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视频里面有一个叫小老板的小孩叫什么

拍视频里面有一个叫小老板的小孩叫什么,第1张

10岁的马俊轩又开始当“老板”了。他可能、快要、或许已经成了一名网红“小老板”。因为这个国庆节在松潘古城度假的游客,不停地有人给他拍照、拍抖音、发朋友圈,各种点赞。

马老板在松潘县城关小学读四年级。不过,他对每位客人都这样介绍:

“我是这儿的老板,他们都是我的员工。”

“你晚上再来的话,我会给你打折,绝对惊喜!”

“味道很好的,不好吃不要钱!”

他还从围裙里掏出一大把捆得整齐的零钱说,5岁就这样“当老板”了。

马老板的主要工作,其实是帮助家里的饭馆吆喝揽客,以及算账、收钱。每年放假的时候,他都干这活儿。

他之前的吆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客人们开心地笑了。在放下课本扎上围裙之后,小马同学似已显露出一名生意人的精明。

这份精明立竿见影。他稚嫩的嗓音、老练的吆喝,在古城早餐时间成了一道有趣的风景。不仅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和镜头,连隔壁早餐店的老板也走出来乐呵呵地望着他。

“喊,使劲喊,把客人都喊过来!”妈妈在上菜的时候哈哈笑着,大声鼓励他。

整个早餐时间,他家的饭馆都持续满座。而走进他家饭馆的客人,有一大半是冲着他的吆喝而来。大家都没想到,这个小朋友喊得这么大胆,这么有趣,而且还喊得这么“溜”。几乎每一桌客人都在和他逗趣、合影、拍视频。

所以他在忙着收钱的同时,不停地收获着一大堆妈妈粉、奶奶粉、叔叔阿姨粉。

不过,来早餐的小朋友们或许会觉得很“悲催”。因为大人们在乐呵之后几乎都免不了数落一番自家的娃娃:“你看看人家!”“人家才10岁,你都12了哦?”“要向小哥哥学习哦!”

从小朋友们羡慕嫉妒恨的眼神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原本愉快的旅行,已经被四年级的小马同学给“毁”了。

丹麦有句 谚语 :“聪明的人接触各种知识。”当然,这句话是从精通的层面上去理解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仅要读懂,还要精通。而且知识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的力量 作文 8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的力量作文800字1

作家的专长是写作,写作不仅需要文学艺术的功底,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其实任何人做任何事业都不仅仅需要深厚的专业学识,还需要与专业知领域有关的知识。一个人只有广泛汲取知识营养,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生活,紧跟时代,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主席是中国伟大的领袖,领导我们一步步走向革命成功的道路。他从小就关心天下,立志报国。少年时博览群书,精读《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从书中学到许多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在红军长征中灵活运用,取得伟大胜利。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时阅读过大量书籍,并有机会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思想,在抗日战争中,写出《论持久战》,指出中国的抗战需要经历“防御—相持—反攻”的过程,弱国必定战胜强国,中国必定战胜日本,对指导中国抗战胜利起到关键作用。他还读过许多文学作品,提升了他的文学素养,他的诗词恢弘磅礴,从气势上压倒了敌人,也展现出领袖特有的霸气和人格魅力。作为政治家和革命领袖的主席,因为拥有广泛的知识,丰富的 文化 底蕴,使他在革命的道路上得心应手,给中国带来了崭新的时代。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专业的交叉和跨行业成为时代潮流。它逼迫我们通过多方位的学习在社会上立足。比如在科技设计行业中,你不仅仅需要美术功底,你还要学好数学、人文、交往、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生态环境以及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多领域知识来打造出最好的设计。

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不论男女老少幼都在学习,不学习就会OUT。现在的智能手机拥有打车、休闲娱乐、通讯、交友、购物、手机银行、上网等功能,如果你不会是用这些功能,你就会逐渐落后于时代;如果旧思想还在你脑海中根深蒂固,挥之不去,不愿去接受新思想,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的社会,需要人们通过阅读等娱乐方式来调节自己。上班族身上充斥着各种各样压力,你可以通过去尝试在闲暇时多阅读书籍,在假期去尝试学习你不会的娱乐方式,来缓解上班带来的压力,否则你可能被“压”死。

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将专长发展好,知识是学不完的,人生有限,但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学习无限的东西,充实生活,发展自我。拥有丰富的知识不仅能立足于社会,又能丰富人生,岂不妙哉!

