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通告》里面小杜的特别嘉宾是谁演的

《恋爱通告》里面小杜的特别嘉宾是谁演的,第1张

演员表

郎祖筠 饰 罗老师

简介 民乐系老师

方大同 饰 方大同

谢娜 饰 郭大师

简介 设计造型师

谢园 饰 民乐系主任

简介 宋晓青的父亲

曾轶可 饰 陶丽

简介 民乐系女学生、宋晓青好朋友

陈冲 饰 Joan姐

简介 杜明汉的经纪人

乔振宇 饰 慕凡

简介 民乐系才子

陈汉典 饰 魏志伯

简介 亚洲著名吉他手

刘亦菲 饰 宋晓青

简介 民乐系女学生

王力宏 饰 杜明汉

简介 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民乐系简介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在贺绿汀院长加强民族音乐办学思想的倡导下,于1956年正式建立。这是国内音乐学院中最早设立的民族音乐专业学科。当时设民族音乐理论、民族乐队指导、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演奏四大专业。民族音乐理论家沈知白教授担任首任系主任,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卫仲乐教授任副系主任。数年后,民族音乐理论等专业分别归并于音乐学系及作曲指挥系,遂改名为民族器乐系,现名民族音乐系。

 多年来,民族音乐系曾经汇聚了中国音乐界的诸多大家,如:沈知白、卫仲乐、陆修棠、孙裕德、王巽之、王乙、金祖礼、陈俊英,陆春龄、胡登跳等、也培养了许多当代中国音乐的名家大师,如:闵惠芬、项斯华、李民雄、夏飞云、王昌元、杨青、阎惠昌等。为传承、研究、发展中国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族音乐系师资力量雄厚,是我国最早的中国器乐演奏艺术硕士学位授予点。几十年来,在器乐演奏,作曲、理论研究、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成就,在中国音乐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演奏专业获得了各类奖项。

 民族音乐系具有优秀的学术传统和开放的办学理念,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强势,多门专业都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该系有众多的留学生,现已形成以本科生为主体、以研究生为重点的包括专升本、专科生、单科进修生等多种层次教育构架。

 民族音乐系目前拥有一个以霍永刚为团长、戴路青为常任指挥的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及多种组合形式的室内乐团。

 现有主要学科研究方向:

 二胡演奏艺术、琵琶演奏艺术、古筝演奏艺术、笛子演奏艺术、笙演奏艺术、唢呐演奏艺术、柳琴演奏艺术、古琴演奏艺术、民族音乐作曲、民族音乐指挥、民族管弦乐法研究。

 现有本科专业设置:

 民族音乐系本科目前设有音乐表演艺术和民乐作曲二个大专业,共有以下十八个专业方向:

 笙、笛子、唢呐、管子、二胡、板胡、琵琶、古筝、古琴、中阮、扬琴、柳琴、三弦、箜篌、大提琴、低音提琴、民乐指挥、民乐作曲(含戏曲作曲)。

 民族音乐系课程设置:

 共分为以下四大类三十余门课程:

 1、专业课:主修专业、室内乐、合奏、论文写作。

 2、专业基础课:视唱练耳、钢琴、和声、复调、乐理、曲式等。

 3、基础理论课:中外音乐史、戏曲、民歌、艺术概论等。

 4、政治文化课:英语、大学语文、艺术概论、体育、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

 民族音乐系现有教研室:

 弹拨教研室,拉弦教研室,吹管教研室,作曲、指挥教研室,重合奏教研室

 民族音乐系现任领导及办公室成员:

 王建民(系主任)

 刘英(党支部书记兼副系主任)

 徐坚强(副系主任)

 徐碧(系秘书)

 亢爽(辅导员)

中央音乐学院最好的系是民乐系。

中缓丛历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是集民族器乐教学、表演、研究为一体的教学部门,是世界公认的引领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传承与发展的专业教学水平最高的学术基地。该系始建于1950年,原为民乐组,1956年正式建制为民乐系。

