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成宗铁穆耳传:次子为储母宠得位,不事朝政好大喜功

元成宗铁穆耳传:次子为储母宠得位,不事朝政好大喜功,第1张

元成宗,又称完泽笃皇帝,名铁穆耳。是世祖之孙。父皇太子真金,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生,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卒。终年43岁。公元1294~1307年在位。

一、次子为储母宠得位

铁穆耳的父亲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次子。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而立之年的真金被立为皇太子,但他对忽必烈重用阿合马等权臣不满,与忽必烈有很深的隔阂。至元二十二年,因被诬阴谋夺位,真金忧郁而死,这时铁穆耳已长大成人,率兵平定乃颜余党的叛乱,镇守北部边境。真金之死,对年逾古稀的忽必烈打击很大,使他在重新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上格外慎重,一拖就是8年。一直到1293年,忽必烈正式册封孙子铁穆耳为皇太子,授与他皇太子宝玺,并派宠臣玉昔帖木儿辅佐铁穆耳,坐镇北境。

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病逝,各宗室诸王会集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议立新君。铁穆耳得到使臣禀报,奔赴上都。此时,虽说祖父生前指定他为皇位继承人,但如不经过参加忽勒台(诸王大会)的诸王、贵戚的推选,就不能继位,而且大哥甘麻剌常年在漠北领兵,镇守要塞,拥有较大的势力,又是忽必烈长孙,继承皇位也有充分理由。几天后,不甘心帝位旁落的甘麻剌也匆忙赶到上都,并得到了一部分诸王、大臣的拥护。但他们的母亲伯蓝也怯赤(阔阔真)向着幼子铁穆耳,决定拥立铁穆耳。她取得了重臣玉昔帖木儿和伯颜的支持。

至元三十一年四月,由伯蓝也怯赤主持忽勒台大会,选举新皇。玉昔帖木儿对甘麻剌施加压力,甘麻剌见势,料定不是弟弟的对手,忙表白愿为新皇效力,仍领兵镇守漠北。与此同时,伯颜得到中书右丞相完泽、平章不忽木的支持,手执长剑,声色俱厉地宣读先王遗诏,力陈铁穆耳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众人胆颤心惊,不敢反对。四月十三日,在诸王、大臣的簇拥之下,铁穆耳登上皇位,是为成宗。这时他30岁。

二、内承祖制外修友邻

成宗是在权臣和母后的拥戴下登上皇位的。在用人方面,他基本上保留了世祖晚年当政的原班人马。世祖晚年起用的中书右丞相完泽和平章政事不忽木仍任原职,朝中之事,成宗一般采纳他们二人的意见。辅佐登极的伯颜和玉昔帖木儿分别被授予太傅、太师之职,但不久二人相继去世。

为了争取蒙、汉儒臣的拥戴,成宗下诏崇拜孔子,在京城建起孔子庙学,选名儒雅士担任学官。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起用深受儒学熏陶的哈剌哈孙担任中书左丞相,大德七年,完泽去世,哈剌哈孙继任为中书右丞相。

成宗在任用蒙、汉儒臣的同时,也学着祖父的样子,用色目官员管理财政。上台后几年政治相对稳定。

在对外问题上,成宗即位后下令停止对外用兵,恢复与周围各国的睦邻关系。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四月,成宗派礼部侍郎李b等人诏谕安南,敦睦国交。大德三年,他又遣普陀山住持和尚宁一山乘商船出使日本,此后,元朝与安南、占城之间,使节往来不绝,中日双方的民间贸易也比较活跃。成宗当政期间,元朝与缅甸的关系十分密切,大德元年,成宗册封普哇拿阿迪提牙为缅甸国王,又在缅甸与云南之间,开辟了驿路。

