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人是一名军医,怎么才能配的上他

我喜欢的人是一名军医,怎么才能配的上他,第1张

1关于军医的概念:

在我国,军医属于军官的一种的。军医分为专业技术军官与文职人员,一般基层部队里的军医属于技术军官,大型机关单位里的军医属于文职干部,二者相同点是都有军籍,都是军官;但不同点就在于前者的佩戴的军衔是三等十级的将校尉肩章,领花佩文职领花,后者的肩章是文职类肩章,同样佩文职类领花,在待遇、晋升、体系上也有区别,这里就不做多叙了。

2关于军医和非军医的区别:

非军医:大多数情况能天天回家!不需要野外训练,见的病人都是老百姓居多!

军医:除了偶尔需要参加军事训练之外和地方医生差不多。能见到不常见的受伤原因,比如各种投手榴弹甩骨折的,飞机螺旋桨打伤的,坦克压的

3军医找对象的话首先要双方喜欢,我舅舅就是军医,我舅妈也是军医,我舅妈家里都是军人出身,我只能说到这里了你自己理解吧,当然相互喜欢很重要!

我只是没有能力过我不想过的生活

作者: 嘉倩

简介:

对自己了解越深,也通过每一次被磨炼,在现实与理想生活之间取舍,我发现,再也没有比“我只是没有能力,过我不想过的生活”这句话更能恰当形容这阶段的诸多人了。曾经嚷着要称霸这个世界的少年,退了一步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列车从皇姑屯三孔桥上经过,“轰”的一声,整个列车瞬间被炸得四分五裂,张作霖也被巨大的气浪掀起,重重的摔在路边,咽喉处也被铁片割伤,鲜血不停的往外喷涌,性命垂危。

他的部下立即将他抬上 汽车 ,紧急送往沈阳的大帅府救治,可是此时重伤的他已经无力回天,用尽最后一口气说道: “密不发丧,令小六子速回奉天,凡事以家国为重,我这臭皮囊不算什么!” 在草草交代完事情后,张作霖就撒手人寰,结束了自己快意恩仇的一生。

张作霖去世的时候年龄只有53岁,他一共娶了六位夫人,年龄最小的六夫人只有23岁,但是在他去世前,他的大夫人和三夫人都已先他而去,只剩下四个夫人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人。

为了稳住军心,不让外界得知张作霖已死,张作霖的五夫人张寿懿站了出来,她吩咐家里的人生活照旧,营造出大帅还未死亡的假象,给张学良赶来指挥军队拖延时间。

因为一旦日军得知真相,他们进攻东北将毫无顾忌,一场恶战也无法避免,而现在没有主心骨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东北此刻危在旦夕,只能掩盖一切暂时蒙混过关。

张寿懿赶忙叫来大帅的部下,找来可靠的军医,放出张作霖受伤严重,但是经过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的假消息,随后叫来不知所措的姨太太们,告诉她们其中的厉害关系,让她们忍住内心的悲伤,不叫别人看出端倪。

军医每天正常进出大帅府,假装诊断大帅的病情,出门后又告诉外面大帅的身体状况,当日军得知张作霖的伤势已无大碍,只需休养一段时间即可出来指挥作战时,他们也就不敢贸然出兵。

可是时间一长,按捺不住的日军还是产生了怀疑,每天不停派人前来大帅府打探消息,甚至制造一些混乱来逼迫张作霖现身,但最终都没能如愿见到大帅的身影。

进攻东北迫在眉睫,毫无进展的日军只能采取“太太路线”,派出日本领事夫人假装关心进府刺探军情。可是等她来到大帅府,看到府内张灯结彩,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日军领事夫人还是愣了一下。

这与她的想象完全不同,就连前来迎接她的五夫人都打扮得美丽精致,气色红润,满脸笑容地招呼她坐下喝茶吃点心。一切似乎都很正常,这不得不让日军直接放下疑惑,暂时打消进军东北的念头。

张寿懿此举为张学良回来主持大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让东北沦陷延迟了三年,乱世之中一个弱女子,竟然如此智勇双全,这也得益于她的名门身份以及跟随大帅征战的经历。

