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什么结婚习俗

重庆有什么结婚习俗,第1张

重庆地区有许多有趣的结婚习俗,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典型的:

1 买门票入洞房:在结婚当天,新娘的闺蜜会在新娘家门口摆卖门票,新郎要买门票才能进入新娘的家门。门票的价格通常是一些小礼物或钱币,而且每张门票上都会写上吉利的字句。

2 踏青送嫁:在重庆九龙坡区等地,这是比较传统的结婚习俗。新人会在婚礼前一天或当天早上的时候,到都市公园或其他景区踏青,亲友们也会一起前往送嫁。这个习俗寓意着新郎和新娘在婚姻中能够幸福、长久地走下去。

3 草木皆含情:在江津等地,结婚时新人会在一个公园或山林中种下一棵树,象征着他们的婚姻像这棵树一样,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枝繁叶茂。

4 开门红:在重庆等地,新人在步入新房之前需要跨过一盆高污水,而在这盆水里会放一些红枣和红椒等代表着红色和热情的物品。跨过高污水和红色物品象征着新人可以迎接美好的婚姻生活。

5 爆竹响彩:在许多地区,结婚的时候会放烟花和爆竹来庆祝。这个习俗代表着祝福新人的婚姻像爆竹一样旺盛,生生不息。

以上这些婚俗只是一部分,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有所不同。这些习俗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更是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美好祝福。

一、合八字

媒人提亲获女家同意后,双方互换庚帖,根据双方出生年、月、日、时和属相推算,查其是否相生相克,谓之合八字。

二、彩礼与嫁妆

最典型的就是“三大件”:70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是冰箱、彩电、洗衣机;90年代是空调、音响、录像机;21世纪变成了房子、车子、票子。

除此之外,女孩子的嫁妆还要准备新棉被,各种颜色的缎子被面以及其他织物。亲戚们赠送的礼物往往作为女方第二天出嫁的陪嫁,一般为布匹、箱子、毛巾、水壶以及礼金等。

男方的彩礼则要准备两只鸡、几十斤肉、几十斤米、几斤花生、酒以及礼金200~600元不等(根据家庭经济条件而定)。

三、坐歌堂

坐歌堂就在院坝中摆上几张桌子,放上几盘瓜果。女方的手帕朋友、四邻亲友、细娃儿、小妹崽,大家随意坐着站着,闹闹热热唱着歌,恭贺新娘出嫁,唱歌还有红包拿。

亲友们用歌唱的方式陪姑娘度过做女孩的最后一夜,那缠绵的离情别绪,令人荡气回肠。

四、哭嫁

哭嫁是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

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

五、送亲与迎亲

送亲:出嫁的女子由两个好朋友陪同前往男方家中,这两个朋友称为“送亲客”,同时女子哥哥嫂嫂或兄弟姐妹也将一同前往男方家中参加婚礼,但女子父母并不会参加婚礼。

在婚礼完成后,“送亲客”和陪同的新娘哥哥嫂嫂或兄弟姐妹也会得到毛巾作为礼物。

迎亲:在新娘距离男方家中还有一段距离时,厨子会抓一只红公鸡现场放血并围绕新娘转一圈,同时也会在附近燃放爆竹来烘托喜庆的气氛。

随后由媒人主持新人拜堂、入洞房,新娘将在嫂嫂或者“送亲客”的陪伴下在新房待一段时间到给客人敬酒的时候,而新郎将从新房出来陪客人们聊天或者准备婚宴的相关事宜。

六、闹洞房

闹洞房不但喜家高兴,闹洞房的亲朋好友,也乐得借机喧腾一番,使出各类新招数,让新郎新娘“坐困愁城”哭笑不得。

古代中国人通常是盲婚哑嫁,不仅缺少婚前交往,甚至素未谋面。闹洞房有着一个迫使新郎新娘相互配合的过程和必须亲近依赖对方才能过关的感觉,实际上帮助了他们自己更快进入夫妻的角色。

现今一些闹洞房低俗化的不文明现象,一方面是人们忘记了闹洞房的是否有被需要的现实意义,为谁而闹;另一方面现代人见多识广,反而因为闹洞房者触及不到临界点,才想出许多恶俗做法。

七、散客酒与回门酒

婚期第二天,又叫散客酒,亲朋好友吃完早饭就各自回家,新郎、新娘就送些礼物给“红娘”,叫谢媒人。

然后男方婆婆就翻新娘嫁妆箱子的四个角,若女方母亲将箱子四个角放了钱,男方婆婆也要成倍再添上些钱,女方母亲还要在箱子的面上放些翻箱的礼钱。

之后,新娘新郎就回娘家。这时,女方家又做回门酒,招待新朋好友共贺喜事,这就办完一件婚事。

八、坝坝席与九大碗

九大碗,也称作坝坝席、九斗碗,是川渝地区农村特有的传统民俗盛宴,每逢红白喜事、过年过节等都要摆席,少则几桌,多则几十桌,招待乡邻亲友,场面盛大,婚礼更是必不可少这一项。

九大碗的特色注重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别为: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