元朝前期,诸王叛乱一再发生,忽必烈虽成功地平定了阿里不哥、乃颜等人的叛乱,但在西北边境,察合台汗国的海都、笃哇等人长期与元朝中央政府为敌。

面对叛军咄咄逼人的攻势,立即派叔父阔阔出、驸马阔里吉思等人驻防西北,抵御叛军,双方一再发生战争,互有胜负。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在笃哇的扶持下,海都的儿子察八儿继承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在元朝军队的重创之下,笃哇、察八儿与中央政府和解。大德七年秋天,笃哇、察八儿派使臣抵达元廷,请求双方罢兵,通一家之好。成宗接受了他们的请和要求,下令在元廷与笃哇、察八儿辖区之间设立驿站,以便利双方使臣往来。成宗与西北诸王的和解,结束了长达40多年的皇室内争,重振了中央君主在西方诸汗国中的宗主地位。成宗还遣使臣与笃哇派出的使臣一同前往波斯,向新即位的伊利汗完者都(合儿班答)通告双方恢复和平的消息。大德九年五月,完者都将这一事件郑重地函告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和英吉利国王爱德华一世。

胡贺带你看《长歌行》第二期。

上期我们讲李长歌的身世存疑,她的母亲李瑾是 回纥公主,年轻时与李世民曾有刻骨铭心的一段感情。

当时因为战乱,阿瑾被李世民所救,把她安排在府中养伤,为她取名李瑾,在逐渐地相处中,两人暗生情愫,在李世民即将要表白之际,却被李渊安排去打仗。

走前只是告诉李瑾等他回来,没曾想李世民回来时,李瑾被李建成用计骗入府中,已经成为了李建成的妻子,最终两人的感情没能善终,李瑾也成为两兄弟较量之间的牺牲品。

此次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的根本原因是李建成想要谋害李世民的计划被李瑾知晓后,私下告诉李世民,帝王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世民先发制人取得了成功,李瑾因为对李建成的背叛,最终自杀。

这期我们讲讲在剧中被大家狂磕的大灰狼和小白兔cp,乐嫣和皓都,虽然剧里公主和侍卫身份也是阻碍,但还是不得不说磕他们真甜。

在剧中乐嫣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但是据 历史 记载,玄武门之变时,新城公主当时只有几岁,而剧中已成年,所以这个原型应该是新城公主和城阳公主的结合体。

在剧中,李长歌曾说乐嫣的心上人是魏叔玉, 历史 上新城公主第一个被许配的人就是魏征的儿子的魏叔玉,这点和 历史 比较相符。

魏征临死前,李世民将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叔玉,是对病重的魏征一生功劳的恩赐,但是后来因为魏征举荐过的侯君集和杜正伦谋反,所以李世民怀疑魏征与他们之间是同谋,又取消了了这场联姻。

在剧中魏叔玉的人设非常不讨喜,在开篇射箭本以为是要故意放走长歌,结果箭直接射到了李长歌心脏位置。剧中每个人目标都很明确不动摇,属他优柔寡断,所以乐嫣和魏叔玉真的不合适。

新城公主一生曾有三次婚约,不断在联姻,最后不到30岁就离世了,一辈子都是王权的牺牲品,幸好乐嫣的原型还有城阳公主一部分,这才让皓都和乐嫣最后能有个圆满的结局。

乐嫣被李渊安排去和亲,但是乐嫣不愿意自己的婚事成为两国政治之间的筹码,李世民也疼爱他的小女儿,手下给李世民出了一个主意,对外宣称乐嫣得了一种怪病,得去洛阳医治。结果在途中,乐嫣被拍花子拐走了。

在皇室尊严面前,丢了自然不能大规模寻找,如果公开,公主清誉、皇室名誉都会被有心之人加以构陷,结果最后还是皓都找到了她。

皓都其实一直都爱着乐嫣,一直默默的守护着她。

小时候乐嫣掉进湖里皓都救了她,然后默默的离开了,乐嫣醒过来第一眼看到的是魏叔玉,所以因为感激之情喜欢上了魏叔玉。当时魏叔玉的衣服是干的,乐嫣的衣服是湿的,并且回忆中一直没有露出魏叔玉的脸,所以根本不可能是魏叔玉救了乐嫣。

