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江湖诗派的问题

有关江湖诗派的问题,第1张

南宋时代的江湖诗派,是一个以当时的江湖游士为主体的诗人群体。属于这一诗派的江湖游士,是由下层知识分子构成的社会阶层。江湖诗派的出现,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江湖诗派大约兴起于13世纪初叶,即南宋中期。当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风开始衰落,代表着南宋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也相继谢世。一向热闹的诗坛,开始寂寞起来。最早打破这种寂寞的是“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寒砧注:徐照,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徐玑,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亦称灵芝,号天乐。四人同为南宋永嘉(今温州)人,因其字号中皆有灵字,人称“永嘉四灵”。这四位永嘉诗人,在大儒叶适的揄扬、鼓励下,提倡姚、贾寒砧注:贾岛、姚合,诗以境界狭仄而语言工巧为特点,世称“姚贾”,反对“江西”,为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四灵”的创作,受到了同时一大批江湖诗人的推崇和效法。宝庆元年(1225),钱塘书肆陈起把以当时江湖诗人的作品为主体的一些诗作汇辑起来,刻成《江湖集》,客观上总结了宝庆前江湖诗歌的创作成果。在他的周围,吸引了一批江湖诗人,进一步促进了江湖诗风的普及。而在江湖诗人不断扩展活动规模之时,更出现了一位领袖人物——刘克庄。在江湖诗人中,刘克庄不仅创作成就最高,而且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创作理论。他喜欢指导青年,奖掖后进,因而受到许多人的追随。同时,他又不满足于对“四灵”亦步亦趋,而是带动一批江湖诗人,开拓创作领域,使得江湖诗风不断得到了深化。这样,以“四灵”为先驱,以陈起为声气联络,以刘克庄为领袖的江湖诗派,便正式以一个群体的面目出现,成为笼罩南宋中后期诗坛的主要力量。

江湖诗派的成员,计有138人之多。这样一大批诗人,是在宋代的政治、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文化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背景中产生出来的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在文化史上,也常被称为江湖游士或江湖谒客。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十三《跋玉融林鏻诗》说:“今世之诗盛矣,不用之场屋,而用之江湖,至有以为游谒之具者。少则成卷,多则成集,长而序,短而跋。虽其间诸老亦有密寓箴讽者,而人人不自觉。”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评戴复古《寄寻梅》说:“庆元、嘉定以来,乃有诗人为谒客。龙洲刘过改之之徒,不一其人,石屏亦其一也。相率成风,至不务举子业。干求一二要路之书为介,谓之‘阔匾’,副以诗篇,动获数千缗以至万缗。如壶山宋谦父自逊,一谒贾似道,获楮币二十万缗,以造华居是也。钱塘湖山,此曹什佰为群。”赵文《青山集·诗人堂记》说:“近世士……为诗者益众。……夷考其人,衣冠之不改化者鲜矣。其幸而未至改化,葛巾野服,萧然处士之容,而不以之望尘于城东车马队之间者,鲜矣,”从这些出自晚宋或宋元之际作家之手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谒客已形成了一个较广泛的群体;其二,谒客的主要干谒手段是诗;其三,行谒的主要对象是达官权贵;其四,行谒的目的是求乞钱财。所有这些,构成了江湖谒客的基本特征。对此,以往的学者每认为反映了这些文人人品之卑污;而换一个角度看,实则也反映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发展到宋代尤其是南宋所发生的变化。

仕与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两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自魏晋以来,这两种方式实际上已经并行不悖,不再存在什么矛盾了,王康琚提出的“大隐隐陵薮,小隐隐朝市”(《反招隐诗》),就为那些真正的或号称为市朝形迹、山林心肠的文人找到了最好的依托,从此可以堂而皇之的出仕,而不必有任何心理障碍了。但南宋江湖谒客游谒权门,丐私书,求俸余,既不愿走科举之道,也不愿枯守山林,从而成为一个既非“大隐”,也非“小隐”的非官非隐的群体的现象,使得这一传统发生了倾斜。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一生都在漫游江湖,行谒贵门,追求物质享受是他们主要的甚至是全部的生活内容。这种情形,反映出日渐发达的商品经济对读书人的影响。如果与许多反映市民意识的话本小说中鼓吹发财致富,追逐物质享受的描写比观,真是若合符契。再者,江湖谒客以诗游谒江湖,靠投献诗作来换得达官贵人的资助,使得原来被孔子认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诗变成了具体的谋生手段,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变化。它意味着诗歌由对政治的依附,转为兼对经济的依附;诗歌在客观上进入了市场,也就出现了诗人有作为一个职业而独立存在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的传播可以经过艺术市场的中介来实现,受到艺术市场的价值规律的支配,来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艺术的商品化,便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表现独立人格的前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应该对这一现象所出现的意义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对其商品化的不充分性和相应出现的弊病也应该有所认识。

江湖诗派的出现尽管在文学上有着种种必然性,但其中书商陈起(字宗之,号芸居)的作用明显是极其重要的。就其出版活动而言,他刊刻了许多中晚唐诗人的集子,不仅迎合了当时盛行的晚唐诗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他的贡献更主要地表现在通过开书铺与江湖诗人的联系上。

首先,他为同时江湖诗人刊诗,常常兼有选家的身分。黄文雷《看云小集》自序说:“芸居见索,倒箧出之,料简仅止此。自《昭君曲》而上,盖经先生印正云。”许棐《梅屋四稿》自跋说:“甲辰一春诗,诗共四、五十篇,录求芸居吟友即可。”张至龙《雪林删余》自序说:“予自髫龀癖吟,所积稿四十年,凡删改者数四。比承芸居先生又为摘为小编,特不过十四之一耳。……予遂再浼芸居先生就摘稿中拈出律绝各数首,名曰《删余》。”陈起将这三位诗人的作品选为小集,当然带有使其易售的目的,但也不可否认,其中还有艺术上的考虑。陈起的审美观即对晚唐诗的偏嗜,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他对所刊之书的选择。由于陈起为江湖诗人刊诗是常见而且多见的,因此,他的影响便自然反映在其中。

其次,他往往直接向诗人索诗,有类于现在出版社的组稿。黄文雷的例子已见上。又如危稹《巽斋小集·赠书肆陈解元》二首之一说:“巽斋幸自少人知,饭饱官闲睡转宜。刚被旁人去饶舌,刺桐花下客求诗。”赵师秀《清苑斋诗集·赠陈宗之》说:“每留名士饮,屡索老夫吟。”这说明陈起经常关注着同时江湖诗人的创作情况,并与他们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江湖诗人作为陈宅书铺的基本作者队伍,其创作自然得到了陈起的鼓励和扶持。

第三,陈起的书铺是当时江湖诗人的一个活动中心。在他这里可以借到书,如张弋《秋江烟草·夏日从陈宗之借书偶成》:“案上书堆满,多应借得归。”赵师秀《清苑斋诗集·赠陈宗之》:“最感书烧尽,时容借检寻。”这样,他的书铺便兼有了图书馆的性质。另外,对一些无力购书的贫士,他还赠送书籍,允许他们赊书。如许棐《梅屋四稿·陈宗之叠寄书籍小诗为谢》:“君有新刊须寄我,我逢佳处必思君。”黄简《秋怀寄陈宗之》:“惭愧陈征士,赊书不问金。”这样,他的书铺就并不完全是商业性经营;而一大群江湖诗人聚集在他的周围,也不完全是功利性交往。题为陈起所编的《南宋六十家小集》,60位诗人中,有18位和他有唱酬,足见他在当时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当然,最能反映出陈起的影响的,是他在宝庆元年(1225)所刊刻的《江湖集》。 这部主要收录当时江湖诗人作品的集子,标志着江湖诗派开始左右诗坛,管领一代风骚。书一刊出,即引起很大反响。当时名家韩淲写诗赞云:“雕残沈谢陶居首,披剥韦陈杜不卑。谁把中兴后收拾?自应江左久参差。”《〈江湖集〉钱塘刊近人诗》)应该说,江湖诗人能够作为一个群体在诗坛上出现,陈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流派的产生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但以一个书商之力就能促使一个流派的形成,却还是不多见的。尽管后世书商并没有像陈起那样与一个文学流派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但他们的作用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明、清两代,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其间书商的活动往往起了迎合或推动作用。如明代嘉靖年间,翻刻旧籍之风甚盛,显然与复古运动有关;清代乾嘉之际的刻书业,似乎与乾嘉学派的出现互相配合;一直到现代,茅盾、叶圣陶等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等刊物,郭沫若、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主编《创造》诸刊,在当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两个组织后来形成两个流派,当与他们的出版活动不无关系。站在整个学术文化史的高度,反观陈起的诸项活动,就更能看出其独特意义了。

在诗歌主题上,江湖诗派也有自己的特色。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来。一是对于江湖诗中的政治现实内容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不能像过去有些学者那样,不加分析地就说这个流派“在内容上琐屑、细碎,不敢接触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在收诗5340首的《南宋六十家小集》中,体现忧国忧民之怀即具有政治内涵的诗便有180首以上。而通过具体考察,我们发现,当时所有的与国家安危有关的重大时事,在江湖诗人的作品中几乎都有反映。如赵汝鐩《野谷诗稿》卷二《古剑歌》、黄大受《露香拾稿·老寋行》、毛珝《吾竹小稿·甲午江行》等,或借写“开禧北伐”,表示对恢复大业的期待;或写四川宣抚副使吴曦的叛变给南宋政权造成的危害;或对宋蒙联合灭金发表自己的见解,无不浸透着深刻的现实感。江湖诗人揭露南宋租赋之重,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写得比较出色。如赵汝鐩的《耕织叹二首》,将农民生活的悲惨与统治阶级的剥削加以对比,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被钱钟书先生评为“是把这个不合理现象(即劳者不获,获者不劳)写得最畅达的宋代诗篇”(《宋诗选注》)。其实,放在整个古代诗歌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完全可以说,这类作品是南宋政治社会的形象的反映。二是应该看到江湖诗人对于羁旅生涯的体验有着独到之处。如我们所熟知,古人的乡土观念很重,他们向往安宁,留恋故土,对于行役有着本能的排斥。但是,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都有不容自由选择的情况,人们由于种种需求,不得不离乡背井,跋涉风尘。于是,乡愁羁恨便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永恒的主题。但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人身上,感受的层次和表现的方式都有不同。拿江湖诗人和南渡诗人比较,后者虽然也写乡愁羁恨,但总是同时含蕴着国难的内涵。在他们的羁旅诗中,我们较难找到对个人生活的精心刻画。深沉的感喟冲淡了他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内省,导致了他们对乡愁羁恨的粗线条勾勒。江湖诗人则不然,行役的生活方式虽然是他们为改善自己的处境所作的选择,但这条道路也往往导向不可知的未来。因此,自然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使他们加倍的敏感;而客路的艰难,羁旅的悲苦,更使他们有着入微的感受。这样,在他们的笔下,飘泊的生活往往更带有纪实性,表现得更加切近,更加细腻。比如说,他们的作品中总爱写清晨和深夜,因为这两段时间对他们的心灵刺激特别深。又比如说,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友谊题材,也与他们飘泊在外的心灵感受有关。所有这些,都反映出这个群体的独特之处。

