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介绍一下铜陵啊

谁来介绍一下铜陵啊,第1张

  地理概况

  [编辑本段]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现辖一县三区,代管一个国营普济圩农场,2003年末总人口 70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万人。

  市花,市树

  [编辑本段]

  市花:牡丹,桂花。

  市树:泡桐,广玉兰 。

  方言

  [编辑本段]

  铜陵市区属于江淮官话区,主要为新移民使用,历时50年形成,比较接近普通话!铜陵本地话分为:当地话、圩里话、山佬话三种,沿江一带讲的是圩里话,分布于:城关部分、钟仓、流潭、太平、和平等地,山佬话主要是指山区居民讲的话,分布于:钟鸣、金榔、新桥部分、朱村部分等地,当地话是指铜陵土人因来所使用的语言,属吴语语种,主要分布于顺安、西湖、朱村部分、城关部分等地,至于董店、大通、新建等地所讲的话属于安庆语了,俗称“桐城腔”,而安平、老洲等地所用语言属无为腔。

  自然资源概况

  [编辑本段]

  铜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铜陵物化地阜,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八宝之地”的美称。境内已探明的矿种30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铜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丰富,有88科600余种,凤丹是南方牡丹的代表,丹皮还是珍贵的药材,生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生姜与凤丹都是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稀有水生动物有白鱀豚、江豚、扬子鳄等。

  青铜文化

  [编辑本段]

  铜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这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铜矿遗址中非常少见。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有古西周的铜炼渣、汉代的古铜井,唐宋期间的青铜文物更为鼎盛且史料记载甚详。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史的缩影。大文学家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迹,李白的“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以及描写冶铜场面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更是千古名句。铜文化已经融进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舞》等铜雕塑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获奖,市内设有全国性的青铜文化研究会。

  区域条件及经济发展概况

  [编辑本段]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投资软硬环境良好。

  铜陵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距南京与上海的距离分别是200公里和450公里),也是我国著名的黄山——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距九华山和黄山分别为80和120公里),同时还是安徽省实施“两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交叉点。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铁路连通浙赣线、淮南线,连接上海——武汉的铜九铁路即将新建;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贯通大江南北,沿长江走向的快速通道使铜陵与东至上海、西至武汉的广阔区域紧密相联,南北向的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和东西向的沿江高速公路正在积极建设,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环境优美。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002年来铜陵视察时曾称赞:“铜陵虽小,但很美丽。”铜陵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各类经济园区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载体,其中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到2003年底,已有188家企业进入区内,完成投资总额达68亿元,一期已经建成,二期正在建设。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较快。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铜陵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努力提升经济活力。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类由1997年的73%下降到2003年的23%,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1700家,区级工业经济基本实现民营化。全市拥有5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和融资数量分别占全省的132%和10%以上。对外经贸技术合作与友好交往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4695万美元,经济外向度为439%,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并与国内外1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利用外资数量连年成倍增长(截至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6家,合同利用外资 3327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506万美元),有力促进了铜陵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GDP和财政收入分别为103亿元和107亿元。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居全省前列,人均GDP14591元,居全省第2位;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535元和4247元,分别列全省第4和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109元和2791元,列全省第5和第3;城镇化水平523%。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和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春秋战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彰郡。

  西汉时彰郡改为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铜陵县城)。

  三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

  西晋时期,铜陵地区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在此侨置了定陵县,县治设在今顺安镇。定陵县的设置,使今铜陵地区的区域大体确定下来。

  南朝宋、齐时期,定陵县属淮南郡;梁、陈时期,属南陵郡。

  隋统一后,将定陵县并入南陵县,属宣城郡。

  唐朝前期,铜陵属宣城郡南陵县;唐朝后期,从南陵划出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五乡,设置义安县,县治在今顺安镇,属宣州。五代时期,仍为宣州义安县。

  南唐保大九年(951),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属升州。铜陵县设置后,即将县治由顺安镇移至铜官镇(今铜陵县城关镇),当时称江浒。

  北宋开宝七年(974),曹彬伐南唐,闰十月克铜陵县,初属江南道(路),后改属江东路池州。

  元朝,铜陵属江浙行省池州路(后改为池州府)。

  明朝,铜陵县属池州府,直隶于南京。

  清初,铜陵县属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后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江南省。康熙元年(1662),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铜陵县属安徽省池州府,后设徽宁池太广道,池州府为其所属。

  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废府,铜陵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月至1928年8月属安徽省芜湖道。1932年10月后属第二专区。1938年8月6日改属第八专署至解放前夕。

  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

  1952年2月4日,皖南、皖北行署合并以后,铜陵县隶属安庆专区。

  1956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

  1958年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

  1959年4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 ,保留铜陵市建制,仍属省直辖;恢复铜陵县建制,属安庆专区。

  1964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为省直辖。

  1971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 ,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属省直辖。

  1974年11月8日,铜陵县划归铜陵市辖。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

  铜陵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其中:

  铜陵市 面积1113平方千米,人口72万,市区总人口近43万。

  铜官山区 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244000。

  狮子山区 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8万。邮政编码244031。

  郊区 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7万。邮政编码244000。

  铜陵县 面积876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244100。县人民政府驻五松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5年底。

  铜陵名人

  [编辑本段]

  盛度(970~1040),字公量,铜陵县石洞耆(今天门镇)人。幼小读书,敏而好学,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中进士。初任济阴尉,后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契丹扰犯大名(今冀、鲁、豫部分地区)时,他数次上疏朝廷,陈述戍边之策。旋奉使陕西,详览疆域,并参考汉、唐故地,绘成《西域图》,呈献宋真宗,且应答咨询如流,真宗称其博学。继入翰林为学士,任兵部郎中。后几经谪起,于景佑二年(1035年)任参加政事,四年任知枢密院事。曾奉旨同编《续通典》、《文苑英华》,并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四集和制书二集。后任应天(今南京)知府。宝元二年(1039年)辞官归里。

  陈翥(982~1061年),字风翔,号虚斋,咸聱子,桐竹君,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5岁读书,14岁入县学,曾有悬梁苦读跻身科举的愿望。后因父亲早逝、兄弟不和兼自身患病十余年之故,至40岁时,方“志愿相畔,甘为布衣,乐道安贫”,一面闭门苦读,一面参与耕作,坚持不辍。60岁时,他在家中数亩山地植桐树(泡桐)数百株专事研究,除悉心钻研前人有关著作外,还“召山叟,访场师”,尤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年)撰成《桐谱》书稿约16万字。全书除序文外,正文共一卷,依次分“叙源”、“类属”、“种植”、“所宜”、“所出”、“采斫”、“器用”、“杂说”、“记志”、“诗赋”,凡十篇,《桐谱》系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的科学技术著作,其中6篇专论植桐技术,为全书的精粹。