在和亲比武的擂台上,皓都被打倒在地,转头看到了公主落泪,强忍伤痛也要再战,哪怕剩下最后一口气 ,也不会让他心爱的乐嫣远嫁草原,想让乐嫣得到她想要的自由 。

剧中还有很多细节,比如默默地捡起乐嫣的护身符,还有守护她睡觉,着急喊太医等等细节,都能证明皓都对乐嫣的感情。

尤其在最新的剧情中,乐嫣被拍花子拐走,最着急的一直是皓都,而魏叔玉一致都是嘴上功夫。

皓都在剧中可以说是一个冷面的反派人物,应该是身负血海深仇,应该是有什么未完成的使命必须要去做,他不能失去义父的信任,所以才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其实都不是他想做的,身不由己,只是从犯,皓都应该只是话少,但是内心应该是善良的。

历史 上城阳公主嫁给了杜如晦的次子杜荷,而杜如晦恰好是皓都的义父,皓都的名字反过来读就是杜荷,而且在原型中皓都和城阳公主的感情非常好,相信这一对一定会非常美满。

喜欢请关注胡贺探剧,更多《长歌行》人物走向和剧情分析持续更新中。

人物生平

房遗爱诞率无学,有武力,尚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深得帝宠。房玄龄死后,其嫡长子房遗直本当承继为银青光禄大夫,遭高阳公主要挟,让给弟弟遗爱,唐太宗不许,高阳公主因此很失望。

唐高宗时,房遗爱被任命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因谋反事件被杀,高阳公主亦被赐死。

房遗爱有曾孙房绛,生房晦、房勋。房晦生房凝,字玄俭,郢州刺史;房勋生房克让,房克让生房邺、房复。房邺字正封。房遗爱的孙子房沼后为监察御史。

“房遗爱谋反案”指的是房遗爱和妻子高阳公主阴谋发动宫廷政变。高阳公主骄傲专横,曾与著名僧人辩机(玄奘高徒)私通,事发后,一次小偷行窃,官府搜查,查出高阳公主赐予辩机的金枕头,辩机被腰斩而死,高阳公主失宠,一直心中不平(《新唐书》称,《旧唐书》未有提及)。唐高宗即位以后,高阳公主、房遗爱因被贬不满,便联络与高宗不和的薛万彻(妻为唐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柴令武(柴绍子,母平阳公主,妻为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第六子)为帝,但是事不机密,计划被泄露,一干人都被逮捕。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依《永徽律疏》的规定,对房遗爱应被判处死刑,不适用自首。

相关史实

旧唐书 本纪第四

丙辰,上御观德殿,陈逆人房遗爱等口马资财为五垛,引王公、诸亲、蕃客及文武九品己上射。

旧唐书 列传第十六

玄龄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为韩王妃, 男遗爱尚高阳公主 ,实显贵之极,频表辞位,优诏不许。…… 即日授其子遗爱右卫中郎将,遗则中散大夫,使及,见其通显。 ……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啡绱耍尚能忧我国家。”…… 次子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 初,主有宠于太宗,故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主既骄恣,谋黜遗直而夺其封爵,永徽中诬告遗直无礼于己。公主赐自尽,诸子配流岭表。遗直以父功特宥之,除名为庶人。停玄龄配享。

旧唐书 列传第十九

永徽二年,授宁州刺史。入朝与房遗爱款昵,因谓遗爱曰:「今虽患脚,坐置京师,诸辈犹不敢动。」遗爱谓万彻曰:「公若国家有变,我当与公立荆王元景为主。」及谋泄,吏逮之,万彻不之伏,遗爱证之,遂伏诛。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遂解衣谓监刑者疾斫。执刃者斩之不殊,万彻叱之曰:「何不加力!」三斫乃绝。

旧唐书 列传第二十六

时皇太子承乾有足疾,泰潜有夺嫡之意,招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二十余人,厚加赠遗,寄以腹心。