隶属于该系的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是目前国内最高水平和最富有活力的民族乐团之一。2013-2015年应邀赴东欧、北美和南非进行访演和交流,向世界展示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提升了中国主流音乐精品文化的国际地位。

近年来该系通过“中国民族音乐节”等学术活动,对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进行多元化的学术探索与成果展示,为搭建当代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创新平台作出积极贡献。

中央音乐学院介绍:

中央音乐学院(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高校首批博士点授予单位。截至2014年6月27日郑弯,学院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覆盖2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截至2018年7月,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357人,其中本科生1546人,硕士生672人,博士生118人,附中(含附小)1021人。扰搜截至2017年8月,学校有在校本科生共设3个本科专业,含52个专业方向,2017年有49个专业方向在招生;设有九个教学系(院)、中心;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共50504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共计1969790万元。

是的,在宋代以前笛箫本是一种乐器。

笛箫的韵味美一般体现在其温润、轻容的姿态;飘逸、自然的旋律;典雅、娴静的音调,以及含蓄、内在的品格,被古代学者誉之为“天籁之声”,虽然并不具有流畅、华丽的技巧,然而,它却独具迷人的气息,远非其他乐器可比。笛箫的指位、舌位、气息与口风令整体演奏韵味极具“抑扬顿挫”之感。譬如说:笛箫的打音和叠音,倘若处理得当,将带给人一种细腻、纤巧之感,别有一番滋味。擞音与颤音的技巧风格也十分别致,带给聆听者一种水的层次感与波动感,令人心情愉悦、耳目一新。应用震舌与泛舌这两种技巧,目的在于表达笛箫之声秀美、空灵之情;历舌、吐舌则体现出演奏人欢快、热烈的情绪;花舌与滑舌则极具华丽、清新之效。通过运用多种演奏手法,将单一的笛箫之声变得虚实相间、层次更迭、顿挫有致、色彩不一,构成了一副颇具趣味、绚丽多姿的美好画卷。笛箫之美可以说是构建在古典音乐美学论及哲学论的基础之上的,起源于“天地与大乐同和”、“大音希声”、“天人相应”、“天人相和”等艺术哲学领域,促使笛箫艺术更为丰富、饱满。

1、二胡雷滢,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曾在广西文艺汇演中获二等奖;全军汇演中获三等奖。蒋瑾,在读中国音乐学院。曾获北京市器乐比赛少年金奖。詹丽君,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曾获ART国际器乐比赛中获得表演奖,在2000年台北举行的国际二胡比赛获优秀奖。殷焱,中国音乐学院毕业。曾获93年南京二胡邀请赛二等奖;96年富士通民族器乐比赛优秀演奏奖。孙婷,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曾获龙音国际器乐大赛银奖。

2、琵琶石娟,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曾获文化部首届全国器乐独奏比赛琵琶青年专业组银奖。张琨,中国音乐学院毕业。曾获河北省器乐比赛少年银奖。仲宝,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曾获河北省民族器乐比赛最佳演奏奖。

3、扬琴马菁菁,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杨松梅,中国音乐学院毕业。曾获北京市民族器乐比赛二等奖、优秀伴奏奖。

4、古筝周健楠,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曾获96年北京市民族器乐一等奖。其演奏乐曲被收入《中国古筝名家名曲》内。

5、笛子孙媛,中央民族大学毕业。曾获首届希望杯民族器乐比赛二等奖。

6、廖彬曲,中央民族大学毕业。曾获广西首届红铜鼓专业大赛二等奖。其他前成员:

7、赵光瑾,琵琶,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曾获西安音乐学院双年度民乐器乐比赛优秀演奏奖、优秀重奏奖。张爽,琵琶,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曾获91年辽宁省器乐大赛一等奖;94年中国音乐学院器乐比赛优秀专业奖。

8、杜文婷,琵琶,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现就职于中国**乐团,曾在山西省艺术中专器乐比赛中连获两届一等奖。霍晓君,二胡,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现就职于中国歌剧舞剧院,曾在99年文化部中直院团国庆五十周年评比展演获优秀演奏奖。王佚文 二胡

