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分哪几类?汉乐府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乐府诗分哪几类?汉乐府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第1张

乐府诗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三、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乐府诗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汉乐府诗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画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汉乐府诗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

扩展资料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

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

到了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

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乐府诗

老汉是个沉着果断、无私无畏、不徇私情、高风亮节的人,如在人们惊慌失措时以威信和沉稳,果决指挥;把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让他排在最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原标题:88岁老人照顾瘫痪老伴59年

只有他喂饭,她才会温顺地张开口;只有他,才听得懂她的“呜呜哇哇”结婚70年,她躺在病床上59年,瘫痪、失明、精神失常;喂一顿饭要一个小时,这样的事情他59年来每天都在重复。这个他,就是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88岁的老人赵相于。

文/片本报记者高祥

通讯员王庆龙赵泳民

结婚11年,妻子一病不起

4月13日,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石杭岭村,阳光洒在两棵白杨树上。树下的小院里,两间简陋的小屋,赵相于和妻子赵王氏在这里住了70年。

70年前,18岁的赵相于将妻子迎娶回家。11年里,6个孩子相继降生,小院见证了他们艰辛、清苦而又幸福的日子。1955年起,因为生活劳累,年轻的妻子突然精神失常,赵相于陪着她四处治疗,花的钱不少,病情却没有好转。

与此同时,她原来患的白内障也越来越严重,因为家庭困难,加上医疗条件不够,延误治疗,很快就完全失明了。巨大的打击让妻子一病不起,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膝下是6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床上是瘫痪、失明而又精神失常的妻子,面对这一切,赵相于没有逃避。

那时候还是在生产队干活。每天天不亮,赵相于就要爬起来为全家人摊煎饼做饭,白天完成队里安排的任务后,就迅速跑回家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和6个年幼的孩子。

看他们家生活实在困难,村里介绍他晚上去车队“赶大车”。连续几年,赵相于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跟车队“赶大车”拉货。

赵相于的二儿子赵康法回忆,他小时候有一天半夜里起来上厕所,看到父亲正坐在灯下,可能是因为实在太累了,父亲一只手拿着衣服,一只手拿着针线,针扎在手上,人却睡着了

“只有爹喂饭,娘才会安静下来”

随着孩子们长大,艰苦的生活也逐渐好转。帮妻子换洗、给妻子喂饭,这样的动作成了赵相于每天必修的“功课”。

因为常年瘫痪、精神失常,妻子赵王氏说话越来越含混不清,整天躺在床上“呜呜哇哇”。而这种特殊的话,是生气还是高兴,是饿了还是渴了,只有赵相于能听懂。

如今,赵相于的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早已成家立业。赵相于的二女儿赵康霞说,母亲只有在父亲来喂饭时,才会安静下来张口吃,要是别人喂饭,母亲就会甩手,“呜呜哇哇”地说话,喂大半天也吃不了多少。

因为妻子牙口不好,赵相于会用勺子一点点地将食物弄碎,再喂给她吃。有时,为了让妻子吃上肉,他会尽力将肉切得粉碎。由于妻子行为失常,普通的一顿饭食,经常要花掉赵相于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

因为妻子喜欢吃水果,册山街道每周逢集,赵相于几乎都要骑三轮车到集市上买块烤地瓜,或者买点香蕉,剥好后喂给妻子吃。长得像老寿星、留着长白胡须、耳朵有点背、骑三轮车的老头,成了集市上很多摊贩印象深刻的风景。

赴喜宴,他回家先让妻子尝

由于眼睛失明,常年卧床的赵王氏眼窝深陷,肤色白得吓人,许多年轻的村民见到她的模样都很害怕。赵相于说,前几年政府派人到村里为老年人办保险,一位照相的小姑娘一看到赵王氏就惊叫着跑开了。

赵相于年轻时,很多人都劝他另娶一个,也有好心的村民领着女方上门与赵相于相亲,但都被他谢绝。赵相于说,他没觉得老伴有多难看,也从来没有嫌弃过她,跟着自己吃了一辈子苦,他有义务照顾好她。

石杭岭村村民高永起说,有一次他和赵相于老人到同村一户人家赴喜宴,看到服务员上的八宝饭,老人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下一小块,装进塑料袋里起身就走。等宴席结束,老人才回来,有人问他,才知道他是想趁热拿回家给妻子尝尝。

记者前一阵拜访赵相于时,看着头戴毡帽、胡子花白的他,用颤抖的手端着一个碗,一点一点地给妻子喂水、喂饭,那种耐心令人动容;而满头华发、面色苍白的妻子紧闭双眼,脖子上围着一块毛巾,坐在床上“呜呜哇哇”。也许,这种特殊话语里的深情,只有两位老人才懂。

没治好妻子的病,给赵相于留下终生遗憾。但他几十年来照顾妻子,直至现在,老人照顾自己都有些困难了,仍不顾子女的劝阻,执意陪伴在老伴身边。

对他来说,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足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71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21
下一篇2024-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