旧唐书 列传第五十五

祖节,贞观中为尚书右丞,明习法令,以干局见称。时江夏王道宗尝以私事托于节,节遂奏之,太宗大悦,

赐绢二百匹,仍劳之曰:“朕所以不置左右仆射者,正以卿在省耳。”永徽初,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代于志宁为侍中。坐房遗爱事配流桂州而卒。

新唐书 列传第五

时皇太子承乾病蹇,泰以计倾之,乃引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布腹心,而韦挺、杜楚客相继摄府事。

新唐书 列传第八

合浦公主,始封高阳。下嫁房玄龄子遗爱。主,帝所爱,故礼异它婿。主负所爱而骄。房遗直以嫡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让弟遗爱,帝不许。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主益望,帝崩无哀容。又浮屠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主。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S祥,步星次。永徽中,与遗爱谋反,赐死。显庆时追赠。

新唐书 列传第二十一

居宰相积十五年,女为王妃,男尚主,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得疏,谓高阳公主曰:“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 次子遗爱,诞率无学,有武力。尚高阳公主,为右卫将军。公主,帝所爱,故礼与它婿绝。主骄蹇,疾遗直任嫡,遗直惧,让爵,帝不许。主稍失爱,意怏怏。与浮屠辩机乱,帝怒,斩浮屠,杀奴婢数十人,主怨望,帝崩,哭不哀。高宗时,出遗直汴州刺史,遗爱房州刺史。主又诬遗直罪,帝敕长孙无忌鞫治,乃得主与遗爱反状,遗爱伏诛,主赐死。遗直以先勋免,贬铜陵尉。诏停配享。

新唐书 列传第十九

高宗永徽二年,授宁州刺史。入朝,与房遗爱昵甚,因曰:「我虽病足,坐置京师,诸辈犹不敢动。」遗爱曰:「若国有变,当与公共辅荆王。」谋泄下狱,诛。临刑曰:「万彻大健儿,留为国效死,安得坐遗爱杀之!」遂解衣顾监刑者曰:「亟斩我!」斩之不殊,叱曰:「胡不力!」三斩乃绝。

新唐书 列传第三十

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泣曰:“我家不幸,高阳公主与我同气,往谋反,今舅复尔,使我重愧天下,奈何?”对曰:“房遗爱口乳臭,与女子反,安能就事?无忌奸雄,天下所畏伏,一旦窃发,陛下谁使御之?

新唐书 列传第三十五

诏尚九江公主,拜驸马都尉,封安国公。坐交房遗爱,高宗以其战多,赦不 诛,流`州。

新唐书 列传第五十九

祖节,明法令,贞观中,为尚书右 丞,谨干自将。江夏王道宗以事请节,节以闻,太宗喜,赉绢二百,劳之曰:“ 朕比不置左右仆射,正以公在省耳。永徽初,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代 于志宁为侍中。坐房遗爱友善,贬桂州,卒。

太平御览 公主下

(《唐书》)又曰:房玄龄之子遗爱,尚高阳公主。玄龄病,上表谏征辽。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忄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又曰: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初,主有宠於太宗,遗爱既骄恣,谋黜遗直而夺其封爵。水徽中,诬告遗直无礼於己。高宗令长孙无忌鞫其事,因得公主与遗爱谋反之状。遗爱伏诛,公主赐自尽。

大唐新语 酷忍第二十七

会栎阳人李奉节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交通朝贵,有朋党之事,诏敬宗推问。敬宗甚急,季方自杀,又搜奉节,得私书与赵师者。遂奏言:“赵师即无忌,少发,呼作赵师,阴为隐语,欲谋反耳。”高宗泣曰:“我家不幸,亲戚中顿有恶事。往年高阳公主与朕同气,与夫谋反。今阿舅复作恶心。近亲如此,使我惭见百姓,其若之何?”