在农村举行一场户外婚礼要如何进行婚礼现场布置呢,大家也许都有各种担心,搞的传统点又怕接受不了,普通点有怕太寒酸,热闹点又怕吓着,像城市点又怕没档次。想来想去,还是传统婚礼加热闹,可能会好一点,也别忘了事先嘱咐朋友多帮忙,才能效果好。下面给你一些农村婚礼布置的建议。

农村婚礼现场布置——屋内的现场布置

农村婚礼现场布置没有那么花巧,以大红色为主。新人新房大门口挂一对大红的灯笼,喜字肯定是少不了的,门上、窗上全部都是。主卧也是,床头上一个巨大的喜字。连扫地的扫把上也不要错过。床头摆着两个娃娃玩偶,一男一女,寓意着他们希望一下生个龙凤胎。

床上面撒满了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寓意着早生贵子。好像他们结婚,我问了下朋友,朋友说农村婚礼的现场布置基本都是这个模式。

农村婚礼现场布置——室外的婚礼布置

农村婚礼现场的室外布置也是在户外的,户外婚礼现在已经在国内掀起一阵热潮,大家都希望能够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青翠的草地上举办一场自然、清新的室外婚礼。这种浑然天成的户外婚礼很有时尚感,婚礼方式野比较独特,梦幻气氛更加浓厚,表现方式也更加大方自然。

农村婚礼现场布置比较重视屋外的布置。因为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大院子,而请客摆喜酒也都是在屋外进行的。屋外的布置很重要。农村请客一般就是全村人都会来喝喜酒。饭菜都是现场烧制的,架着大炉子,铺着大台面,这些东西的位置摆放是有讲究的。必须摆在酒席的下方。农村婚礼的现场布置还是比较讲究风水这个东西的,所以东西一定要按要求摆放,不然会觉得不太吉利。

还有就是,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话你可以搞几个四联门,在你家门口结亲回来的路上形成一个拱门隧道,这样很好看,有很有创意,现在农村的一些婚庆公司都有拱门道具的。

除了上面这些布置攻略你还可以看看农村婚礼策划方案:http://baikewed114cn/article_2981html

重庆的婚俗一直比较繁琐,和很多地区都有差异。来看看重庆婚俗的流程吧!

重庆婚礼定制流程

1结婚

结婚的时候,除了新郎和伴郎团,去的人最好是一些年轻人,因为这预示着婚后的生活会更有活力,更有朝气。

2为新娘送行

送亲的时候,新娘的姑姑和嫂子是不能到场的,因为姑姑有孤独的意思,嫂子和小姑谐音。很不吉利。另外,新娘出门不能穿有口袋的衣服,不然会带走家里的财富。

3哭着要结婚

在重庆,有土家族哭嫁的习俗。一般新娘结婚半个月以上就会哭,一般是半个月以上,或者至少三到五天。在土家族,会不会唱婚歌一般被视为衡量一个女人德行和才情的标准,而现在哭嫁已经简化了很多。一般她出门只需要哭。

4婚床

有句话叫空床睡不着。不能睡空床,也不能和新郎单独睡。所以重庆对婚床是很讲究的。婚礼前一天晚上,新郎和未成年男孩必须睡在婚礼床上。另外,婚礼当天,新娘不能随意躺在床上,有卧病在床的说法。

5闹洞房。

洞房通常是为了好玩,通常是为了逗新人和他们的父母。平时要不要背着罗兜,坐在肩膀上,画个花脸,打扮个屁股灰的乞丐什么的。新房一般是在新人被打扰后补好,红包开始结束。

6、回到门口

通常在结婚的第三天,新婚夫妇会一起回到新娘家。有些地方也叫省亲,但不能过夜。记得在天黑前回到新郎家。不然就不吉利了。

7其他人

在重庆一般不允许属虎的人看婚礼。另外,新娘的镜子不能借给别人,新娘婚后四个月内不能参加任何喜事或丧事,以免喜庆。最后一条是新婚夫妇四个月不能在外面过夜。

重庆各区的彩礼

1重庆大部分地区彩礼数量在10-16w。当然也有不要彩礼的,但也相对较少。

2更有甚者,重庆西部地区彩礼高于东部和南部地区,贫困山区高于城郊村。

3其实重庆的彩礼并不固定。彩礼主要是根据家庭条件和地域习俗来定,不是固定的数额。

重庆结婚风俗习惯和讲究方面

  重庆结婚风俗中土家族衣饰特征具渝黔湘鄂结合部土家族聚居凼凼志载:土家族衣饰“俗尚检朴”,“无一切奢侈之风”;

  “男女作苦与共,俗不尚衣冠”;土民“不尚衣饰”;“男女垂髻,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 可见土家族衣饰具有“尚检朴”的总体特征。哭嫁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重庆结婚风俗中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摆手舞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年节,节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也斗是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起源于重庆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酉水河流域。摆手舞,土语称“舍巴日”,有的叫“舍巴”。

  它是土家族祭奠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奠、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1、土家族“哭嫁”

哭嫁,在土家族是一门传统艺术,有着渊远的历史,在土家族女孩子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学习哭嫁,传说不哭的女孩不可出嫁,在以前相对比较闭塞落后的年代;