江湖诗从整体上来说,艺术水准是不高的。但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作为那个特定群体的心灵活动,却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对于江湖诗,前人经常加以讥评的,一是“小”,二是“粗”,三是“俗”。如果不戴有色眼睛,这能否理解为一种不同于前人的审美情趣呢?这就要涉及江湖诗人的审美情趣。首先,江湖诗中有一种纤巧之美,包括小、巧、纤、细四个方面。江湖诗的气象确实小,体制也小,但这并不一定是他们的失败之处。生活是多侧面的,文学作为表现生活的一种手段,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峻岭奇峰固然壮观,小桥流水也同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江湖诗人不擅大篇,只能说明他们的才力较小和爱好较偏,因而未能全面地掌握各种体裁。况且,他们之所以能够领数十年风骚,恐怕也与此不无关系。相反,如果他们抹杀了自己的这一特点,强不能以为能,则等待着他们的只有失败。其次,江湖诗中有一种真率之美,具体表现为真率放任,无所拘检,特别是在对个人欲望的表白上,几乎毫无遮掩。如危稙《上隆兴赵帅》和刘过《上袁文昌知平江》诸诗,都是如此。这种感情形态对诗风有着一定的影响。江湖诗往往或一气呵成,不假修饰;或在近体诗中多用流水对和复辞对仗,都与此有关。第三,江湖诗中有一种平俗之美。这是因为江湖诗人低下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的生活与一般市民较为接近,能够观察到市民阶层的生活层面,也能够体味到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先说题材。在江湖诗中,或写书商卖书,如陈起《〈史记〉送后村刘秘监兼致欲见之悰》;或写村儿学字,如宋伯仁《嘲不识字》; 或写乡人接客,如危稹《接客篇》;或写塑偶求子,如许棐《泥孩儿》,都是前人不写或少写的。再说表现手法。江湖诗在情感上是露而尽,在描写上是切而近,在对仗上是工而巧,固不待言。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江湖诗中句意求熟的倾向。江湖诗或字句陈熟,或命意凡熟,影响了其创造性。如徐玑《山居》中“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二句,不失清新,实则出自杜甫《水槛遣心》“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朱继芳《听雪》:“瓦沟初瑟瑟,隐几坐虚日。良久却无声,门前深几尺。”也还不错,但句意则全自陶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来。陈陈相因,缺乏新意,当然是不值得称赏的。但是,江湖诗人迹近市民,而江湖诗歌亦在市民中很有市场。当时的市民阶层虽已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受其身分和地位的制约,不可能太博学,也不可能大量地接触前代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看,江湖诗人的创作,在文学史上固然是熟句、熟意,但对那些具体的读者来说,却仍然能够引起新的感受。因此,我们不妨把江湖诗人的许多作品,视为古代若干优秀作品在较低层次上的再现,因而这些诗虽无很高的审美价值,却仍然被许多人所接受,甚至喜爱。

江湖诗派是宋代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活动时间也很长,达半个多世纪,而且是当时诗坛的主要力量。对于这个流派,还有许多问题,如江湖诗祸、诗派成员的共性与个性以及他们的时空观念等,也都是饶有意味的。

江湖诗派开创者——

刘克庄(1187~1269)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戴复古(1167~1248?)性喜漫游,以诗闻名于公卿间。

南宋时代的江湖诗派,是一个以当时的江湖游士为主体的诗人群体。属于这一诗派的江湖游士,是由下层知识分子构成的社会阶层。江湖诗派的出现,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江湖诗派大约兴起于13世纪初叶,即南宋中期。当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风开始衰落,代表着南宋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也相继谢世。一向热闹的诗坛,开始寂寞起来。最早打破这种寂寞的是“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寒砧注:徐照,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徐玑,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亦称灵芝,号天乐。四人同为南宋永嘉(今温州)人,因其字号中皆有灵字,人称“永嘉四灵”。这四位永嘉诗人,在大儒叶适的揄扬、鼓励下,提倡姚、贾寒砧注:贾岛、姚合,诗以境界狭仄而语言工巧为特点,世称“姚贾”,反对“江西”,为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四灵”的创作,受到了同时一大批江湖诗人的推崇和效法。宝庆元年(1225),钱塘书肆陈起把以当时江湖诗人的作品为主体的一些诗作汇辑起来,刻成《江湖集》,客观上总结了宝庆前江湖诗歌的创作成果。在他的周围,吸引了一批江湖诗人,进一步促进了江湖诗风的普及。而在江湖诗人不断扩展活动规模之时,更出现了一位领袖人物——刘克庄。在江湖诗人中,刘克庄不仅创作成就最高,而且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创作理论。他喜欢指导青年,奖掖后进,因而受到许多人的追随。同时,他又不满足于对“四灵”亦步亦趋,而是带动一批江湖诗人,开拓创作领域,使得江湖诗风不断得到了深化。这样,以“四灵”为先驱,以陈起为声气联络,以刘克庄为领袖的江湖诗派,便正式以一个群体的面目出现,成为笼罩南宋中后期诗坛的主要力量。

江湖诗派的成员,计有138人之多。这样一大批诗人,是在宋代的政治、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文化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背景中产生出来的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在文化史上,也常被称为江湖游士或江湖谒客。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十三《跋玉融林鏻诗》说:“今世之诗盛矣,不用之场屋,而用之江湖,至有以为游谒之具者。少则成卷,多则成集,长而序,短而跋。虽其间诸老亦有密寓箴讽者,而人人不自觉。”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评戴复古《寄寻梅》说:“庆元、嘉定以来,乃有诗人为谒客。龙洲刘过改之之徒,不一其人,石屏亦其一也。相率成风,至不务举子业。干求一二要路之书为介,谓之‘阔匾’,副以诗篇,动获数千缗以至万缗。如壶山宋谦父自逊,一谒贾似道,获楮币二十万缗,以造华居是也。钱塘湖山,此曹什佰为群。”赵文《青山集·诗人堂记》说:“近世士……为诗者益众。……夷考其人,衣冠之不改化者鲜矣。其幸而未至改化,葛巾野服,萧然处士之容,而不以之望尘于城东车马队之间者,鲜矣,”从这些出自晚宋或宋元之际作家之手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谒客已形成了一个较广泛的群体;其二,谒客的主要干谒手段是诗;其三,行谒的主要对象是达官权贵;其四,行谒的目的是求乞钱财。所有这些,构成了江湖谒客的基本特征。对此,以往的学者每认为反映了这些文人人品之卑污;而换一个角度看,实则也反映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发展到宋代尤其是南宋所发生的变化。

仕与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两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自魏晋以来,这两种方式实际上已经并行不悖,不再存在什么矛盾了,王康琚提出的“大隐隐陵薮,小隐隐朝市”(《反招隐诗》),就为那些真正的或号称为市朝形迹、山林心肠的文人找到了最好的依托,从此可以堂而皇之的出仕,而不必有任何心理障碍了。但南宋江湖谒客游谒权门,丐私书,求俸余,既不愿走科举之道,也不愿枯守山林,从而成为一个既非“大隐”,也非“小隐”的非官非隐的群体的现象,使得这一传统发生了倾斜。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一生都在漫游江湖,行谒贵门,追求物质享受是他们主要的甚至是全部的生活内容。这种情形,反映出日渐发达的商品经济对读书人的影响。如果与许多反映市民意识的话本小说中鼓吹发财致富,追逐物质享受的描写比观,真是若合符契。再者,江湖谒客以诗游谒江湖,靠投献诗作来换得达官贵人的资助,使得原来被孔子认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诗变成了具体的谋生手段,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变化。它意味着诗歌由对政治的依附,转为兼对经济的依附;诗歌在客观上进入了市场,也就出现了诗人有作为一个职业而独立存在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的传播可以经过艺术市场的中介来实现,受到艺术市场的价值规律的支配,来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艺术的商品化,便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表现独立人格的前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应该对这一现象所出现的意义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对其商品化的不充分性和相应出现的弊病也应该有所认识。

江湖诗派的出现尽管在文学上有着种种必然性,但其中书商陈起(字宗之,号芸居)的作用明显是极其重要的。就其出版活动而言,他刊刻了许多中晚唐诗人的集子,不仅迎合了当时盛行的晚唐诗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他的贡献更主要地表现在通过开书铺与江湖诗人的联系上。

首先,他为同时江湖诗人刊诗,常常兼有选家的身分。黄文雷《看云小集》自序说:“芸居见索,倒箧出之,料简仅止此。自《昭君曲》而上,盖经先生印正云。”许棐《梅屋四稿》自跋说:“甲辰一春诗,诗共四、五十篇,录求芸居吟友即可。”张至龙《雪林删余》自序说:“予自髫龀癖吟,所积稿四十年,凡删改者数四。比承芸居先生又为摘为小编,特不过十四之一耳。……予遂再浼芸居先生就摘稿中拈出律绝各数首,名曰《删余》。”陈起将这三位诗人的作品选为小集,当然带有使其易售的目的,但也不可否认,其中还有艺术上的考虑。陈起的审美观即对晚唐诗的偏嗜,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他对所刊之书的选择。由于陈起为江湖诗人刊诗是常见而且多见的,因此,他的影响便自然反映在其中。

其次,他往往直接向诗人索诗,有类于现在出版社的组稿。黄文雷的例子已见上。又如危稹《巽斋小集·赠书肆陈解元》二首之一说:“巽斋幸自少人知,饭饱官闲睡转宜。刚被旁人去饶舌,刺桐花下客求诗。”赵师秀《清苑斋诗集·赠陈宗之》说:“每留名士饮,屡索老夫吟。”这说明陈起经常关注着同时江湖诗人的创作情况,并与他们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江湖诗人作为陈宅书铺的基本作者队伍,其创作自然得到了陈起的鼓励和扶持。

第三,陈起的书铺是当时江湖诗人的一个活动中心。在他这里可以借到书,如张弋《秋江烟草·夏日从陈宗之借书偶成》:“案上书堆满,多应借得归。”赵师秀《清苑斋诗集·赠陈宗之》:“最感书烧尽,时容借检寻。”这样,他的书铺便兼有了图书馆的性质。另外,对一些无力购书的贫士,他还赠送书籍,允许他们赊书。如许棐《梅屋四稿·陈宗之叠寄书籍小诗为谢》:“君有新刊须寄我,我逢佳处必思君。”黄简《秋怀寄陈宗之》:“惭愧陈征士,赊书不问金。”这样,他的书铺就并不完全是商业性经营;而一大群江湖诗人聚集在他的周围,也不完全是功利性交往。题为陈起所编的《南宋六十家小集》,60位诗人中,有18位和他有唱酬,足见他在当时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当然,最能反映出陈起的影响的,是他在宝庆元年(1225)所刊刻的《江湖集》。 这部主要收录当时江湖诗人作品的集子,标志着江湖诗派开始左右诗坛,管领一代风骚。书一刊出,即引起很大反响。当时名家韩淲写诗赞云:“雕残沈谢陶居首,披剥韦陈杜不卑。谁把中兴后收拾?自应江左久参差。”《〈江湖集〉钱塘刊近人诗》)应该说,江湖诗人能够作为一个群体在诗坛上出现,陈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流派的产生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但以一个书商之力就能促使一个流派的形成,却还是不多见的。尽管后世书商并没有像陈起那样与一个文学流派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但他们的作用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明、清两代,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其间书商的活动往往起了迎合或推动作用。如明代嘉靖年间,翻刻旧籍之风甚盛,显然与复古运动有关;清代乾嘉之际的刻书业,似乎与乾嘉学派的出现互相配合;一直到现代,茅盾、叶圣陶等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等刊物,郭沫若、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主编《创造》诸刊,在当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两个组织后来形成两个流派,当与他们的出版活动不无关系。站在整个学术文化史的高度,反观陈起的诸项活动,就更能看出其独特意义了。