资治通鉴 第一百九十九卷

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上微赴玉华宫,肩舆入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宫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馀责。”……玄龄之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资治通鉴 第一百九十九卷

三年(壬子,公元652年) 散骑常侍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公主骄恣甚,房玄龄薨,公主教遗爱与兄遗直异财,既而反谮遗直。遗直自言,太宗深责让主,由是宠衰;主怏怏不悦。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宝枕,云主所赐。主与辩机私通,饷遗亿计,更以二女子侍遗爱。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上即位,主又令遗爱与遗直更相讼,遗爱坐出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又,浮屠智勖等数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祥。

先是,驸马都尉薛万彻坐事除名,徙宁州刺史,入朝,与遗爱款昵,对遗爱有怨望语,且曰:“今虽病足,坐置京师,鼠辈犹不敢动。”因与遗爱谋,“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元景女适遗爱弟遗则,由是与遗爱往来。元景尝自言,梦手把日月。驸马都尉柴令武,绍之子也,尚巴陵公主,除卫州刺史,托以主疾留京师求医,因与遗爱谋议相结。高阳公主谋黜遗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遗直无礼于己。遗直亦言遗爱及主罪,云:“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上令长孙无忌鞫之,更获遗爱及主反状。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恪母,隋炀帝女也。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为类己,欲立为太子,无忌固争而止,由是与无忌相恶,恪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无忌深忌之,欲因事诛恪以绝众望。遗爱知之,因言与恪同谋,冀如纥士承基得免死。

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春,二月,甲申,诏遗爱、万彻、令武皆斩,元景、恪、高阳、巴陵公主并赐自尽。上泣谓侍臣曰:“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兵部尚书崔敦礼以为不可,乃杀之。万彻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爱杀之乎!”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

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爱交通,流岭表。节与遗爱亲善,及遗爱下狱,节颇左右之。江夏王道宗素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协,故皆得罪。戊子,废恪母弟蜀王为庶人,置巴州;房遗直贬春州铜陵尉,万彻弟万备流交州。罢房玄龄配飨。

资治通鉴 第二百卷

会洛阳人李奉节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朋党事,敕敬宗与辛茂将鞫之。敬宗按之急,季方自刺,不死,敬宗因诬奏季方欲与无忌构陷忠臣近戚,使权归无忌,伺隙谋反,今事觉,故自杀。上惊曰:“岂有此邪!舅为小人所间,小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敬宗曰:“臣始末推究,反状已露,陛下犹以为疑,恐非社稷之福。”上泣曰“我家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今元舅复然,使朕惭见天下之人。兹事若实,如之何?”对曰:“遗爱乳臭儿,与一女子谋反,势何所成!

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三十七

有司请毁祖考冢庙,中丞卢坦上言:“李父子受诛,罪已塞矣。昔汉诛霍禹,不罪霍光;先朝诛房遗爱不及房玄龄。《康诰》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以为不善而罪及五代祖乎?”乃不毁。

怀让帖

怀让患水边身肿,复利,形势极恶。耶耶意多恐不济, 遗爱劳发大重, 气候似少可 。於豆卢亦似难差,伤念不可言。奴报其妇知也 。

册府元龟 褒宠

房遗爱,司空玄龄第二子也。以功臣子弟尚高阳公主,有宠礼命与诸婿绝异。

册府元龟 贵盛

唐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封魏国公监修国史,居端揆十五年。女为韩王妃,男遗爱尚高阳公主,频表辞位优诏不许。