  佘翘(1567~1612),字聿云,号燕南,铜陵县合二耆(今郊区大通镇)人。4岁即能授书成诵,稍长,遂工习诗文,研究经史。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赴应天府乡试中举。后屡赴京会试不中。归里后,遍访名胜,潜心著书。有诗集《浮斋百韵》、《秋浦吟》,文集《翠微集》、《幼服集》、《偶记》、《白下游草》、《齐山奇记》、《三忠传》,传奇剧本《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刊行于世。其中以《量江记》成就突出,笔法奇特,假借神鬼,借古讽今。时戏曲评论家吕天成在其著作《曲品》中称“量江记全守韵律,词调俱工,一胜百矣。”冯梦龙称《量江记》为罕见珍本,能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并立。万历四十年(1612年),佘翘应池州知府李思恭聘请编修《池州府志》,编次未几,于同年八月病逝。

  章啸衡(1896—1965),原名章家霖,化名童天一,太平乡钱家湾人,出身贫苦。1919年进省立五中读书。1925年任贵池县卷烟税局局长。1927年3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三师六旅独立营营长。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章啸衡因参加反蒋斗争被捕,后被营救归里。1930年冬加入中国***。1938年,任铜陵县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长。1939年,在沙洲创建本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沙洲游击队。1939年—1940年任新四军三支队特务营营长,后改任长江游击纵队队长。“皖南事变”后,组织群众护送新四军突围人员安全北渡。1942—1945年任皖江参议会驻会委员。1946年至1949年4月,辗转宁、沪等地,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4月章啸衡任芜湖市军管会交际处副处长。后参与芜湖市政协筹建工作。历任芜湖市政协驻会委员、省文史馆馆员、芜湖市政协副秘书长、副主席等职。

  陈尚和(1911—1947) 又名陈唤群,化名丁长春,永丰乡湾里村人。 1934年在崔村设私塾执教。1934年加入中国***。后因党组织破坏而脱党,1938年重新入党。历任中共铜陵一区宣传科长、中共铜陵敌后县委宣传部长、中共北二区区委书记、中共铜青南县委委员、敌工(联络站)副站长、中共凤凰区区委书记、中共铜青南工委书记、铜青南游击队负责人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尚和致力抗日,先后组织起农民抗敌协会、青年抗敌协会、妇女抗敌协会、民兵等组织,建立民主政权,配合抗日部队开展斗争县境沦陷后,他一面坚持武装斗争,一面坚持统战和敌特工作。皖南事变后, 陈尚和安排地下交通人员接应,护送新四军突围人员。1942年,陈尚和在崔村召开有关方面负责人会议,因汉奸告密,不幸被捕,遭到严刑逼供,一只耳朵被辟掉半个耳朵,但始终守口如瓶,严守机密。后被组织营救出来,未及养伤即投入战斗。1945年日军投降后,他随新四军北退,10月奉命重返皖南坚持斗争。1947年春,建立石壁乡等革命政权。同年11月16日, 陈尚和陪同孙宗溶在铜南繁根据地传达中共皖南地委九月会议精神后宿营南陵张家山。次日,遭国民党军队三面伏击。在激烈的突围战中, 陈尚和壮烈牺牲。时年36岁。

  巫希权(1911—1943),别名希权,福建省宁化县城关镇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任班长,后升为排长、连长,同年加入中国***。1934年红军主力北上, 巫希权奉命留守闽浙赣边境坚持斗争1937年任新四军二支队新三团三营营长。1941年元月,巫希权在“皖南事变”中率部300余人,突出重围,在繁昌县油坊嘴北渡归队。同年5月奉命返回皖南,任铜陵大队大队长。1943年7月16日,巫希权率铜陵大队两个排在埂塘伏击日军后,宿营顺安焦家埠目连庵是夜,中共铜青南县委书记张伟烈在此召开工作会议由于叛徒告秘,次日遭日伪军500余人合围。巫希权立即率部还击,掩护张伟烈等安全转移后,被迫退至范家弯河畔,弹药告罄时正值夏讯,水深流急, 巫希权振臂高呼:“同志们,游过河去,宁死也不做俘虏” 巫希权及27位战友在突围泅渡时全部壮烈牺牲。为纪念巫希权等28位烈士,铜陵县人民政府于1980年元月将烈士遗骨安葬于顺安镇长龙村范家湾东侧,立墓树碑,命名为范家湾烈士墓。

  刘四姐(1912—1947),女,无为县禄丰乡虎背村人。12岁随三哥来顺安城山铺落户。1942年末,任乡妇女抗敌协会主任,并加入中国***。1945年9月新四军北撤后,隐蔽身份,从事地下工作,收集情报。1947年秋刘四姐随队参战,专司游击队后勤、伙食工作,并兼任交通员,传递信件和情报。同年8月,在高桥战役中,为游击队带路。12月31日,在青阳茗山冲天门山反“清剿”战斗中,刘四姐壮烈牺牲。建国后,**《渡江侦察记》中的刘四姐的艺术形象即根据刘四姐烈士的原型塑造。

  名优特产

  [编辑本段]

  铜陵白姜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铜陵生姜的营养十分丰富。据化验资料分析,生姜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还含有蛋白质14%、糖8%、脂肪07%。此外还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铜陵有民谣:“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

  铜陵产姜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特产。“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清赵锦风〈俗篇新城记〉)。清顺治13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年产量约720吨左右。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象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建国初,生姜仍以私商经营。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生产量亦减。80年代,在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面积与产量均不断增长,生姜除供销社收购一部分外,大都为酱园长直接至产地收购,或姜农运至市场自销。1964~1990年,供销部门收购量最大的为1966年,计收购60800公斤,最少为1978年,仅收购350公斤。 在70年代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00亩左右,年产生姜一般为150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发展较快,1980年种姜315亩,总产3243吨;1985年种姜945亩,总产11226吨;1990年种姜1362亩,单产1113公斤,总产量1516吨。随着生姜产业化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姜农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铜官乐”牌开胃姜、富硒铜陵白姜,“和平”糖醋姜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大院”牌糖醋姜获安徽特色农产品称号。姜制品销售范围为周边县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欧盟等市场。

  铜陵凤丹

  铜陵丹皮主要出产于新桥镇和金榔乡,其中新桥镇凤凰山地区的凤凰、牡丹、陶凤三个村,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所产的丹皮被历代医药实践证明为药效最好。《中药大辞典》明文记载:“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故称凤丹。

  凤凰山地区位于长江南岸,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光照充足,土质为金沙土质(该土质在分类学上命名为红壤性麻砂土),适宜丹皮种植,且该地区又无工业和化肥农药污染,植保保护较好,所以种出的丹皮质量好,经济价值高。

  铜陵凤丹种植历史悠久,据史考,在崇祯年间(1628-1644年)凤凰山地区的牡丹皮生产发展到相当规模,到清代,凤凰山的三条冲东山、西山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牡丹皮生产地区,凤丹也成为名贵出口特产,据清代撰修的《铜陵县志》把生产牡丹皮列为本县主要物产之一,“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服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的记载,同治年间(1862~1872年)铜陵牡丹皮一度紧销,凤丹皮市价昂贵近达“万斤稻谷易其担”,清末民初年间,是铜陵历史上丹皮生产的鼎盛时期,1924~1926年间,产量曾达700吨,以后由于时局动荡,丹皮运销困难,丹皮产量逐年下降,1949年铜陵凤丹仅产21吨,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丹皮生产,从1953年开始,牡丹皮生产列为国家统一购销物资,价格稳定,国内外需求量大,1985年种植面积2562公顷,产量达1139吨,1992年产丹皮591吨,1995年丹皮937吨,2000年产丹1140吨,解放后至八十年代丹皮是由国家药材公司统一收购、经销;进入九十年代则有不少个体药材经销商参与经销。1992年国家农业部授予新桥镇凤凰山地区中国南方牡丹商品基地,使我市丹皮种植及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有一万亩生态牡丹园,年产牡丹皮1000吨,其中凤丹700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丹皮受主要出口地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大跌。

