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三个女兵散文

瞧这三个女兵散文,第1张

 

 一场接一场的狂猛风沙,像大海的波涛,在苍茫的戈壁翻卷着,怒吼着,天地一片苍黄诡谲。

 风把一切都吹乱了,沙砾离开地面在风里尖叫,干枯的索索柴,还有帐篷,似要挣脱地面飞到云朵上去。风沙倏忽间,给眼前这场实装实弹对抗演习添了波澜。

 “G2目标捕住!”伴随脆亮、沉稳的报告声,下士范文佳运指如飞,不到1秒,3项操作迅即落定。

 “遭遇强电磁干扰,目标丢失!”她的眉头尚未来得及舒展,考验又接踵而至。

 判别干扰种类、追踪干扰源,她以反侦察和反欺骗干扰反制,见招拆招,眼睛像雨滴一样透亮,风与沙并未让她陷入慌乱。15秒后,目标再次被她捕获,跟踪,锁定。

 “嗖——”一声,导弹弹出发射筒,喷着尾焰,在漫天的风沙里,划出一道长虹,在苍穹深处与目标相遇,绽开一朵隐隐的绚丽的花。

 新型防空导弹列装8个月,范文佳和战友在这茫茫戈壁上,再次刷新新装备实弹发射纪录。

 “她刚入伍时的照片,与现在完全判若两人。”列兵翟庆茹第一次看到范文佳训练,心里很惊讶。

 娇媚,白晰,笑容里有难以描述的甜,江南女子的美,范文佳身上皆有。但是,这个曾喜欢以“林黛玉”自比的女兵,青春被演兵上的阳光和风雨重塑。现在,她已从亭亭的荷悄然转身为一株山野里硬朗的竹,坚韧,挺拔。

 爽利短发,面黑肤糙,并未影响她响亮的美。她的笑好看,也好听,像流水,文静里的果敢与铿锵,如阳光的颗粒。

 “在一次陆空对抗演练中,我出舱排除故障,竟在毒日头下晕倒了,好丢人。”她笑着说。像讲一个遥远的遗憾。

 范文佳从遗憾里明白,战场拒绝娇弱,自己必须对自己“下狠手”。自此,她所有训练课目均坚持男兵标准。

 年初,连队列装某新型防空导弹,范文佳要求担任跟踪制导雷达车搜索手。这个岗位,是导弹系统的神经中枢。一本本枯燥乏味的专业教材,让人头皮发麻。但她抓在手里竟像一把阳光,温暖,明亮。每往前进一步,她都像摘到一句诗,听到一段音乐,无比欢喜。

 支撑车体的`垫板,一个重达50斤,范文佳每天拎着这些铁疙瘩练举重,累得手拿筷子都发抖。但直到现在,汗水里渗透出来的欢欣,仍然缠绕在她的手指与呼吸里。

 当兵3年,2次请缨驾驭新装备,第次都是新装备最早脱颖而出的全能号手。

 “当兵让你皮肤糙了,脸蛋黑了,从‘白玫瑰’变成了‘黑玫瑰’,后悔过吗?”喜欢诗歌的列兵翟庆茹悄悄问她。范文佳用诗一样的语言说:“我更喜欢草原上怒放的花朵,每一朵都夺目,它们的芬芳属于云朵、蓝天,欢喜在沉默里,也在天高云淡的壮阔里。”说话的神态里尽是难以描述的美。

 

 “狙击高手是子弹喂出来的!”

 战友的话音刚落,特等狙击手黄敏就笑弯了腰,笑容如花朵的芬芳,在眉角眼梢间一层层荡漾:“若真是这样的话,咱们还训练什么呢?”