9、2009年6月,女子十二乐坊进行了重新组合。因原有成员除廖彬曲、仲宝、石娟三人外,已经陆续离开,所以又增添了十几位新成员,出场人数已经固定为12人:

10、秦子婧: 二胡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在读曾获“百泉杯”器乐比赛银奖原“小女子十二乐坊”成员。

11、上官振楠: 二胡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毕业曾获“沃特杯”器乐比赛一等奖

12、金晶:二胡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毕业曾获“天华杯”二胡比赛三等奖

13、罗翩翩:二胡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毕业曾获“三湘杯”二胡比赛金奖

14、于秋实:二胡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在读曾获全国选拔赛二胡少年专业组一等奖

15、于秋璇:古筝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曾获全国古筝比赛专业组第三名

16、张文静(张静):扬琴中央音乐学院毕业获中央音乐学院民乐比赛优秀奖

17、马慧:扬琴中央音楽学院研究生在读曾获国际民族器楽比赛扬琴専业第一名

18、陈雪姣:竹笛中央音乐学院在读曾获青岛民乐比赛一等奖原“小女子十二乐坊”成员。

19、臧晓鹏:中阮中央音乐学院在读曾获“文华杯”全国器乐比赛中阮少年组银奖

20、唐小媛:独弦琴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在读

21、曾获“文华杯”全国器乐民族乐器铜奖

22、王琳:二胡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

23、曾获第四届“天华杯”全国二胡比赛 二等奖原“小女子十二乐坊”成员。孙潇梦:竹笛中国音乐学院在读

24、孙莉:竹笛中国戏曲学院毕业曾获全国大学生推新人大赛器乐组一等奖

25、张迪:竹笛天津音乐学院毕业曾获通辽市“世纪之声”器乐比赛二等奖

26、闫超婕:二胡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在读

27、曾获“龙音杯”国际器乐比赛二胡少年组第三名

28、田超:扬琴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曾获首届全国青少年艺术新人大赛扬琴专业组金奖。

29、2014年最新成员介绍:

30、古筝:郭璐

31、扬琴:田超、孙莉莉

32、琵琶:石娟、仲洝钡

33、中阮·琵琶:周晗

34、笛子:廖彬曲、孙源

35、二胡:闫超婕、上官振楠、徐卓亭、许慧

36、2019年最新(第四代)成员介绍:

37、二胡:李婉赫(中央民族大学二胡学士)张楠 (中央音乐学院二胡硕士)高小涵(中国戏曲学院二胡学士)祝红 (中央音乐学院二胡学士)

38、琵琶:刘芮含(中央音乐学院琵琶硕士)林钰雯(中央民族大学琵琶学士)

39、杨天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硕士)

40、笛子:蒿小妹(中央民族大学竹笛学士)周书格(上海音乐学院竹笛硕士)

41、古筝:刘诗纯(中央音乐学院古筝硕士、青年古筝演奏家)赵书睿(北京大学古筝硕士)

42、扬琴:黄煌 (中央音乐学院扬琴硕士)

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简介

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建于1958年。自建系以来,迄今已形成了完备的大学本科教学体系,并成为一个能够代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水平的专业学科。历任系主任有:梁芷琼、余苇、黄容赞、陈家骅、苏克、蔡松琦、廖胜京、刘春荣、吴粤北;现任系主任:房晓敏。

半个世纪以来,作曲系的师资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在教学、科研和创作中,涌现出一批具有突出贡献的作曲家、专家、学者,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音乐作品。如:创作方面有施咏康的交响诗《黄鹤的故事》、廖胜京的小提琴曲《火把节之夜》及钢琴曲《红河山歌》、房晓敏的民族室内乐《五行》及二胡协奏曲《幻想曲》、李方的木偶音乐《五羊传奇》、曾宇佳的室内乐《窗外》等;在教材、著作方面有施咏康的《管弦乐队乐器法》、刘春荣的《和声分析》、房晓敏的《五行作曲法》及《流行歌曲写作技巧》、任达敏的《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王小玲的《汉族调式和声技法》、蔡乔中的《探路者的求索——朱践耳交响曲创作研究》、雷光耀的《首调单声部视唱教程》等。作曲系现已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音乐院校、文艺团体、广播电视、音像出版和其它文化单位的骨干;有的已进入我国和我省著名音乐家的行列,并在国际、国内音乐创作比赛中多次获奖。如:李海鹰、卢庆文、黄虹、王小玲、邓希路、杨晓、李方等。