知识的力量作文800字2

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你们可能会说:金钱的力量、友情的力量、大自然的力量……,可我觉得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知识的力量。因为,知识的力量不仅使人拥有金钱、权利等等,而且让你一生受用不尽。

我发现历史上有许多人都在追逐着知识,直到生命凋零的最后一刻。如:海伦·凯勒、巴金、叶圣陶。尽管他们已经有了很渊博的知识,但他们还是在不断地探索着那引人注目的知识。我知道知识好比大海,而我们学到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于是,我们在不断探索着那无边无际的知识。其中,有些人身患疾病,却在努力地探索着知识。比如:海伦·凯勒,她是一个盲人,她却活得比正常人还好。所以,让我们一起歌颂知识的力量,感谢“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与幸福。

在古代,人们也在无可止境追求着知识。从前,有一个人,他很穷,他很喜欢读书。到了晚上,他没有钱买蜡烛,就在自己家的墙壁上砸了一个洞,这样邻居家的光就可以供他读书写字。还有一个追逐知识的小 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东汉时候,有个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孜孜不倦,勤奋好学,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的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他就是用这个特别办法,刻苦地学习。

知识的力量实在是强大啦!强大得让我震撼。知识实在太令人垂涎欲滴,我恨不得在知识的海洋里翱游。知识好比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的心田;知识好比一团火焰,它温暖了我的心田;知识好比一涌泉水,它滋润了我的心田。

知识的力量作文800字3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书籍,五花八门的知识,如同源头活水般被我们源源不断地汲取着,我们变得更加睿智,心胸也变得更加宽广。如果有人问:“为谁而读书为何而读书”有人可能说:“当然为了自己而读书啊!读书可明理,可做官,可挣钱……”而周恩来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我们忘不了火烧圆明园的火光,忘不了扣在中国人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更忘不了日军对我们南京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中国人民在外敌的枪炮刺刀下个个捏紧了拳头,却又无力反抗,如同待宰的羊羔般被不断地残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国力薄弱,科技落后,人民愚昧。

鲁迅一开始学医,是为了想医治千千万万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但是后来发现之所以中国人在当时被称为“东亚病夫”,其原因并不是身体有病,而是精神上愚昧。这样的发现源于他在课间看了日俄战争时中国人被砍头示众的幻灯片。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识到:想要救国,光凭身体上的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思想上唤醒民众,自由的束缚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束缚。他弃医从文,真正开始从思想上让民众觉醒。他以笔作武器,以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为宗旨,把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都通过作品呈现给了读者。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有无数的人因鲁迅的 文章 而彻底醒悟。中国人不再做待宰的羔羊,而是成了觉醒的雄狮,同仇敌忾,奋勇杀敌。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多读书,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也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报效祖国,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在世界舞台上才有尊严。否则,哪怕你再有钱,个人能力再强,也是任人欺凌。虽然祖国在一天天强大,但我们也要像周恩来那样,认真读书,拥有宽广的目标,承担起国家的大任,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巅峰。

知识的力量作文800字4

“根据重力转化成动能时,受到空气阻力,这个牛奶盒能量不守恒,所以二次函数中抛物线左进于,需要精准地测出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小汪同学说着,手中拿着一个金典的牛奶盒,前方大约5、6米左右,有一个被黑色塑料袋包裹的垃圾桶,“所以,你们的眼睛千万不要眨一下,否则,你们就见识不到什么叫知识才是力量!”说着,他的手腕灵巧转动,牛奶盒脱手而出,随着完美无瑕的曲线,精准地丢在垃圾桶左侧几十厘米——小汪同学的床上。“WOW!”小秦同学发出一声惊呼。

小汪同学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自圆其说起来,“看到没有这是一个错误的示范。这是在告诉你们,这跟牛奶盒的形状有关。普通的牛奶盒体积比挤压后的大;反之,平均密度更小,所受浮力更大,所以在空中的滞留时间更长,不能绝对地计算出来。并且这还跟空调的风力大小有关,左侧空气流速快,所以压强小,而因为右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所以右侧空气挤着牛奶盒飞到我的床上。如果空调关了的话,刚才那一点小小的失误,是不可能影响到我的计算……”小汪同学口若悬河,一直在为自己尴尬地做辩解。