 身高176米的黄敏,是特战连女子特战排副班长,是全旅官兵眼里名气响亮的“女汉子”。

 武装越野,她长腿迈得飞快,如鹿之奔驰。演兵场上,她脑子转得快,进步也快,是全旅第一个斩获“特等狙击手”的女兵。

 “要让出膛的子弹按自己的心愿直抵目标,一定要学会思考。”黄敏对刚接触狙击专业训练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练据枪和瞄准,她在地上一趴三四个小时,手肘疼痛难忍、麻木,以至失去知觉,双肘磨出厚厚的老茧。但黄敏发现瞄准时间一长,瞄准镜里几百米外的靶心如雾中花,飘忽、重影。虽然苦没少吃,但离优秀总差那一点她说不清道不明的距离。

 那天,150米外的靶标是一粒鸡蛋。从瞄准镜里看过去,鸡蛋小如钮扣,颜色与靶场挡墙一片混沌与模糊。她屏住呼吸瞄准、击发,5发子弹,3发脱靶。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她在痛苦中思索,挣扎,最后灵机一闪,请教练用摄像机把自己的射击过程录下来。回放时她发现,是自己不易觉察的耸肩改变了弹道。

 “学会总结、思考,才能不断向前突进。”她在枪管最前端的消焰器上放一枚硬币,身体稍有抖动,硬币就会掉落。先放较大一点的5港元硬币,之后是1港元硬币。

 金秋时节,黄敏和战友参加上级特战专业考核。进场前,她忽然发现一个棘手难题:狙击手潜伏位置,离考核组经过路线最近处不足5米,这么近,一枚弹壳都能看见,何况大活人?!

 黄敏的目光落在了伪装吉利服上。

 她在吉利服外层缝上粗丝渔网,系上颜色近似的布条,再利用旁边的树丛及杂草伪装。赤日炎炎,闷热几乎让人晕厥。黄敏咬紧牙关,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接到战斗指令时,她已近虚脱。短短6秒,300米外的靶标应声而落。

 城区巷战环境复杂,街巷纵横如蛛网,车来人往,对狙击手的精准射击要求十分苛刻,结业考核推出心理射击新课目,距离25-30米,时间90秒,对画在一张A4纸上的方形、圆形、三角形、圆切三角形四个依次变小的目标完成射击,弹孔在图形内分别得1分、3分、6分、50分,有一个弹孔压边,或在图形外,整个课目判零分。

 30秒过去了,黄敏还在瞄准。就在战友们担心她会败北时,枪倏地响了。

 “砰、砰、砰!”一阵急促枪声过后,成绩传来:“目标全部命中,耗时86秒,60分。”

 “为何要先从最难的目标下手?”

 她莞尔一笑:“战场上射击难度最大的,往往是核心目标,必须一枪毙命,容易命中的多是喽啰,即便出现闪失也不影响战局。”

 

 下士林英修长的手,倘若学琴,或许能抚出百转千回的天籁之音。但此时,这双略显粗糙,甚至生着硬茧的手,正优雅灵巧、行云流水般地操控着吊臂,数吨重的大国长箭,如提线木偶,在她的指令里缓缓坐进导弹轨道。

 在导弹岗位上,26岁的林英用这双手抚出了一串银铃般的幸福乐章。两个月前,她与旅里一名叫关华平的导弹排长喜结连理。导弹伉俪的爱情故事引发手机朋友圈刷屏。战友们笑说,她那张幸福地依偎在关华平身旁的照片,嘴角的虎牙让大家“甜得发麻”。

 时间已过去一个月,故事热度却迟迟不降。这天林英刚打开手机,朋友圈就有新消息:“恭祝百年好合!如果可以,建议你转到轻松岗位,比如卫生员、话务兵,总之不想看到你玩命地拼。”这位高中同学的劝解似乎戳到了林英心头的痛处,她眸子里闪出一丝隐隐的不易察觉的情绪。

 我已经习惯了这种质疑与劝说。她说。

 林英是湘妹子,率性,泼辣,不言输。当兵虽只短短4年,但在女子导弹连,她已算老兵。连队组建至今的所有辉煌,她是创造者,亦是见证者,包括波浪一样起落的质疑与异见。

 “这种委婉劝阻,看似关爱,其实是一种不信任,总让人心里不舒坦。”林英说。这几年,她在网上看到过太多冷嘲热讽、质疑偏见。

 “谁说女兵不能打导弹?”她时常拿这话反问别人。有时也问自己。

 实际上,如果不参军,这个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的独生女孩,会有另一种选择。但已在湖南警察学院计算机本科专业就读了3年的林英,跟许多90后女孩一样,渴望拥有一份军营历练。

