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为何会对女娲起非分之想,答案全在什么里面?

纣王为何会对女娲起非分之想,答案全在什么里面?,第1张

纣王会对女娲娘娘起非分之想全在一首诗里面,而且这都是一场有预谋的事件。这首诗就是纣王夸赞女娲娘娘的诗句,这首诗中的“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让女娲娘娘动怒才命令轩辕墓三妖去朝歌蛊惑纣王。

纣王能去女娲娘娘的庙宇祭拜女娲也是听从谗言,其实这件事情一开始就是女娲娘娘设计好的,女娲娘娘想收拾殷商又没有个合适原因。而且当时的三界妖怪太多了,仙界想收复三界的神仙妖怪们为自己做事,而女娲娘娘看到这个好机会,她想取得这个先机,借助殷商把很多人都推上神位。

纣王只不过是女娲的一个棋子,女娲想灭亡殷商,就说纣王跑到神庙亵渎自己,天上地下的人都非常愤怒,像这样的人也不该得到掌管人间的的权力。所以她找了三只妖精去迷惑纣王,让纣王放松对商朝的统治。然后还让妖精指使纣王做出了许多惨绝人寰,让人们都接受不了坏事,让纣王失去民心,天下的人都去讨伐纣王。

其实纣王去了女娲庙里一开始根本没有注意到女娲的神像,而是突然宫殿里刮起一阵风后,女娲娘娘活灵活现的雕像才引起纣王的注意。所以说这里可以看出不是纣王先注意到女娲娘娘的。我可以认为是人家纣王在欣赏庙宇宫殿,突然女娲娘娘出现勾引了纣王,纣王对她有好感,而女娲娘娘却认为纣王亵渎了她,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啊,纣王是天子,也是跟神一个级别的,调戏一下也不至于被灭国吧。

现代人所知道的纣王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历史上殷商末代君王子辛或者说帝辛。他是帝乙的儿子,作为嫡子继承王位。在任期间东征西讨。极大地扩大了殷商控制疆域。

在世人所知的他的行为好坏的版本中,流传下来的只有来自于周人以及后世的记载。根据现有的史料,他是被黑化了。这个也大概是历史惯例。俗话说,人死以后盖棺定论,但是他死了几千年,他的罪名是逐次累计增加的。

另一个则是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纣王。这个角色借用帝辛的大致故事之外,其他的成分完全靠的历史上所有累次增加的罪名,可以说是商纣自从有了这个谥号之后的集大成之作。

抛开历史不谈,因为毕竟史料有限,一个历史人物,在位三十余年的人,功过不是一句坏话就可以断定,在我们现在能接触的资料无法全面的概况,只能等以后考古、历史等类目的人进一步挖掘真相。

我们今天分析一下小说《封神演义》,歪史认为,这个小说的宗旨可以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神仙打架,凡人遭罪。在全面一些就是,一些神仙为了泄私愤而不惜大动干戈,然后巧立名目,把自己包装成正义的象征,然后就义正言辞的杀人越货。

商纣王的昏庸是怎么来的?故事线分两条。

当然来自于色心!但是,食色性也!人之常情,毕竟柳下惠很少。

于是第一条故事线出来了!帝辛例行公事,不知道他们的祭祀是多久一次!前往祭祀炼石补天的女娲,这次祭祀就惹来了一堆的腥风血雨。他看见了女王的塑像,被这位仙子迷住,一时间诗兴大发,题了一首诗。

回来享用祭品的女王不想自己被亵渎了,于是召来一群磨人的小妖精前往祸害帝辛的天下。他们陷害忠良、滥杀无辜,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还不够泄愤,一定要成汤江山灭亡。

歪史很纳闷,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帝辛亵渎你了,你知道搞死她不就完了,至于让成千上万的人赔死?可能神仙的思维与凡人不一样,他们的理由很正义:一切都是天意!言外之意,被炮烙、挖心的人的死都是天意,问题是天是谁?

歪史想说,让该死的天意去死!天意是一个很诡异的词,总是时不时的冒出来,有随时会藏得无影无踪!

第一条线索安排好之后,第二个也不紧不慢的出来了。上古大仙之一的元始天尊要搞个封神榜!

可是,你封神就封神吧,祸害老百姓干啥?在通天教主、元始天尊两位大仙的协调之下,制定了名单,所封之人,不是原来二人门下,就是他们门下的门下,有极少数是不属于他们两个派系。

我说大仙,你这样折腾直接封就完了,搞什么顺应天意,助周灭纣?你要知道,你们东边一派,西边一排,为了你们的封神榜的名单,活活搞死了很多无辜的人!谁让你们是大仙?