张寿懿是大帅最喜欢的一个姨太太,1898年出生的她容貌标致,聪明伶俐,还是黑龙江将军“寿山”的女儿,属于将门之后。

中学毕业时,张寿懿作为学生代表上台演讲,被张作霖看中,便开始了猛烈的追求,各种礼物惊喜送个不停,知书达理的她也很赏识张作霖的英勇,很快两人便陷入热恋,1918年,相差23岁的两人结了婚。

因为张寿懿有学识,说话得体,精明干练,大帅也特别喜欢他,经常带着她一起外出巡察应酬,这个过程是很辛苦的,但她没有任何怨言,甚至还经常说好话帮助张作霖稳住军心,替他拉拢各处官场的夫人。

除此之外,张寿懿也非常会讨大帅欢心,极具察言观色的她能够轻易地看出大帅的心思,再对症下药帮他解开心结,深得大帅的心。在帅府扩建时,大帅还单独为她建了一栋两层的青砖小楼,帅府也逐渐放手交由她全面管理。

张寿懿为大帅生了四个孩子,分别是 张学英、张学森、张学俊和张学铨。大帅死后,张寿懿没有改嫁,之后移居天津又转迁台湾,张学良念其为父守节,每年都会赴台探望她的身体状况,而她最后病重在1966年的时候去世,享年68岁。

与五夫人不同,大夫人赵春桂并非出身名门,她家只是当地赵家庙村的一户富农,父母都在山里劳作,家境也算殷实。

赵春桂出生于1875年,在她17岁那年第一次从父亲赵占元口中得知张作霖。有一天,父亲从外面回来,告诉她村子那边绑了一个奇怪的小男孩,别人打他他就叫好,拿着鞭子的人被气得直接下死手。

他看着有趣,就多停留了几分钟,从围观的村民口中得知,这个孩子是跟随母亲来到姥姥家居住,因为赌钱输了,欠了别人很多钱又还不起,就被五花大绑捆在了树上。

赵占元看着张作霖满身的鞭子印,感到有些心疼,就立马上前与打人者商量,替他还了所有的赌债,他才被放了下来。

赵占元看着孩子没事,刚想转身就走,就被张作霖一把拉住,闹着非要认他做干爹,还一口一口起劲地喊着“干爹”,并跟他一路回到了赵家,吓得他赶紧关上房门将他拒之门外。

原本以为张作霖只是调皮,过几天就好了,没想到他没完没了的纠缠,天天有空就往赵家跑,跟在赵占元的身后嘻嘻哈哈的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经常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赵占元看着他聪明,做事也很机灵,认定将来他肯定大有一番作为,也就默许了这个“干儿子”的行为,并且有意想让女儿嫁给他,张作霖由此也就认识了赵春桂。

但是两人的自由恋爱很快就遭到了母亲的反对,赵春桂的母亲看到张作霖不学无术,也没有一个正经的职业,害怕女儿嫁过去后吃苦受难,就联合她的舅舅一起严词拒绝了张作霖的提亲。

张作霖也不气馁,因为他知道赵春桂对他的心意,为了能够有一个安稳的家,张作霖在1894年的时候,投靠了清军的队伍,参加了有名的“甲午战争”,还当上了哨兵。

有了稳定的工作,23岁的张作霖鼓起勇气再次去提亲,这次赵家好生招待,当天就定下了婚约的日期。结婚后虽然生活条件一般,但是两人都很幸福,平淡的日子也被打理得有滋有味。

张作霖非常感恩妻子的付出,在他穷苦、地位低下的时候也不离不弃,他也暗自发誓,一定要让妻子过上好日子。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赌的张作霖在赌坊打伤了一个人,被衙门抓了起来,还是赵占元花了不少钱才将他释放出来。

出狱后张作霖上山当了土匪,有了一帮小弟,因与兄弟发生分歧,带着小弟下山做起了“保险队”,专门替一些乡绅地主看管财务,保护他们的家产。

但是当时张作霖并未放在心上,却没想到沙俄强盗当晚就对他们发起了进攻,张作霖的部下拼死守护,才让即将临盆的赵春桂免于一死,并在逃跑途中生下了儿子张学良。

1902年,张作霖谨听妻子教诲,归顺了奉天督办,成为了官军马队营的营长,当官后,赵春桂便在家里相夫教子。因为张作霖脾气火爆,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妻子的劝诫,才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张作霖能够手握军权,走上仕途,离不开赵春桂的贤良淑德,可就是这样一个温柔有远见的女子,最终还是难逃世俗的捉弄。