 “在部队锻炼两年,再回学校完成学业,在相熟的城市干一份平常工作,嫁人成家、洗衣做饭、相夫教子。”林英笑着说,“这是我入伍前的人生规划。”

 那年,旅里组建陆军首支女子导弹连,全集团军女兵争相请缨,林英的激情也像炉火一样燃起来。

 欣然入列后,她和战友们咬着牙拼搏,付出了比男兵更多的辛苦与汗水,当然,还有泪水。

 连队组建当年形成实弹发射能力,10余次接受上级军事考核,皆全优,创下多项全军纪录,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但林英发现,这些骄人成绩却无法校正偏见与质疑。连队事迹见诸媒体后,又是一片叽叽喳喳,一些网民无端嘲讽她们驾驭导弹是作秀,是花拳秀腿。

 有时候,信任比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更难。她说。

 那年实弹演习,林英与战友蒋丹青精确击落靶机,点赞声里,仍铁矿石般夹杂着不少让她郁闷的嘲讽。

 她不理解,自己和战友的付出与努力,在一些网民眼里怎么会是那样的反应。

 时间和事实会让他们住嘴,无需郁闷,纠结。有时,她会在心里这样宽慰自己。

 但在指导员孙茜看来,人从来不会嫉妒弱者,眼前有多少闪光灯,就会有多少枪口对着你。我们要做的,就是苦练本领,用导弹在苍穹画出的优美弧线说话。

 跟不少男兵一样,导弹一营主操作手伍易斌也觉得“女兵在战斗岗位上拼不过男兵”。但那次例行小比武,让伍易斌“很震撼”。

 男女两个导弹连各派一名选手,角逐“转塔解锁与锁定”科目。

 也是巧合,当天上午,春雨不期而至,遍地泥泞。大腿和胳膊上留着十几道疤痕的伍易斌建议推迟比武,他明白,雨天在离地3米多高的导弹车顶与时间赛跑,挂彩或跌落的概率会直线上升。他不愿看到漂亮的女兵们出现意外。

 他的话刚出口,就遭到了女兵强烈反对。“休想!另外,以后请叫我战士,别叫我女兵!”班长粟练的话让列兵林英心里很振奋,她觉得“当兵就要当班长这样的兵。”

 然而,粟练跃出战车方舱,左脚踏上前轮轮毂时,意外发生了。粟练从战车上滑落,右膝盖磕在钢板上。痛的动弹不得的粟练咬着牙,借双手力量攀上了战车。

 左脚指甲盖脱落,疼痛难忍,但粟练以1秒微弱优势取胜。伍易斌被脸色惨白的粟练震得半晌说不出话。

 “其实,刚开始,很多人担心我们玩不转导弹。”林英说。

 她跟班长粟练一样,不喜欢别人叫她女兵,她认为战场上只有军人,没有男女之别。

 但是,女兵在作战岗位上遇到的挑战与困难远比男兵多。

 2014年底,林英刚刚转改下士,挑战就迎面而来:导弹连所有岗位向女兵开放,组建纯女兵装填排。林英由发射排转岗装填排,任装填二班班长。

 和其他岗位相比,装填专业对体能要求更高,4名装填号手要用肩膀硬生生扛起200余斤的圆柱形导弹,这对力量不占优势的女兵来说,是个很难逾越的挑战。

 第一次试抬导弹,林英带着3名战友使出了“洪荒之力”,导弹却如酣睡的猛兽,纹丝不动。现场的尴尬,如当头冷水,让新兵刘卓莹泪如雨飞。

 “每个女孩都有穿婚纱的机会,穿军装的机会却不一定都有,我一定要成为最优秀的导弹女兵。”刘卓莹报到那天的铿锵话语,林英颇为赞赏。

 不过,林英还是立即纠正:“不是导弹女兵,是最优秀的导弹兵。”

