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的来源,第1张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我带大家看看端午节的来历吧。

但是你知道端午节这个名称的由来吗?“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一、纪念屈原

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二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除了屈原与楚怀王的故事是真的,其他都是传说,哈哈。事实上,闻一多老先生经过考证,端午节是由四五千年古代南越民族举行龙神图腾祭祀的习俗演变而来。吃粽子、赛龙舟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并且发源于水乡吴地。历代吴越人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证明自己是龙的后裔,祈求龙神来保护生命安全和避免蛇虫之害。所以苏州的民间除了挂戴五色线之外,在胸前挂一个长命绺。今天太湖流域即苏州一带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的发源地。这种考证也是经过很多史学家论证和认可的。

这些端午习俗,你知道吗?端午的习俗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驱灾,也就是祛毒除恶、辟邪驱鬼;另一类就是祭祀,由龙图腾的祭祀,转而为具体历史人物的祭祀。赛龙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寻找他的真身。如今,端午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要“赛龙舟”。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粽子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挂艾草、菖蒲、榕枝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除此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些非文化遗产习俗。

如在福建晋江,端午节要吃煎堆;重庆在端午节这天,要烹蛇羹;江苏扬州,吃十二红;浙江宁波,五黄六白;陕西人会点雄黄酒;而在贵州,人们则会游百病等等。

端午节,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去灾的愿望,有很好的传承,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所以,这也算是端午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买的干粽叶要煮十分钟后用水泡过才能包粽子,下面是具体做法:

准备材料:干粽叶数片

1、将买来的干粽叶拆开包装袋,拿出需要的量。

2、把拿出来的粽叶放在水里,双面都清洗干净。

3、将粽叶放入锅中,用热水烧十分钟出锅。

4、热水煮完粽叶后取出,泡在清水中等待粽叶变软。

5、一般泡一夜后粽叶就会变软,这时候就可以拿出来包粽子了。

扩展资料

粽子的形态样式: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有: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是广东粽子,广东粽子形状有金字塔型、条形与三角锥形等。品种主要有咸肉粽、枧水粽、豆沙粽等,其中咸肉粽最受欢迎。咸肉粽主要用糯米、五花肉和绿豆,有的还会加入咸蛋黄、冬菇、虾米、瑶柱、栗子、花生等调配为馅,口味咸鲜香,风味更佳。

包粽子需要准备的食材:糯米、大枣、花生、燕麦、草绳、竹叶

具体做法: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第一步:买的粽叶和草绳是晒干的,所以需要先处理一下,如果用冷水浸泡最少也得两天时间才能变软,这时只需把粽叶和草绳放入锅中煮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快速变软了,并且高温煮过的粽叶更加干净。煮好的叶子过一下凉水,然后用清水多冲洗几遍,可以去除叶子的涩味。洗干净后每两张叶子叠到一起整齐摆放好,表面找个大的案板压上去,压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粽叶柔软平整,好包的同时粽子形状也好看。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第二步:糯米和燕麦淘洗干净,加适量水浸泡一个小时,这样糯米更容易煮熟,就不会出现夹生问题了,一定要提前浸泡哦,不然很容易夹生的。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第三步:食材全部准备完毕,最关键的来了,开始包粽子,仔细看哟。取两张粽叶卷成漏斗状,不要以为三角形粽子很简单,看起来人人都会做,实际操作就知道绝对要掌握技巧,不然漏米是常态。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第四步:加完米以后,放两个枣或者几粒花生米,一般一个粽子基本上就是一两米。重点来了,装好的米一定要留出一扁指的空隙,这样做是为了留出米预热后膨胀的空间,如果不留出一定空隙,会撑破粽叶,粽子就不完整了,直接导致失败。也不要过多担心放太少糯米,那样粽子不饱满也不好吃,就按照我说的比例添加就好,保证饱满又不会外漏。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第五步:把上面的粽叶折下来,一定要包紧了,最后用草绳缠紧,一个粽子就出炉了,多包几次就会发现包粽子和包饺子一样简单。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三角粽子,大家喜欢包三角粽子还是四角粽子呢?不管包哪种,只要做的好吃就是好粽子。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包好的粽子整齐的摆入锅中,一层层摞起来,倒入没过粽子的水,水量一定要没过粽子。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粽子表面找个重物压上,我是放了一碗水和一个石头捣蒜器,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沸腾冲散绳子导致米漏出来,很多人都少了这一步,所以煮熟后会有很多漏米的粽子。大火烧开后,转