  凤丹所含的化学成份有芍药甙、丹皮酚、丹皮甙、丹皮多糖、苯甲酸、甾醇、挥发油等多种物;其中丹皮酚含量的高低是检验丹皮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我市目前主要加工产品为丹皮酚,用来做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还可作为牙膏、香皂、花露水等日化产品添加剂,如食品防腐、卫生保健等方面大有市场潜力。

  1998、2002年铜陵县医药有限公司“铜凤”牌凤丹皮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名牌农产品”。1999年,“凤丹皮”作为国家“农协会”的指定产品,参展北京国家“农博会”。作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凤丹皮”还先后参加了在广洲、西安、上海、深圳、珠海、合肥等地农产品展销会。

  铜陵茶干

  铜陵茶干在本市及周边有一定的消费基础及美誉度,它是近几年兴起的名优农产品。特点口感细腻、久嚼不烂、营养丰富,回味元穷,适宜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食用。

  铜陵茶干主要有铜陵月亮食品公司和铜陵八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

  铜陵月亮食品公司产品有三大系列十二种新品种。(一)休闲系列:45g麻辣、65g无糖80g五香、80g鸡汁、80g低脂、110g高钙。(二)烹调系列:150g原味、300g五香、400g高钙、500g烹调食用干。(三)礼品系列:20袋装五品种小礼盒、26袋装五品种大礼盒。2000,2004年铜陵“月亮”牌茶干获安徽名牌农产品称号。产品已打入南京、合肥、芜湖等大中城市,并成功入驻沃尔玛国际大卖场及南京苏果超市。

  铜陵八宝食品有限公司主导产品金八宝豆干有400g、227g、200g、148g、80g、118g、45g麻辣茶干、80g香干、110g火腿干、98g麻辣串。茶干销往上海联华、南京苏果超市公司、深圳华润、深圳万家、深圳百佳、家乐福、中国沃尔玛等中国知名超市公司。

  铜陵野雀舌

  铜陵野雀舌茶简称野雀舌,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乾隆饮后誉为“江南佳茗”。

  野雀舌在明未至清未年间就有生产,民国十一年(1922年)记载:(安徽省六十县产业调查表)野雀舌,产铜官山和东乡、西乡等山区。制茶方法:以生叶用火烘焙,茶叶质量:质浓而味清香,惟所产甚少,年产百担,每担百元,销售芜湖顺安。┉┉但以后野雀舌工艺失传“。

  1987年高级农艺师解子桂女士创意策划了名优茶开发项目,提出新的制茶工艺设计,对历史名茶野雀舌进行恢复和研制。1992年2月28日市农经委邀请了省内外茶叶专家对开发名优茶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1992年4月22日及1993年4月20日野雀舌样二次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示中心鉴评,认定为名茶评语:外形微扁、形似矛、嫩香、滋味鲜爽、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明亮。生化及卫生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1993年松兰茶也鉴评为名优绿茶。

  野雀舌1997年注册为五松山牌,1999年2月茶名又进行注册,1999年在市农经的组织下,又邀请了省内外著名茶叶专家、市技术监督局、市科委、农委有关专家对五松山牌野雀舌Q/WSC-01-1999、松兰Q/WSC-02-1999进行了审定;并由市技术监督局备案(QB328-1999、QB329-1999)。

  野雀舌从1987年-1992年平均年产量331千克左右;1993-1998年,平均年产量稳定在450-500千克;一直未达到5000千克的历史年产最高水平。松兰茶1991年-1993年平均年产量918千克左右;1994-1998年,平均年产量稳定在15-20吨;2000年以后一直稳定在70-80吨。

  野雀舌茶由五松茶林场组织生产。野雀舌茶及松兰茶1992年、1995年两次获得省级名茶并授予优质农产品称号;1992年获铜陵科技一等奖;1993年获安徽省星火四等奖;1994年荣获首届“中茶杯”一等奖;1995年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2001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农产品。松兰茶1995年获铜陵科技进步三等奖。

昭君的生平

昭君,名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生平

王昭君之墓「青冢」王昭君於汉元帝时期被选入宫为宫女。虽然其相貌出众,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种手段以谋求皇帝的宠爱,於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於匈奴,后呼韩邪单于封其「宁胡阏氏」。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后,王昭君再嫁复株累若_单于,育有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於居次。王昭君死后,葬於「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相关文学作品

「昭君出塞」,为汉与匈奴之间结束战争,对加强彼此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昭君的题材成为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的素材:

唐朝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宋朝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卷五十九《昭君怨》

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

曹禺的剧本《王昭君》

翦伯赞的长诗《游昭君墓》

相关野史

「沉鱼落雁」的典故

传说「昭君出塞」时,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怀於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因而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后汉书》关於昭君的记载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於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即王昭君。“青冢”是王昭君的墓。据说每到秋天,四野枯黄,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此诗重点在写一个“怨”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根据诗人的看法,昭君出塞,当然是“悲剧”了。后世的元人杂剧;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呼韩邪死,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_单于。她是寿终正寝,丧在匈奴的领土的。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王安石那两首《明妃曲》为代表。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替毛延寿开脱。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前面所引的这几首诗,不管是说昭君怨还是昭君乐,基本上都是同情王昭君的,但也有一首诗,非但不同情王昭君,而且是大骂她。此词见于《疆村丛书》,词牌名《烛影摇红》,词的前面有序文。

烛影摇红(后汉匈奴传,言呼韩邪单于来朝,愿为汉婿,后宫王嫱以积怨自请行,此事之实也。《西京杂记》乃云,元帝使画工毛延寿图宫人形貌,按图召幸。王嫱以贿金少,画不及貌,宫人王嫱当行,帝见之悔,乃杀延寿。夫元帝柔仁之主也,而谓其因女色杀画工,余固不信。而王嫱以无宠自请行,诚一污贱女子耳,后之为昭君曲者多归咎元帝,殊不当也。因此赋。)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美人何事怨东风,独赋伤春意。月照黄沙万里,到毡城,芳心自喜。尊前歌舞,马上琵琶,宠深谁比。

毳服胡妆,哪思旧日骄罗绮。年年秋雁向南飞 肯寄相思字。岁久玉颜憔悴。似花落、悔随流水。草青坟上,应是香魂,尚含愁思。

骂王昭君为“污贱女子”,和那首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的诗对照来看,恰成极端的对比。不过“到毡城,芳心自喜”,倒也说明了王昭君是出于自愿的事实。她并没有抱怨。

董必武游览昭君墓时,也曾留诗一首,诗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对王昭君作出正确评价,是“和亲”,而不是“和番”或“和戎”。