在诗歌主题上,江湖诗派也有自己的特色。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来。一是对于江湖诗中的政治现实内容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不能像过去有些学者那样,不加分析地就说这个流派“在内容上琐屑、细碎,不敢接触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在收诗5340首的《南宋六十家小集》中,体现忧国忧民之怀即具有政治内涵的诗便有180首以上。而通过具体考察,我们发现,当时所有的与国家安危有关的重大时事,在江湖诗人的作品中几乎都有反映。如赵汝鐩《野谷诗稿》卷二《古剑歌》、黄大受《露香拾稿·老寋行》、毛珝《吾竹小稿·甲午江行》等,或借写“开禧北伐”,表示对恢复大业的期待;或写四川宣抚副使吴曦的叛变给南宋政权造成的危害;或对宋蒙联合灭金发表自己的见解,无不浸透着深刻的现实感。江湖诗人揭露南宋租赋之重,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写得比较出色。如赵汝鐩的《耕织叹二首》,将农民生活的悲惨与统治阶级的剥削加以对比,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被钱钟书先生评为“是把这个不合理现象(即劳者不获,获者不劳)写得最畅达的宋代诗篇”(《宋诗选注》)。其实,放在整个古代诗歌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完全可以说,这类作品是南宋政治社会的形象的反映。二是应该看到江湖诗人对于羁旅生涯的体验有着独到之处。如我们所熟知,古人的乡土观念很重,他们向往安宁,留恋故土,对于行役有着本能的排斥。但是,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都有不容自由选择的情况,人们由于种种需求,不得不离乡背井,跋涉风尘。于是,乡愁羁恨便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永恒的主题。但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人身上,感受的层次和表现的方式都有不同。拿江湖诗人和南渡诗人比较,后者虽然也写乡愁羁恨,但总是同时含蕴着国难的内涵。在他们的羁旅诗中,我们较难找到对个人生活的精心刻画。深沉的感喟冲淡了他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内省,导致了他们对乡愁羁恨的粗线条勾勒。江湖诗人则不然,行役的生活方式虽然是他们为改善自己的处境所作的选择,但这条道路也往往导向不可知的未来。因此,自然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使他们加倍的敏感;而客路的艰难,羁旅的悲苦,更使他们有着入微的感受。这样,在他们的笔下,飘泊的生活往往更带有纪实性,表现得更加切近,更加细腻。比如说,他们的作品中总爱写清晨和深夜,因为这两段时间对他们的心灵刺激特别深。又比如说,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友谊题材,也与他们飘泊在外的心灵感受有关。所有这些,都反映出这个群体的独特之处。

江湖诗从整体上来说,艺术水准是不高的。但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作为那个特定群体的心灵活动,却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对于江湖诗,前人经常加以讥评的,一是“小”,二是“粗”,三是“俗”。如果不戴有色眼睛,这能否理解为一种不同于前人的审美情趣呢?这就要涉及江湖诗人的审美情趣。首先,江湖诗中有一种纤巧之美,包括小、巧、纤、细四个方面。江湖诗的气象确实小,体制也小,但这并不一定是他们的失败之处。生活是多侧面的,文学作为表现生活的一种手段,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峻岭奇峰固然壮观,小桥流水也同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江湖诗人不擅大篇,只能说明他们的才力较小和爱好较偏,因而未能全面地掌握各种体裁。况且,他们之所以能够领数十年风骚,恐怕也与此不无关系。相反,如果他们抹杀了自己的这一特点,强不能以为能,则等待着他们的只有失败。其次,江湖诗中有一种真率之美,具体表现为真率放任,无所拘检,特别是在对个人欲望的表白上,几乎毫无遮掩。如危稙《上隆兴赵帅》和刘过《上袁文昌知平江》诸诗,都是如此。这种感情形态对诗风有着一定的影响。江湖诗往往或一气呵成,不假修饰;或在近体诗中多用流水对和复辞对仗,都与此有关。第三,江湖诗中有一种平俗之美。这是因为江湖诗人低下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的生活与一般市民较为接近,能够观察到市民阶层的生活层面,也能够体味到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先说题材。在江湖诗中,或写书商卖书,如陈起《〈史记〉送后村刘秘监兼致欲见之悰》;或写村儿学字,如宋伯仁《嘲不识字》; 或写乡人接客,如危稹《接客篇》;或写塑偶求子,如许棐《泥孩儿》,都是前人不写或少写的。再说表现手法。江湖诗在情感上是露而尽,在描写上是切而近,在对仗上是工而巧,固不待言。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江湖诗中句意求熟的倾向。江湖诗或字句陈熟,或命意凡熟,影响了其创造性。如徐玑《山居》中“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二句,不失清新,实则出自杜甫《水槛遣心》“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朱继芳《听雪》:“瓦沟初瑟瑟,隐几坐虚日。良久却无声,门前深几尺。”也还不错,但句意则全自陶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来。陈陈相因,缺乏新意,当然是不值得称赏的。但是,江湖诗人迹近市民,而江湖诗歌亦在市民中很有市场。当时的市民阶层虽已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受其身分和地位的制约,不可能太博学,也不可能大量地接触前代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看,江湖诗人的创作,在文学史上固然是熟句、熟意,但对那些具体的读者来说,却仍然能够引起新的感受。因此,我们不妨把江湖诗人的许多作品,视为古代若干优秀作品在较低层次上的再现,因而这些诗虽无很高的审美价值,却仍然被许多人所接受,甚至喜爱。

江湖诗派是宋代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活动时间也很长,达半个多世纪,而且是当时诗坛的主要力量。对于这个流派,还有许多问题,如江湖诗祸、诗派成员的共性与个性以及他们的时空观念等,也都是饶有意味的。限于篇幅,这里不可能全都涉及。有兴趣的读者,请参看拙著《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1月版)。

港台版36集,内地版30集

总导演:梁德龙

导演:梁德龙 刘峰 王鸣

编剧:朱历 任莎 阮小娜

文学师/顾问:汪海林

摄影/像:大牛 黄钦

美术(设计): 鞠录田 阚雨婷

音乐: 小哲

剪辑:成莹

录音:汪鹏

造型设计:吴宝玲

化妆(设计): 曾明辉

灯光/照明(设计):老虎 李新民

动作指导: 刘峰 刘家班

主题曲演唱:苏有朋 孙悦 周晓鸥

主题曲作词:文雅

主题曲作曲;小哲 罗中旭

出品人:赵依芳 李密

总监制:赵依芳

总策划:李霓 朱红梅 金炎

制片人:李密

艺术总监/指导: 高文临

片长:30集

所属地域:大陆

出品时间:2004年

摄制公司:北京天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华新影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连续剧

颜色: 彩色

[编辑本段]演员表

苏有朋饰杨延郎(杨四郎) 蔡琳饰潘语嫣 狄龙饰杨业 赵雅芝饰佘赛花

贾乃亮饰杨延昭(杨六郎) 寇振海饰潘仁美 胡静饰明姬公主 保剑锋饰杨延德(杨五郎)

林江国饰杨延平(杨大郎) 王艳饰毛小英 严琨饰杨延嗣(杨七郎) 张梓宸饰杨延广(杨二郎)

于小伟饰杨延庆(杨三郎) 牛萌萌饰柴郡主 赵强饰潘豹 张谊饰杨楚楚

沈浮饰八贤王(赵德芳) 杨超饰明德太子 王莹饰潘妃 姜鸿饰漪云

王世文饰柴王(柴宗训) 周芳饰翠儿 武晶琦饰大嫂 朱兴强饰杨洪

许守饮饰智光大师 秦川饰 辽王 车东饰张昆 赵帅饰寇准

方舟波饰宋太宗(赵匡义) 乔菲菲饰二嫂

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面对内忧外患,招降北汉名将杨业(狄龙 饰) 。杨业投奔大宋后为太宗立下汗马功劳,太宗赐其天波府,威望一时。却引起 宋丞相潘仁美(寇振海 饰)觊觎。太宗于是利用两臣子间的钩心斗角来稳固自己的王位,想不到因此使得杨家儿郎杨四郎(苏有朋 饰)与潘家女儿潘语嫣(蔡琳 饰) 成了两家意气之争的牺牲品。

杨四郎英挺俊郎性格孤僻,虽受母亲佘赛花(赵雅芝 饰)呵护却屡在见识上与父亲产生冲突。机缘巧合下四郎结识了潘语嫣,两人在不知道对方身份的前提下,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却是一段注定被世仇诅咒而得不到祝福的感情。

潘仁美用尽手段想拆散语嫣和四郎,然而俩人的爱情却更坚不可摧,此时四郎失手打死了语嫣的哥哥、潘仁美唯一的儿子潘豹。两家多年来的积怨一夜爆发。潘仁美一心要让杨家家破人亡,多方设计下,杨家男人们纷纷踏上不归路。佘赛花一个个地将他们送上战场,又眼看他们一个个战死沙场连尸骨都找不回来,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妻子她几近崩溃。

四郎踏上战场,与父亲杨业一起陷入绝境,为了突破潘仁美与辽国设下的死局,杨业临死之前给四郎一个秘密任务,到辽国利用明姬公主(胡静 饰)对四郎 的感情得到关键情报。为了报杀兄杀父之仇,他忍气吞声在辽国当了卧底。明姬深爱著杨四郎,为了让杨四郎留在自己身边,硬招杨四郎为驸马。不明就里的语嫣为了救四郎披荆斩棘来到辽国之后, 看到的竟然是四郎与明姬成婚的场面。

明姬为了试探四郎对自己的忠心,当著四郎的面羞辱打语嫣,四郎为了国恨家仇,咬牙力忍,却将语嫣的心彻底伤透!四郎忍辱负重,成为所有人唾弃的叛徒,就连自己的母亲也误会了他,与四郎断绝母子关系,并向皇帝请命通缉四郎,格杀勿论。

大宋新主继位,潘仁美溃逃投奔辽国,此时埋伏在辽国的四郎终于得到了机会,在四郎的帮助下,六郎将第一手的资料情报以及潘仁美押回了大宋。而四郎偷取了被辽军挂在城门羞辱的杨业父子尸骨, 千里迢迢策马回故乡,一心想到的是翘首企盼爱儿归来的佘赛花和等着与爱郎团聚的潘语嫣…

「杨门虎将」的故事在炎黄子孙中流传了近千年,这是中国历史传说中最动人、最悲壮的一段,杨门家族传承着保家卫国的信念,一代又一代,为家国江山洒尽热血,慷慨赴死,前仆后继。本剧取材于世俗民众耳熟能详的杨门七虎将的故事,突出爱国情操、男儿情怀,更有缠绵悱恻的爱情,引人入胜也催人泪下……

主要演员:苏有朋饰杨四郎 蔡 琳饰潘语嫣

赵雅芝饰佘赛花 狄 龙饰杨 业

胡静饰明姬公主 寇振海饰潘仁美

严 昆饰杨七郎 贾乃亮饰杨六郎

王 艳饰毛小英 保剑锋饰杨五郎

赵 强饰潘 豹 张梓宸饰杨二郎

牛萌萌饰柴郡主 于小伟饰杨三郎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1集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北汉大将杨业不满北汉主刘祟携妻儿归顺大宋为报太宗厚待之恩率杨家将南征西讨为宋室平边疆巩国位立下汗马战功太宗册封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幷赐予天波府令杨家将威名远播杨业功绩使得朝中佞臣对之侧目同时也使成了辽人心腹大患辽人无时无刻不想要将这眼中钉除之而后快