随着张作霖的仕途亨通,他的思想也产生了变化,接连娶了二夫人和三夫人,赵春桂实在难以忍受这样的丈夫,一气之下带上孩子返回 新民县杏核店胡同的老宅居住,与张作霖两地相隔。

两人的感情也慢慢变淡,张作霖经常打钱回去给妻子,但是却从未去看望过她,赵春桂因此心病缠身,渐渐地染上了恶疾。当张作霖得知赵春桂的消息,还以为她是用病威胁,都没放在心上。

后来等到发现情况不对派去军医医治时,赵春桂已病入膏肓,享年38岁,这也成了张作霖最大的遗憾,深感愧疚的他,对于原配妻子所生的孩子都是疼爱至极。

1900年,张作霖的部下 程敬芳迷上了卢寿萱,请张作霖帮忙说媒,张作霖欣然前往。

来到卢家,张作霖一眼也看中了这个相貌出众,才华兼备的女子,一时忘了是替手下说媒,当场就想把卢寿萱娶回家中。

但是卢寿萱的父亲作为一个教书先生,不喜欢他们这样打打杀杀的日子,自然也就看不上这群人,一口就回绝了提亲。

张作霖也不气馁,三番四次的上门,各种软磨硬泡,眼看卢家始终不松口,张作霖心生一计,直接请人绑了卢寿萱和他的舅舅,通知卢家交赎金,不然就撕票。卢家作为书香世家,哪里见过这样的大场面,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请求张作霖出面帮忙。

一番英雄救美的戏码,张作霖也成功掳获美人芳心,卢寿萱风光嫁入了张府,并凭借自己的真诚善良打动了赵春桂,与她结成姐妹。赵春桂病危之时,她立马跑去探望,为夫人的痴 情感 动落泪,出于信任,大夫人的孩子都是交给卢寿萱抚育长大。

因为大夫人的离世,卢寿萱也挑起了打整府内上下的重任,她没有大家闺秀的娇气,一直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这个家,对待下人也温柔和善。对于张作霖接二连三的娶妻,卢寿萱也不争不抢,只求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受过教育的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一直严格要求孩子们认真学习,还把张学良等孩子都视如己出,这也让张作霖对她尊敬有加。

张作霖死后,东北沦陷,卢寿萱带着一家移居天津,最终在1974年离世,享年94岁,是张作霖最长寿的一个妻子。

张作霖的三夫人是他抢来的,确切地说是他通过一些手段,才娶到了这个貌美如花的女子。

戴宪玉原先是有一个未婚夫的,未婚夫名叫李海庭,两人情投意合,早早就定下了婚约,只等时机成熟就结婚生子。

没想到遇上了张作霖,由于当时戴宪玉的父亲是捕盗营的班头,张作霖为了仕途认他做干爹。当戴宪玉的父亲被以通罪陷害入狱时,戴宪玉的哥哥只能带上戴宪玉前去寻求张作霖的帮助。

张作霖看到相貌绝美的戴宪玉,就立刻深深地爱上了她,为了得到美娇娘,张作霖威逼利诱,利用戴宪玉的父亲做要挟,乘人之危娶到了戴宪玉。

但是即使得到了戴宪玉的人,也没得到戴宪玉的心,戴宪玉喜欢的是李海庭,所以对张作霖也是不冷不淡,机缘巧合之下,戴宪玉重新遇到李海庭,两人在张作霖的眼皮下,做起了苟且之事。

这事很快被张作霖知道,气愤的他编造罪名,将李海庭抓了起来,看到爱人被抓,戴宪玉收起往日的骄横,苦苦哀求张作霖,还是没能挽回爱人的生命,李海庭最终在狱中病死。

戴宪玉深知如果自己再这样下去,可能地位不保,只能赶紧认错,张作霖看到娇妻哭成泪人,也就心软原谅了她,对她专宠不断。

受到姐姐的恩惠,戴宪玉的弟弟也来到张作霖的卫旅队当卫兵,一次,戴宪玉的弟弟喝醉酒,当街掏出枪支射击街上的灯泡,这事传到张作霖的耳里,为了稳住民心,张作霖下令处死了戴宪玉的弟弟。

自此,戴宪玉性情大变,两人发生了争吵,失望至极的戴宪玉去到尼姑庵带发修行,在这种双重打击之下,戴宪玉日渐体弱多病,最终在1921年的时候病逝,享年34岁,身后无儿无女。

