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你们暗恋的小故事?

说一说你们暗恋的小故事?,第1张

2010年8月中旬,我高中开学军训。在烈日炎炎下,教官呵斥我一个动作做错了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当我转头看向男生队伍时。一个男生的侧脸瞬间映入我的眼帘,那是多么好看的,在阳光下闪烁着汗渍的面孔,尽管你长得有点黑,不像我这么白皙,但却激起了我的心跳,我的心脏像要跳出口,天地间我只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声~~2010年9月,班里竞选班干部,你上台参选学习委员,你演讲的那刻,班里很多人选了你,也包括我,你富有感染力的面孔,挂着一丝微笑的嘴唇,刚刚摘下的眼镜的压痕,格子衬衫,我人生的第二次心跳悄然而至~~开学以后,你就坐在我右边的位置。尽管后来你也喜欢上我,班里不少同学都知道,我爱你却也拒绝了你的第一次主动,或许是害羞,或许是缘分不够深。但是我绝不后悔遇见你,你虽然比我小差不多一岁。是95年9月25日的,而我是94年10月26日的,此生对人第一次心动也是最后一次心动。最终你和别班一个可爱的女生在一起,我不怪你,是我没把握住你。对不起,曾经16岁的我太懦弱,不敢接受你,和你恋爱,但是我真心爱过你,此生唯一爱过你,现在我工作了是自由身,却不敢打听你的消息,找回你,因为我害怕听到你恋爱结婚的消息,怕自己承受不起再次失去你,就让你永远活在我心中隐秘。此生不管我和谁在一起,在谁怀中,闭上眼,脑海永远浮现你的面孔,我拿不起也放不下。原谅我现在还是懦弱不敢追求自己的真心去找回你,因为我承受不起失去的痛苦。此生不会再有心跳,心跳全给了你一人你是福建人,我是南宁人,你姓郭,我姓李,你是彝族,我是壮族,或许我们本来就该安好在这个世上的某个地方,直到老去死去,我常常想要是我的一双眼睛能看到你就好了,无需做什么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你一生的故事,悲欢离合都好,只要能看到你,我就不算孤独。从2010年遇见你,直到现在19年,快十年了从来没能将你赶出我的心,我从来没和一个人确立恋爱关系,曾被男人骂是老处女,可我认了,因为无法将你挥之而去,我24了还是老处女,和很多90后实在不一样,别人都说你长的挺漂亮,怎么还没有男朋友,可我的心却在说:我曾经错过了你,我是世上最自卑的女人。对不起,我的初恋,我对你的暗恋曾经班上每个人几乎都懂,可我却说不出口,不敢回应你,如果老天能让我梦见你,我一定会告诉你:你是我一生第一次爱上的人,也是持续一生的伤口。我也许终要嫁人,可是我依然会想着你,直到老去死去那天才能真正带着你心死。谢谢你让我体会到人生真正的爱情,尽管它让我心痛一生,可是这也许是我前世曾经欠你的情债,我不怕用今世偿还你。愿我们来生不再因彼此痛苦,感谢你曾经喜欢过我。今生缘分不够,来生继续互相亏欠。其实再写下这些后,我就去和老同学要了你的****,虽然和你联系上了,在你问我名字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没了说的必要,得知你过的很好,娶了大学同学,孩子快要出世了,心底只有祝福,我不会再见你,除非有一天你又恢复了自由之身,在此之前我不愿意去影响你,插入你美满的生活。其实当年我真的很想问你一句:需要选择的感情还能是爱情吗?所以在你处在选择别人的犹豫中,我也只好选择了放弃,放弃不是因为不爱,而是看到了你的不够爱。你的喜欢比起我当年的喜欢,实在是轻如鸿毛,我宁愿去怀念,也不愿去争夺。

高中时,你不该来我的城市把我的心偷走,又不屑一顾地因为别的女人抛弃它。现在,你更不该来到我的城市,为了你的妻子永久扎根,让我余生和你成为真正的陌生人。

2011年5月8日下午3点,中南大学南校区的subsubbli公寓发生了一起持刀谋杀。行凶者王晓持刀将中南大学一名女学生刺死。女孩当场死亡。男人杀死女人的原因是什么是爱吗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一起回顾一下整个案例吧。

王晓,1988年7月生于山东青岛。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母亲不久就再婚了。在新的家庭里,王晓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他总是选择用网络游戏来麻痹自己,让自己感到快乐。