 为增强手臂、肩部、腰部和腿部力量,林英和战友拼命增加食量,早餐馒头从1个变成了3个,午餐和晚餐量也增大了。

 一个月后,她们干净利落地扛起了导弹。四人喜极而泣。

 “我们体重普遍增加了10多斤,刘卓莹最多,重了30斤。”回忆两年前的经历,林英的酒窝里洋溢着浅浅的笑。

 “入伍前胖一斤两斤,我都会哭得死去活来,扛起导弹那天,我反而感谢自己身上多了30斤肌肉!”那天,林英在刘卓莹笔记本上无意中看到这句话时,差点笑出了泪。

 去年年初,女子导弹连再次整建制换装,列装某新型防空导弹。这意味着,林英和战友们又将从零起步,驾驭新装备发起新一轮冲锋。

 7个月后,林英和战友们奉命奔赴西北大漠,又创“首发命中”传奇。她清晰地记得:“那天,从战车上下来,我觉得自己身手特别轻快、有力。”

 时令虽是深冬,但阳光水一样在碧绿的草丛上缓缓流淌,温暖而明亮。课间休息,排长姚璐遥提议大家唱一支歌缓解疲劳,陈宇妍立马拿出心爱的吉他,女兵们和着吉他唱起了《女兵谣》:“带着五彩梦从军走天涯,女儿十七八集合在阳光下,走进风和雨走过冬和夏,心有千千结爱在军营洒,钢铁的营盘里朵朵姐妹花,一身戎装靓丽我青春年华……”

 歌声婉转,嘹亮。或许,这就是林英和战友们军旅人生的精彩注脚。

“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因为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而响彻世界,马丁·路德·金为梦想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这句话却深深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经久不灭,人因梦想可以不朽,如果没有梦想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我也有一个梦想,从小到大,我就有一个军旅梦。我想成为一名军人,一名女兵。小时候大概是因为着迷于电视剧和邻家阿姨穿着一身军绿色的军装的飒爽英姿后来渐渐爱上了有关军人一切的特质,甚至有些偏执和狂热。

对于一个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来说,家长总是想自己子女考上好的学校,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希望子女以后的生活太苦太累,所以就对孩子不停地说教。我不喜欢文化课,也不喜欢像白领、蓝领一样朝九晚五碌碌的生活,我想当兵,我喜欢当兵。初中毕业我们班有俩个男生去当兵了,我也想去,可是不行,女兵的要求比男兵严格很多,还限学历,最低标准还要高中学历。当时我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男生,可这不会阻止我追求梦想脚步!

一度迷上了看小说,小说的穿越和重生让我心动不已,我也想回到过去,回到小时候,一切从娃娃抓起。从小坚持不懈的锻炼体能,上课认真听讲,学习各种艺术的东西,全面发展自己,努力改变历史。考一个中国最好的军校,当一名英勇的女特种兵,若当不上我也要当一个军嫂。小说里的穿越都是用特殊的工具或者人死了之后才可以重生,那是我经常想,“如果我死了,我是不是也可以重生?”可理智一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没有了,就是真的死了,哪里有什么重生。所以我也打消了这个念头,也只是偶尔想一想,想一想真有重生这一回事吗?

所以我想象了一本小说,以我为女主的小说,带宝重生回到过去——小学六年级。每天早上四点在大围埂上负重跑,到了上学的时候就去上课,不再像以前一样自以为是,沉迷于小说。在学习之余练习钻研空间戒指,在空间戒指里面学习各种技能,一直坚持到了初三,用自己的实力考上了芜湖一中,完成了曾经不可完成的目标。学习了三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黄埔军校,学以致用、发光发亮,成就了属于我的传奇!