不同于其他夫人,许澎阳就是一个农村女子,没有多少学识,长相算是比较清秀,张作霖看上她,也是被她的淳朴所吸引。

1906年,张作霖带兵路过一个水井,遇到了正在打水的许澎阳,在阳光的照拂下,许澎阳看上去美丽动人,张作霖遂叫人上门提亲。

许澎阳父亲早早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以为嫁给张作霖能够找到一个依靠,却被想到张作霖已有多名姨太,她进门那天,还是和长相绝美的四夫人一起被抬进张府,在这种对比之下,许澎阳也黯然失色。

但是她并没有因此难过,嫁入张府后,也长了很多见识,许澎阳为了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二夫人的帮助下,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学生,拿起书本走进了学堂。

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张作霖迫于外界的舆论,还是将她从学校带了回来,她只能在家里看起了书,后来生了孩子后,许澎阳一直教育孩子认真学习,把自己的精力全都倾注在子女的教育之中。

张作霖死后,许澎阳带着孩子移居天津木兰道生活,过起了平淡的日子,但三个孩子在她的教育下都非常有出息。

1949年,许澎阳故地重游大帅府,怀念起以前的日子,1978年,她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马岳清出生于1905年,15岁那年因为家乡发洪水,全家为了活命,只能无奈地把她卖给戏班,起码能够讨口饭吃,打那以后马岳清经常在天津的戏班里四处学艺。

1923年,张作霖因为有要务,经常待在天津办公,戏班班主为了讨好他,就将马岳清连同几个女孩一起送过去,让他随意挑选。

张作霖一眼看过去,瞬间就被马岳清圆润的脸庞,饱满的额头,挺阔的鼻子给吸引住,这就是福相,他坚信一个有福之人肯定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帮助自己步步高升,立即定下了马岳清,在外面给她找了房子居住。

因为五夫人风头正旺,张作霖也非常喜欢五夫人,他还是有所忌惮,不敢直接就将马岳清带回家中,只能先将她藏起来,五夫人知道此事后,她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请人将马岳清带回帅府,为了给她抹去戏子的身份,直接将她安插在身边,做了一个贴身丫鬟。

后来她便一直追随五夫人,直到时机成熟,马岳清六夫人的身份才公开。有福之人自带福气光环,马岳清进门后,张作霖的仕途果真一路顺风,从第二次的直奉战争到问鼎中原,再到当上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可谓是扶摇直上。

所以每到重要场合,张作霖都会带上马岳清,在这次被炸的时候,马岳清也在同一辆列车上,但她的伤并不严重,等她出院回家,张作霖的丧事已经办完。

当时她只有23岁,生了一个女儿,没了大帅这个依靠,马岳清也没有改嫁他人,就一直跟着五夫人,从天津最后到台湾,两人一直都在一起,最后马岳清1965年病逝,享年60岁。

总结:张作霖的六个夫人,都是在如花似玉的年纪跟了他,除了早逝的大夫人和三夫人,他对几个夫人也都特别好,所以在他死后,大家甘愿为他守寡,致死都未改嫁他人,足以看出张大帅的为人处世不错。

1939年11月11日,已经病入膏肓的白求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聂荣臻写了一封长信。

这信算是他的遗书,因为他在信中交代了很多自己的后事,

11月12日,白求恩与世长辞。

1890年3月,还带着丝丝凉意的一天,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雷文赫斯特镇的一户贫苦人家。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白求恩也不例外,很小的时候,白求恩就已经帮着家里做事了,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白求恩的母亲身体不好,一到天寒地冻就咳嗽不止,看着虚弱的母亲,白求恩在心里暗自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学医,要用自己的医术为母亲减轻病痛。”

有了目标,白求恩学习更刻苦了,可是,他家庭条件不好,家里很难维持白求恩的学业,于是,他出去打短工、送报纸,半工半学,成绩还总是前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白求恩辍学应征当兵。后来,他被派往法国,在部队里担任一名担架员。

战争前线,白求恩常常顾不得个人安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有一回,白求恩被子弹打中,负伤回国治疗。