曹禺的剧作《王昭君》,是遵周总理之意而写的。剧作的主题也就是表达“胡汉和亲识见高”这七个字。

用英语介绍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导游词

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二者兼备。长江三峡驰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人誉“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当山为道教圣地。武汉黄鹤楼公园、宜昌三峡大坝旅游区 、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十堰武当山风景区、恩施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是湖北省的五个国家5A级风景名胜旅游景点。 黄石矿冶文化历史悠久,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拥有“亚洲第一天坑”。

黄鹤归来铜像 一览亭 仙枣亭 受降纪念碑 松月轩

落虹桥 日晷台遗址 迎辉亭 棋盘山 鸽子坪

大门楼 映霞亭 双龙桥 胜利广场 武汉受降堂

中山公园茹冰园 四顾轩 武汉剧院 武汉月湖 武汉民族村

武汉科教大厦 武汉抗洪纪念碑 湖北剧场 武汉广播电视塔 武汉佛教协会

顺风洋行旧址 彭刘杨三烈士塑像 石门峰名人公园 施洋烈士纪念碑 施洋烈士纪念馆

辛亥革命炮台旧址 孙中山铜像 孙中山纪念碑 诗碑廊 落梅轩

古铜顶 蛇山鹅池 金猴岭原始森林 神龙燕子洞 吕仙洞

毛泽东词亭 奇章亭 石照亭 首义枪声纪念雕塑 武汉大学樱花大道

武汉铁门关 汉口道胜银行旧址 郢州城垣遗址 月湖知音桥 中山公园张公亭

中山舰纪念馆 白沙洲长江大桥 三皇殿 长江二桥 藏经阁

东湖寓言园 二七纪念碑 印心石屋 双面观音塑像 武汉大学法学院旧址

武汉大学体育馆旧址 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旧址 汉江口 马沧湖 抱冰堂旧址

抱膝亭 警钟楼 同治黄鹤楼 胜像宝塔 奥略楼

蛇山桥 三国诗碑 俄租界工部局旧址 俄国领事馆旧址 法界宫

落雁风景区 长江大桥桥头堡 中华基督教信义大楼旧址 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遗址 汉口路伽碑路高级住宅区旧址

汉口美国领事馆旧址 汉口英国汇丰银行旧址 武汉英国领事馆旧址 武汉宋庆龄旧居 武汉市革命博物馆

武汉大学科技会堂 武汉动物园水族苑 岳飞亭 一揽亭 黄鹤楼景区搁笔亭

高峡平湖 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 高山平原 古犀牛洞 燕子垭

张飞擂鼓 长阳人遗址 白羊寨 白马洞 石门洞

麦城 兴文塔 金狮洞 古龙溪漂流风景区 宜昌南津关

下牢溪 灯影峡 大水井建筑群 晴川阁三楚胜境 晴川阁禹碑亭

蛇山乖崖亭 蛇山‘洞天别境' 晴川阁景区朝宗亭 黄鹤楼景区归鹤浮雕 昭化寺

磨山景区庄王出征雕塑 黎元洪墓 江汉路步行街雕塑 崔颢题诗图 青岛路景明大厦

汇丰银行旧址 花旗银行旧址 国立武汉大学学生宿舍旧址 国立武汉大学学生俱乐部旧址 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旧址

龟山向警予烈士墓 龟山三国城三国鼎立大鼎 龟山三国城群英道 龟山三国城鲁肃墓 龟山三国城赤壁大战全景画馆

龟山黄兴铜像 龟山红色战士公墓 龟山高山仰止牌坊 古琴台景区知音浮雕 古琴台知音亭

东湖景区鲁迅广场 东湖濒湖画廊 德国领事馆旧址 陈潭秋纪念馆 长春观太清殿

巴公房子旧址 白鲫豚馆 磨山朱碑 翠帷蕴谊 常春花苑

磨山杜鹃园 磨山樱花园 磨山景区雕塑 东湖楚风一条街 沙市中山公园

荆州市荆州碑苑 荆州春秋阁 荆州樊妃冢 荆州盆景园 十堰市人民公园

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段) 刁汊湖 昭仁寺 洪山寺 剑口景区

洪山仙人洞 洪山坪落湖村 大洪山 麋鹿岛 陆水湖

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 白雉山风景区 东汉一条街 偃月湖广场 武圣广场

关公文化园 二七烈士纪念碑施洋烈士墓 孟浩然纪念馆 路易·艾黎旧居修复暨纪念馆 曹禺纪念馆

董必武纪念馆 楚文化馆 龙王庙文化墙 兴山明妃村 马铃岩风景区

三峡人家风景区 万里长江第一阁 李时珍墓 鄂州梁子岛生态旅游度假区 鄂州市博物馆

天堂湖景区 甘泉洞风景区 空山洞丽人湖 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 曾侯乙墓景区

黑龙潭景区 元明塔 大冶雷山风景区 中华山景区 大洪山风景区

能仁寺 白潭湖风景区 莲花山旅游区 古金山寺 照面井

读书洞 秭归屈原故里 中原突围的策源地 锦绣园高新农业观光园 青龙山熊河风景区

楚皇城城址 襄阳城 太乙洞风景区 鄂南龙潭 虎伏天门

铜鼓绝顶 闯王陵墓 九宫山森林公园 炎帝神农烈山风景名胜区 浠水三角山风景区

黄冈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 坛子岭景区 昭君台 玉泉风景区 汤池旅游风景区

车溪民俗风景区 宜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湖北谷城县薤山旅游度假区 渔梁洲 李曾伯纪功铭摩崖

咸宁潜山国家森林公园 奥陶纪地质公园 双峰山风景区 米芾纪念馆 保康野花谷自然风景区

老塔山 战国长城遗迹 襄樊襄王府绿影壁 湖北保康县汤池峡温泉度假区 湖北保康县五道峡自然风景区

多宝佛塔话珍奇 澄水洞旅游区 仙人石 罗汉肚 长春谷

钵盂揽胜 筲箕兜 珍珠湖 珍珠泉 三眼桥

九峰律寺 山下游览区 北海近代建筑 湖泗瓷窑址群 武汉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蛇山风景区 赤壁遗址 龙泉山楚王陵王妃墓 中山舰

木兰湖风景区 大智门火车站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首义园 鹦鹉洲

九峰山摩崖 沔城风景名胜区 湖北武汉华泰汤逊湖旅游度假区 江汉关大楼 明楚王墓

施洋墓 汉正街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 荆州关公馆 荆州石首糜鹿自然保护区

_水湖 梨园 拜将台 “一·三”惨案遗址 房县神农峡景区

赛武当自然风景保护区 红坪峡自然保护区 神农顶风景区 大九湖景区 张居正故居

荆州长江天鹅洲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观鱼台 “六·一”惨案遗址 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 伏龙山自然风景区

温泉寺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 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 桃花岛 滨湖公园

大岳太和宫 华阳崖 凌虚崖与诵经台 南岩宫 文昌祠

唐崖土司城遗址 连珠塔 龙麟宫水利风景区 土王城遗址 太平塘摩崖

八宝山 黄金洞 仙佛寺石窟 石柱观 满山红烈士陵园

凌虚岩 龙麟宫 水镜湖风景区 雕龙遗址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玉泉寺景区 玉泉铁塔 巴东垭 古德寺 洪山公园