目前,作曲系下设“作曲、作曲技术理论、基础训练”三个教研室。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0人)。开设“作曲、和声学、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管弦乐配器”五门专业课程;此外,还开设了“视唱练耳、乐理、五行作曲法、流行歌曲写作技巧、民族旋律写作、序列音乐写作、朱践耳交响曲创作研究、和声分析、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汉族调式和声技法、近现代高级视唱练耳、音乐英语文献阅读、钢琴、计算机辅助作曲”等多门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简介

音乐学系筹建于1997年10月,1998年开始招生。其前身为音乐理论教研室(1979年始),负责全院的所有史论公共课,其时所开的课程主要有:外国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艺术概论、中国民歌、音乐美学、音乐名作、音乐文学等。教研室成员先后有:崔其焜、关伯基、张文倩、陈荣喜、许树坚、赵婉洁、赵雅瑶、汪波、陈维伦、王润秋、罗小平、黄虹、吴丽玲、邓希路、胥远帆、汪红珺等老师。

1995年,教研室悉数并入音乐研究所,所长为:罗小平;副所长:周广平、何平;党支部书记为:汪波;秘书:汪红珺、陈宏。除了研究所原有的成员(赵宋光、陈天国、罗德栽、陈安华)外,还先后增加了闫笑雨、潘澜(2000年调离)、刘大坚、尚红、周凯模等老师。所内教师依然承担全院的史论类公共课。

1998年,音乐学系从研究所中分离出来,独立建制至今。主要人员几乎都来自原来的音乐理论教研室,后来又增加了年轻一代新教师(均为硕士)。第一届系主任:何平(2004年7月调离);系秘书:陈宏。2004年7月,由邓希路以副主任职衔继任;2005年9月,幸祝香出任党支部书记。下设四个研究室:1音乐史学教研室;2民族音乐教研室;3技术理论教研室;4哲学—文学教研室。目前系里从教与管理人员共29名:赵宋光、陈天国、幸祝香、罗小平、吴丽玲、黄虹、邓希路、闫笑雨、刘大坚、周凯模、王少明、彭莉佳、周广平、邹洪明、尚红、王沥沥、章俊、陈宏、艾福华、黄蕾、张卓、吴志武、黎敏、郑敏、高飞胜、藿橡楠、刘彤文、程亚鹏。谢泽慧老师2007年9月调至现代音乐系工作。

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

现代音乐系 前身为音乐音响导演系。2006年7月正式更名为现代音乐系,同时对原有专业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调整。现代音乐系作为华南唯一高等音乐学府——星海音乐学院的新建系,依托广州经济发展前沿地区特征,与大学城多科环境相衔接,确立了以建立多元化现代音乐特征、全面性现代专业环境为定位的办学思路。经过全面的调研以及全方位的论证,体现当代音乐发展特征,体现当代音乐教育需求,并充分利用多元文化环境,及现代音乐可持续发展因素与当代社会需求度的综合特征,将原音响导演专业优化调整为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同时新增设影视音乐创作、爵士音乐表演两个专业(方向)。从而形成了含盖音乐创作、音乐制作、音乐表演多种专业教学相融合的办学环境。