杨四郎因儿时救六郎而受伤故而杨业只让其军营中做一名文书四郎心中虽有不甘却也不敢提出一日四郎与三郎、六郎、七郎听楚楚说潘豹又街上惹事兄弟四人来到街上潘豹不但出言不逊还意图调戏楚楚结果被四兄弟痛打一顿此时杨业赶到责备四兄弟惹事将四人带回家中畲赛花得知后想为儿子们说话却引得和杨业一场争论

潘豹前去寻找妹妹潘语嫣语嫣却不潘语嫣女扮男装捉拿*贼一路追到杨家军营四郎不明就里和语嫣比试无意中玉佩被语嫣拿走最终四郎用自己发明手语助语嫣抓住*贼

辽人蠢蠢欲动宋太宗欲征求杨业与潘仁美看法不料两人偏偏意见相左太宗只得作罢眼看两人势同水火太宗只得一方面安抚杨业另一方面私下又对潘仁美表示信任

与此同时辽国探子营也公主明姬指挥下抓紧训练

不明刺客驾马车直闯皇宫被杨业拼死拦下杨业却因此受伤朝廷上下一阵慌乱太宗欲亲去探望杨业却被潘仁美阻止太宗命潘仁美调查此事

天波府内众郎担心杨业杨业却劝慰众人自己没事为掩敌人耳目杨业强打精神教七郎练枪结果伤势加重杨四郎回到天波府得知杨业受伤颇为担心又得知潘仁美调查此事恐怕其会对杨家不利但杨业却相信太宗一定不会偏听偏信会体恤杨家忠心

而闯宫刺客原来辽国公主明姬手下漪云所派行刺失手明姬大为恼火但漪云也已经留下北汉兵器意欲嫁祸杨家将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2集

四郎正寻找玉佩正巧杨业回到军营杨业不问就里便责怪四郎对教头不敬还用所谓手语来哗众取宠于罚四郎跑步赛花得知便责怪杨业心狠要杨业撤销处罚杨业不听四郎赌气领罚通宵跑步杨业却连夜修改手语图次日四郎看见图上父亲批注才知杨业用心良苦

四郎去书院演讲却迟到巧遇语嫣被语嫣一顿调侃语嫣对四郎心存好感四郎请语嫣喝茶言语之中四郎怀疑语嫣女子两人心中揣测又借玉佩相互试探

七郎调皮想要捉弄杨业于拖着三郎去偷紫玉簪不料被楚楚撞见失手将玉簪弄断楚楚想要买一支同样玉簪弥补又遇潘豹潘豹假买玉簪想要讨好楚楚楚楚却不领情七郎以为潘豹调戏楚楚和三郎一起要打潘豹却被潘豹用紫玉簪狡胜七郎不服与潘豹打赌幷将楚楚作为赌注七郎将打擂之事告诉四郎四郎却误会

大郎与大嫂回到天波府带回不少特产三郎与七郎为了讨好楚楚一反常态互相谦让四郎却收到语嫣用手语所写信七郎一阵乱猜四郎也不点破

七郎与潘豹比武却弄得两败俱伤四郎再度与语嫣交手取得紫玉簪楚楚想起这天正赛花与杨业结婚纪念日三郎六郎忙着抬着七郎回家时恰巧被畲赛花撞见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3集

杨四郎校练场遇见一老兵老兵感激杨业让自己能军中养老但四郎却觉得军中人员老龄化对战斗力有所影响故而提出裁军建议大郎恐怕裁军引起军中慌乱觉得应该从长计议四郎却从大局着眼愿意代杨业做这个难人大郎颇受感动

杨业得知裁军大为不满老兵面前责斥四郎四郎却坚持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大郎情急之下道出其实杨业一直用自己年饷赡养老兵四郎与众老兵都大为吃惊老兵们纷纷离去四郎深感到情与理之间矛盾畲赛花开解四郎耐心讲解做人道理四郎颇受鼓舞心结顿解

七郎醒来发现比武未果于想要偷走盒子来掩饰紫玉簪之事而四郎此时已假杨业之名将紫玉簪送给赛花等七郎摸到杨业房间却被赛花撞到只得掩饰过去

杨业与老兵促膝长谈互相都颇为不舍杨业怪四郎不通人情老兵却责怪自己拖累了杨业老兵离去杨业暗自神伤此时大郎提醒杨业忽然想起结婚纪念日之事

赛花和众郎等待杨业回家吃饭七郎心里却怕事情被发现杨业将礼物送给赛花赛花当众打开盒子七郎以为事情败露心里紧张赛花从盒中拿出紫玉簪七郎才发现原来虚惊一场

四郎深感亏对老兵向杨业认错杨业却觉得当务之急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兵安顿赛花得知欲当紫玉簪作为给老兵们补偿

另一方面潘豹责怪语嫣把紫玉簪输给杨家语嫣却毫不意急着出门找四郎四郎为了裁军一事心中过意不去无意中耽误了时间等赶到时却又与语嫣失之交臂

次日四郎回到军营却发现一夜之间老兵已经走光不禁伤怀四郎主持募新兵语嫣却突然出现说要参军语嫣质问四郎为何爽约四郎俱实相告幷说潘家不好要语嫣少与潘豹来往而此时潘豹为了讨好楚楚却卖起了猪肉

语嫣参加征兵考试大获四郎赞赏四郎向杨业提出要带兵杨业却要求四郎立下军令状语嫣顺利通过考试却与男兵相处时屡缝尴尬四郎询问语嫣为何要参军语嫣却东拉西扯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4集

四郎带领新兵训练中语嫣表现出色唯独吃饭时语嫣总抢不过人四郎勉励语嫣两人共同努力但杨业却觉得四郎练兵太狠而四郎却说自己练兵不希望旁人插手杨业无奈

潘豹得知语嫣去当兵心疼妹妹大说杨家不好语嫣却要求潘豹潘仁美面前给自己打掩护要潘豹保密自己行踪潘豹只得答应

语嫣回到兵营四郎给送来伤药幷告诉语嫣接下去训练会更精彩语嫣不以为然夜里化妆成蒙面人四郎考验新兵语嫣身份差点暴露四郎却浑然不知还夸奖语嫣警觉语嫣有气却无处可撒

楚楚与七郎上街发现百姓对楚楚出奇地热情后来两人才发现原来潘豹挂出楚楚画像花钱让百姓讨好楚楚七郎要潘豹摘下画像不料却被潘豹打伤七郎不服气要楚楚回家自己却去找三郎帮忙三郎正练兵七郎却让带着兵去帮自己教训潘豹结果杨家军和潘豹等城门展开了一场混战杨业随后赶到怒斥二子幷当众处罚两人

四郎去找语嫣语嫣还为前事生气四郎对语嫣讲起自己儿时故事语嫣颇有感触此时潘仁美突然来到兵营语嫣只得想办法避过

语嫣无意间看见四郎洗澡不由心跳加速失足与四郎撞到一起四郎让语嫣洗澡语嫣勉强答应不料洗澡时却被大郎发现大郎责问四郎为何带女人进军营四郎辨说没有弄得大郎也一头雾水随后三郎和七郎得知觉得四郎和语嫣有所暧昧一时间军营里传得沸沸扬扬

四郎教语嫣兵法七郎说语嫣潘豹派来奸细暗地里让三郎跟踪语嫣不料三郎反被语嫣戏弄七郎回想语嫣往日种种表现觉得语嫣女人四郎心中也开始怀疑

三郎吃了语嫣亏正和七郎忿忿不平没想到们谈话又被杨业听见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5集

四郎请语嫣喝酒四郎借着酒力对语嫣表白语嫣连忙借口掩饰两人直喝到酩酊而归没想到刚回到军营正巧遇上杨业杨业一反常态幷未惩罚两人可四郎离开后杨业却突然出手揭穿语嫣女子身份幷要求语嫣离开军营次日四郎找不到语嫣杨业佯装不知四郎若有所失魂不守舍

语嫣回到家中也闷闷不乐潘豹便拉去打猎潘豹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将语嫣逗乐可语嫣心中仍旧放不下四郎

四郎练兵心不焉忽然想起语嫣说妹妹喜欢去看皮影戏四郎来到皮影戏摊前发现正语嫣演和自己故事四郎存心逗语嫣让语嫣自表身份语嫣高兴之际四郎却对其女扮男装之事认真起来幷要语嫣归还玉佩语嫣生气两人不欢而散

回到军营四郎发现语嫣还给却一块女子玉佩突然杨业来找四郎四郎慌忙中随手将玉佩藏一旁不料却被兵士拿走

四郎始终放不下语嫣再去书院寻找却又落空四郎情急之下贴出捉拿逃兵告示寻找语嫣语嫣看见却大为生气

军营中杨业发现有士兵拿着一块玉佩聚赌四郎认出正语嫣送给自己玉佩但却不愿对杨业说明真相杨业不得不连四郎一同处罚杨业探望四郎四郎仍赌气杨业只得留下伤药和玉佩四郎心中不免惆怅

潘豹约楚楚看戏楚楚欣然赴约潘豹大费周章向楚楚求婚被楚楚拒绝三郎十分失落与七郎去酒店买醉楚楚想要离开杨家三郎酒醉向楚楚表白

语嫣遛进军营探望四郎四郎假作与语嫣调情趁机拿回玉佩语嫣赌气四郎借着解释玉佩来历向语嫣求婚语嫣却心存顾虑没有答应四郎让语嫣考虑清楚之后再给自己答复两人定下深潭之约

翠儿向潘仁美告发语嫣之事潘仁美不准语嫣出门潘豹帮着语嫣引开翠儿让语嫣出门但仍被翠儿发现

七郎追问四郎语嫣之事四郎不愿说七郎决定自己查个清楚七郎跟踪四郎深谭发现四郎与语嫣相会七郎兴奋之余撞见翠儿翠儿误以为七郎便语嫣所见之人得意而归七郎又要拉三郎去看热闹不想被杨业发现

杨家众将:杨四郎. 佘赛花.杨业.七郎.六郎.五郎.三郎.二郎. 杨大郎.杨洪

与杨家众将结缘的女子:潘语嫣. 明姬公主. 毛小英.柴郡主. 杨楚楚. 漪云.

与杨家抗冲的潘家人物 : 潘仁美. 潘豹. 潘妃.

辽国人物:明德太子. 辽国主.

朝中人物: 宋太宗. 柴王. 八贤王.

其他人物 : 智光大师. 郑春兰.