大唐故左仆射上柱国太尉梁文昭公碑

当朝作纪,巨细平分,体国推诚,鸿必举持衡,取正雨露,无心升遐,帝不言政,吉凶机务,大小责成,寝园规摹,仰副孝思之道,山陵制z,喻奄宅于龟,蒙公固裂M,诏从其义。寻加太子少师,通藉二宫,并司衡轴两斯平。致河图,于东序泊乎。今上升储,道光守器长琴振响,方嗣虞风仙管流声。且扬娲化发,明春必资藉义驭之功,少海浮霄尚假朝宗之助,增天益峻,意在兹乎。寻而有事,韩将鸟拨乱,饮雪披榛,晚赞天成,忧深责厚,罄其心力,遘此沉z,人有言形,大劳则弊。太宗惊其色,亲加察问,方依实奏。帝用抚然,驰遣良医,并御药,时方隆暑,迎至凉宫,诏身允庸庖酰益深忧国。高阳公主为其子妻,附上谏书,言逾切,览悲,将第三子遗则为朝散大夫,使人见其通显,恩波所被触。太宗俯阅,巨川悼藏舟之失。今上缅,惟过隙痛爱景之霄沉,两班剑c人,葬事所须,并令优给。特降旨许为制,遐观遂古臣家,神契德洞天,经体孝为忠,自家形国,妙年从谶,望瑶光识真,弱岁岐会而飞,山不复逝,水不追家臣,国吏相与而谋,白昔鲁国僖扬德,音于雅颂,思播辰精降,说华灵诞震台岳,资神齐光合峻。我天纲绵区掩,后契明声同德,圣贤君臣志穹,壤□(疑为“”)平幽,遐暨华夷,从夏羁戎。

相关新闻

韩国南阳房氏大宗会向中华房氏网传来了他们珍藏的家谱资料并计划2007年组团回中国寻根。据其谱书记载:韩国南阳房氏传自唐开国宰相房玄龄的二子房遗爱(字俊)。贞观十七年,经高句丽宝藏王奏请唐朝,唐太宗派遣由几位朝廷重臣后代组成的“八学士”代表团,赴朝鲜考察并教导东方先进文物礼仪,其中包括殷开山子殷洪悦、房玄龄子房俊(遗爱)、魏征子魏奕、侄魏知古、魏睦伦子魏种、吉奉德子吉伟、奇男必子奇牟、奉珙子丕。并为其一一建了府邸。各学士部分在韩国留下后代。其中房遗爱第九代孙房季弘开始在南阳开基,并形成大宗。韩国南阳房氏在明以前曾四修族谱,均为中文版。明朝以后因朝鲜逐步弃用汉语为国语,故其后修订的族谱开始中韩文混用。有关战乱、文革等原因,国内有关房玄龄直系后代的家谱资料明以前藏本尚未出现, 因此韩国版房玄龄系家谱非常具有珍贵。

据韩国2000年11月的人口统计数据,韩国房姓(同样是“清河房氏”后人,其谱系中也列 丹朱 公为血缘之祖,并提到房玄龄,已在韩传30代。)分居于江陵、南阳、南原、丹阳、密阳、瑞山、水原、安东、野城、阳山、坡平、抱川、川宁、温阳等地,总户数:11025,总人口:35303人,其中南阳人口最多:22496人。

房氏为尧子丹朱被封为房邑侯后,其子房陵之后以邑为姓,故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后于周穆王时房邑侯房钟“徙家灵寿”。公元前529年房国为楚灵王所灭后,房氏族人四散,其中一支于公元前32年-公元元年前后因房雅在河北清河郡作太守而落根,并逐步形成大族,西汉末有房凤注解《谷梁春秋》形成“房氏之学”,东汉有司空房植(字伯武)名在当朝,南北朝时期清河房氏更是将相名人辈出。唐初三支重要房氏均自称“清河房氏”:唐太宗宰相房玄龄出于济南、起于临淄、葬于咸阳,李贤太子妃清河房灵妃之祖房仁裕因战功唐高宗时被授后部尚书、陪葬昭陵,祖籍清河生于河南洛阳的房融、房g父子于武则天、玄肃二宗时父子两代为相,房融注解的《楞严经》文字优美被誉为最美的佛教经典,房g深得杜甫、孟浩然等文人器重,《唐诗三百首》中为他而作的有五首,韩愈也为其后人作传三篇。故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之说。韩国房氏同样自认是“清河房氏”的后代。

影视版本

2001年 电视剧《大唐情史》 潘粤明饰

2006年 电视剧《贞观之治》叶鹏饰

2014年 电视剧《隋唐英雄4》娄亚江饰

2014年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朱晓辉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16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