“八七”会议会址 咸宁温泉 卓刀泉 天津桥 琼台三观

古梭罗树 神农架自然博物馆 星斗山自然保护区 紫宵殿 古隆中

夔门 马渡河小小三峡 西陵峡 瞿塘峡 大宁河小三峡

中华鲟鱼馆 报恩寺 仙人桥-仙女像 三楚名山--玉泉山 大峡谷

白云剑迹 睿功圣德碑楼 高吊脚群楼成楚市 楚祖祝融遥观星 荆州古城朝宗楼

“惟楚有材”楚才园 石宝寨 “长阳人”遗址景区_ 巴山峡至伴峡景区 百岛湖景区_

隔河岩景区 丹水景区 九湾景区 龙舟坪景区 天柱山景区

武落钟离山景区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峰山 兴文塔 界头

关门峡 七娘山 独岭佛光 河心石 姊妹杉

象鼻山 后河原始森林 白溢寨 长生洞 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

沧海泛舟 白云晓月 回龙晨钟 农家社火 万兽朝圣

古寨烽烟 青龙洞 环城公园 九龙渊公园 凤凰广场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 文星楼 张居正墓 樊姬墓 大禹息壤

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 张飞一担土 春秋阁 关庙 得胜街与洗马池

卸甲山与掷甲山 关公刮骨疗毒地 马跑泉与落帽冢 点将台与拍马山 公安门

_水水库 颜将军洞 洪湖 乌林古战场 生态旅游在洪湖

狮子山 杨林山 华容古道 庞公渡 救曹田

放曹坡 葫芦口 子龙岗 仓库垸 汉寿祠

报国寺 三闾寺 濯缨台 荆台 章华台

三江口 内荆河 东荆河 洪湖风光 护国仙山真武祖师庙

南廓古梅 泮宫翠柏 离湖读骚 鹤泽观渔 璇台涌月

锦水晴岚 狮子山 章台晓霁 糜鹿自然保护区 黑狗渊

万里长江第一兽 江陵抗战纪念园 走马岭遗址 刘郎浦 照影桥

绣林山公园 望夫台 南岳山森林公园 烈士纪念碑 三千年古银杏

仙人洞 红军树烈士陵园 傅家竹园 鹿角峰 鸡头脑

哑口水库 龙泉寺 三菱湖风光 桃花山风景区 天鹅洲生态风景区

胡家花园 石家河遗址 温峡漂流 太平寨 尚书墓

忘归岛 花山夜明珠 龙门吐珠 大坝齐天 温峡水库

莫愁乡 磨棋观 三泉湖 间歇泉 鸳鸯柳

通天洞 绿林古寨 天河度假村 屈家岭文化遗址 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

虎爪山森林公园 掇刀开发区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娘娘寨 白云楼

龙泉公园 温泉山庄 荆门市博物馆 空山洞风景区 姑嫂桥

十里水画廊 吞天门 美人潭 骆驼峰 鸳鸯溪

象山风景区 漳河水库 文峰塔 元佑宫 文峰塔

大口国家森林公园 莫愁湖 黄仙洞 新、旧红门 内外明塘

九曲御河 碑亭 琉璃影壁 龙鳞神道 内、外罗城

一陵两冢 玄妙观 封江生态旅游区 古乐编钟 中华山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炎帝神农故里--随州厉山 黑龙潭风景区 徐家河旅游度假区 三潭风景区

李汉俊陈列室 曹禺著作陈列馆 南门河游园 章华台 汉江民俗风景区

田关河旅游风景区 借粮湖 潜江市森林公园 返湾湖风景区 汤池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陶家湖古城遗址 战国墓群 三冢 门板湾遗址

周恩来总理纪念馆 应城人民公园 蒲骚故城遗址 孔庙 应城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文峰塔 霍城 南河溶洞 观音泉 仙女山 仙女庙

神灵台 马城台 西畈麦秋 南岗梧雨 _水晴波 凤山春晓

樱桃古渡 车盖名亭 谪仙桃岩 碧霞台 司马书室

凤凰台 紫金台 白兆山 太平寨 解放山水上游览区

李白纪念馆 钱冲古银杏群落 太白公园 槎山双泉寺 梁代古刹泗洲寺

高山铺战役遗址 仙人台风景区 云界寺 卧龙松 太阳神庙

舍身崖 龙头石雕 龟驮经书 龙门资教寺 横岗山风景区

达城庙 望夫石 碧仙洞 老龙仙洞 三角庙

石门 千年茶花 三角山风景区 雷劈石 观音泉

铁索桥 火焰洞 烈士墓 凉亭洞 双峰尖

财神洞 赛老寺庙 云丹山水库 太平水库 线粉槽瀑布

烂 泥 滩 云丹山日出 太平避暑山庄 太平森林公园 四祖正觉禅寺

雨湖 玄妙观 李时珍纪念馆 白莲河斗方山旅游风景区 闻一多纪念馆

浠水县博物馆 三角山旅游风景区 浠水洗马太平寨风景区 麻桥金桥月山生态公园 桃花胜景

天堂明珠 悬崖风雨 仙人壁立 麻姑仙踪 羊角嵯峨

岘山 鱼梁洲 大洪山名泉 南岳寺 杉树坪秦岭冷杉林原始群落

双峰山旅游度假区 鸳鸯溪 娘娘寨 显陵双茔城城墙 钟祥少司马坊

明显陵 南岩 三峡大坝 野人谷 柴埠溪

“洞天福地 ”太清洞 英国领事馆 鱼泉河漂流 保康九路寨 南岸咀

杨家溪漂流 情人泉 黄龙洞 天台山 白潭风景区

平湖天堂河 高岚风景区 桃花冲森林公园 保康温泉 高贵三潭/徐家河

抱璞岩 习家池 炎帝神农故里 九宫山 既济水电公司宗关水厂旧址

仁济医院 汉口慈善会 唐生智公馆旧址 保安洋行(英)旧址 广东银行旧址

东方汇理银行(法)旧址 格非堂 文华大学学生宿舍 第一纱厂旧址 夏斗寅、徐源泉别墅

瞿雅各健身所旧址 文华大学文学院 三佛阁山门 中华循道公会弘道会 基督教救世堂

圣若瑟女子中学 宁波会馆 江苏会馆 民权路清真寺 汉口电灯公司旧址(英)

金城里 洞庭村 江汉村、六也村 同兴里 大陆坊

杨森花园 上海村 周苍柏公馆 中央信托局旧址 武汉卫戍司令部

平汉铁路南局 新泰大楼旧址 华商赛马公会 华商总会 信义公所

俄国巡捕房旧址 美国领事馆旧址 德国工部巡捕房 安利英洋行旧址 日信洋行旧址

聚兴诚银行 大孚银行旧址 浙江实业银行旧址 汉口横滨正金银行旧址 交通银行旧址

首善堂 湖北省图书馆 汉口水塔旧址 四明银行大楼旧址 怡合村

季凡诺夫公馆 咸安坊 日租界军官宿舍 江汉关监督公署 亚细亚火油公司(英)旧址

日清洋行旧址 中国实业银行 盐业银行旧址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旧址

金城银行旧址 大清银行 台湾银行(日) 旧址 汉口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 圣若瑟天主堂