杨延朗[四郎] (苏有朋 饰)

年约二十四,天生俊朗,美男子之誉早已传遍京师,是众少女心里的理想郎君,幼年体弱,性格叛逆,常有洞烛先机之自我主张,在父亲杨业眼里总觉他离经叛道,实质他才情武艺自成一格。父亲对他的不认同、母亲和心上人潘语嫣后来对他的不谅解,他都能往大处著想而忍辱负重,一生背负的屈辱非人能忍…

潘语嫣( 蔡琳 饰)

二十出头,出身官宦世家,她的父亲潘仁美与哥哥潘豹在众乡亲眼里都是鱼肉乡民的奸佞人物,独潘语嫣出污泥而不染,而且心中充满正义敢爱敢恨,是个清纯可爱的女子。 语嫣爱上了家族世仇杨业的四子-杨延郎,一个她此生最不该爱上的男人,这段爱情注定不会被家族接受…

佘赛花( 赵雅芝 饰)

年约五十,杨业之妻。武功高,有谋略,个性包容,懂权宜,处事收放自如,沉默时不怒而威,嬉戏时慈和可亲,常为大局及子女著想,也能摆脱常规,是众儿女眼中的护身符,也是杨业及子女间的桥梁。夫妻虽情深,但因处事手法不同而时有顶撞,而到最后皆能同心面对…

杨业(狄龙 饰)

年约五十多,军事奇才,在他的带领下各个儿子都优秀出众,他对儿子严苛,要求甚高,儿子们对他又敬又畏,杨业有命,莫敢不从。正直敢言,不畏权势的个性,也令他树立了不少敌人,尤以宰相潘仁美为甚,就在杨业的隐忍中,潘仁美变本加厉,导致杨家数子战死,杨业兵困…

潘仁美( 寇振海 饰)

五十多岁,宋初国宰,有权谋,有才干,可惜好弄权结党,心胸狭窄,多疑且记恨,不忿杨家功大,得太宗恩宠,兼得朝中群臣爱戴,恐其有朝一日,动摇己位,遂先下手为强,初只欲拑制杨家,但两家越闹越不和,仁美对杨家恨意也越见加深,最后竟是不择手段,必得除杨家而后快…

明姬公主( 胡静 饰)

二十多岁,主理辽国探子营,天资聪敏,最善用刑,具政治野心,,行军调将不逊男儿,甚得父亲所喜,军将怕她比怕其父兄更甚,她却以此为荣,常欲与兄长争长短,度致兄妹间每多不和,自视甚高的她一次为四郎所救,被其气质及俊貌所迷,从此不能自拔,进退失据…

毛小英( 王艳饰)

二十出头,山寨少主,出身草莽,狂野泼辣,敢爱敢恨,最恨高官财主,最爱好打不平之士,所以甫见三郎为自己出头,即已心折,誓要赢得个郎心,不惜虏劫之以迫其成婚,令本已有女性恐惧症的三郎退避三舍。无大权谋,却有满腹打家劫舍、骗财逃逸之术,善用刀斧,为人讲义气。

杨延嗣[七郎] (严琨 饰)

年约十八、九,性格活跳可爱没心机,富冒险精神,总是探求新鲜刺激的事物,处事少理后果,时常为众兄弟添上不少麻烦,但同时亦添上不少欢乐。在杨家最受宠…

杨延昭[六郎] (贾乃亮 饰)

年约二十,天资较平庸,温驯忠直,带点鲁钝,但处事却专心一意,勤奋自强,是杨门七子里唯一幸存者。善解人意,能与各兄弟保持良好关系,亦最得父母宠爱,他沉迷武功,希望能改善杨家枪法,光大门楣…

杨延德[五郎] ( 保剑锋 饰)

年约二十二,武功在七子之上,却不喜欢战争,天生慈悲心肠,一心向佛,浸*于学武中,大有宗师风范,从不近女色,以为一生与女子无缘,心无半点杂乱,无奈竟陷在苦恋中…

杨延庆[三郎] ( 于小伟 饰)

年约二十五,为人鲁莽,心里总是怀着「抱打不平」四字,故京师里的恶人闻得他的名字也退避三舍,唯一天敌便是女性,她对女性总是无法可施,任人鱼肉…

杨延广[二郎]( 张梓宸 饰)

年约二十八,为人心思缜密,饱读兵书,是天生的谋略家,亦是众人的军师,诗文也了得,为自己曾以一篇情诗而赢得美人心而自傲,常出口成文…

杨延平[大郎]( 林江国 饰)

年约三十,为七子之首,老成持重,故得父母信赖,父母不在家之时,杨延平便会长子作父,训导众弟,绝不徇私,众弟有错,便会照直向父母禀报,故众弟们对其甚是敬畏。但众弟们有难之时,他亦会挺身而出,绝不迟疑…

柴郡主(文意)( 牛萌萌 饰)

二十出头,生在皇族之家,自小习武又好动,懂易容之术,是个不折不扣的奇女子,认识六郎后,心仪之,但对其拘泥鲁钝,却是又爱又恨,众媳妇中,以她与赛花性情最是相投…

潘豹( 赵强 饰)

二十有五,仁美之子,貌俊美,气焰嚣张,为人阴险不留情,更甚于仁美,唯一还算有人性的,就是对妹妹语嫣怜惜疼爱。见杨楚楚貌美,以为是普通民女,强抢之,因而使得两家人弩拔弓张,最后死于杨家兄弟之手…

杨楚楚( 张谊 饰)

约十八九岁,本性怯懦,事事顺人意,心中也只为别人著想,为别人而活,尽得杨业赛花的怜爱,也得众男孩们的呵护。与七郎是天生一对的欢喜冤家…

漪云( 姜鸿 饰)

二十多岁,本为孤儿,自少受训于探子营,精于用毒,最能杀人于无形。不知情义为何物,接触五郎及杨家众人后,才惊觉人间有情,最后为杨家牺牲。

杨洪( 朱兴犟 饰)

年约五十,杨家忠仆,由北汉时已跟随杨业,直到大宋,虽为仆人,杨业却视之为好友,在杨家地位俨如管家,主理杨家生活上大小事宜。有女楚楚,看中三郎必成大器,不自觉将楚楚向其推销,为女儿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明德太子( 杨超 饰)

三十多岁,辽国太子,明姬之兄,才华逊于其妹,由于未得父亲的宠信,对明姬甚是妒恨,加上明姬的咄咄迫人,更令他除之而后快。

柴王(柴宗训)( 王世文 饰)

柴郡主之父,世袭王侯,严明公正。忠良之后,与杨家关系良好,长年镇守南方,后调回京,成为杨家在朝中一大助力。

宋太宗( 方舟波 饰)

五十多岁,立志做个好皇帝,尽量做到公正严明,无奈性好猜疑,表面对杨家的忠诚甚表信任,但又忌于仁美的权势,常以权术平冲朝中这两股势力,在这计算及摇摆间,常对杨家造成不利影响…

辽王( 秦川 饰)

五十多岁,对外威严,对子女慈和,在宋室而言,他野心甚大,是宋室最大敌人,但于辽国而言,诚然是位名君,可惜在临危时常犹疑不决,为明德明姬所左右。

八贤王(赵德芳)( 沈浮 饰)

大义凛然,无畏无惧,举国尊敬。与杨家友好。

智光大师( 许守饮 饰)

六十岁,居于五台山的高僧,看透世情,参透因果,以渡化众生为己任,武功深不可测,预见杨家所遭种种劫难,不惜泄露天机,将「七子去六子回」这忏语告知赛花,惜是祸躲不过,杨家始终也难逃劫数,最后只得渡化五郎,成其归佛,乃五郎佛学及武功上的师父。

潘妃( 王莹 饰)

约廿七、八岁,潘家长女,太宗妃子,貌美,善解人意,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二八年华已入宫待候,甚得宠爱,有着父亲弟弟好争权位的手段,在宫中连群结党,外表柔弱,男人见之无不怜惜,但心思缜密,笑里藏刀。

郑春兰

四十来岁,山寨女寨主,屠狗一辈咀面,暴烈如牛,大声大气,体形肥胖,看上去只觉其是市井妇人,谁知在寨中位高权重,名望胜过一众山寨豪杰,皆因承袭其夫威望及志向,以劫富济贫,杀贪官,助小民为己任,甚具义气,处事决断,面对大义可以轻生死,是个名符其实的女中豪杰。深疼女儿,为其婚事担忧,面对女儿,另有一番母性慈爱。

片头曲 日落金沙滩 〔国语〕

作词:文雅

作曲:小哲

演唱:周晓鸥

歌词 :

风舞狂沙

血溅夕阳

战鼓震天敲响

梦回故乡

泪洒月光

别笑我痴狂

兄弟情义重儿女情长

我们是迎风站立的枪

江南烟雨遥

大漠狼烟嗥

用我的生命

换山河永远的笑

恩怨若如刀

爱恨若难了

用我的生命

能不能一笔勾销

我们挺起胸膛

我们挺起胸膛

片尾曲 隐隐作痛 〔国语〕

作词:文雅

作曲:小哲

演唱:孙悦

歌词 :

你别说了我都能懂

你有你的言不由衷

离别的方式很多种

你要怎样你来掌控

心在隐隐作痛

泪在蠢蠢欲动

如果没有你

这一颗心

要它作什么用 没有用

心在隐隐作痛

泪在蠢蠢欲动

从此你是你

而我是我

用最后一秒钟 说珍重

说珍重

心在隐隐作痛

喔…

说明: 该曲是前十五集的片尾曲。

片尾曲 你可以不懂 〔国语〕

作词:文雅

作曲:罗中旭

演唱:苏有朋

歌词:

风可以不懂云的漂泊

沙可以不懂海的辽阔

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

不是每段爱都一定有结果

烟可以不懂手的寂寞

酒可以不懂喉的寄托

泪可以不懂眼的脆弱

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快乐

坐在回忆的夜班车

慢慢将往事勾勒

最后放下所有的爱恨纠葛

终于确定一个人过

你可以不懂我的选择

你也可以不懂我的难过

你可以不懂我的沉默

不是每种痛都一定要诉说

说明: 该曲是后十五集的片尾曲。

由“华新影视”和北京“天中文化”联手制作的的30集大型古装侠义爱情剧《杨门虎将》不仅有红遍华人世界的人气偶像苏有朋、韩剧《爱上女主播》的甜姊儿蔡琳,更有实力派大腕赵雅芝、狄龙、口碑与票房兼具的王艳、寇振海、胡静、保剑锋、于小伟、严琨、牛萌萌等担纲,值得一提的是《杨门虎将》不是观众印象中的历史剧,除了故事架构不变之外,它是一部更偏重爱情、亲情、友情的古装侠义爱情剧。

虽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杨门虎将》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切入点。主角由传统故事中的杨六郎换成了杨四郎。苏有朋饰演的性格孤僻、有些离经叛道的杨四郎爱上了潘仁美的女儿、蔡琳饰演的潘语嫣,两人的爱情引发了两大豪门之间的恩怨。杨四郎最后为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假意叛变,娶了辽国公主明姬,成为了敌邦的驸马。大起大落,坎坷的人生历程,使杨四郎这个人物充满了矛盾和无奈。苏有朋在剧中演技可谓有大突破,不仅演绎了“血战金沙滩”、“四郎探母”等经典名段,在与蔡琳的爱情戏、与狄龙(杨业)、赵雅芝(佘赛花)的亲情戏中,他都拿捏的入木三分,催人泪下。在拍戏过程中,苏有朋更是几乎将自己化身成了“杨四郎”,特别是拍摄“四郎探母”一场后,他一直痛哭不止,许久无法从戏中脱离出来。

《杨门虎将》的另一亮点是由零点乐队演唱的片头曲《日落金沙滩》和孙悦演唱的《隐隐作痛》,相信都会给观众们带来惊喜。

[编辑本段]相关版本

关于《杨门虎将》的版本,除目前在中国内地电视台播放的及市面销售的光碟版本外,还有另一个版本存在。 该剧一共拍摄了35集,在港台地区播出的是‘完整版’。而目前在内地播出和作为光碟销售的均是完整版的删减版,共删了5集,都是依照广电总局的审查意见修改的。两版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版中苏有朋扮演的杨四郎最终被冷箭射死,而删减版则是杨四郎没死,并站在长城上说了一句‘我们回家了’,基本上是大团圆的结局。