他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学,并且一直没有认真的工作,因为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一直受到网络虚拟的影响,使他对物质拥有有着强烈的欲望。

受害人张佳(化名)遇害时是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2007年,19岁的王晓遇到了张佳,一个有着可爱笑容的漂亮女孩。他第一眼就爱上了她,并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意,但努力学习的张女士拒绝了。从那以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直到2011年5月2日,张佳从学校来到山西参加他叔叔的婚礼,遇到了同样参加婚礼的王晓。王晓又一次见到了梦中情人,他的心又变得汹涌起来。

由于王力宏从未谈过恋爱,他觉得张佳就像他的初恋。于是,他又满怀希望地向张佳表白,但张佳还是拒绝了。

被拒绝的王晓生心中爱恨交加,张佳的态度让他心中的占有欲走向极端,他生要杀死张佳及其为爱而死的想法。

2011年5月8日,王晓乘飞机从青岛飞往长沙,并联系了在长沙快递公司工作的一位姓李的网民。他让李某以收到快递为借口,邀请中南大学的张佳到他的公寓来。

张佳下了楼,见到了等了许久的王晓。王晓假装要送张礼物,让张回头。说完,他从礼品盒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刺向张家。

张佳被刺数刀,当场死亡。王晓笑着抱起张家的尸体,用那把杀了张家的刀刺向自己的心脏。

警方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调查。奄奄一息的王被送进了医院。王某被成功治疗,但张佳却无法获救。

2012年6月12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此案,判处被告人王晓死刑,并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

面对这样的判决,王晓在法庭上满意地笑了笑,放弃上诉,接受了判决结果。但张佳的父母没有表现出任何悔意,再次哭泣并晕倒。

世界那么大,为什么暗恋一朵花一个被封闭的年轻罪犯被自己的妄想症和占有欲拖入深渊,变成了以为自己是“种爱”的魔鬼,变成了永恒的仇恨,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针对问题的解姐姐初恋是男朋友姐夫韩剧叫《爱的迫降》。

解决方法和做法步骤:《爱的迫降》是一部由韩国KBS2电视台于2016年播出的青春爱情剧,由金贤珠、金秀贤、金素妍、金宇彬、金秀贤等主演。剧情讲述了一个叫做安智熙的女孩,她的初恋是她的男朋友的姐夫,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剧中,安智熙和男朋友姐夫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禁忌。安智熙必须在爱情和道德之间取得平衡,以及在家庭和社会之间取得平衡,以及在爱情和友谊之间取得平衡。

安智熙和男朋友姐夫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一个挑战,但是他们也有勇气去面对这个挑战,他们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他们的爱情也得到了认可。

总之,《爱的迫降》是一部关于安智熙和男朋友姐夫之间的爱情故事的韩剧,它讲述了他们如何勇敢地面对挑战,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他们的爱情也得到了认可。

李姓:天下第一大姓

唐高祖有二十二子,其子孙广播华夏大地,造成了李姓天下第一大姓的局面。今天,李姓人数为全国之首,并且远布海内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大唐建国,李氏宗室诸王甚多,仅李渊就有二十二子。宗室子孙都被封到各地为王,并在各地居家繁衍,形成多个遍布全国的李氏繁衍地。这一点,是李氏宗族繁衍发达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至今,旅居海外各地的李姓华侨,大多以"唐"自居,把大陆老家称为"唐山",足可见李唐王朝在李氏宗族发展史上的巨大作用。

第二,唐朝除了本族宗室迅速繁衍外,还对大量异姓异族赐以李姓,从而大大扩充了李氏宗族的队伍。

据有关资料记载,经过李唐王朝近三百年的赐姓,李姓人数迅速膨胀,明朝时期,李氏已占全国人口的第八位,而清代,已发展为全国的第二大姓。唐朝赐姓的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是其他王朝所不及的,因而,通过赐姓而产生的大量假血缘李氏,使李氏家族更加庞大。

第三,今天分布于海外各国的华裔李氏,其先祖多是当年从福建、广东一带出去的,亦即前述李火德的后裔。他们纷纷远徙,先徙福建境内,再徙广东、浙江、江西,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裔孙迁往海外,形成今天李姓在海外各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局面。