在前线走过一遭,更坚定了白求恩学医的决心, 1923年,他去参加了英国爱丁堡外科医生的会员考试。

考试是在英国爱丁堡医科大学举行的,考试前一天,白求恩正在花园复习资料,突然见到一个漂亮的英国女孩。

这姑娘名叫弗朗西斯,是一个富豪的独生女,白求恩对她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弗朗西斯也是一样,白求恩博学睿智、热情直率,有理想有正义,瞬间便俘获了她的芳心。

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就像磁铁的两头,不自觉越吸越紧, 1923年8月13日,弗朗西斯不顾家人的反对,和白求恩结为夫妻。

那段日子是美好的,弗朗西斯带着白求恩,在爱丁堡的每一处都留下了爱情的足迹。

白求恩告诉她,自己想开一家诊所,弗朗西斯表示支持。当时,白求恩分无分文,弗朗西斯为了和白求恩结婚,已经和家人断了联系,自然也失去了经历来源。

好在,她还有一点积蓄,因此,她建议白求恩先去欧洲进修,努力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

于是,白求恩先后到巴黎、柏林、维也纳等城市完成了进修计划,一年后,白求恩的医术有了明显进步,只不过弗朗西斯的积蓄也花的差不多了。

1924年年底,白求恩带着弗朗西斯来到美国底特律,他们租了一个临街的房子,准备开间小诊所。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白求恩的诊所终于开业了。他医术好,品德更好,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说“别人开诊所是为了挣钱,白求恩开诊所是为了救人”。

慢慢地,白求恩的名声传出去了,甚至有隔壁城市的病人专程过去找白求恩看病。

长时间的辛苦工作后,白求恩开始消瘦,本来,他和弗朗西斯都以为是太辛苦导致的,没想到,白求恩是被传染了一种怪病。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医疗条件很差,没有太好的消毒和隔离技术。而且,白求恩被传染的这种怪病,在最开始是没什么征兆的,只是容易犯困,没有精神。

等到病症发展成咳血的时候,弗朗西斯才觉得不对劲,她劝白求恩去检查一下,可白求恩说自己年轻力壮不会有什么事。

最后,弗朗西斯发了脾气,才逼得白求恩去看了医生 ,一检查,已经是严重的肺结核病了。

在那个年代,肺结核病是绝症,是美国医生都无能为力的疾病。

检查结果令白求恩无法接受,他的性格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过去爱笑爱说的他变得沉默寡言,除了面对病人时一样认真热心,其他时候总是冷若冰霜。

尤其是在面对自己最爱的弗朗西斯时,他会把最糟糕的脾气展现给她,还坚持要与她离婚。

弗朗西斯知道白求恩是怕耽误自己,所以才提出离婚。

果不其然,白求恩的病情一天比一天糟糕,可他却不打针不吃药,弗朗西斯命令他停下工作去看病,他就跟弗朗西斯提条件,说先离婚,后治病。

为了让白求恩恢复 健康 ,弗朗西斯答应了他。

离婚后,白求恩开始治病。强忍下对弗朗西斯的想念,白求恩开始与病魔作斗争。

当时,没有太好的治疗方式,白求恩索性用自己做实验,最后,他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并恢复 健康 。

这在“肺结核还是绝症”的年代,无疑是种神话,前来邀请白求恩做演讲的人络绎不绝。

不久后,白求恩去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乐麦吉尔大学任教。出发前,白求恩还在惦记弗朗西斯,于是,他给她发了封电报,告知了自己已经病愈并准备前往乐麦吉尔的事情。

收到电报的弗朗西斯马不停蹄去找白求恩,见面的瞬间,两个人相拥落泪。 1929年秋,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白求恩和弗朗西斯复婚。

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白求恩非常珍惜,他暗自发誓,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为弗朗西斯带去幸福,在医学事业上有所成就。

弗朗西斯也很珍惜与白求恩的重逢,她担忧于白求恩的身体,希望他不要太过拼命的工作,多放些心思在家庭上,久而久之,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

这时候,白求恩的经济情况已经很不错了,弗朗西斯的家人也接纳了他们,可是,白求恩满脑子都是工作,这让弗朗西斯感觉不满。

一天,弗朗西斯让白求恩下班后买些猪肉回家。白求恩到家后,弗朗西斯问他猪肉买了吗,白求恩正专心致志的看一篇医学论文,便心不在焉的回答,“在冰箱里。”

弗朗西斯走过去打开冰箱门,里面竟然是一具“骷髅模型”。 弗朗西斯忍无可忍,让白求恩在事业和家庭中选择一样。

白求恩很为难,他爱弗朗西斯,但也爱他的医学事业, 最终,他流着泪与弗朗西斯离婚。

1937年7月,白求恩正在加拿大和美国各地为西班牙共和军抗击法西斯主义而奔走,这时,他听说了中国爆发卢沟桥事变的消息。

日本鬼子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白求恩的心也跟着飘到了遥远的东方。当时,国际上对中国的援助还未起步,可白求恩依旧毅然决然的决定,

“我要到中国去!”