当初该剧在剪辑时,初剪版本是完全按照原剧本和导演的创作意图进行的,但是在向广电总局送审时,总局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出于净化荧屏的目的,对其中部分过分缠绵的镜头要求删除;同时由于杨家将在观众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总局方面不希望大家看到一个凄惨的结局,对结尾处也提出要让苏有朋饰演的杨四郎“生”,而不能让他“死”。基于这些原因,制作方对全剧作了大量修改,重新剪辑出了一个符合要求的版本。

杨门虎将目录

主创人员

演员表

剧情简介

角色简介

主题曲

电视剧看点

相关版本

相关网址

[编辑本段]主创人员

总导演: 梁德龙

导演: 梁德龙 刘峰 王鸣

编剧: 朱历 任莎 阮小娜

文学师/顾问: 汪海林

摄影/像: 大牛 黄钦

美术(设计): 鞠录田 阚雨婷

音乐: 小哲

剪辑: 成莹

录音: 汪鹏

造型设计: 吴玲玲

化妆(设计): 曾明辉

灯光/照明(设计): 老虎 李新民

动作指导: 刘峰 刘家班

主题曲演唱: 苏有朋 孙悦 周晓鸥

主题曲作词: 文雅

主题曲作曲: 小哲 罗中旭

出品人: 赵依芳 李密

总监制: 赵依芳

总策划: 李霓 朱红梅 金炎

制片人: 李密

艺术总监/指导: 高文临

片长:30集

所属地域: 大陆

出品时间: 2004年

摄制公司: 北京天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华新影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连续剧

颜色: 彩色

[编辑本段]演员表

苏有朋饰杨延郎(杨四郎) 蔡琳饰潘语嫣 狄龙饰杨业 赵雅芝饰佘赛花

贾乃亮饰杨延昭(杨六郎) 寇振海饰潘仁美 胡静饰明姬公主 保剑锋饰杨延德(杨五郎)

林江国饰杨延平(杨大郎) 王艳饰毛小英 严琨饰杨延嗣(杨七郎) 张梓宸饰杨延广(杨二郎)

于小伟饰杨延庆(杨三郎) 牛萌萌饰柴郡主 赵强饰潘豹 张谊饰杨楚楚

沈浮饰八贤王(赵德芳) 杨超饰明德太子 王莹饰潘妃 姜鸿饰漪云

王世文饰柴王(柴宗训) 周芳饰翠儿 武晶琦饰大嫂 朱兴强饰杨洪

许守饮饰智光大师 秦川饰 辽王 车东饰张昆 赵帅饰寇准

方舟波饰宋太宗(赵匡义) 乔菲菲饰二嫂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面对内忧外患,招降北汉名将杨业(狄龙 饰) 。杨业投奔大宋后为太宗立下汗马功劳,太宗赐其天波府,威望一时。却引起 宋丞相潘仁美(寇振海 饰)觊觎。太宗于是利用两臣子间的钩心斗角来稳固自己的王位,想不到因此使得杨家儿郎杨四郎(苏有朋 饰)与潘家女儿潘语嫣(蔡琳 饰) 成了两家意气之争的牺牲品。

杨四郎英挺俊郎性格孤僻,虽受母亲佘赛花(赵雅芝 饰)呵护却屡在见识上与父亲产生冲突。机缘巧合下四郎结识了潘语嫣,两人在不知道对方身份的前提下,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却是一段注定被世仇诅咒而得不到祝福的感情。

潘仁美用尽手段想拆散语嫣和四郎,然而俩人的爱情却更坚不可摧,此时四郎失手打死了语嫣的哥哥、潘仁美唯一的儿子潘豹。两家多年来的积怨一夜爆发。潘仁美一心要让杨家家破人亡,多方设计下,杨家男人们纷纷踏上不归路。佘赛花一个个地将他们送上战场,又眼看他们一个个战死沙场连尸骨都找不回来,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妻子她几近崩溃。

四郎踏上战场,与父亲杨业一起陷入绝境,为了突破潘仁美与辽国设下的死局,杨业临死之前给四郎一个秘密任务,到辽国利用明姬公主(胡静 饰)对四郎 的感情得到关键情报。为了报杀兄杀父之仇,他忍气吞声在辽国当了卧底。明姬深爱著杨四郎,为了让杨四郎留在自己身边,硬招杨四郎为驸马。不明就里的语嫣为了救四郎披荆斩棘来到辽国之后, 看到的竟然是四郎与明姬成婚的场面。

明姬为了试探四郎对自己的忠心,当著四郎的面羞辱打语嫣,四郎为了国恨家仇,咬牙力忍,却将语嫣的心彻底伤透!四郎忍辱负重,成为所有人唾弃的叛徒,就连自己的母亲也误会了他,与四郎断绝母子关系,并向皇帝请命通缉四郎,格杀勿论。

大宋新主继位,潘仁美溃逃投奔辽国,此时埋伏在辽国的四郎终于得到了机会,在四郎的助下,六郎将第一手的资料情报以及潘仁美押回了大宋。而四郎偷取了被辽军挂在城门羞辱的杨业父子尸骨, 千里迢迢策马回故乡,一心想到的是翘首企盼爱儿归来的佘赛花和等着与爱郎团聚的潘语嫣…

「杨门虎将」的故事在炎黄子孙中流传了近千年,这是中国历史传说中最动人、最悲壮的一段,杨门家族传承着保家卫国的信念,一代又一代,为家国江山洒尽热血,慷慨赴死,前仆后继。本剧取材于世俗民众耳熟能详的杨门七虎将的故事,突出爱国情操、男儿情怀,更有缠绵悱恻的爱情,引人入胜也催人泪下……

主要演员:苏有朋饰杨四郎 蔡 琳饰潘语嫣

赵雅芝饰佘赛花 狄 龙饰杨 业

胡静饰明姬公主 寇振海饰潘仁美

严 昆饰杨七郎 贾乃亮饰杨六郎

王 艳饰毛小英 保剑锋饰杨五郎

赵 强饰潘 豹 张梓宸饰杨二郎

牛萌萌饰柴郡主 于小伟饰杨三郎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1集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北汉大将杨业不满北汉主刘祟携妻儿归顺大宋为报太宗厚待之恩率杨家将南征西讨为宋室平边疆巩国位立下汗马战功太宗册封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幷赐予天波府令杨家将威名远播杨业功绩使得朝中佞臣对之侧目同时也使成了辽人心腹大患辽人无时无刻不想要将这眼中钉除之而后快

杨四郎因儿时救六郎而受伤故而杨业只让其军营中做一名文书四郎心中虽有不甘却也不敢提出一日四郎与三郎、六郎、七郎听楚楚说潘豹又街上惹事兄弟四人来到街上潘豹不但出言不逊还意图调戏楚楚结果被四兄弟痛打一顿此时杨业赶到责备四兄弟惹事将四人带回家中畲赛花得知后想为儿子们说话却引得和杨业一场争论

潘豹前去寻找妹妹潘语嫣语嫣却不潘语嫣女扮男装捉拿*贼一路追到杨家军营四郎不明就里和语嫣比试无意中玉佩被语嫣拿走最终四郎用自己发明手语助语嫣抓住*贼

辽人蠢蠢欲动宋太宗欲征求杨业与潘仁美看法不料两人偏偏意见相左太宗只得作罢眼看两人势同水火太宗只得一方面安抚杨业另一方面私下又对潘仁美表示信任

与此同时辽国探子营也公主明姬指挥下抓紧训练

不明刺客驾马车直闯皇宫被杨业拼死拦下杨业却因此受伤朝廷上下一阵慌乱太宗欲亲去探望杨业却被潘仁美阻止太宗命潘仁美调查此事

天波府内众郎担心杨业杨业却劝慰众人自己没事为掩敌人耳目杨业强打精神教七郎练枪结果伤势加重杨四郎回到天波府得知杨业受伤颇为担心又得知潘仁美调查此事恐怕其会对杨家不利但杨业却相信太宗一定不会偏听偏信会体恤杨家忠心

而闯宫刺客原来辽国公主明姬手下漪云所派行刺失手明姬大为恼火但漪云也已经留下北汉兵器意欲嫁祸杨家将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2集

四郎正寻找玉佩正巧杨业回到军营杨业不问就里便责怪四郎对教头不敬还用所谓手语来哗众取宠于罚四郎跑步赛花得知便责怪杨业心狠要杨业撤销处罚杨业不听四郎赌气领罚通宵跑步杨业却连夜修改手语图次日四郎看见图上父亲批注才知杨业用心良苦

四郎去书院演讲却迟到巧遇语嫣被语嫣一顿调侃语嫣对四郎心存好感四郎请语嫣喝茶言语之中四郎怀疑语嫣女子两人心中揣测又借玉佩相互试探

七郎调皮想要捉弄杨业于拖着三郎去偷紫玉簪不料被楚楚撞见失手将玉簪弄断楚楚想要买一支同样玉簪弥补又遇潘豹潘豹假买玉簪想要讨好楚楚楚楚却不领情七郎以为潘豹调戏楚楚和三郎一起要打潘豹却被潘豹用紫玉簪狡胜七郎不服与潘豹打赌幷将楚楚作为赌注七郎将打擂之事告诉四郎四郎却误会

大郎与大嫂回到天波府带回不少特产三郎与七郎为了讨好楚楚一反常态互相谦让四郎却收到语嫣用手语所写信七郎一阵乱猜四郎也不点破

七郎与潘豹比武却弄得两败俱伤四郎再度与语嫣交手取得紫玉簪楚楚想起这天正赛花与杨业结婚纪念日三郎六郎忙着抬着七郎回家时恰巧被畲赛花撞见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3集

杨四郎校练场遇见一老兵老兵感激杨业让自己能军中养老但四郎却觉得军中人员老龄化对战斗力有所影响故而提出裁军建议大郎恐怕裁军引起军中慌乱觉得应该从长计议四郎却从大局着眼愿意代杨业做这个难人大郎颇受感动

杨业得知裁军大为不满老兵面前责斥四郎四郎却坚持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大郎情急之下道出其实杨业一直用自己年饷赡养老兵四郎与众老兵都大为吃惊老兵们纷纷离去四郎深感到情与理之间矛盾畲赛花开解四郎耐心讲解做人道理四郎颇受鼓舞心结顿解

七郎醒来发现比武未果于想要偷走盒子来掩饰紫玉簪之事而四郎此时已假杨业之名将紫玉簪送给赛花等七郎摸到杨业房间却被赛花撞到只得掩饰过去

杨业与老兵促膝长谈互相都颇为不舍杨业怪四郎不通人情老兵却责怪自己拖累了杨业老兵离去杨业暗自神伤此时大郎提醒杨业忽然想起结婚纪念日之事

赛花和众郎等待杨业回家吃饭七郎心里却怕事情被发现杨业将礼物送给赛花赛花当众打开盒子七郎以为事情败露心里紧张赛花从盒中拿出紫玉簪七郎才发现原来虚惊一场

四郎深感亏对老兵向杨业认错杨业却觉得当务之急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兵安顿赛花得知欲当紫玉簪作为给老兵们补偿

另一方面潘豹责怪语嫣把紫玉簪输给杨家语嫣却毫不意急着出门找四郎四郎为了裁军一事心中过意不去无意中耽误了时间等赶到时却又与语嫣失之交臂

次日四郎回到军营却发现一夜之间老兵已经走光不禁伤怀四郎主持募新兵语嫣却突然出现说要参军语嫣质问四郎为何爽约四郎俱实相告幷说潘家不好要语嫣少与潘豹来往而此时潘豹为了讨好楚楚却卖起了猪肉