目前现代音乐系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中有多位是在国内外专业领域中享有较高声誉的音乐家。此外,师资呈现国际化多元特征是现代音乐系在教师队伍方面的重要特色。目前有来自法国、德国、美国等地的多名外籍教师,使得在教学上与世界先进教学理念同步,创造出国内领先的教学环境。同时现代音乐系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包括专业电子音乐制作核心主课室,音乐创作核心主课室,独立的爵士乐重奏课室,爵士钢琴课室,爵士打击乐课室等。电子音乐制作授课室均配备PC与APPLE双系统工作站及专业级音乐制作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音乐制作主干课室配备专业音乐工作站系统,同时全部学生系统亦配备专业Cubase及M-Power制作系统。同时正在建设达到国际顶级水准的现代音乐中心及现代打击乐中心。中心拥有先进的设备与环境,能够胜任电子音乐制作、影视音乐录制与编辑、音乐录音、爵士乐表演与录制等诸多现代音乐教学、策划、创作、录制、表演等工作。

现代音乐系的主导办学理念是致力于对希望以电子音乐创作与制作,**、电视音乐创作及多元媒体艺术作品音乐创作与制作,爵士器乐表演及创编作为艺术事业发展的学生,通过系统、科学的专业理论教学,对应用能力具有指导作用的必要的实践性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教育与培养。同时,特别强调在传授学生相关专业技术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及艺术创作的多方合作技巧,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各自专业领域的兴趣与探索精神,使其在专业素质、创造性、综合审美素养、以及发展性思维与创新精神方面均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从而使其不但获取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更为其未来艺术生涯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与综合素养,以及高度的实践应用水平。

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简介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始建于1957年,发展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通过前后几代领导和教师的努力,及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发展成全国优秀的钢琴教育及人才培养单位之一。无论从师资力量到硬件设施的配置,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都达到了作为一个高度专业化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单位所应有的条件。

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师19人,其中包括如李淇、波波娃、黎颂文、杜宁武、冼劲松等老、中、青几代许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为钢琴事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钢琴演奏家和教师。我系师资结构的几大特点包括学历高(博士及硕士学位占百分之七十)、具有海归经历的教师比例高(百分之五十)、教师队伍中外结合(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美国、乌克兰)。

在教学硬件配套设施,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星海音乐学院从2005年开始搬至广州大学城新校区,在根本上使教学环境得到了一个飞跃。在此基础上,现有数个可供我系使用的演奏厅,都达到了专业演奏厅的标准。并且随着星海音乐学院二期工程的竣工,届时一千三百多个座位的交响乐厅和四百多个座位的室内乐演奏厅将会使我们的演奏设施跃上一个新台阶。在日常教学设施上,所有专业课教室都将在近期内配置两台专用三角钢琴。

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所涵盖的学科领域有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其教学工作主要包括钢琴演奏专业和其它专业如作曲、现代音乐、声乐、音乐教育、乐器工艺、音乐学等系的钢琴必修课。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上,无论是对主科或者是对必修课的教学,我系都建立了非常完整的教学计划体系,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严抓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我系开展了丰富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内容极其丰富,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每学期都有多次来访专家的讲学和演出活动。同时,我系的教师和学生也积极地走出校门,在国内国外各地参加各种讲学、演奏、比赛等活动,其高度的专业水准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由于我系在教学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广东省教育厅于2005年授予我系广东省名牌专业称号。

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简介

声乐系主要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理论素养,并具备较强音乐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从事声乐演唱及声乐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材,学制为本科四年。

声乐系下设声乐、钢琴两个教研组,拥有一支充满朝气、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1人,其中正、副教授有4人,讲师有4人,助教2人。教师中有获硕士学位,有出国留学归来,有国际、国内重大声乐比赛获奖,都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声乐系的学生主要学习声乐演唱的基本知识,接受专业技能的严格训练,使其具有较高的演唱能力。专业课除了声乐课外,还开设了重唱、合唱、歌剧排练、表演、形体训练、外国语语音、正音与台词等课程。专业基础课:视唱练耳、乐理、钢琴、和声、曲式。在教学上,有针对性地全面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声乐系近年来,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学、科研成果喜人,多次在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获奖;在法国第八届哥斯嘎尼国际歌剧比赛获一等奖、在第十三届尼古拉斯施奈德特拉纳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获三等奖、代表学院参加由教育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获专业组一等奖、在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专业组(美声)获银奖、在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荣获二等奖、在科研方面,有承担院级科研项目等。