越南李朝

越南,李姓处处可见,这首先与越南在历史上长期使用汉语汉字有关。公元1010--1225年,李公蕴在越南建立了李朝。

公元初,马援远征骆越,把汉字带人越南。在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汉语汉字一直受其官方的提倡。特别是公元10世纪以前,越南是中国封建王朝管辖下的郡县,时称交趾。安南。我国中原地区的人民大量、持续地移居交趾、安南,从而使汉语汉字普遍通行。由于汉文化的影响,越南人以汉字作为姓氏。李姓作为百家姓之一,自然在越南人中被接纳使用。但是,李姓成为今天越南的一个大姓,是与越南历史上的李氏王朝有关的。

11世纪初叶,李公蕴在越南建立了李朝政权。李公蕴,原籍福建省人,后来他侨居越南北部的古法乡(北宁天德)。据说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曾得到越南黎朝皇帝的重用,任殿前指挥使,在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黎朝皇帝龙铤于11世纪初驾崩,朝中大臣平素敬畏李公蕴,便纷纷拥护他为皇帝。于是李公蕴于公元1010年登基,成为李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李太祖。

李公蕴即位后,迁都大罗城。由于他来自中国,对中国文化特别有感情,所以他所实行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仿照中国。他仿照中国的式样建造宫殿,又大力提倡汉语汉字,1010年的《迁都诏》就是用汉字写成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仿效汉文化的传统,采用赐姓的手段来加强政治统治,信的子孙也都沿用此法,因而在李朝统治时期(1010-1225),李姓被广泛地赐予有功的文臣武将,从而使李氏宗族在越南急剧膨胀。

越南李朝与当时中国的宋王朝关系一直很密切,李公蕴曾被宋真宗封为"交趾郡王"兼静海节度使,直到公元1028年之前,越南李朝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李公蕴之后,李朝有七位皇帝,他们是李太宗,李圣宗、李仁宗、李神宗、李英宗、李惠宗、李昭王。李圣宗在位时,改国号为"大越南",他被宋仁宗封为"安南王"。他大力仿效中国的各种制度,特别崇尚孔子,命令修建孔子庙,今越南河内的文圣庙,就是当年的孔子庙,气概宏伟。李圣宗还仿效中国科举制,置博士科招揽人才。这些制度的实行,使其国泰民安。

在李英宗时,宋朝孝宗封其为“安南国王”。此后,由李惠宗继位。李惠宗无子,便由其女儿昭圣公主继位,是为昭王。后来昭圣公主与李朝大臣陈守度的侄儿陈日照结婚,不久就让位给日照。于是,李氏王朝的统治至此宣告结束。

由此看来,越南李朝是由中国华侨建立的一个王朝,这在中国华侨史上当然是件大事。正是这个李氏华侨建立的王朝,使李氏宗族在越南大放光彩。

今天,生活在越南境内的李姓家族,正为越南的昌盛繁荣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朝鲜李朝

李、金、朴、崔为朝鲜四大姓。在朝鲜历史上还建立了著名的李朝。

今日朝鲜,李姓甚多,这是中朝两国自古以来的密切关系发展的结果。

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中叶的朝鲜第一个封建国家高句丽起,朝鲜就先后与中国的汉朝、隋朝、唐朝等封建王朝有着频繁的往来,特别是唐朝,其高度发展的文明,对朝鲜产生深远的影响。中朝两国,一衣带水,尽管历史上双方之间存在战争,但相互间的友好往来却是主流。正是因为这样,今日朝鲜文化中处处叫见李层王朝文化的影响。

公元7世纪,中国唐朝文化对新罗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新罗这一朝鲜三国中开国最早的古国,"声名文物,慕效中国,颇斐然可尚"。慕仿中国唐朝的姓氏,是当时新罗慕效中国的内容之一。

古代新罗、高丽摹仿汉姓,是以朝鲜社会长期通用汉语、汉字为基础的。现今朝鲜常用的143个姓,全来自于汉族姓氏。其中,金、李、朴、崔为朝鲜四大姓。

李姓之所以在朝鲜社会中成为大姓,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公元6世纪,李唐王朝先后征服了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并一直持续到7世纪末。在这样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朝鲜置于唐朝的统治之下,其赐姓、改姓的大有人在,在李姓贵为国姓的时代,本来就使用汉姓的朝鲜人中李姓自然很多。其二,公元14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是李成桂在朝鲜建立的李朝政权统治时期,在五百余年的李王朝的统治期间,赐姓是其强化政权的重要手段。李王朝在灭掉王姓的高丽国后,也按照汉文化的传统,除了下令以前被赐王姓的人恢复其原姓外,还大赐李姓。赐姓使李氏宗族在朝鲜得到空前的庞大。