语嫣参加征兵考试大获四郎赞赏四郎向杨业提出要带兵杨业却要求四郎立下军令状语嫣顺利通过考试却与男兵相处时屡缝尴尬四郎询问语嫣为何要参军语嫣却东拉西扯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4集

四郎带领新兵训练中语嫣表现出色唯独吃饭时语嫣总抢不过人四郎勉励语嫣两人共同努力但杨业却觉得四郎练兵太狠而四郎却说自己练兵不希望旁人插手杨业无奈

潘豹得知语嫣去当兵心疼妹妹大说杨家不好语嫣却要求潘豹潘仁美面前给自己打掩护要潘豹保密自己行踪潘豹只得答应

语嫣回到兵营四郎给送来伤药幷告诉语嫣接下去训练会更精彩语嫣不以为然夜里化妆成蒙面人四郎考验新兵语嫣身份差点暴露四郎却浑然不知还夸奖语嫣警觉语嫣有气却无处可撒

楚楚与七郎上街发现百姓对楚楚出奇地热情后来两人才发现原来潘豹挂出楚楚画像花钱让百姓讨好楚楚七郎要潘豹摘下画像不料却被潘豹打伤七郎不服气要楚楚回家自己却去找三郎帮忙三郎正练兵七郎却让带着兵去帮自己教训潘豹结果杨家军和潘豹等城门展开了一场混战杨业随后赶到怒斥二子幷当众处罚两人

四郎去找语嫣语嫣还为前事生气四郎对语嫣讲起自己儿时故事语嫣颇有感触此时潘仁美突然来到兵营语嫣只得想办法避过

语嫣无意间看见四郎洗澡不由心跳加速失足与四郎撞到一起四郎让语嫣洗澡语嫣勉强答应不料洗澡时却被大郎发现大郎责问四郎为何带女人进军营四郎辨说没有弄得大郎也一头雾水随后三郎和七郎得知觉得四郎和语嫣有所暧昧一时间军营里传得沸沸扬扬

四郎教语嫣兵法七郎说语嫣潘豹派来奸细暗地里让三郎跟踪语嫣不料三郎反被语嫣戏弄七郎回想语嫣往日种种表现觉得语嫣女人四郎心中也开始怀疑

三郎吃了语嫣亏正和七郎忿忿不平没想到们谈话又被杨业听见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第5集

四郎请语嫣喝酒四郎借着酒力对语嫣表白语嫣连忙借口掩饰两人直喝到酩酊而归没想到刚回到军营正巧遇上杨业杨业一反常态幷未惩罚两人可四郎离开后杨业却突然出手揭穿语嫣女子身份幷要求语嫣离开军营次日四郎找不到语嫣杨业佯装不知四郎若有所失魂不守舍

语嫣回到家中也闷闷不乐潘豹便拉去打猎潘豹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将语嫣逗乐可语嫣心中仍旧放不下四郎

四郎练兵心不焉忽然想起语嫣说妹妹喜欢去看皮影戏四郎来到皮影戏摊前发现正语嫣演和自己故事四郎存心逗语嫣让语嫣自表身份语嫣高兴之际四郎却对其女扮男装之事认真起来幷要语嫣归还玉佩语嫣生气两人不欢而散

回到军营四郎发现语嫣还给却一块女子玉佩突然杨业来找四郎四郎慌忙中随手将玉佩藏一旁不料却被兵士拿走

四郎始终放不下语嫣再去书院寻找却又落空四郎情急之下贴出捉拿逃兵告示寻找语嫣语嫣看见却大为生气

军营中杨业发现有士兵拿着一块玉佩聚赌四郎认出正语嫣送给自己玉佩但却不愿对杨业说明真相杨业不得不连四郎一同处罚杨业探望四郎四郎仍赌气杨业只得留下伤药和玉佩四郎心中不免惆怅

潘豹约楚楚看戏楚楚欣然赴约潘豹大费周章向楚楚求婚被楚楚拒绝三郎十分失落与七郎去酒店买醉楚楚想要离开杨家三郎酒醉向楚楚表白

语嫣遛进军营探望四郎四郎假作与语嫣调情趁机拿回玉佩语嫣赌气四郎借着解释玉佩来历向语嫣求婚语嫣却心存顾虑没有答应四郎让语嫣考虑清楚之后再给自己答复两人定下深潭之约

翠儿向潘仁美告发语嫣之事潘仁美不准语嫣出门潘豹帮着语嫣引开翠儿让语嫣出门但仍被翠儿发现

七郎追问四郎语嫣之事四郎不愿说七郎决定自己查个清楚七郎跟踪四郎深谭发现四郎与语嫣相会七郎兴奋之余撞见翠儿翠儿误以为七郎便语嫣所见之人得意而归七郎又要拉三郎去看热闹不想被杨业发现

[编辑本段]角色简介

杨家众将:杨四郎. 佘赛花.杨业.七郎.六郎.五郎.三郎.二郎. 杨大郎.杨洪

与杨家众将结缘的女子:潘语嫣. 明姬公主. 毛小英.柴郡主. 杨楚楚. 漪云.

与杨家抗冲的潘家人物 : 潘仁美. 潘豹. 潘妃.

辽国人物:明德太子. 辽国主.

朝中人物: 宋太宗. 柴王. 八贤王.

其他人物 : 智光大师. 郑春兰.

杨延朗[四郎] (苏有朋 饰)

年约二十四,天生俊朗,美男子之誉早已传遍京师,是众少女心里的理想郎君,幼年体弱,性格叛逆,常有洞烛先机之自我主张,在父亲杨业眼里总觉他离经叛道,实质他才情武艺自成一格。父亲对他的不认同、母亲和心上人潘语嫣后来对他的不谅解,他都能往大处著想而忍辱负重,一生背负的屈辱非人能忍…

潘语嫣( 蔡琳 饰)

二十出头,出身官宦世家,她的父亲潘仁美与哥哥潘豹在众乡亲眼里都是鱼肉乡民的奸佞人物,独潘语嫣出污泥而不染,而且心中充满正义敢爱敢恨,是个清纯可爱的女子。 语嫣爱上了家族世仇杨业的四子-杨延郎,一个她此生最不该爱上的男人,这段爱情注定不会被家族接受…

佘赛花( 赵雅芝 饰)

年约五十,杨业之妻。武功高,有谋略,个性包容,懂权宜,处事收放自如,沉默时不怒而威,嬉戏时慈和可亲,常为大局及子女著想,也能摆脱常规,是众儿女眼中的护身符,也是杨业及子女间的桥梁。夫妻虽情深,但因处事手法不同而时有顶撞,而到最后皆能同心面对…

杨业(狄龙 饰)

年约五十多,军事奇才,在他的带领下各个儿子都优秀出众,他对儿子严苛,要求甚高,儿子们对他又敬又畏,杨业有命,莫敢不从。正直敢言,不畏权势的个性,也令他树立了不少敌人,尤以宰相潘仁美为甚,就在杨业的隐忍中,潘仁美变本加厉,导致杨家数子战死,杨业兵困…

潘仁美( 寇振海 饰)

五十多岁,宋初国宰,有权谋,有才干,可惜好弄权结党,心胸狭窄,多疑且记恨,不忿杨家功大,得太宗恩宠,兼得朝中群臣爱戴,恐其有朝一日,动摇己位,遂先下手为强,初只欲拑制杨家,但两家越闹越不和,仁美对杨家恨意也越见加深,最后竟是不择手段,必得除杨家而后快…

明姬公主( 胡静 饰)

二十多岁,主理辽国探子营,天资聪敏,最善用刑,具政治野心,,行军调将不逊男儿,甚得父亲所喜,军将怕她比怕其父兄更甚,她却以此为荣,常欲与兄长争长短,度致兄妹间每多不和,自视甚高的她一次为四郎所救,被其气质及俊貌所迷,从此不能自拔,进退失据…

毛小英( 王艳饰)

二十出头,山寨少主,出身草莽,狂野泼辣,敢爱敢恨,最恨高官财主,最爱好打不平之士,所以甫见三郎为自己出头,即已心折,誓要赢得个郎心,不惜虏劫之以迫其成婚,令本已有女性恐惧症的三郎退避三舍。无大权谋,却有满腹打家劫舍、骗财逃逸之术,善用刀斧,为人讲义气。

杨延嗣[七郎] (严琨 饰)

年约十八、九,性格活跳可爱没心机,富冒险精神,总是探求新鲜刺激的事物,处事少理后果,时常为众兄弟添上不少麻烦,但同时亦添上不少欢乐。在杨家最受宠…

杨延昭[六郎] (贾乃亮 饰)

年约二十,天资较平庸,温驯忠直,带点鲁钝,但处事却专心一意,勤奋自强,是杨门七子里唯一幸存者。善解人意,能与各兄弟保持良好关系,亦最得父母宠爱,他沉迷武功,希望能改善杨家枪法,光大门楣…

杨延德[五郎] ( 保剑锋 饰)

年约二十二,武功在七子之上,却不喜欢战争,天生慈悲心肠,一心向佛,浸*于学武中,大有宗师风范,从不近女色,以为一生与女子无缘,心无半点杂乱,无奈竟陷在苦恋中…

杨延庆[三郎] ( 于小伟 饰)

年约二十五,为人鲁莽,心里总是怀着「抱打不平」四字,故京师里的恶人闻得他的名字也退避三舍,唯一天敌便是女性,她对女性总是无法可施,任人鱼肉…

杨延广[二郎]( 张梓宸 饰)

年约二十八,为人心思缜密,饱读兵书,是天生的谋略家,亦是众人的军师,诗文也了得,为自己曾以一篇情诗而赢得美人心而自傲,常出口成文…

杨延平[大郎]( 林江国 饰)

年约三十,为七子之首,老成持重,故得父母信赖,父母不在家之时,杨延平便会长子作父,训导众弟,绝不徇私,众弟有错,便会照直向父母禀报,故众弟们对其甚是敬畏。但众弟们有难之时,他亦会挺身而出,绝不迟疑…

柴郡主(文意)( 牛萌萌 饰)

二十出头,生在皇族之家,自小习武又好动,懂易容之术,是个不折不扣的奇女子,认识六郎后,心仪之,但对其拘泥鲁钝,却是又爱又恨,众媳妇中,以她与赛花性情最是相投…

潘豹( 赵强 饰)

二十有五,仁美之子,貌俊美,气焰嚣张,为人阴险不留情,更甚于仁美,唯一还算有人性的,就是对妹妹语嫣怜惜疼爱。见杨楚楚貌美,以为是普通民女,强抢之,因而使得两家人弩拔弓张,最后死于杨家兄弟之手…

杨楚楚( 张谊 饰)

约十八九岁,本性怯懦,事事顺人意,心中也只为别人著想,为别人而活,尽得杨业赛花的怜爱,也得众男孩们的呵护。与七郎是天生一对的欢喜冤家…

漪云( 姜鸿 饰)

二十多岁,本为孤儿,自少受训于探子营,精于用毒,最能杀人于无形。不知情义为何物,接触五郎及杨家众人后,才惊觉人间有情,最后为杨家牺牲。

杨洪( 朱兴犟 饰)

年约五十,杨家忠仆,由北汉时已跟随杨业,直到大宋,虽为仆人,杨业却视之为好友,在杨家地位俨如管家,主理杨家生活上大小事宜。有女楚楚,看中三郎必成大器,不自觉将楚楚向其推销,为女儿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明德太子( 杨超 饰)