于是,他去找了加拿大***的负责人,请求带一支医疗队远赴中国。加拿大***刚刚援助完西班牙,囊中羞涩,没办法,白求恩只能去联系美国***。

最后,美国***出了一部分钱,白求恩用于购买器材和药品。11月,白求恩开始组建医疗队,最后,一个美国医生和一个加拿大护士入选。

这个名叫琼·尤恩的护士曾在山东工作过,这样一来,医疗组还有了翻译,白求恩很满意,做好准备后,他去向弗朗西斯辞行。

弗朗西斯实在无法理解白求恩的选择,但她选择尊重。1938年1月8日,白求恩一行人登上了“亚洲皇后号”,颠簸十多天后到达香港。

在香港,白求恩给弗朗西斯写了一封长信,除了倾诉自己的想念,他也向她做出解释,

在信尾,白求恩还写了一个大大的“祝你幸福!”

之后,他们一行人乘飞机飞去了国民党的临时首都武汉。

周恩来接待了白求恩,并向他介绍了中国抗战的形势,此外,周恩来还建议他,先在后方参观一些医疗机构,再去延安。

毕竟延安有边区医院,有卫生学校,还是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所在地,在这里或许更能施展白求恩的才华。

可白求恩坚持去前线 ,无奈,周恩来只能表示,先联系联系试试看。后来,周恩来又来看望白求恩,一见到周恩来,白求恩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要求。

众所周知,前线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安排外国医疗团队成了难事,周恩来只能说,“我尽量满足你的要求。”

就在这时,白求恩和那个美国医生决裂了,原因很简单,对方挥霍了他们带来的经费。

2月22日,白求恩、尤恩从武汉出发了,三个人变成了两个人。3月19日, 汽车 进入西安,在这里,白求恩见到了朱德,并再次见到史沫特莱。

这时,史沫特莱正为白求恩担心呢,因为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白求恩被日军俘虏”的假消息。

见白求恩安然无恙,大家总算松了口气。颠簸了快一个月,白求恩终于洗了个热水澡,他在日记中写道,

3月底,白求恩到达延安。一到延安,白求恩便忙活起来了,他不仅见到了毛泽东等一众中共中央***,还参观了边区的学校、医院、训练团。

接着,白求恩便开始进入“角色”,先是给领导同志们检查了身体,又去到边区医院做手术。

当时医生不多,白求恩非常忙,但他还是爱上了这里,这里有他能够施展的舞台,也有热情温良的群众。

不过,白求恩还记得自己想去前线的愿望呢,于是, 他再次提出“军医的岗位在前线!”

可是,大家的意见无法统一,导致白求恩的要求一直得不到允许。有一次,众人又提起“去前线很难照顾好白求恩”的论调,气得白求恩拍桌子,

白求恩的话立马让纠结了很久的问题变得简单,于是,他的要求得到了批准。

4月20日,白求恩派尤恩去西安取医疗器材,10天过去后,尤恩还是没有回来,着急的白求恩再也等不下去了,于是,他给尤恩留了张字条,让她随后赶上,自己先行离开了延安。