“好了,你可以走了吗”旁边小林同学泼了一盆冷水,“丢不进去就不要解释了,还是看我给你秀一波技术吧。”说着,小林同学一副酷酷的样子,斜着眼睛瞟了一眼,似乎这个过程如同解1+1=2那么简单。他稍微往后退了一小步,右手高扬牛奶盒,一股视死如归的气势忽然爆发出来,只见他随手一扔,手腕轻轻一动,动作极其细微。这一甩手仿佛就如扔垃圾般轻盈,只见牛奶盒急速向垃圾桶掠去。

“砰——”牛奶盒打在小汪同学床下的椅子上,弹到了小马同学整齐的床上。“我跟你拼了!”小马同学挥起大手,抓住小林的肩膀迅速摇了起来。小林当然忍不住这般折腾,“我去给你捡。”

捡到牛奶盒,轮到小秦同学表演了。今天小秦的装束有点奇特:乍一看只是穿着学校普通的校服衣服裤子,但他顶上一张**的浴巾,盖住半脸,露出一只眼睛就有点与众不同了。如果将这浴巾的颜色换作白色,活生生地就是一名伟大的阿拉伯学生。小汪同学小声嘀咕:“这相貌,怎么跟沙特青年一样呢”但是小秦同学并没有多作解释。他右手前后来回摇动,似乎在找着正确的轨迹,“哼,我就不信了!就你这样能把牛奶盒扔进垃圾桶,如果你能进,我就当场……”话还没说完——惊动了牛奶盒像铁块一样,被垃圾桶这块磁铁狠狠吸住,一头扎进了垃圾桶。

全体寂静,沉默了好一会儿,小王同学开口道:“不错呀!没想到你早如此厉害,你的动作又如此优雅。”他又转向小林同学,见到小林一副吃了苍蝇的模样,拍拍他肩膀说:“你想说什么呢”

知识的力量作文800字5

伴随着人们长大,自古以来,读书人身上的气质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从古代的计算机到现在的电脑。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有知识的力量!

近期,在中央一台开播了一档节目,节目的名字叫做《中国诗词大会》。这令我感触颇深。里面的董卿老师是我所最喜欢的老师,她从头到尾都透露着女性的温柔及优雅,让人心动,虽岁数不小了,但依然让人眼前一亮。她对选手的一言一行,都十分在行。让大家感到最兴奋的事情,莫过于陈更拿下冠军。她一路披荆棘,累计了多少知识才换来今天这个沉甸甸的奖杯。她的大度,让我感到欣慰;她的锐气,让我感到振奋;她的知识储备,让我感到惊讶。陈更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么不凡的成绩,那还不是因为有着知识的力量!伴随着人们长大,自古以来,读书人身上的气质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从古代的计算机到现在的电脑。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有知识的力量!

前不久,又看了一档节目。名字是《经典咏流传》。里面的一位选手让我这个中国人感到惭愧。她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友人,她所唱的歌曲是当今所流行的歌曲,但谁都没有想到她竟是一位外国人。这首《梦蝶:一百万个可能》加入了许多中国诗词元素,打造了一个婉约浪漫的意境。她是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中国古典文学在读博士,克丽丝叮。就连著名的文学博士康震老师都对她赞不绝口。这难道不是因为知识的力量吗

去年的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都都献上了他们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眼睛女孩。照片上是一个小女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睛里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对知识的眷恋,让人看了不禁狠狠的揪心。值得庆幸的是那个小女孩在自己的努力下,也考上了好大学。所以我们现在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努力学习呢很多人后面都去采访她,问她:“你觉得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她坚定地回答道:“知识的力量!

我们现在是发奋读书的时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要用知识的力量去战胜一切。

学业上当然要坚持你的选择

爱情上你如果真的想和他好 那你就要有足够耐心来包容他 因为他不懂关心lz 小孩子气 你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吵架 那么以他的性格 肯定是你主动找他和好 一次两次可以没什么 时间久了谁都会厌烦的 他没有主动追你 只是和你聊聊我无关紧要的事情 那么如果你寂寞 想他的时候 打电话发短信给他 或者找他出来 他或许不会能带给你爱情的甜蜜 浪漫

总之 如果爱 会很辛苦 lz有信心 那么就坚持吧

祝你幸福

你想过没有 他也是放不下自尊 别人问他你们什么关系 他说是同学关系 有可能是因为他不好意思说出口 你们两个人总有一个要先出头 捅破这层窗户纸 拒绝很正常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或者觉得丢面子 你要相信自己 如果你很优秀 那么他不想和你好 是他的损失 大家都会这么想的 这还是退一万步说 那么如果他同意了 你上面的难处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你们都不必为了这种不清不楚的暧昧而伤心了