梦想,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了踏实,由彷徨走向了坚定,并走向成功。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们前行的动力之源,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

上帝没有给我们翅膀,却给了我们一颗会飞的心,一个会梦想的大脑。于是我们大家都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人们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从小给自己一个梦想,一个人生的远大目标,从而让梦想带着自己在人生辽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梦想就是生命的一双无形的翅膀,唯有梦想的力量才能激励和激发我们的生命,摆脱平庸和低谷,克服人性的弱点,走向优秀和杰出。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是充满希望的。愿每一个孩子在他们的童年都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无论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有多大。

中国军队里的女兵:

1、通信兵:各通信总站、各级机关里的总机的岗位,基本以女兵为主。

2、各级军队的医院、卫生所中的医勤人员;各级军队医院和师旅卫生所里的医生中女军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护士中卫校毕业的文职军人也有一定数量,听说近年要改士官。

3、机关兵:包括总机班的通信女兵,各级部队内部招收的文艺特招兵(平时编制放在机关,需要时组队下部队演出),及少量担任其它勤务的女兵。

4、文艺兵:唱歌跳舞的那些女兵,一般指大军区级(少量军级单位)以上固定编制的专业文艺兵。

5、干休所、疗养院里的女军人:一般为文职人员。

6、空军中的女飞行员:国家己陆续培养了几批女飞行员,职务最高的己是大校军衔(岳翠喜)。另有女空降兵(八一跳伞队)、地勤、机务的女兵,数量并不多。

7、近年来组建的一些以女兵为主的特种作战分队,如女子特警队,海军陆战队的女兵等。

8、电视台、报社的工作人员。看一些军事新闻,听一些军队广播电台,就可以看到女兵的身影,听到女主持人的声音。

9、海军舰艇女兵。近年来己开始培养女艇长,军事报道中己有相关的报道内容。

10、科研单位、军事院校、各技术兵种里的女兵。

11、……。

女兵在体能上不如男兵,因而直接上战场肉搏撕杀并不适合女性军人。但女兵在指挥控制、通信保障、医勤卫生等领域具有超出男性军人的明显优势。未来的军队中,女军人的比例将进一步扩大。

另:作战部队中一般要师、旅以上机关才能看到女兵的身影。

第1句有一个值得骄傲自豪的名称——女兵。似乎一个“女”字,意味着纤弱和娇嫩;而一个“兵”字,却无疑意味着粗犷和勇猛。有人曾这样赞美,女兵,把姑娘的温柔、美丽和战士的粗犷、威武集于一身。是的,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姑娘,更是一名战士。

第2句我们女兵也爱美。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正值青春年华,为什么不爱美呢?然而,对于美的理解,我们却经历过曲折的思想转变过程,穿上白布衬衣,总感到不美;看到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同学、好友烫了发,也感到自己的齐肩短发不合潮流。原来以为军装美,如今穿上军装,反而觉得与美绝缘了。后来,读了《啊,青春美》这本书,我们懂得了,一个人生理上的青春难得永存,而精神上的青春却可以常青。

第3句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怀念我的青春,怀念那些可爱的女兵,在金戈铁马、气吞如虎的军营生活里,我们渴望得到女兵们的友谊。部队是严格禁止男女交往的,但春色是关不住的;我与那个女兵的交往,是浪漫的鲜花,是不可能结出果实来的;但花难道不是比果实更美丽吗?我们的交往,是很短暂的,却是永恒的,那美丽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第4句我们连队的彭和平烈士,在同毒烟搏斗中牺牲在机台前,当时她只有二十岁。一颗刚刚闪现的星星,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突然陨落了,凋谢了。但是,她在我们心灵的轨道上继续运行着,给予我们光亮;她在我们心灵的花圃里持久地开放着,给予我们芳香。从这里我们得到了美的启迪,懂得了美的涵义。

第5句部队医院是女兵们集中的地方,我住过两次医院。第一次,是因爱慕我们军区某医院的一个女兵而患疾,到那个医院去住院。第二次,我患了一点外疾,要求开刀,又到那个医院住了十余天。那些白衣天使,像一片片白云,轻盈,柔美,圣洁无睱,在她们身边,还能有什么烦恼和忧愁,还有什么病不能治好呢?