二年级的端午节怎么过写参考如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端午节吃着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才正宗,陪伴是最长情的表白,一家人在一起最幸福。

不知不觉今天已经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日。我们全家人在家吃粽子庆祝这个节日。妈妈把蒸好的粽子端上来了。我看见一个个粽子都是用绿色叶子包成像三角形的样子。我脱掉她们身上的绿衣裳,里面的肉全露出来了。哦,好香啊!我立即咬上了一口,真好吃!很软很香!里面还有花生、桔梗、肉沫呢。

在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都会包起粽子来,我家也不例外。妈妈去集市买来糯米、大枣、葡萄干等材料,爷爷又去山上摘来了许多芦叶,我们全家兴高采烈的围在一起准备包粽子哦!

今年我们家里同样包了很多粽子,有红豆的、花生的、瘦肉的、还有蜜枣的四种口味,每种口味不同的粽子外面扎着不同颜色的绳子,以方便辨认粽子的口味。当把粽子煮熟,剥开粽叶的一刹那 ,一股扑鼻的粽叶香味,让人禁不住流下口水,吃到嘴里又香又甜,真是美味极啦!

端午节这天,大家忙着包粽子,买艾蒿,小孩带香包,人们个个都喜气洋洋。我和哥哥大清早就来到奶奶家,奶奶很高兴,进门就拿糖果给我们吃。奶奶还包了粽子,有蜜枣的和绿豆的,我们吃着奶奶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到了中午,奶奶做了一桌子丰盛的午餐,我和哥哥看了直流口水。因为奶奶做的菜是色、香、味、俱全,我们美美的饱餐了一顿,感觉真得好开心呀!

国画粽子的画法如下:

1首先,画两个三角形,然后在三角形中间画两个交叉的线,其中一根线不要画出。

2接着给粽子画上眼睛和嘴巴,在粽子的两边画两根小短线,中间的两根线要连在一起,再在粽子下画两条小短线。

3最后,给粽子上端涂上棕**,下端涂上绿色。

粽子的来源如下:

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用来祭奠祖先和神灵的。相传公元前340年,楚国的爱国诗人、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

于五月五日这一天悲愤地怀抱大石投了汩罗江为了防止鱼虾损害他的身体,人们把大米放在竹筒里放进河里。这是粽子最原始的形态。后来,人们慢慢用树叶代替竹筒来盛米饭,就成了现代社会的粽子。

春秋时期粽子的发展;小米用茭白叶(茭白叶)包裹成牛角状,称“角黍”;米饭密封在竹筒里烘烤,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饺子的原料除了糯米,还有中药益智仁。

煮熟的饺子被称为“益智饺子”。米饭拌栗子等。,增加了品种。粽子也被用作交流的礼物。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并且传播到了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唐代至现代社会粽子的发展历程;到了唐代,粽子用的米“洁白如玉”,形状出现了圆锥形和菱形。宋代有“蜜饯粽”,也就是在粽子里放入水果。

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材料从野竹叶变成了野竹叶,然后出现了用芦苇叶包裹粽子的添加剂。豆沙、猪肉、松子、枣、核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清代:“火腿粽子”出现。现代社会粽子种类繁多,一般糯米用谷壳包裹。

关于粽子历史上的记载;史记最早出现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意为“果”,粽叶包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48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