土家族姑娘对包办婚姻不满就会产生各种埋怨和诉苦的哭词,而今土家族也和其他族一样婚恋自由,衍生的哭嫁现象就逐步表现并发展成内容丰富的文化现象。

2、闹洞房

闹洞房是自古以来都有的婚礼习俗,在重庆,闹洞房为了图个好玩,有时还会戏弄新人。

在重庆铜梁县,闹洞房时,不止新人被戏耍,新郎的父母也是被戏耍的对象,他们有抬箩兜,坐肩舆,化花脸,抹锅底灰,装叫花子,捆红绳,背竹竿等闹洞房的习俗。到最后新人被闹罢,出来挨个发红包了才能结束。

扩展资料:

一对来自重庆主城的新人周末在巫山举行当地的传统婚俗,重现“山盟”仪式。此次山盟仪式采取巫山传统婚俗的主题情景演绎形式,参加“山盟”仪式的新人面朝神女峰方向,许下彼此永结同心誓言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传统爱情观念的追求。

12月2日,出嫁仪式上,新郎带着亲友,在新娘家表演了一曲《峡江汉子》舞蹈,表达了朴实勇敢的情怀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新娘跪拜双亲,坐上花轿离开娘家,完成了出嫁仪式。

12月3日,在亲友的祝福下,新人乘坐爱情之舟前往青石,沿着江边的道路,穿过彩门,到达青石江边拜台。新人点上香烛朝拜神女,向神女峰祈福,完成“山盟”仪式。

人民网-新人举行巫山传统婚俗 演绎“山盟”仪式

-重庆文化

婚姻是很多人从小就有的幻想场景。认识的人聚在一起,祝福自己,是多么幸福的事。真正结婚那天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结婚有很多习俗和文化,所以很繁琐。现在让咱们去看看重庆人结婚时有什么习俗和文化。

重庆婚俗

一:重庆生活着一些土家族,土家族的女人结婚总要哭。这种哭嫁其实就是放弃自己的家庭成员,希望他们能在结婚前擦干眼泪,这样到了公婆那里就能幸福的生活。结婚不仅是新娘自己哭,好姐妹也一起哭。可以说是真的哭了。

二:重庆美国的非少数民族结婚有很多好玩的习俗。在婚礼上,他们不仅要扮演新人,还要扮演新郎的父母。他们会问新郎s的父母做鬼脸,坐在他们的肩膀上,擦锅底的灰等。做洞房。办完婚礼,新人还得给大家发红包。

三:重庆人结婚也有床。据说他们要找一个有福气的人给他们的新房子铺床,他们要在结婚前一天找一个男孩男人和新郎睡在一起,这意味着两个人会白头偕老。别人不能坐在婚礼床上,新郎可以不要碰婚床的床。凡是嫁给重庆虎的人,都会避免参加仪式,而且他们的姑姑姐姐在婚礼当天也不允许出去给亲戚送行。

四:重庆人结婚也要在12o时钟。结婚的第三天,他们必须带着新郎和官员回到父母身边回家。还有一个比较新的规则。婚后四个月内,新娘可以不要参加任何婚礼和葬礼,以免不欢而散。

在我国广大农村有一个很特别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进入冬季尤其是腊月以后,结婚的人就特别多。而且农村的婚礼现场那叫一个热闹!那么你知道在我国农村婚礼布置重点有哪些吗如果不知道的那也没关系啦,因为下面我就来为大家揭晓。那大家不妨随我一起从欣赏 农村婚礼现场 开始我们本次的资讯分享吧!

农村婚礼现场 欣赏

农村婚礼现场

这是一张为农村婚礼而搭建的棚子厨房,因为往往农村的婚礼都是在自己家中举办,而通常自己家的厨房是远远不够用的,尤其是哪些独门独户的人家,因为没有足够的邻居家的厨房借用,所以通常就会搭建一个这样的棚子,来为婚礼的菜肴做准备。

农村婚礼现场

大家可以看到图中大婶在用木柴生火。在我国农村因为基本上都是在自己家里举办婚宴,所以菜肴都是在自己家中准备,那家里不够灶台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搭建一个这样的临时灶台。

农村婚礼现场

在农村直至现在也还有很多人家中都是用这种大锅做饭、炒菜。那在农村举办婚宴怎么能少得了这种大锅呢

农村婚礼现场

这是一张农村婚宴上的端菜。在农村婚宴上都会有这样的端菜人员,而且不止一个,通常是2-3个,而且这些人都是新人家的亲戚哦!

在农村婚礼布置重点有哪些

在农村要想把婚礼布置的好看,就要把握重点。说到重点其实无外乎也就是两点。第一就是室外,因为农村的婚宴酒席通常都是设置在室外,所以室外要布置出喜庆的氛围;还有就是室内,室内的重要之重当然要属婚房了,至于别的地方用大红喜字贴一下就基本可以了。

结语: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如今的农村婚礼也可以是很时尚、唯 美的 了。好了,那本次关于 农村婚礼现场 欣赏以及在农村婚礼布置重点有哪些的相关信息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10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