声乐系的毕业生分布国内外,有的多次在国家、省、市的声乐比赛中获奖,有的担任国家、省级文艺团体的主要演员、有的在担任文化单位、文艺团体的领导职务,还有的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

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简介

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建于1957年,是一个集民族器乐研究、教学、表演为一体的学科,是学院音乐表演艺术学科方向的一个教学部门。

民乐系主要以发展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与理论研究为基础,重点突出岭南音乐文化特色。历任系主任有易剑泉、黄锦培、潘焜尺、陈天国、陈照华、袁德明、殷惠麟,现任系副主任苏素筝、谭炎健。民乐系下设弹拨乐、弓弦乐、管乐三个教研组,附属有一个近百人的民族乐团。

民乐系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9人,青年教师9人。现有在校本科生172人,学制四年。主修乐器有琵琶、古筝、扬琴、阮、三弦、高胡、二胡、笛子、唢呐、笙、打击乐、大提、贝司等13门小专业。专业课程有独奏、重奏、合奏、岭南音乐概论(包括潮乐、汉乐、粤乐)、小型乐队编配。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中国古谱,中国音乐通史、西方音乐通史、戏曲与曲艺音乐、民族音乐概论、艺术概论、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钢琴等并开出10多门选修课程。

民乐系重视民族器乐的教材建设和理论研究工作,重视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据统计,近年来共出版著作、教材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音像制品30多张。在国际、国内的各种比赛中获得诸多奖项,其中包括荣获2000年台湾“千禧国际古筝独奏大赛”第一名,获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古筝专业总决赛金奖和阮专业比赛优秀奖,获国家首届“中华民族基金奖”,获全国“广东音乐比赛”一等奖,获2003年“天华杯”全国青年琵琶比赛三等奖,获第一届“吴氏管乐杯”全国唢呐大赛青年组第三名,等等。民乐系教师经常应邀担任国内各种音乐比赛评委,参加国内外的访问、讲学、演出活动,深受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好评。

管弦系概况

发展历史:管弦系是我院办学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五个教学系之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与教育家。历届系主任有余薇(兼)、刘大汉、梁兆荣。现任系主任席伟泷,副主任李国安、韦玮。

专业方向:音乐表演学科管弦乐器演奏方向。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素养,掌握管弦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备较高的管弦乐器演奏技巧,能在职业团体从事管弦乐演奏,在专业艺术院校从事管弦乐专业教学,在普通大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文化机构从事音乐研究、音乐活动组织与宣传及行政管理的专门性人才与复合型人才。

专业设置: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古典吉他、单簧管、萨克斯、双簧管、大管、长笛、小号、圆号、长号、次中音号、大号、打击乐。

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主科、合奏与室内乐(管弦乐合奏、管乐合奏、弦乐合奏、长笛合奏、单簧管合奏、萨克斯合奏、打击乐合奏、重奏)毕业论文、艺术实践。

师资状况:管弦系在编任课教师44人,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24人,助教6人;博士2人,副博士1人,硕士18人;留学归国人员18人,外籍教师3人。

管理队伍:设有系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支部副书记1人,教研组组长7人(弦乐第一教研组(小提琴)、弦乐第二教研组(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古典吉他)、管乐第一教研组(长笛)、管乐第二教研组(单簧管、萨克斯)、管乐第三教研组(双簧管、大管)、管乐第四教研组(铜管、打击乐)、钢琴艺术指导教研组);办公室秘书1人,乐务1人。

实验团体:设有管弦乐团、交响管乐团两个实验团体。

管弦乐团:由管弦系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青年教师组成,曾接受过国内外著名指挥家的指导,包括指挥家张国勇、丁家琳、美籍华裔指挥家徐志廉、乌克兰指挥家德博洛夫斯基·巴威乐、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胡坤等。多年来,乐团成功演奏了大量的古典、浪漫以及近、现代不同风格的中外交响乐作品,多次出访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及中国香港、澳门。近年来参加的重大活动有:第九届全运会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第四届金钟奖开幕式音乐会、纪念冼星海诞辰100周年音乐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等。乐团现任指挥是留美青年指挥家刘明。