爱他 就告诉他 不要觉得女生表白很没面子 很多男生面子更薄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个咒语施加到他头上,轮回复始,无法逃离。

提到马索克(vonSacher-Masoch),大家都知道他是bdsm中“m”这个字母的来源,他的名字,一直就是“受虐倾向”的代名词。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马索克出生在奥地利,和代表S的萨德侯爵一样,也是一位贵族。

马索克(vonSacher-Masoch)

唯一不同的是,萨德的侯爵头衔是代代世袭,无比显赫;而马索克家的贵族头衔则是自己争取的,类似于咱们普通人考了个公务员。

那么这和他成为历史上最知名的“大m”有什么关系呢?其中关系可大的很。

来自保姆的启蒙

1804年,世界上排名前三的帝国是:英国,法兰西第一帝国,以及奥地利帝国。

1815年的奥地利帝国

这一年,奥地利帝国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吸引优秀人才移民,颁布了数条平民可以获得贵族资格的法令。除了参加战争立下战功之外,企业主、银行家、警察等等职业,只要干得好,都有机会获得封授。

奥地利的封授头衔和德国差不多,分为下面几等:

最次的:没有贵族头衔,但是姓氏里可以加入“von”,称为贵人。

稍好一点的:骑士头衔

再好一点的:爵士

比较牛逼的:伯爵

贼牛逼的:侯爵

看看我们小马的全名(LeopoldRittervonSacher-Masoch),大家不难发现,属于最次的那一级,和萨德的“侯爵”相比差了大概十万八千里。

于是,1836年,我们的马索克就在这样一个奥地利普通公务员家庭中出生了。

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都很忙,常常加班,因此马索克几乎是由保姆带大的。马索克的保姆是一位乌克兰农妇,在他年幼时常常给他讲各种皇帝的花边新闻。

比如波兰国王卡西米尔看起来高高在上,但其实他在自己的情妇——犹太人艾斯卡特面前卑躬屈膝,言听计从。

比如伊凡雷大帝其实最喜欢被绑在床头的柱子上,命令女仆鞭打他等等,就好像自己天天都去参观每位皇帝的私生活一样。

如果马索克的保姆不是军情七处的头号间谍,那么很显然她讲的故事是在吹牛逼,然而这些牛逼却在马索克的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索克后来在自传里评价自己的保姆说,“她塑造了我的灵魂。”

路障和女战士

在马索克12岁时,1848年,奥地利帝国爆发农民起义,史称“人民之春”,奥地利帝国一度崩塌。

那一年,马索克所生活的城市首都伦贝格被攻陷,全家人不得不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全家人收拾好行李准备开始逃亡的那个下午,12岁的马索克偷偷跑到了花园里,想去挖出自己之前埋藏的玩具。

在这里,他遇到一次改变他人生走向的邂逅。

后来他是这么描述这次邂逅的:

“一位美丽的战士向我走来,她穿着一件蓝色夹克,饰有白色毛皮和一顶红色帽子,两把手枪和一柄匕首挂在她的腰带上,她站在路障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我,手里拿着步枪,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命令我回家。”

我相信这次邂逅深刻地改变了马索克对于女性的看法,在他后来的作品里,他不止一次地构建了“路障上的女战士”这一形象。

马索克后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的插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逃亡的路上,年轻马索克看到了提香的一幅画作,名为《带镜子的维纳斯》,这幅画中的女人赤裸身体,裹着毛皮。你没猜错,这些事件都是日后那部神作——《穿裘皮的维纳斯》的来源和灵感。

提香,《带镜子的维纳斯》

穿裘皮的维纳斯

农民起义被平息后,马索克回到首都念完了自己的大学。在学习和写作这两件事上,能用来形容马索克的词语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天才。

20岁时,正常人还在读大学,但是马索克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并且留校开始任职,负责教授历史。

教授历史的他觉得工作太不饱和了,于是又抽空写了一本关于农民起义的历史记录,结果因为文采太好,出版之后直接卖爆了,获得的收入直接秒了自己在学校的死工资。

于是20岁的马索克一时风光无两,在学校里他是最年轻的老师,在文坛里他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保持稳定,一边教书,一边写书,收入、地位都不愁,但马索克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内登峰造极,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因此,是继续学术生涯,还是全心投身写作,他只能二选一。