朝鲜历史上著名的李氏人物多不胜数,古代史上的抗倭英雄李舜臣,以龟船击灭倭寇数百;朝鲜李朝时期有哲学家、诗人李混及哲学家李潠皆著名于世;在现代史上则有李承晚。朝鲜李氏在其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犹太李姓

犹太人李姓是唐朝以来的赐姓,世代居住在开封附近,后代也有迁到上海居住的。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外国人家族,这就是自古以来定居在中国、并在后来加入了中国国籍的犹太人。

犹太人早自唐代起,就大批进入中国。至宋代,形成来华高潮。他们从海路、陆路而来,远涉重洋,历尽辛苦。他们带来了西洋布,把它进贡给皇上。

李姓,在今中国的犹太后裔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河南开封,其李姓犹太后裔不少,据潘光旦《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中说:"开封教人中李氏的一族,即《守汴日志》作者李光壂的一族,是早在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后)便从北京移居开封的。"

据上书载,正德七年(1512),重建庙宇,维扬金溥和开封本地的俺、李、高三姓教人(犹太人)合请道经一部,立二门一座。可见李姓犹太人在开封是有一定影响的。

今上海也有李姓犹太后裔。据《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中材料记载:有一个叫李Ching-shen的犹太人,于1901年6月应中国社会救济组织的犹太人之邀请,来到上海,称有丁口140人。1902年3月,李Ching-shen再次与其子到沪,而且还带来六人。后来李Ching-shen逝世于沪,葬犹太坟山。李Ching-shen 的儿子李Tsungmai来沪时年仅12岁。

《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中的"氏族与人物"一目里,还对犹太人李氏的另一族来源作了介绍,其资料说:"李氏即'利微'之改称。宋元间未改,宋孝宗时,掌教有利微五思达,至明,可能更早,则满喇多属李姓。"

犹太李氏不仅人数多,名人也不少,例如,清代有一位叫李光座的犹太后裔,为河南祥符人。在顺治年间,考中进土,曾为康熙二年(1663)碑书丹,才气不小。他历任云南按察司副使及均州知州。据光绪《均州志》载:李光座在任均州知州时,洁己爱民,缓征惜役,民赖以安。

回族李姓

回族聚居于我国大西北的宁夏,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唐宋以来,回汉民族关系密切,在这个既有伊斯兰教文化特色、又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民族中,李姓回人也不少。最著名的有明代大哲学家、思想家李贽。

李贽(1527-1602),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曾任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

李贽一生性情刚直,虽做官二十余年,却从不阿谀奉承,后弃官勤奋写作。李贽以大无畏的精神,公开反对道学家所宣扬的道统,把《六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看作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把统治阶级比作"吃人的老虎"。为此,深为明朝政府所不容,后遭诬入狱,倔强不屈,在理发时,夺过剃刀自刎而死,时年76岁。

李贽著述满车,明、清两代都被列为禁书,现存的著作有《李氏藏书》、《续藏书》、《李氏焚书》、《续焚书》、《李氏文集》、《李氏丛书》等11种,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回族李氏,还有元代曲家李耀卿,清末武术家李冠铭,清末伊斯兰教学者、阿拉伯文书法家李朝真等著名人士,他们对祖国的历史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賨人李氏

賨人李姓是古代成汉国的国姓,后来他们迂到四川、湖南、甘肃一带。

賨人,是秦汉时期生活在湖南,四川的少数民族,是古代巴人的另一名称。据说今土家族当属古賨人(巴人)之后裔。

在西晋末年,賨人有一个李姓大家族,生活于巴西宕渠(治所在今四川渠县东北),这个家族成员有李荡、李庠、李班、李特、李流、李雄,李期、李寿、李势、李骧等,曾建立了成汉国,割据一方。以后这个家族从四川迁徙至略阳临渭(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南)。

土族李氏

土族李姓本为土司族姓。土族人口虽少,但其姓李之人却不少。据说,这些土族李姓,是出自前土司的族姓。土族历史上曾有西李土司、东李土司和其他等数十土司,属李土司管辖的部分人后来就随了土司的族姓而姓李了。

著名的土族李氏,有明朝官吏李文、元末明初土族官吏李南哥、明朝官吏李央、明末清初土族官吏李天俞等。

高车李氏

高车的李氏由来,或因赐姓,或因汉化改姓。

高车,为中国古代铁勒族的别称,因铁勒使用的车轮高大,故名。

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高车李氏,如北魏北周大臣李远(527-557),孝武帝时,官至车骑大将军,后又拥立北周孝闵帝代魏,进位柱国大将军,享有殊荣。