交响管乐团:由管弦系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青年教师组成,曾接受过国内外著名指挥家的指导,包括指挥家于海、程义明、林友声、张海峰、美国指挥家John Boyd等。近几年,交响管乐团活跃在华南及港澳地区,积极推行管乐交响化,多次在星海音乐厅及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交响管乐专场音乐会,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近几年参加的重大活动有:广东管乐学会成立庆典音乐会、广东音乐家协会成立50周年庆典音乐会、第十四届亚太管乐节开幕式音乐会、2006“华南之春”管乐音乐会等。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简介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创办于1980年,27年前音乐教育系的前身为“师范班”,

成立之时只有两张办公桌,三位教师,15位学生。今天音乐教音系已成为星海规模

最大、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设置科学,办学设施先进,教学科研创作表演丰硕的单位。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到目前为止,音乐教育系已初步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科研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富有时代特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是学院重点专业之一。音乐教育系现设音乐教育

兼合唱指挥专业方向。下设有钢琴、声乐、教育理论3个教研室和一个行政办公室。

全系共有教职工49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行政人员4人。目前在校生人数为823人。

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了二千六百多名本科毕业生加上自考生千余名,从根本上解决了

广东省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矛盾,成为广东省基础音乐教育(包括普通高等音乐教育)

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也为全国部分省(区)输送了人才。

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

流行音乐系成立于2006年7月,由原社会音乐系流行音乐演唱、电子键盘演奏专业合并组成。流行音乐演唱专业自1993年起设立,是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最早设立的一批流行音乐演唱专业之一。电子键盘演奏专业自2000年起设立,现在已成为在华南地区最有影响的专业。

流行音乐系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强调艺术实践,培养能在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制作公司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两个专业自设立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文艺人才,有知名歌手周亮、赵鹏、周笔畅、东山少爷等,活跃在省、市电视台的文艺节目主持人宋嘉其、许燕玲、赵荣、姚远、章艳,还有流行音乐市场各个领域的人才。

近几年来,社会文艺活动蓬勃开展,流行音乐市场不断活跃,我系抓住有利时机开拓创新,近三年来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涌现了一批优秀学生,学生在各类流行音乐比赛中获得奖励达100多项。如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的周笔畅获“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亚军,廖寰、张宁分别获第二、三届羊城新秀歌手大赛冠军,电子键盘演奏专业的蔡慧获英国电子管风琴公开赛高级组第三名,多人获得广东省YAMAHA键盘比赛一等奖。在省、市电视台举办的各类流行音乐演唱比赛中,我系学生已成为一支生力军,在舞台上独领风骚,如谢恩民获得南方电视台主办的“敢拼才会赢”年度总决赛季军,肖红、万乘齐分别获得广州电视台主办的“飙歌王”大赛冠军,还有各种优秀奖项多不胜数。

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简介

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成立于2006年7月,前身为社会音乐系。为了更加适应和满足社会对多能一专、既懂艺术,又会管理的音乐人才的需要,学院撤销社会音乐系,建立艺术管理系。

本系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艺术管理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各级文化管理机构、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公司、音像出版社、艺术院校、电台、电视台及各种传媒机构从事艺术管理、艺术策划、艺术传播、艺术经纪、艺术营销等方面工作的既懂艺术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结合很强的交叉学科,该专业以艺术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依托,与艺术鉴赏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统计学等诸门学科相结合,将艺术策划、艺术传播、艺术营销等新型运用门类作为主要教学研究内容;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和媒体技术运用作为特色教学手段,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适应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传媒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

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简介

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成立于2003年,现有在校本科生四百余人,其本科专业设置是广东省高校独建舞蹈专业中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学科系。