上海街教堂 四祖寺塔 军民合作饭店 东山宝塔 升天塔

象山四泉 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司令部驻地旧址 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旧址 十里古墓群 马家垸遗址

纪山古墓群 荆家城遗址 黄歇冢 铁鞭古祠 舍利宝塔

普山遗址 寨山遗址 砚池山 陶谷墓 大成殿

斗方禅林 碧玉流石刻群 灵润桥 释迦多宝如来石塔 塞墩遗址

高塔寺塔 黄梅焦墩遗址 百二河景区 大余湾 百年钟楼

楚波亭 禹柏 江夏楚王陵寝群 珞珈山18栋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永利银行 博学中学钟楼 文华大学礼拜堂———罕见的希腊神庙式建筑 翟雅阁健身所 博学中学教堂

汉阳共勉街牌坊———弥足珍贵的明代建筑 李凡洛夫公馆———俄罗斯民居之经典 国货商场旧址 萧耀南公馆 珞珈碑路房子

涂_山公馆 大冶鄂王城 楚天第一大夫第 美最时洋行(德) 三教街公寓

“百年洋店”——德明饭店 天主教鄂东代牧区主教公署 立兴洋行(法) 英文楚报馆 麦加利银行(英)旧址

中国四大美人王昭君的故乡是哪里

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平典故。

根据民间传说和记载,王昭君入宫以后,由于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毛延寿将王昭君画得并不是十分美丽,因此没有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之中。昭君进宫多年,得不到皇帝临幸,心生悲怨。

出塞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元帝遂将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王昭君故里在哪里,王昭君的故乡在哪里

1昭君故里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香溪上游兴山县城西5公里处的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

2昭君故里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有着浓厚的人文氛围和绝美的自然风光。

昭君出塞 景点

1最好的景点应该是“昭君墓”,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最佳旅游季节是4~10月,它是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2宜昌—昭君故里,昭君故里位于香溪上游兴山县城西55公里处的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还有昭君宅,新建的昭君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的昭君塑像等。

3昭君博物院。

英语的自我介绍加介绍我的家乡宜昌,求稿子!急!

Yichang City, H

摘要: 然而真正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则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兵家学习,是纯粹的“行伍出身”,从小兵开始,在杀戮与拼杀中凭借战功名留后世 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

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

征战沙场三十余载,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是他带兵来战吓的望风而栗。

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范——他就是一代战神 武安 君白起!

何谓春秋,就是战争,政治等国家大事都发生在春季和秋季!白起在冬天奇袭魏国河内,开创冬战先例,在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次运用步兵大规模攻城战。白起指挥长平之战

全歼赵军。

杀赵军四十余万(又说共六十余万,坑杀降卒四十余万)

长平之战既是中国走向统一,改写历史的关键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是中国大规模地围歼战法先例。

长平之战是一场两国的生死大战,当时的战争规模,在古代战争史上是很罕见的,在战国时代是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就是秦赵两国调集的兵力,从史书上来看加起来应该有100万左右,在当时那个年代,两千多年前,这是相当相当可怕的一个统计数字,100多万。

所以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谁都输不起,包括强秦也输不起。实际上这就是战国晚期的时候,决定是由谁来统一中国的一场战争。而在这场战争当中,白起再一次扮演了男主角、男一号。

在当时那个年代,每年的都要爆发战争,所有的诸 侯国的国 君,大家都在争斗,如果说在一场战争当中,你俘虏了大量的士兵,战争到此结束,而你把他们放了,他回到他的国家以后,下一次战争他们仍然是战士,战争永远都会进行,战争会一场接着一场地打下去。

长平之战若不杀降,这四十五万赵军回头又是一支大军,秦军等于白打。白起为国家计——杀!

百年后的项羽,同样坑杀三十万秦军降卒,为什么人们把白起当作杀人魔,而对项羽抱以同情呢难道仅仅因为他比白起痴情长平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乃至外交史的一次壮举,只不过完成这次壮举的是为后世儒家文史所鄙视的奉行法家治国(依法治国)的秦国!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因为感慨李牧一代良将没有好下场、扼腕叹息而盲目将感情趋向战败的赵国;更不能因为白起每战不留降卒而侮蔑扭曲把憎恶强加给秦国。

秦国自然不是无懈可击,否则也不会二世而亡,但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是不是该公正客观一点,而非一句“暴秦”“杀人魔王白起”一概而论。

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战神,却不理权谋,配不上“枭雄”二字。至于英雄,那历来都是送给后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

战国名将中, 吴国伍子胥、孙武,魏国吴起、庞涓,齐国孙膑,燕国乐毅 ,无不是先拜师修习,成为兵家名士后,前往心仪的国家“拜将”,希望得到英 明 君主的赏识——这是战国良好的双向选择人才的氛围,所谓“百家争鸣,择优而适”。而这些“名将”大多在退隐或失势后著书立说,要把自己的兵家理论与实践流传后世。

然而真正的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廉颇、王翦、李牧 ,则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兵家学习,是纯粹的“行伍出身”,从小兵开始,在杀戮与拼杀中凭借战功名留后世。

秦赵在战国中最血性好战,尤其是秦国,因为彻底执行法家军功制度,所以大将都是在战争中诞生,即便是世家子弟,没有功劳,仍是老兵一个

不可封爵。在这种的环境下,才诞生了白起之类从基层将领一步一步凭战功走向辉煌的一代战神!

中国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十大战神

所谓战神,即是武艺高强,熟知兵法,且又有赫赫战功,同时代无出其左者。但风光背后却没能得善终,且死不得其所,则必为千古遗憾!以前也有人归纳过这样的英雄,我这里将演义中的人物也算上,供大家娱乐:

或许是因为《史记》是汉朝人写的,所以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多名将的记录就显得淡化了。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代,李牧是一个绝不被忽视的人物。战国时代他是赵国对秦作战最具战功的将军,廉颇赵奢皆不及他。

李牧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奴威胁。赵军屡败于匈奴,以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知耻而后勇。赵军从装备和作战方式上高度学习匈奴,建立了让六国震惊的骑兵部队。但骑射终非 所长。任赵国骑兵如何在中原纵横驰骋,对匈奴战争依然是屡战屡败。毕竟,以骑兵对抗匈奴,对于当时骑兵战法还相对幼稚的 来说,无疑是以己之短击彼之长。这种情况直到李牧戍守长城后才得以改变。本来李牧被发配北疆,是赵王中了秦国反间计的结果。但感谢秦国的反间计,因为李牧的到来,从此中国有了农业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第一个成功战例。

李牧真正意义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但仅仅是这一次,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及至,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他们擅长的草原引诱到 所擅长的长城外围来进行决战,并以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接着火速出击,深夜 人马,夜袭匈奴大营,把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同时重装战车包围匈奴营地出口,以密如蝗虫的箭矢射杀匈奴逃亡者。此战打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几年难以恢复元气。更重要的是,此战是汉族军队步骑车兵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为日后汉政权与匈奴作战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可惜李牧下场不大好。事先已经知道赵王要杀他,单骑出逃,结果逃到半路居然被赵王派来的追兵追上并杀掉,死不得其所。如果李牧逃掉,肯定不甘心隐姓埋名,不知道哪一个国家会受益呢。