北魏、西魏将军,北周大臣李贤,也是高车族,在任期间,多有战功;高车族的李询,为北周、隋大臣,官至上柱国,封陇西郡公,政绩显著;高车族李浑,为隋朝大臣,官至右骁卫将军、光禄大夫、右骁卫大将军;高车族李基(531-561)。为西魏、北周大臣,为宇文泰女婿,官至车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正中大夫;高车族李崇,为北周、隋大臣,屡有军功,官至大将军、上柱国;高车族李敏,为隋大臣,娶周宣帝后女,曾随炀帝征高丽和辽东;高车族李雅,为北周大臣,曾因军功封为西安县男,任大都督,后又任大将军、荆州总管;高车族李穆,为西魏将军、北周大臣,多有战功,官至大都督、大将军、柱国大将军、大司徒、上柱国;高车族李叔明,本姓鲜于,大历末改李姓,官至检校户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在东川20年,治理有方。

白族李氏

白族李氏与杨、赵,董为名家,各据山川,不相役属。

白族,这个自古生活在云南大理境内的民族,在一千余年以前,就已经有了姓氏。

早在三国时期,白族酋长中不少人被赐汉姓。《白僰古通记浅述》载:诸葛亮南征大理,"册封仁果九代孙龙佑那为采地主,赐姓张氏,又赐各酋长杨、李、赵等姓"。

至明代,白族人自称为"白人"、"僰人"。《洱海丛谈》记载:"僰人至明初,其人多姓李,姓杨,谓之民家……民家皆操蛮语。"

正是由于汉白两族文化的长期交融,李姓与其他汉姓才在白族姓氏中,有了一千余年的历史。在白族数十种汉姓中,李姓居于前三位,人口众多。

当然,在今云南境内,除了白族李姓外,还有不少是从外地迁徙至云南的李姓汉人。据田方、陈一筠《中国移民史略》考证,在诸葛亮南征后,虽不留汉人、汉兵,但实际上在云南出现了不少汉族大姓,其中李恢就是内地汉族移居云南而成为地方上拥有实力的大姓,李恢旧籍为俞元(今澄江),在当地为大姓。像李恢这样迁入云南的汉族李姓,当然不止一个。

唐将梁建方曾在贞观年间自越(崔乃)率兵讨西洱河蛮,他看到的当时西洱河的情形是:"其他杨、李、赵、董等数十姓,各据一州,大者六百,小者二三百产,无大君长,不相统一,语虽小讹,其生业风俗,大略与内地同,自云本皆华人。"在这些"自云本皆华人"的汉族大姓中,李姓宗族整族而迁、聚族而居的情况,清晰可见。

正是由于汉白民族的融合,至今云南李姓,谁是汉族,谁是白族,已经无法分辨了。真可谓异族同宗。

历史上著名的白族要姓人物很多,如宋代大理国大臣李紫琮,明代白族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理学家李元阳,清朝白族学者李倬云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历史上著名的白族李氏很多,如清代诗人李于阳(1784-1826),善诗词,同戴纲孙等人一起被誉为"昆华五子"。著有《苍华诗文集》、《紫云集》、《游子吟》、《杜声录》,其《即园诗钞》被收入《云南丛书》,流传甚广。还有明代白族史学家李元阳。任江阴郡守时,打井修堤,解决民困,百姓命井名为"李公井",以示纪念。曾校刻《史记题评》、《十三经注疏》和《杜氏通典》,又编纂《云南通志》、《大理府志》等,为王守仁性理学在云南的奠基人之一。

李根云,是清代白族学者,进士出身,有《过十八滩》、《瑞雪行》等诗,流传于世。

李倬云,为清代白族学者。专攻史志,擅长诗文,编纂咸《鹤庆府志》26卷,流传至今的诗文有二十多篇。

李崇阶,也是清代白族学者,进士出身,学识渊博,特别对儒学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儒学正宗》、《圣学宗传》、《正学录》等书及诗集《釜水吟》。