舞蹈系教学设施优良,现设中国舞表教专业,以培养具有表演、编导、教学等技能,适应文艺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机构需求的综合性舞蹈人才,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中国舞基本功训练、中国民间舞、剧目排练、舞蹈编导、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解剖学、中外舞蹈史、舞蹈作品赏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外音乐概论、视唱练耳与乐理,舞剧音乐以及数十门选修课,已初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本系凭借星海音乐学院办学50多年所积淀的音乐底蕴,注重学生音乐修养,使舞蹈教育与音乐教育紧密结合,学生以舞为主,舞乐兼修。

舞蹈系有一个团结奋进、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力量强、业务精、素质高、充满朝气的师资队伍,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国内外名校。

舞蹈系注重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市的重大演出活动,本系教师创编的舞蹈剧目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中屡获殊荣、深受赞誉。为广东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本系重视对外交流,时常邀请国内外艺术界知名人士、学者来系讲学、交流,本系师生也应邀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特别行政区访问、交流、演出。本系毕业生才艺出众、德艺双馨,适应社会需要,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为了完善专业结构和学科设置,本系正准备进一步拓展相关专业,并积极筹划招收舞蹈硕士研究生,向更好更强迈进。

星海音乐学院乐器工艺教研室简介

乐器工艺专业教学最早始于1986年,当年在本院附属中等学校招收了中专层次的钢琴调律专业学生,学制三年; 2002年9月经学院党委批准,正式招收第一届钢琴调律维修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同时还在本院的高等成人教育层次中招收了多届本专业方向的学生,2006年11月学院正式成立了独立建制的“乐器工艺教研室”。现任教研室主任梁锐祥。

乐器工艺专业是以乐器工艺专业的理论研究与专业技能并重为主要教学模式,涉及文、理、工等各门类知识的综合学科。该室现设有钢琴调修工艺专业方向,目前有在职教师6人,其中5名常任教师中讲师及以上职称3名,高级职称1名,外聘客座教授2名(含硕士一名,本科学历四名(在读硕士一名);聘任了国际著名的钢琴制造家童志成与中国提琴制作大师中央音乐学院郑荃教授为我们的客座教授。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乐器工艺方面的理论水平,具备较好的乐器修造工艺技术、操作技能与音乐实践能力,能在乐器生产企业营销或专业维修技术岗位(专业钢琴调律师)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乐器工艺教研室自建立以来,其专业主干课程分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两大类课程。该专业方向的教学改革与亮点特色包括:科学设置骨干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将专业实践与学院维修任务相结合;长期坚持教学研究活动制度;积极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强化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

在教学科研成果方面,本专业开办六年以来,任课教师完成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二项;院内科研课题项目一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一项;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文章十余篇,并承担了多次全国与省内乐器行业会议与学术交流。近年来,已有八名毕业生与在校生通过了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学会的入会考核,获得了国家学会的正式会员资格。目前已有的二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乐器工艺专业是学院的组成部分,在今后发展中,教研室本着“务实求新”的办学理念,以“为人师表、育子之心”,加强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学习,抓住机遇,树立创新,兢兢业业工作,将星海音乐学院乐器工艺专业办成“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集乐器工艺、乐器科研、乐器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前沿学科”。

四川音乐学院设有:

作曲系、音乐学系、声乐一系、声乐二系、民乐系、钢琴系、管弦系、音乐教育系、电子音乐系、舞蹈学院、艺术学理论系、歌剧与合唱系、成都美术学、戏剧影视文学系、手风琴电子键盘系、流行音乐学

艺术管理系、乐器工程系、国际演艺学院、传媒学院、艺术教育系、社科学院、数字艺术系、现代器乐系、戏剧系、艺术附中(本部)、继续教育学院(专科部)、基础部、艺术附中(新都校区)等31个教学院系。

开办29个普通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

扩展资料

四川音乐学院(Sichuan Conservatory Of Music)简称“川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以“音乐”为主要办学特色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中国九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高等音乐学院之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是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批准的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 随后历经“四川省立音乐实验学校”、“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音乐专科学校”等发展时期;195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1986年,学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四川音乐学院有锦江校区和新都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下设30个教学部门、18个研究中心。举办有包括附中、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的教育,在校生规模1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2000余人。

参考资料:

-四川音乐学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38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8
下一篇2024-0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