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项羽是武将世家,祖上是楚国大将项燕,他身长八尺有余,力能举鼎,天赋过人。少时书剑都没学成,他叔父项梁责备他,他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体现项羽英勇的主要是巨鹿,彭城,垓下三战,前两战体现了项羽卓越的军事天才和英勇气概,而垓下一战则造就了千古悲情的西楚霸王。

巨鹿之战,项羽杀掉主将宋义,率五万义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烧掉营垒,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表与秦军决战之心。一到巨鹿就包围王离,九战九胜,大败秦军三十余万,斩苏角,擒王离,逼涉间自尽。此一战一举扭转天下局势。当时各路诸侯大军已经到了巨鹿城下,但是畏惧秦军都不出战,只是作壁上观,看到楚军骁勇果敢,无不以一当十,呼声震天,使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只是最后才追杀了一些秦军的残兵败将。完胜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诸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那时的项羽真是意气风发啊。 再说彭城之战。刘项兄弟反目,刘邦借项羽杀主之罪名率五十六万联军攻占楚都彭城,闻讯后项羽又一次展现了他他的军事天才,他亲率三万精兵回救彭城,晨时开始进攻,中午即大破联军,将刘邦所部挤压于谷水、泅水之地。联军自相践踏,被楚军斩杀10余万人,联军余部溃退,项羽又追至睢水,再歼联军10余万人,联军尸体塞满河道,睢水为之不流,楚军将联军重重包围,因风沙骤起刘邦乘才得以逃脱,其父及妻吕雉却被楚军俘获。

以后项羽缺乏战略和政治头脑就显现出来了,约刘邦单挑决天下,然后又放了太公吕后,与刘邦和议,划界鸿沟。项羽依约东归。刘邦却听从张良、陈平之劝,越过鸿沟,追项羽于阳夏,并邀韩信、彭越共40万大军与10万楚军决战于垓下,结果项羽中韩信的十面埋伏,被围垓下,夜闻四面楚歌,此时的项羽真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面对美人虞姬,思念骏马骓,有了千古绝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羽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歌毕,虞姬为了能让项羽成功突围,拔剑自刎。项羽骑着他的乌骓马,乘夜率800骑突围南逃。

天亮以后,汉军有所察觉,刘邦派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走到阴陵迷失道路,陷入大泽。到了东城,仅剩28骑。面对汉军,项羽自知难逃厄运,激发了项羽举世的英勇,他对28骑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又对属下说:“吾为公取彼一将”,项羽大喝上前,所向披靡,果然斩一汉将,他们突围出去后,杨喜追项羽,项羽嗔目大喝,杨喜人马俱惊,后退数里。后来项羽再次为汉军包围,项羽率军再次杀入汉军,再斩一都尉,杀百余人,又突围逃到乌江。

这时乌江亭长备好渡船催他渡江了,亭长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把将乌骓马送与亭长,令部下下马和汉军肉搏,项羽又杀敌数百,身重十数伤,看见汉将吕马童,对其说:“你是我的旧部,我听说刘邦悬赏千金,封万户买我的头,我就送你个人情吧。”于是自刎而死,年仅31岁。汉军抢夺项羽尸体自相残杀者数十人,最后王翳等五人分了项羽的尸体,都被封侯。

项羽英勇无敌,战术指挥上的造诣也是很强的,如果作为一个将军,如果生在汉武之时,想必起所建功业也可以与卫青,霍去病相媲美。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他刚愎自用,在战略上短视和

在政治上幼稚

却做在了统帅的位置,与老谋深算的刘邦争天下。

韩信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家境贫寒,常食不裹腹。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后又投奔汉王刘邦。初始刘邦看不起貌不惊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韩信,经丞相萧何力荐,才始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拜将不久,即率军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关,将兵锋逼至楚都彭城。

此后,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外线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以一万之众大破二十万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攻占齐地后,韩信被封为齐王。

公元前202 年春,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韩信独当中军,他先令两翼部队对楚军实行侧击,再令中军推进,很快完成了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亥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在这一段索寞的日子里,他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楚。公元前196 年,吕后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哀伤。

张飞

张飞(公元168年—221年),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试想一下如果张飞不是被张达p范强(演义中写作范疆)之辈暗杀,在当时“吕布死典韦亡,赵云马超是一帮”的时期,又有何人能在沙场上与之匹敌呢!张飞死后,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李元霸

隋唐中所说的李元霸其人长的是尖嘴缩腮,骨瘦如柴,面如病鬼,但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意思说他张开胳膊把路一拦,四头大象都过不来!使一对‘擂鼓翁金锤’各重320斤(也有说重400斤,估计和奥尼尔差不多)坐下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在大隋称第一条好汉 ,后封为西府赵王。但是也有书中说李元霸交战向来不骑马,简单说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坐骑。向来一副无忧的样子总把锤子放在肩头倾斜着脑袋,眼神透露出无法掩饰的纯真。

关于李元霸的英勇,演义中说其在一场战役中将18路反王的180万人杀的只剩下62万人,这样的战果估计在现代只有用原子弹才能够完成。

关于李元霸的死因通常有3种说法:

1举锤骂天,被雷劈死。

2想用锤子打老天,结果锤子掉下来把自己砸死。

3战死沙场。被开隋九老之一的鱼俱罗用拖刀计杀死。

据说李元霸学艺出师后,他师父对他说日后不要杀手里使用镏金镗的人,结果他杀了使用镏金镗的宇文成都,鱼俱罗是《兴唐传》里宇文 成都的 老师,为了给徒弟报仇杀了李元霸。

 

秦琼 ,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秦琼之父曾任北齐时期的咸阳王录事参军。隋大业年间,秦琼效力于隋将来护儿帐下,因其志向高远和勇猛强悍,深得器重。秦母去世后,来护儿曾派员专程到秦琼家吊唁,全军上下大为惊异。

隋末乱世,义军群起,秦琼投归隋将齐郡郡丞苯张须陀,在下邳(今江睢宁北)与义军首领卢明月交战。当时,双方力量悬殊,张须陀部队仅一万来人,义军则有十多万人,相持十多天后,须陀已是人困粮绝。就是这急于撤退而又怕追赶的紧要关头,秦琼与罗士信挺身而出,愿带领一千人偷袭对方军营,以掩护大队人马安全后撤。秦琼与罗士信凭借自己的智勇,使突袭获得成功。张须陀则乘机回师追击,取得了脱逃后的胜利。仅此一仗,秦琼的勇猛多智便很快扬名于军中。

在之后的作战中,秦琼因为有功而被任命为建节尉。后在对义军李密进击时,张须陀成败而亡。秦琼率残兵败将归依了裴仁基,而后又随同裴仁基投降了义军首领瓦岗军李密。李密得到秦琼非常高兴,加以重用让他作骠骑将军。在跟随李密作战中,有一次李密被流失射中,坠于马下,昏迷不省人事,此时左右随从四散,追兵就要赶到,情况十分危急,多亏秦琼拼死护卫,并重整队伍,这才击退了追兵,从而使李密大难不死。后来李密失败,秦琼又为隋将王世充收得,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后因不满王世充的狡诈,遂与程咬金等人脱离王世充投向李渊并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干事,因其勇猛过人,被委任为马军总管。

此后,秦琼跟随秦王李世民,先后镇压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多路义军,为唐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曾派使者赐予金瓶以示褒奖。之后,又因战功,多次受到奖赏,先后拜为秦王右统军,加授上柱国。后又进封为翼国公,深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秦琼不仅在唐王朝创建伊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唐王朝内部斗争的“玄武门之变”中,坚决站在秦王李世民一边,一起诛杀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为李世民当太子夺皇位扫清了道路。

唐武德九年(626)六月,秦王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接王位,改号贞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秦琼也因有功,拜为左武卫大将军,赐给七百户的封邑。后来,秦琼多病缠身,自谓:自幼戎马转战,身经大战二百余次,光流的血也足足有几十斗之多,元气大伤,怎能不病 到贞观十二年(638)终于因病去世。而演义中说其为了挂帅征东,在70高龄与尉迟恭比赛举千斤石狮子,累的吐血到地,以至病死,岂不冤哉!