壮族李氏

壮族一直使用汉文,其李姓也来自汉文化。

壮族,主要使用汉文,其汉姓来自汉文化。在约一千多万的壮族人口中,李姓占有重要的地位。

著名的壮族李氏,有明代官吏、学者李璧(?-1525)。李璧科举出身,曾在金陵(今南京)讲学,颇受崇敬,被受教者称为"今之胡瑗"。著有《剑门新志》、《琼敌录》、《名儒录》、《剑阁集》及《燕京乐谱》。李文彩(一1872)清广西壮族农民起义首领,曾提出"官租民租一概免交"的口号,深得人心。太平天国起义时,先后配合石达开、张秀眉作战,曾活捉清总兵、游击等将领。此外还有李锦贵(一1862),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壮族农民军领袖;李开芳(一1855),为太平天国将领。壮族李氏为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畲族李氏

唐朝光启二年李姓畲族随闽王王审知由海道来闽。

在畲人的《开山公据》中,也记载了其祖先盘瓠的传说,其内容与瑶人《过山榜》大同小异。在赐姓方面,畲人主要得姓为盘、蓝、雷、钟,但仍有李姓。福建霞浦县畲族族谱中记载:光启二年(886),盘、蓝、雷、钟、李等姓畲族三百六十余丁口,从闽王王审知由海道来闽,至连江马鼻道登岸,徙居罗源大坝头。至今,畲族人民中,除雷、蓝、钟为大姓外,还有不少姓李的。

著名的畲族李氏,有元代畲族农民起义领袖李志甫,据漳州起兵反元,曾击败宋将搠思监。

瑶族李姓

盘瓠与评王公主生下的第五男姓李,名应瑞,是瑶族李姓的先祖。

有关瑶族十二姓的传说,据《过山榜》所载,盘瓠与评王公主生下六男六女,得赐十二姓。其中五男姓李,名应瑞,封本司仆射郎官、紫金大夫,食邑1000产。

现湖南江华湘江竹市及广西罗城等地有《十二姓瑶人来路祖途》存件,据其记载:平王一十八年寅卯岁,景定元年1206四月初八,洪水泛滥,淹没天门,七天七夜,人民尽绝,平王派发二男,与天子三女(伏羲兄妹),以槐阴树为媒,拜结为夫妻,于是繁衍出百家姓。盘王自然是百家姓中的一姓,他的六男六女,又分赐十二姓:盘、沈、鲍、黄、咛、邓、周、赵、胡、唐、雷、冯。

五男李应瑞,在随十二姓瑶人八月十五日飘湖过海后,先与其他七姓瑶人为避官祸,会合在上五堡京子村居住,至嘉靖十三年(1534),又与其他七姓瑶人,到江华龙山开垦落业,李姓总管江华龙山七里岭一段,为山主。其子孙有李锡韩、李锡进,号名李目郎、李九郎。其后世系不详。著名的瑶族李氏,有清代广东八徘瑶民反清首领李英,还有清代湖南瑶民起义首领李元发等人。

苗族李姓

李姓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普遍能见到,其原因,除了唐朝大量赐给异族姓名外,还有少数民族本身汉化的问题。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中,李姓被多个民族所接纳、使用,并世代传袭,从而使李氏宗族的民族成分丰富多彩。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百万以上的大族,有半数以上人口生活在贵州高原,其余分布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区。

苗族本来没有姓氏,在清代之前,其称谓一直是"子父连名制",即以本名加父名。例如确波,"确"是本名,"波"是其父名。至清代,苗民普遍有了汉姓,这是在清朝改土归流的过程中出现的。清朝官府在编制户籍、登记造册时,往往以汉姓之音来代替苗名,例如户主(男性)名"务收",负责登记的官员就将"务"译为"吴",于是就成了"吴收"。还如"郎"被译成"梁";"枉"被译成"王";"掌"被译成"张",如此等等,汉姓大量出现在苗民中。

苗族之李姓,最初也是从苗名中转化来的,是苗语名字"拟"的讹写,"拟"是苗语水牯牛之意。按照"子父连名制",现今苗族的李姓,其苗姓为"孟恩路"。今黔西威宁地区的七大苗姓中,就有李姓。

苗族李姓还来自汉苗通婚及子女的老师为其改汉姓。

李现,是最近很火的《亲爱的,热爱的》剧中男主。李现在2011年参加了**《万箭穿心》踏入娱乐圈。2016年,他还参加了《法医秦明》,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不过,真正让他火起来的,还是和杨紫合作的一部《亲爱的,热爱的》,在剧中他以一个英俊冰冷的角色俘获了众多粉丝的心,与杨紫在剧中的甜蜜剧情也是分分钟甜到心坎里,并且让人心里燃起熊熊烈火。

李现的本名是李晛,听上去是没什么不一样的,但是寓意非常不错,晛这个字的意思是遇到阳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576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