几天后,一行人到达神木县贺家川医院,这是白求恩第一个接触到的八路军医院,医疗器械药品的缺乏令他大吃一惊。

在后来给毛泽东的工作报告中,白求恩一连写了15个“没有”,有的东西少得可怜,却要承担175个伤病员的治疗,白求恩经常胡乱吃口饭,剩下的时间全部都在手术台做手术。

几天后, 白求恩渡过黄河,翻越崇山峻岭后,来到了晋察冀军区的所在地五台山。

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聘请他做了军区的卫生顾问 ,白求恩一口答应。

白求恩听说军区卫生部和后方医院驻扎在30公里外的河北村,当天便要赶过去,大家劝说了半天,才劝他留宿一宿。

第二天一早,白求恩便起床上路了,很快,一行人到达河北村,白求恩在前线的工作正式开启。

第一天,他就检查了附近三个村庄的520名伤员,此后,他连续4天,做了147次手术。

同样,这里的医疗环境也让白求恩揪心,很多伤病员是躺在群众家中的土炕上的,没有正规的手术室,更没有一套完整的手术器械。

纱布绷带洗过后还要接着用,刀子、钳子、镊子等工具都是自制的,这便是军区后方医院的全部家当。

为了改变这样的环境,白求恩提出要建立一个正规的医院 :把伤病员从群众家中转移到一起,还要建手术室、洗漱室、消毒房、储藏室、办公室等等。

白求恩的心意是好的,但他对中国的抗日形势还没有缺乏正确的认知。八路军主要的作战方式是游击战,特点就是流动性大,于是,战友们向他解释,

白求恩不相信,“四周都是一两千米的大山,既没有公路,也没有铁路,日本强盗未必来得了。”

说服白求恩是困难的, 卫生部党委讨论后,还是决定支持白求恩 ,不过最开始要弄得小一点。

7月5日,战士们按照白求恩的计划开始动工了,他一会儿跑去锡匠那里打镊子,一会儿又出现在木工身边。

有人夸他样样精通的时候,白求恩就笑着说,“一个好的战地医生,同时应该是好木匠、铁匠、缝纫和理发匠。”

8月11日, 毛泽东发来电报,指示军区每月给他发100元津贴。白求恩拒绝了这份好意 ,他复电毛泽东,

一个月后,白求恩在给聂荣臻的信件中再次申明,

9月15日,“模范医院”竣工,边区军民送了他四面锦旗,

只不过, 这间集合了白求恩全部心血的模范医院,只落成10天,就因为日本人的扫荡“浪费”了。

白求恩跟着部队转移,走到哪,手术就做到哪,先后医治了142名伤员,做了105次手术。

11月19日,白求恩来到359旅卫生部。前方在打仗,白求恩就在隆隆的炮火声中不停工作。

后来,他去到曲回寺后方医院检查伤员术后的恢复情况,他惊喜的发现,因为战士们负伤后在7小时内得到了处理,治愈率大幅提升。

白求恩高兴的向毛泽东和聂荣臻汇报了此事,

除了治病,白求恩还很注重培训医务人员,他编写了20多种教材,时不时就给大家讲课。

他恨不得大家能在一夜之间就变成超越他的医生,以抢救更多的生命。

1939年6月, 心急如焚的白求恩向军区提出建议:建立一所卫生学校。 军区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7月中旬,筹建开始。

然而,办学校是需要钱的,白求恩知道边区困难,便一再给美国援华委员会写信,希望得到帮助,然而,它们却是不闻不问的态度。

于是,急性子的白求恩决定回美国筹钱。

回国前,白求恩赶上了“冬季大扫荡”,10月27日一上午,便从前线下来40多名伤员。

白求恩忙得脚不沾地, 慌乱中,白求恩的手指被刀尖刺破。 他把手指放在消毒液里浸泡了一会儿,便继续做手术了,并没有太在意这个伤口。

11月1日,白求恩出发前,在病房里看见一名颈部丹毒合并头部蜂窝织炎的伤员,生命垂危。

仔细检查后,白求恩决定手术完再走。然而, 就是在这次手术中,细菌进入了白求恩手指的伤口,他的生命只剩12天。

当天晚上,白求恩的感冒病情加重,夜里几次惊醒。第二天,他还是一如往常去检查伤员,没有人看出他的异常。

几天后,白求恩状态变差,很多人连哄带劝“强制”他休息,只是白求恩的字典里没有“休息”二字。

11月5日,白求恩体温396度,病情加重。11月7日,体温40度,伤口发生转移性脓疡,白求恩终究体力不支昏倒。

聂荣臻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为白求恩治疗!

11月11日,白求恩给前任翻译写信,信中还念念不忘伤员和工作,

同时,他还给聂荣臻写了封长信,信中交代了自己的后事, 还提到希望给弗朗西斯一些生活上的帮助。

1939年11月12日凌晨5点20分,白求恩的心脏停止跳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150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1
下一篇2024-0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