秦琼死后赠徐州都督,改封胡国公,并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石马,以旌战阵之功焉。” (《旧唐书》本传)他的画像也上了表彰大功臣的凌烟阁。秦琼的传奇人生后被演义进了戏剧以及说唱文学之中,并且被人们誉为“山东好汉”。济南一地也附会出了不少关于秦琼的遗迹,像秦琼卖马槐、秦琼府、秦琼墓等等。至今在济南王龙潭仍留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的石碑。

薛仁贵 ,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是个酷哥,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善骑射长成务农武艺高强,善骑射。

唐贞观末年时要远征高丽,644年,薛仁贵参加了张士贵(又是让小说冤枉的好人)的部队,张士贵部行至安地时, 郎将刘 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前往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军。

645年4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不断击败高丽守军,6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穿上与众不同的白衣白甲,手持方天戟,腰挎两张弓(装酷)大呼陷阵,高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丽军被打得大败。这一战看的李世民也非常高兴,回师时道:“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

高宗在位时薛仁贵屡次击败高丽,契丹人。661年,以前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薛仁贵率兵赶赴天山,回纥九姓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先选数十骁骑挑战,他张弓连发三箭,射杀三人将,其余人慑于神威全都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败众,擒其首领兄弟三人,军中遂有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后薛仁贵因败给吐蕃人以及在任时因违法而被数次免职,最终又被朝廷起用,682年,突厥阿史那元珍反唐,他率兵出击,在云州遇敌。敌方问:“唐将为谁?” 曰:“薛仁贵。”突厥人惊问:“ 我们听说薛将军流放象州已死,怎么可能复活了?”仁贵摘下头盔,突厥人大惊,下马罗拜后逃跑。仁贵追击,斩首万余级,俘2万余人。

薛仁贵作战勇猛,并且善用奇兵,屡败北方各族,还曾任安东都护数年管理朝鲜一带,理政才能也是不错的,不过杀戮过多,做官又玩忽职守,纵容手下,与演义中的人物相比武功并无多少夸大,人品则显不足。不过他在演义中的结局更是窝囊,居然被自己的儿子误射而死,不仅死不得其所,还让他儿子背上一世骂名。

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政权,建立北宋。然而北宋当时在中国也仅仅是一个比较强的割据势力而已,如果它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一样,短短几十年而亡,人们也不会过多的表示惊讶。但是雄才大略的赵匡胤天才的通过“杯酒释兵权”和平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威胁,铲除了五代以来“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式的频繁政变的土壤,同时在国内进行了政治经济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北宋政通人和、经济繁荣,重新一统华夏的历史责任,也就当仁不让的被宋太祖承担了下来。从乾德三年开始,北宋在赵匡胤的指挥下,进行了捷报频传的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公元963年,慕容延昭剿灭南平

公元964年,王全斌、刘光义平定后蜀

公元970年,潘美攻占南汉

公元974年,曹彬征服南唐

公元975年,吴越国王望风而降

至此,南方基本收归北宋版图。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之手”开始不可阻挡的指向了北汉,然而,死亡又一次葬送了华夏民族统一的愿望。当年10月,赵匡胤在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谜团后,离奇的崩逝于汴梁万岁殿,享年五十岁。

宋太祖的离世,使北宋丧失了统一中国的大好良机。即位的太宗军事上显然远逊于太祖,虽然北宋随后灭亡了北汉,却两次大败于契丹,导致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燕云十六州始终未能收复。终北宋之世,这种巨大的战略被动一直压在皇帝和臣民的心头--一个连长城都被北方游牧民族占去的政权,究竟还能存在多久呢?

高宠、杨再兴、曹宁:

这三个之所以能并列,是因为他们在演义中出现的篇幅都很少,但是都是万中无一的虎将,却又都不得善终。高宠连挑十一辆滑车,到第十二辆时因战马已筋疲力尽,将其掀翻在地,被铁滑车碾个稀扁。杨再兴误陷小商河,被当成了活靶子,连人带马射的如柴蓬一般。死的最冤枉的当属曹宁,这个比陆文龙还狠的人物,只因为杀了自己卖国求荣的父亲,被孝字当先的岳飞拒之门外,走投无路,只有自刎身亡。唉,要是放在今天,可能还是大义灭亲的好榜样呀!

袁崇焕(袁承焕)

大明炮神。有了他,清朝的野心总是成为妄想,努尔哈赤、皇太极………奉袁必输,哪怕是三千部队对强大的十万大军

袁承焕还是守住了江山,让敌人望尘莫及!袁承焕驻守边疆上十年,支撑了明朝国防的半边天,可结果却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死在了多疑的崇祯手上。遥想当年袁承焕被押入京,一时间谣言四起,在几个慷慨激昂之士的煽动下,整个京城的百姓沸腾了,他们将对满清的仇恨全部发泄在袁承焕身上,袁承焕是否有罪在那时已经不重要。

人们似乎只是把他当做了一个发泄对象。骂得越响越证明自己爱国,咬得越深证明自己越仇敌。就连那些养尊处优的达官贵人们也坐不住了,纷纷表示要生啖其肉,一时间袁承焕的肉竟与黄金等价。洛阳纸贵、京城“肉”贵。当年菜市口,群情激奋,民众争相生吃其肉,袁承焕这位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志士英雄就这样死在自己一生所保护民众的手中,死在了谣言中。本来我觉得岳飞已经很冤了,可是岳飞被“莫须有”的杀害后,至少老百姓都是站在他这边的,何况岳飞20年就 了,可是袁呢,47岁被杀,152年之后 ,还是敌国为其昭雪,真是太冤了。

袁清贫一生,没有儿子,当时的妻子和胞弟都流放 2千公里 ,一家的命运都坎坷不已……另外,据说当时袁崇焕被爱国群众愤怒地吃掉了,但还剩一个人头没吃,便被拿到边境上的九个重镇如大同、宁夏等地去示众。后来他的部下佘先生冒着灭九族的危险偷走了人头,从此北京广渠门外多了一座孤零零的坟丘和一个守墓的家族,这一守,就是十七代人(直到现在还有个佘老太太)。

中国辉煌战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562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