那时,马索克心中产生了一个宏大的写作计划,名为《该隐的遗产》。

在他的计划中,这部史诗杰作包含六卷,分别代表圣经人物“该隐”向世界释放的六种罪恶,包括“爱情、财产、国家、战争、工作和死亡。”

为此,20出头的马索克毅然辞去了大学里的所有职务,为了他的写作计划,开始了游历欧洲之旅。

事实上,由于这部六卷史诗太过于宏大,马索克穷其一生也只写完了其中两卷——“爱情”和“财产”,每一卷内包含六篇小说。

而“爱情”卷内最璀璨的那一篇,就是我们熟知的——《穿裘皮的维纳斯》。

它先后三次被改编为**,被罗曼·波兰斯基评价为“虽然马索克未能完成这个系列,但很难称他失败了,因为他已经写出了这个系列中最好的作品。”

马索克的女王们

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穿裘皮的维纳斯》完全描写的是一个男M的故事。

**《穿裘皮的维纳斯》

小说中虚构了一个男性塞弗林,他无比迷恋女主旺达穿裘皮时的形象,自愿成为他的奴隶,愿意受她驱使,愿意受她惩罚,让她成为掌握自己生杀大权的女王。

旺达觉得有趣,便答应了塞弗林,又从心底里鄙视塞弗林这样的男人。在粗鲁地羞辱、虐待塞弗林一段时间后,旺达遇到了一位新情人,于是便像丢弃废纸一样抛弃了塞弗林。

这部小说因为极其细致的虐恋刻画和对情感的复杂描写赢得了赞誉,就这么说吧,出版之后各种蝉联奥地利畅销书榜NO1,马索克拿出版费拿的都快成土豪了。

随便截一段给大家感受一下,来自@liwa

为什么马索克能把这些细节刻画地这么好呢?因为这部小说就是他的自传体。

前面我们讲到马索克为了撰写六卷史诗《该隐的遗产》开始游历欧洲,当他走到意大利时,他认识了一位年轻的少女作家,名叫芬妮·皮斯托(FannyPistor)。

马索克马上荷尔蒙沸腾,他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告诉自己,这就是他的旺达。

于是他花巨资雇佣了芬妮,让她成为自己的主人,上演了一出“我花钱命令你命令我”的套娃式SM。

马索克和芬妮在一起

马索克和芬妮签订了一个为期6个月的奴隶合同,合同里有三个主要条款:

1、芬妮需要极尽所能地羞辱他,虐待他,但是做这些事时,必须穿着裘皮

2、芬妮不可以要求马索克做违反法律的事情,或者在公开场合羞辱他(人家毕竟是知名作家)

3、每天给予马索克6小时的私人写作时间(穿裘皮的维纳斯就是在这期间写成)

然而这个合同还没到6个月时,芬妮便和一位希腊籍演员——萨尔维尼好上了,萨尔维尼在得知芬妮和马索克的关系之后,还狠狠地羞辱了小马一番。

“哎哟,你看看你一个大男人,天天求着我情人把你踩在脚下,啧啧啧,可怜虫。”

这可把小马气坏了,我的旺达羞辱我可以,但并不代表是个人羞辱我都会很爽好吗?于是马索克立刻选择结束了合同,和芬妮一拍两散,所以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明白,为啥《穿裘皮的维纳斯》的结局是那样的?

因为这就是我们小马同学的亲身经历啊!

1870年,《穿裘皮的维纳斯》出版之后超级受欢迎。在广大的拥趸中,一位名叫奥罗拉·鲁梅林(AuroraRümelin)的年轻女子格外喜欢读这本书。

奥罗拉出身贫穷,在那个年代打小就没怎么被男性尊重过,所以他被马索克书中“男人必须要臣服于女人”的想法迷住了,于是她偷偷地给马索克写了一封信,谈了谈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马索克竟然真的给她回信了,他告诉奥罗拉,“如果你愿意成为旺达,我可以让你摆脱贫穷,变得高贵。”

就这样,奥罗拉和马索克见面了,他们之间一下子碰撞出了无比绚烂的火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无比幸福。于是在1873年,奥罗拉干脆改名为旺达·冯·杜纳杰,那个小说中女主的名字,而马索克也遵守约定,直接娶她为妻。

马索克和妻子的婚后生活

故事到这里,本来应该是个圆满的结局,他们今后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史密斯夫妇》中有一句台词我记忆犹新,“故事的结局之所以圆满,是因为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急转直下

