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所要表达意思

重阳节所要表达意思,第1张

重阳节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2012年6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重阳节为九月九日。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可以数重阳佳节,寓意深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综上所述:

  重阳节有吉利、长久长寿的寓意,还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感恩的意义。

如果追溯重阳节的起源,必然跟人们敬畏和祭拜火神不可分割,古人认为九月属于夏走冬来,夏天就像火神,重阳九月火神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相应的送行祭祀活动。在古人的眼里,重阳节跟上巳节和寒食节对应,九月九与三月三对应,都是春秋季节的一些大节日。

九月九重阳节有非常多的一些寓意,比如,其中九月九重阳节的时候需要去喝菊花酒赏菊花景色。菊花是秋天九月份的季节性的产物,不仅花香花色宜人,而且菊花具有降火治头风,明耳目治百病的一些功效。同时,菊花酒又能够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九月九重阳节饮用这种酒,所以说重阳节的酒也被称为重阳酒。

九月九的时候,就像很多诗人的诗句里面写九月九登高的诗,九月九重阳节古人有登高的习俗,因为秋天不仅仅是景色非常美丽的时候,登高对于人来说,可以锻炼身体,强健身心,更是古人相信的与天地通灵气的时候。自古以来中国人认为与天人相通,天人相应。传承到现在,人们也喜欢在重阳节登高望远,体验与都市不一样的景色,除去城市中焦躁与不安,压力和烦恼,也让自己的心境和身体得到了双重的能量。

在《易经》当中,万物有阴有阳,而九字在古时候的《易经》当中是属于阳数,阴阳的阳数,所以两九相重就称为重阳或者重九。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相信九九归一有归根到底的一个意思。但是九又属于过于阳盛。所以这个节日具有双重的意义。但不管重阳节的种种风俗是什么样,千年来人们对这个节日寓意最终都是一个目的:祈求吉祥、避恶避灾,希望生活美好的愿望。

重阳节的意义在于敬老、团圆。重阳节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在古代,九是非常尊贵的数字,它和“久”同音,表达了人们希望生命长久、长寿的美好愿望,而在现代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人们敬老、爱老。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在《易经》中,九月九日,表示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称为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重阳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在我国的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节,还与“久久”同音,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1989年,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寓意“久久”长寿之意。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

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重阳节,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人美好的节日,不应再被现代中国人所忽略。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更应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铭记。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重阳节的意义,却是永恒的。

重阳节思念亲人的诗句

1、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4、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5、凤城歌管有新音。 ——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6、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7、自摘霜葱宜荐俎。 ——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说起 重阳节 的时候人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这个节日也被设立为了我国的敬老节,那我们知道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什么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什么

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重阳节的 其它 别称是什么

重九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所以重阳节又叫重九节。

踏秋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依据传统,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在变化,但是重阳登高依然盛行。

菊花节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所以重阳节又叫菊花节。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登高节

因为重阳节最重要的风俗活动之一就是登高,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为什么要登高呢一种说法是因为重阳节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气。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在《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重阳节主要风俗是什么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历史最为悠久的习俗之一,登上高山,俯瞰众生,感悟自然悠然之气,放松心情,岂不妙哉。重阳登高还有两个说法,一是人们对山岳的尊崇欧冠,二是源于恒景登高避灾杀瘟神一说。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中药果实,有驱虫辟邪的作用,食之可消食治寒热,所以人们在重阳登高时最喜欢佩戴茱萸,久而久之,佩茱萸也成了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赏菊花

菊花是秋天的花朵,在重阳节盛开最为旺盛,从古时候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在重阳节进行赏菊活动,还有些地方举办菊花大会,吸引无数人前往观看,这样的活动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成了重阳节的习俗活动。

饮菊花酒

在古代,文人们重阳节最喜欢聚在一起赏菊饮菊花酒,且菊花酒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有着消灾起祈福的作用。所以直到现在,民间还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

茱萸节

重阳节也登高佩茱萸、佩茱萸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而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女儿节

重阳节又叫“女儿节”,明朝末期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每到重阳,“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则诟,女则怨,小妹则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儿节’”。在这天出嫁的女子,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而已经婚嫁的女子,每逢重阳节都要回娘家团聚,实质上“女儿家”也是让妇女休息的意思。

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什么相关 文章 :

★ 重阳节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

★ 重阳节的寓意及历史起源

★ 重阳节有什么文化内涵

★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

★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 农历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 重阳节的意义及禁忌

★ 九九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0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