第6句她们走进军营,鲜绿的春色雕塑了俏丽的军魂;她们经过了无数个烈日下的苦练,终于在连衣裙喇叭裤很流行的8月,举枪击穿胸环靶,使都市瞪圆了惊奇的眼睛。  节日开戒,她们敢用大杯子喝酒,叮叮当当碰响青春的欢乐;她们敢杀猪,敢骑雪青马,敢像男兵一样比力气掰腕子;她们拔正步走过操场,踩疼了多少来队妈妈的心……她们说,孱弱娇气已被罡风飘走,她们是军营里骄傲的女兵。

第7句在大别山里,还有许多部队,大多是军区司令部和后勤部机关的直属部队,因此,那些部队里也都有许多女兵,她们都将青春献给了国防事业;将人生最美丽的年华留在了那个大山里。我们宣传队常到兄弟部队去演出,有时也参加军区直属部队文艺会演。参加文艺会演,是我最为期盼和激动的时刻,因为在那时,就可以见到许多其他部队的女兵。那些女兵,也用新奇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有的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后常在心里梦里,成为美好的回忆。

第8句女兵和所有的姑娘一样,也有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也有做母亲的欢乐。我们的连长,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为了连队的工作,她将不满周岁的女儿送回了河南老家,难道她就不爱自己的来生女儿吗?不!在北去的列车启动的瞬间,女儿离开妈妈怀抱时的一声惊哭,使得她泪水满眶。后来,她从电话中得知,女儿发高烧,在昏迷中还哭喊着要妈妈时,她手拿着话机说不出一句话。人世间有哪位母亲不爱自己的亲骨肉?有推不愿享受那种母子欢聚的天伦之乐?有谁不愿品尝那种温暖的小家庭的幸福呢?只因为军人的爱是一种特殊的爱。

第9句这或许就是我浓郁的关于女兵的情结吧。因了她们的存在,铁血战争似乎也有了几分温情;呼啸的枪林弹雨中,似乎也绽放着一朵含笑的红玫瑰。虽然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当我们的母亲、姐妹或女儿卷入一场冷血残忍的战争时,就意味着厚重悲壮的世界军事史上,又多了一道令人触目惊心的闪电或彩虹……女兵,开放在执着的信念和神圣祭坛上沥血的玫瑰。

第10句我们是一群爱美的姑娘,有花一样的人生。我们曾手拉手穿过汗水镀亮的昼夜,为女兵班的荣誉,拼命干男兵们也望而生畏的事情。我们真想在节日的晚会上表演准备已久的节目,让我们的自豪感染整个世界。

第11句不久,我们从散落在各处的老乡家里,搬进了新建成的营房,在军营里,我们惊喜地看见了一群女兵的身影。她们像一阵春风,一下吹走了我们心中的荒凉。随着几场春雨,大山露出了绿色,溪水日夜不息欢快地流淌,战士们也脱下棉衣,换上了春装。那些女兵们,是一群春的使者,她们和春天一起来到了大别山,来到了军营,将春天带进了我们的心中。

第12句在那个年代,当兵是无上光荣的,女兵,更让人景仰。那时的女兵,大多是部队干部子女,在军中,她们是一群美丽的天使,是圣洁的女神,是一朵朵绚丽的鲜花,绽放在绿色的军营里。从此,在我们营区的大道上,就常常见到她们轻盈的身影;在小溪边,听到她们一边洗衣,一边欢快地唱着的歌声。

第13句十八岁,在这充满幻想的年龄,我脱掉了漂亮的时装,穿上国防绿;离开妈妈,离开亲人,离开了温馨的家,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军营。

