子中,就会遗传给后代。

后代获得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包括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等),往往会够对亲本(或者是几代以前的祖先)经历的事件(刺激)做出反应,这也被称作为表观遗传学记忆。

不知何时起,鱼就成为记忆力低下的象征。人类对鱼最大的误解就是它的记忆只有7秒。但事实上,当我们与鱼四目相对时,它会用眼睛诉说它的一生。

鱼的记忆真的只有7秒吗?

“在中国鱼的记忆是七秒,而在国外它的记忆只有三秒。”这无疑是一个欺骗了全世界的大谣言。

早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美国科学家们就对金鱼的记忆力进行研究。科学家们用一个装有若干条鱼的鱼缸进行实验,从一端发射出一道类似于闪电的亮光,紧接着在另一端对金鱼进行电击刺激。

经过不断的训练,金鱼适应了“见光即被电击”的反应。当它们形成条件反射后,再看到一道光亮就会迅速躲避到浴缸的另一侧。

这也就说明了金鱼记住了这个刺激循环,在一个月后重新进行实验,实验的鱼苗都记住了“光=躲避”的行为模式。

当然除了电击刺激外,科学家还利用食物来研究鱼类的记忆。而这个实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当我们接近观赏鱼池时,鱼就会迅速游过来,用吐泡泡的方式吸引路过的人,试图获取食物。

一位网友也曾表示,家里养的小鱼一直是他喂养的。当家里的其他人靠近鱼缸时,鱼无动于衷,而当他过去时候鱼会一窝蜂向他涌去。所以说,鱼不仅有记忆还会认人。

别再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了,鱼的记忆会代代相传

前不久新西兰Otago的科学家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表明斑马鱼的表观记忆,通过保存DNA甲基化的方式不间断地传递给下一代。换而言之,鱼的记忆可以代代相传。

具体表现在于,后代可以对亲本或者是几代以前的祖先经历的事件、刺激做出反应。自身虽未经历的事情,也会出现记忆并作出反应。

这类记忆大多数是亲代对环境条件,特别是在不利环境因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为了尽早适应周围环境,帮助后代更好地存活下去。

鱼的一生藏在它的眼睛里

树木经历时间的变迁会留下一道又一道的年轮,而鱼也会在经历之后留下“档案”藏在鱼眼的晶体里。

美国科学家在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淡水鱼的眼球晶状体,研究发现了这条鱼的生活史和它这一路上的“食谱”。

鱼的眼球晶体会根据鱼的一生分层生长,当新的一层生长时候,会记录鱼栖息地的化学特征,并能推论出它在每个栖息地点的饮食情况,这就是鱼本身为我们保留下它的第一手日志。

为了更好地研究鱼类的生长,研究员们就像剥一颗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取出晶体,直至最后的一个小球,这也就是鱼眼睛最初发育的核心部位。之后通过分析稳点同位素,追踪物种起源和迁徙模式。

既然鱼的眼睛里藏着过往,那么吃掉鱼眼睛会对人的眼睛有帮助吗?

从小到大的饭桌上,大人们都会说一句“多吃鱼”,而且吃每一个部位都有不同的讲究。比如吃鱼头补脑、变得更聪明,吃鱼眼睛会让眼睛更亮。在这些神奇功效的推动下,鱼一度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佳品”。

但也有人提出鱼头含汞,甚至说鱼除了肉之外全身赛砒霜。所以我们究竟该怎么吃?

虽然补脑或者提高智商这些都属于伪命题,智商大体上还是和先天遗传、后天努力有关。

科学家为了了解这背后的真相,在江苏的金坛市召集了541位9岁至11岁的中国学生为样本,测量了孩子的智力,调查了它们在过去一个月里吃鱼的次数和睡眠质量。

结果是每周至少吃两次鱼的孩子比那些“有时”吃的孩子IQ高出33,比“不吃”或者“少吃”的孩子平均IQ高出48。另外鱼类的摄入也能改善孩子的智力问题从而提高智商。

想吃鱼头可以,补充营养也是佳品,但真正通过吃鱼头长变聪明,只能说一句很难。中国人讲究“以形补形”,比如吃心补心、吃肾补肾。

这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所以选择一条正规养殖,正规捕捞,通过检验检疫标注的鱼,无需担心含重金属问题。