封神榜结局殷纣和女娲对话的意思是说纣王跟女娲是一起修行的人,纣王爱上了女娲而女娲为世界万物选择了不爱他,纣王伤心过度把对女娲的爱转化成了一种罪走向歧途,而这种复杂的情变成了命运的魔咒无法终止,唯有终止纣王的生命才能结束这种行为。反正就是女娲说纣王得到这样的结果是罪有应得,纣王讽刺女娲不懂人事间真正的感情。

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没有人不知道;此外,还有因祝融共工大战,而引发的不周山断裂,至人间洪水肆虐犹如炼狱人族遭受灭顶之灾时,是女娲炼制五色石以补苍天,救下万物生灵。

大慈、大德、大神通!创造了人类、拯救了人类的女娲,用任何赞美的词语来形容都不为过。

女娲

可是在《封神演义》中,因为纣王题了一首诗,女娲竟然就大动干戈要杀了纣王,甚至还降罪殷商,完全颠覆了女娲在我们心目中慈悲、博爱的印象。

事情的起因,发生在纣王七年春三月的一日早朝上。

“臣商容待罪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

女娲庙中,纣王香焚炉中;群臣随班拜贺,就完成了拜寿。事毕,大家就随意走动,参观起女娲的行宫。

可忽然,宫内就起一阵大风,把遮挡的幔帐吹开,显露出女娲的神像,纣王打眼一瞧,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纣王一见,神魂飘荡,陡起*心。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三宫,并无有此艳色。

纣王

女娲必然是极美的,但她的美,是圣洁的是光辉的是凛然不侵犯是需要顶礼膜拜的;可纣王呢,千不该万不该,却对女娲生出亵渎之心,甚至,他还将这羞耻的念头公诸于众,题诗女娲庙。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说实话,商容看到这首诗是有点胆战心惊,曾提醒纣王,赶紧打一盆水洗掉,但纣王却不以为然,认为赞美女娲的美,没什么毛病。

那么,女娲什么反应。

看到这首诗,女娲是勃然大怒,架起青鸾就要去杀纣王,可是遗憾的是,当女娲飞到纣王头顶上空时,却被两道冲天的红光挡住去路,掐指一算才晓得,纣王此刻命不该绝。

那么,纣王的命,谁说了算?

是天数!

妲己

事已至此,女娲无计可施,只能怏怏回宫,另想一个主意,以聚妖幡招来天下万妖,单选妲己等,进宫迷惑纣王,断送殷商天下,也好显示一下她的灵感。

然而,不管是架青鸾打算杀掉纣王以及命妲己等进宫,好像都是因纣王那一首歪诗引起,纣王就因这首诗,引来杀身灭国之祸,如此看来,是女娲心眼太小吗。

封神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而且,要巧不巧的是,这件事就发生在纣王女娲宫降香的前一个月。

当年春二月,北海袁福通帅七十二路诸侯造反,殷商擎天白玉柱, 架海紫金梁闻仲闻太师,亲自率兵平叛。

那么,袁福通造反,有什么奇怪奇怪之处。

问题在于,袁福通造反,带的是七十二路人间诸侯,表面上看,都是些凡人瞎折腾,以闻太师的手段,必然能旗开拱手,马到功成,但结果呢?

闻太师

需要说明的是,闻太师讨伐西岐,在明知道西岐有姜子牙等异人辅佐的情况下,他依然对纣王说,此去平叛,少则三月,多则一年。

满以为,最多一年就能把姜子牙这等昆仑高徒给收拾了。

姜子牙有法术,而且还有杨戬、黄天化、哪吒等会法术的帮手,闻太师最多只用一年,可袁福通呢。

他自称十五年,其实具体为十三年,也就是纣王二十年,比干被纣王剖心而死的那一年,然而不管怎么说,姜子牙的一年,与袁福通的十三年,差距是很明显的,那么,袁福通有什么本事,居然让闻太师都用了十三年。

对这个问题,闻太师解释,对朝廷的事,他是:

年年见报,月月通知,恨不得胁生双翼,飞至都城面君为快。

但可惜的是:

北海妖孽难平。

也就是说,十三年间,他作战的,并不是凡人,而是妖怪,而且还个大妖,否则,怎么能拖住他,让他没有片刻闲暇,连驾起墨麒麟,回趟朝歌的功夫都没有。

姬昌

有大妖拖住闻太师,女娲掌管妖族,有这般本事的大妖,她能不知道?以女娲的本事,能由着这种大妖自由行动,给妖族带来祸患?

所以,完全可以得出 结论,这个大妖就是女娲派出去的,那么,她派大妖拖住闻太师干嘛?

从封神时间线上看,纣王七年,纣王女娲宫降香,带来的后果就是,纣王目睹女娲真容后,立刻觉得六宫粉黛无颜色,身边的那些女人没一个看上眼的,没看上眼怎么办?

纣王八年,妲己进宫,当年年底,当上皇后,逼反东伯侯、南伯侯,其后利用职权胡作非为,一直到纣王十五年,杀掉伯邑考,逼反西伯侯。

再到纣王二十年,害死比干,殷商天下已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北海战役终于胜利结束,闻太师才得以得胜回朝。

他得胜回朝能怎么办?

核心就在于,妲己是妖怪,倘若闻太师还在朝中,不可能看不出来,看出来后能怎么办?还能由着妲己祸害天下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80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