第14句战争中的女兵宛若一朵朵娇艳的浴血红花,而和平年代的女兵也绝非开放在温室里的花朵。在新疆空九军子校任教期间,我多次目睹了女兵艰苦训练的场景。因为我所在的学校对面,就是壁垒森严的军部大院。时逢清晨,就有一列列男兵和女兵在偌大的操场上晨跑锻炼。男兵的粗犷和女兵的飒爽,早已融合在那阵阵嘹亮的军歌和口号声中了。

第15句我们女兵决不是军中的点缀,我们同样是钢铁长城中一块不可缺少的基石。正如小说《军人》中所说:“我们的生命和男兵一样属于父母、属于情人、属于自己,但在战争中军人的生命只属于祖国,只属于胜利。”一旦战争,我们女兵也会从容地奔赴前线,去面对死神,去迎接胜利。

第16句巾帼女兵别样红。虽然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战火硝烟,但“三尺机台”向来被女兵们视为履行使命的疆场。为了实现“人在电话通,不停一秒钟”,她们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永远没有休止符的绿色乐章。话务女兵平日除了吃饭、上厕所,她们每天面对的就是电话号码和键盘。作为话务员,背记电话号码是基本功。她们把要背记的内容制成记忆卡、口袋书,便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搞好背记,晚上睡觉前还要过一遍,把当天所有的内容在脑海中巩固,许多女兵梦中想的都是电话号码。

第17句我想这八位英姿飒爽的年轻女兵,虽然她们如花的憧憬和生命,最终凋零在战争的硝烟里,却可以在人们深情的咏叹和心灵的震撼中,获得了永生或凤凰涅磐。当美丽娇柔的女兵驰骋在残酷的杀场,我除了由衷感佩外,感受更多的是迷惑或羞愧。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打仗厮杀应该是老爷们的事情。女人作为这个世界美好的和平使者,是不应该参加或卷入任何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的。因为她们身后最后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当是热血男儿挺起的舍生忘死、保家护院的坚强而宽厚的胸膛。

第18句我最早是从书上领略女兵妙不可言风采的。在有关战争题材的小说中,女兵们闪亮登场,无疑淡化了战争的残酷和搏杀的凝重氛围。就像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小说,女兵频繁光临战争的大舞台,演出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交相辉映的史诗般恢弘的乐章。就像在一首歌中得到永生的战士——美丽而勇敢的卡秋莎,她无疑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位不朽的女兵偶像。《卡秋莎》这首歌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让我们永远记住:战争并未让我们的母亲、姐妹和女儿走开,她们如花的热血可以像男儿一样,泼洒在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上。

第19句我们深知,当我们穿上这身国防绿的军服,我们将失去很多、很多。我们失去了在妈妈面前受宠的机会,失去了一个年轻姑娘穿衣打扮的机会,失去了开学、就业的机遇,甚至连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也可能无法遵循——要随时准备献出生命。但我们却得到了意志的锤炼、灵魂的充实,得到了坚定的信仰、豪迈的气概,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信任!我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女兵而感到骄做和自豪!

第20句“养兵千日,练兵千日,用兵千日”是女兵们的真实写照。三尺机台上,她们把闪光的汗水当作美丽的珍珠,用无数次夜以继日的刻苦,练就了精湛的本领,点缀出青春的精彩。

第21句第二天,也就是"八一",我们一起去了成吉思汗陵,一起坐了海盗船,还放声大唱《那些花儿》,引来很多注意的目光,那时只顾了高兴管它呢:我是女兵,我怕谁!由于我们穿的是军装,路过公园广播室时,管理人员还特意放了《女兵》那首歌,这更让我们为身上的军装自豪了一把。天边的蓝色,依然挂在那里;身边的草丛,也不断地散发出青涩的香气。

第22句前几日,龙岩的一位老大姐带着她当军官的宝贝女儿光临寒舍,高兴得我到现在还合不拢嘴。说来我是有着深厚的喜欢女兵情结的,这种情结自然是日积月累、耳濡目染的一种结果。从书上从凡庸的生活中,让我逐渐的明白,女兵其实是莅临我憧憬地平线一道绚丽多姿的彩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22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3
下一篇2024-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