至于吃鱼眼睛明目这更是子虚乌有的,鱼眼的晶状体与人类并不相同。它是一个人球体,并且无法进行拉伸挤压,再加上水里的透明度差,鱼类只能分辨1-2米的物体。

放在人身上,这就算是个近视眼,况且鱼眼口感并不佳,还是多吃点肉吧。

意思就是鱼的记忆只有7秒,可以付出真爱。而猫,有九命,意思就是可以不要命的爱彼此很多很多次,但是只要有哪怕一次伤心,那么,这九条命就会消失。

总有些句子,带着初见时的惊艳,让心中那些无形的情丝瞬时开出一朵花来,猫有九条命唯有一颗心,鱼有一颗心唯有七秒情。 猫的第十次是死亡, 鱼的第八秒是忘记。

如果鱼只有七秒记忆,那么,用这唯一的七秒在忘记之前,全部记住。

如果猫有九条命,却只有一颗心,那么,用这唯一的一颗心,爱彼此九生九世。

扩展资料:

鱼有一心七秒情,猫有九命一颗心,前者的情只是流星一闪即逝。后者则是是一生钟情。终愿所有人都有人爱,一生所有,终生无悔。

假如鱼真的有七秒情,那么,它自由自在的在大海里遨游会更加开心,假如猫真的有九条命,那么,猫的一生会渴望过得完美无缺。俗话说,人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依。

参考资料:

人民网-实验证明鱼的记忆不只有7秒 为什么有记忆成谜

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过后,一切都重新开始,当然这是文学的说法,伴有意境的诗情画意说法。而实际中,鱼的智商则是很高的,记忆力也很惊人。

(一)、喂食记忆:就拿我们经常饲养的观赏鱼来说,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喂养之后,观赏鱼可以记得我们的动作与面孔,而一旦陌生人喂食,鱼类则拒绝进食。这一点就足可以证明鱼的记忆有多强。

(二)、重返出生地产卵:海龟就是一个证明,海龟每年都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他们能将声音,气味、位置等记五六年,甚至十多年,或者一辈子,当他们完全成熟后,就会不远万里回到那里去产卵。

从这点看他们的记忆里还是很强的,另外本质上来讲,他们的神经系统和我们的没有质的差别,所以记忆力应该只是量上的不同罢了吧。

(三)、观赏鱼对新来者的领地意识:就拿最常见的观赏鱼——鹦鹉鱼来说,领地意识非常强,一旦一个适应良好的群体里人为加入了新鱼,无论是同类还是不同类,鹦鹉鱼都会对新来者进行强烈的攻击,而对曾经的伙伴则非常友好。

本人曾经做过一次实验,就是人为把比较强势的某条鹦鹉鱼单独饲养,然后选择新入缸的鱼和它曾经的伙伴分别放入这条鹦鹉鱼的空间里。实验结果是,这个鹦鹉鱼对旧友则是没什么大的反应,一切正常。而对新入缸的鱼则用尽了200%的力量去攻击它,水花溅的很高,可见其攻击的疯狂程序,不将其致死不罢休。

因此,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鱼的记忆其实是很强的,能分清鱼与鱼之间的不同,也能分清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而且记忆深刻长久。“鱼的记忆只有7秒”的说法就让文学家去享受吧,对于我们观赏鱼爱好者,要明白这个真实的事实——鱼,会记得你的。因此,用爱心去照顾你的鱼吧。

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也就是说在鱼的一生中会有无数个它爱的人,说明这种人就算你用一生来爱他,他到最后也只会伤了你,背叛于你,就算你对他再好也没有用,猫有九条命在它的九世里,只会爱你一个人,一颗心永远也不会改变。

鱼的记忆只有七秒,所以第八秒就相当于鱼的重生,因为鱼什么都记不得。

鱼是大部分是冷血动物,极少数为温血动物,用鳃呼吸,具有颚和鳍。现存鱼类可分为两个主要族群:软骨鱼类(如鲨鱼等)和硬骨鱼类(线状鳍和波状鳍的鱼类),这两种族群的鱼类都首先出泥盆纪早期。

扩展资料:

鱼的营养成分:

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

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鱼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较低,大多数只有1%~4%,如黄鱼含08%、带鱼含38%、鲐鱼含4%、鲢鱼含43%、鲤鱼含5%鲫鱼含11%鳙鱼(胖头鱼)只含09%、墨斗鱼只含07%。

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磺,还含有磷、钙、铁等无机盐。鱼肉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尼克酸。

参考资料:

—鱼

鱼的记忆可以持续1-3个月左右。

通过训练,也可以加强其记忆力。人们曾经做实验,将鱼放到水中,用特殊的设备靠近它造成电击,之后等待20秒再去电击,这个时候鱼儿就会表现的很恐惧,同时有躲避的倾向。等到间隔一个月的时间后,继续尝试实验的时候,鱼儿依旧会躲避。

鱼是最常见的脊椎动物之一,很多人可能以为鱼的记忆很短,甚至只有区区几秒的时间,事实上鱼的记忆远远不止几秒,根据《美国科学院会议记录》的记载表明,鱼类的记忆因种类不同而不同,短则几天,最长可达数年之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587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