1883年,结婚十年后,奥罗拉对这样的生活感到了厌倦,厌倦马索克的控制欲,厌倦马索克总是要求她穿着皮草,也厌倦马索克总是无休止地要求她羞辱、鞭打自己。

于是,奥罗拉出轨了,和马索克的一位记者朋友——阿曼德·罗森塔尔(ArmandRosenthal)

马索克知道了一切后,他们的感情间出现了巨大的裂痕,但为了孩子,他们貌合神离地生活在一起。

但世事无常,1883年这年,他们之间唯一的牵绊没有了。他们的长子亚历山大在这一年死于斑疹伤寒。

这也预示着他们的婚姻走到了终点。

也许是互相折磨了太久,他们两人都没有因为离婚而感到遗憾,马索克离婚后很快和自己的女秘书走到了一起,奥罗拉也将离婚称之为解脱,她说:

“自由!10年后我终于从这段折磨的婚姻中解脱出来,我属于我自己,我发誓,我今后再也不要穿皮草,永远不要带鞭子,也永远不想听到希腊这个词。”

性丑闻

离婚后,奥罗拉舍弃了旺达这个名字,恢复了自己的原名,并出版了自己的自传《我的忏悔》,在这本书中,她公开了自己和知名作家马索克的私生活。

她在书中说,马索克总是强迫自己穿着裘皮鞭打他,表面上自己掌控一切,但实际上马索克才是控制一切的人,如果自己不按照马索克的要求做,他就威胁会让自己和家人落魄到身无分文。

这本自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引发了关于马索克的巨大丑闻,他从一个奥地利知名作家一夜之间变成了“受虐狂”、“恋物癖”和“变态”。

他一夜之间名誉扫地,没有人再关注他文学上的成就,反而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他的私人性癖和丑闻。

这样的极速翻转给了马索克沉重的一击,1884年,马索克49岁时,他的精神状态急剧恶化,不得不进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冯·克拉夫特-埃宾(RichardvonKrafft-Ebing)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性心理变态》(PsychopathiaSexualis),该书创造了“施虐狂”和“受虐狂”这两个术语,其中描述受虐狂的单词便直接拿了马索克的名字来命名:Masoch,简写为“M”。

当时马索克还没有离世,在精神病院治疗的他看到这个消息气的一口老血喷出来,立刻写了一封信要求埃宾道歉并修改。

但埃宾根本没理马索克,他认为医学界以患者的名字来命名一种新发现的病症是再常见不过的事。

而此时的马索克精神状况再度恶化,已经没有心力再去和埃宾纠缠,1905年,心力交瘁的马索克在位于曼海姆的一座死亡收容所中去世。

《该隐的遗产》史诗六卷也在仅仅完成了两卷后便成为绝唱。

旺达的诅咒

回到1860年,那年马索克24岁,当他雇佣的第一任“旺达”芬妮告诉自己,她爱上了另一个人,那个人想和芬妮一起羞辱、鞭打马索克时,马索克愤然暴起,直接终止了自己和芬妮的关系,他说,“你是我的女王,他是我的敌人,我可以被羞辱,但我的人生不可以被羞辱。”

谁能想到,马索克愤怒时说的气话,却以一种近乎荒谬的方式一语成谶。

在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被称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但在他死后,他的人生却成了后世谈论的丑闻和笑话,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大的、对于他人生的羞辱。

而这样的羞辱,正是拜他的第二任“旺达”奥罗拉所赐,他逃脱了第一任,却又陷囹于第二任。这样看来,马索克的一生仿佛都被施予了一个名为“旺达”的咒语——

轮回复始,无法逃离。

专业导师微信:xllx577

参考资料:

AlisonMMoore,SexualMythsofModernity:Sadism,MasochismandHistoricalTeleology,(LexingtonBooks,2016)ISBN9781498530736

CityinUkraineTiedtoMasochismFindsLinkPainful,Sure,butSomeLikeItbyAndrewHiggins,TheNewYorkTimes,14November2014

LeopoldvonSacher-MasochknowcfRetrieved15March2020

LeopoldvonSacher-Masoch;PetroHaivoronskyi(2016)BloodyWeddinginKyiv:TwoTalesofOlha,KniahyniaofKyivanRusTranslatedbySvitlanaChоrnomoretsSydney:SovaBooksISBN9780987594372(aboutOlgaofKiev)

专业导师微信:xllx57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275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