三十多岁,辽国太子,明姬之兄,才华逊于其妹,由于未得父亲的宠信,对明姬甚是妒恨,加上明姬的咄咄迫人,更令他除之而后快。

柴王(柴宗训)( 王世文 饰)

柴郡主之父,世袭王侯,严明公正。忠良之后,与杨家关系良好,长年镇守南方,后调回京,成为杨家在朝中一大助力。

宋太宗( 方舟波 饰)

五十多岁,立志做个好皇帝,尽量做到公正严明,无奈性好猜疑,表面对杨家的忠诚甚表信任,但又忌于仁美的权势,常以权术平冲朝中这两股势力,在这计算及摇摆间,常对杨家造成不利影响…

辽王( 秦川 饰)

五十多岁,对外威严,对子女慈和,在宋室而言,他野心甚大,是宋室最大敌人,但于辽国而言,诚然是位名君,可惜在临危时常犹疑不决,为明德明姬所左右。

八贤王(赵德芳)( 沈浮 饰)

大义凛然,无畏无惧,举国尊敬。与杨家友好。

智光大师( 许守饮 饰)

六十岁,居于五台山的高僧,看透世情,参透因果,以渡化众生为己任,武功深不可测,预见杨家所遭种种劫难,不惜泄露天机,将「七子去六子回」这忏语告知赛花,惜是祸躲不过,杨家始终也难逃劫数,最后只得渡化五郎,成其归佛,乃五郎佛学及武功上的师父。

潘妃( 王莹 饰)

约廿七、八岁,潘家长女,太宗妃子,貌美,善解人意,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二八年华已入宫待候,甚得宠爱,有着父亲弟弟好争权位的手段,在宫中连群结党,外表柔弱,男人见之无不怜惜,但心思缜密,笑里藏刀。

郑春兰

四十来岁,山寨女寨主,屠狗一辈咀面,暴烈如牛,大声大气,体形肥胖,看上去只觉其是市井妇人,谁知在寨中位高权重,名望胜过一众山寨豪杰,皆因承袭其夫威望及志向,以劫富济贫,杀贪官,助小民为己任,甚具义气,处事决断,面对大义可以轻生死,是个名符其实的女中豪杰。深疼女儿,为其婚事担忧,面对女儿,另有一番母性慈爱。

[编辑本段]主题曲

片头曲 日落金沙滩 〔国语〕

作词:文雅

作曲:小哲

演唱:周晓鸥

歌词 :

风舞狂沙

血溅夕阳

战鼓震天敲响

梦回故乡

泪洒月光

别笑我痴狂

兄弟情义重儿女情长

我们是迎风站立的枪

江南烟雨遥

大漠狼烟嗥

用我的生命

换山河永远的笑

恩怨若如刀

爱恨若难了

用我的生命

能不能一笔勾销

我们挺起胸膛

我们挺起胸膛

片尾曲 隐隐作痛 〔国语〕

作词:文雅

作曲:小哲

演唱:孙悦

歌词 :

你别说了我都能懂

你有你的言不由衷

离别的方式很多种

你要怎样你来掌控

心在隐隐作痛

泪在蠢蠢欲动

如果没有你

这一颗心

要它作什么用 没有用

心在隐隐作痛

泪在蠢蠢欲动

从此你是你

而我是我

用最后一秒钟 说珍重

说珍重

心在隐隐作痛

喔…

说明: 该曲是前十五集的片尾曲。

片尾曲 你可以不懂 〔国语〕

作词:文雅

作曲:罗中旭

演唱:苏有朋

歌词 :

风可以不懂云的漂泊

沙可以不懂海的辽阔

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

不是每段爱都一定有结果

烟可以不懂手的寂寞

酒可以不懂喉的寄托

泪可以不懂眼的脆弱

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快乐

坐在回忆的夜班车

慢慢将往事勾勒

最后放下所有的爱恨纠葛

终于确定一个人过

你可以不懂我的选择

你也可以不懂我的难过

你可以不懂我的沉默

不是每种痛都一定要诉说

说明: 该曲是后十五集的片尾曲。

[编辑本段]电视剧看点

由“华新影视”和北京“天中文化”联手制作的的30集大型古装侠义爱情剧《杨门虎将》不仅有红遍华人世界的人气偶像苏有朋、韩剧《爱上女主播》的甜姊儿蔡琳,更有实力派大腕赵雅芝、狄龙、口碑与票房兼具的王艳、寇振海、胡静、保剑锋、于小伟、严琨、牛萌萌等担纲,值得一提的是《杨门虎将》不是观众印象中的历史剧,除了故事架构不变之外,它是一部更偏重爱情、亲情、友情的古装侠义爱情剧。

虽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杨门虎将》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切入点。主角由传统故事中的杨六郎换成了杨四郎。苏有朋饰演的性格孤僻、有些离经叛道的杨四郎爱上了潘仁美的女儿、蔡琳饰演的潘语嫣,两人的爱情引发了两大豪门之间的恩怨。杨四郎最后为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假意叛变,娶了辽国公主明姬,成为了敌邦的驸马。大起大落,坎坷的人生历程,使杨四郎这个人物充满了矛盾和无奈。苏有朋在剧中演技可谓有大突破,不仅演绎了“血战金沙滩”、“四郎探母”等经典名段,在与蔡琳的爱情戏、与狄龙(杨业)、赵雅芝(佘赛花)的亲情戏中,他都拿捏的入木三分,催人泪下。在拍戏过程中,苏有朋更是几乎将自己化身成了“杨四郎”,特别是拍摄“四郎探母”一场后,他一直痛哭不止,许久无法从戏中脱离出来。

《杨门虎将》的另一亮点是由零点乐队演唱的片头曲《日落金沙滩》和孙悦演唱的《隐隐作痛》,相信都会给观众们带来惊喜。

[编辑本段]相关版本

关于《杨门虎将》的版本,除目前在中国内地电视台播放的及市面销售的光碟版本外,还有另一个版本存在。 该剧一共拍摄了35集,在港台地区播出的是‘完整版’。而目前在内地播出和作为光碟销售的均是完整版的删减版,共删了5集,都是依照广电总局的审查意见修改的。两版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版中苏有朋扮演的杨四郎最终被冷箭射死,而删减版则是杨四郎没死,并站在长城上说了一句‘我们回家了’,基本上是大团圆的结局。

当初该剧在剪辑时,初剪版本是完全按照原剧本和导演的创作意图进行的,但是在向广电总局送审时,总局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出于净化荧屏的目的,对其中部分过分缠绵的镜头要求删除;同时由于杨家将在观众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总局方面不希望大家看到一个凄惨的结局,对结尾处也提出要让苏有朋饰演的杨四郎“生”,而不能让他“死”。基于这些原因,制作方对全剧作了大量修改,重新剪辑出了一个符合要求的版本。

三世纪的诗坛劲军——谈南宋江湖诗派

作者:张宏生

--------------------------------------------------------------------------------

南宋时代的江湖诗派,是一个以当时的江湖游士为主体的诗人群体。属于这一诗派的江湖游士,是由下层知识分子构成的社会阶层。江湖诗派的出现,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江湖诗派大约兴起于13世纪初叶,即南宋中期。当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风开始衰落,代表着南宋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也相继谢世。一向热闹的诗坛,开始寂寞起来。最早打破这种寂寞的是“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寒砧注:徐照,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徐玑,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亦称灵芝,号天乐。四人同为南宋永嘉(今温州)人,因其字号中皆有灵字,人称“永嘉四灵”。这四位永嘉诗人,在大儒叶适的揄扬、鼓励下,提倡姚、贾寒砧注:贾岛、姚合,诗以境界狭仄而语言工巧为特点,世称“姚贾”,反对“江西”,为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四灵”的创作,受到了同时一大批江湖诗人的推崇和效法。宝庆元年(1225),钱塘书肆陈起把以当时江湖诗人的作品为主体的一些诗作汇辑起来,刻成《江湖集》,客观上总结了宝庆前江湖诗歌的创作成果。在他的周围,吸引了一批江湖诗人,进一步促进了江湖诗风的普及。而在江湖诗人不断扩展活动规模之时,更出现了一位领袖人物——刘克庄。在江湖诗人中,刘克庄不仅创作成就最高,而且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创作理论。他喜欢指导青年,奖掖后进,因而受到许多人的追随。同时,他又不满足于对“四灵”亦步亦趋,而是带动一批江湖诗人,开拓创作领域,使得江湖诗风不断得到了深化。这样,以“四灵”为先驱,以陈起为声气联络,以刘克庄为领袖的江湖诗派,便正式以一个群体的面目出现,成为笼罩南宋中后期诗坛的主要力量。

江湖诗派的成员,计有138人之多。这样一大批诗人,是在宋代的政治、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文化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背景中产生出来的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在文化史上,也常被称为江湖游士或江湖谒客。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十三《跋玉融林鏻诗》说:“今世之诗盛矣,不用之场屋,而用之江湖,至有以为游谒之具者。少则成卷,多则成集,长而序,短而跋。虽其间诸老亦有密寓箴讽者,而人人不自觉。”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评戴复古《寄寻梅》说:“庆元、嘉定以来,乃有诗人为谒客。龙洲刘过改之之徒,不一其人,石屏亦其一也。相率成风,至不务举子业。干求一二要路之书为介,谓之‘阔匾’,副以诗篇,动获数千缗以至万缗。如壶山宋谦父自逊,一谒贾似道,获楮币二十万缗,以造华居是也。钱塘湖山,此曹什佰为群。”赵文《青山集·诗人堂记》说:“近世士……为诗者益众。……夷考其人,衣冠之不改化者鲜矣。其幸而未至改化,葛巾野服,萧然处士之容,而不以之望尘于城东车马队之间者,鲜矣,”从这些出自晚宋或宋元之际作家之手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谒客已形成了一个较广泛的群体;其二,谒客的主要干谒手段是诗;其三,行谒的主要对象是达官权贵;其四,行谒的目的是求乞钱财。所有这些,构成了江湖谒客的基本特征。对此,以往的学者每认为反映了这些文人人品之卑污;而换一个角度看,实则也反映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发展到宋代尤其是南宋所发生的变化。

仕与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两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自魏晋以来,这两种方式实际上已经并行不悖,不再存在什么矛盾了,王康琚提出的“大隐隐陵薮,小隐隐朝市”(《反招隐诗》),就为那些真正的或号称为市朝形迹、山林心肠的文人找到了最好的依托,从此可以堂而皇之的出仕,而不必有任何心理障碍了。但南宋江湖谒客游谒权门,丐私书,求俸余,既不愿走科举之道,也不愿枯守山林,从而成为一个既非“大隐”,也非“小隐”的非官非隐的群体的现象,使得这一传统发生了倾斜。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一生都在漫游江湖,行谒贵门,追求物质享受是他们主要的甚至是全部的生活内容。这种情形,反映出日渐发达的商品经济对读书人的影响。如果与许多反映市民意识的话本小说中鼓吹发财致富,追逐物质享受的描写比观,真是若合符契。再者,江湖谒客以诗游谒江湖,靠投献诗作来换得达官贵人的资助,使得原来被孔子认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诗变成了具体的谋生手段,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变化。它意味着诗歌由对政治的依附,转为兼对经济的依附;诗歌在客观上进入了市场,也就出现了诗人有作为一个职业而独立存在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的传播可以经过艺术市场的中介来实现,受到艺术市场的价值规律的支配,来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艺术的商品化,便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表现独立人格的前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应该对这一现象所出现的意义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对其商品化的不充分性和相应出现的弊病也应该有所认识。

江湖诗派的出现尽管在文学上有着种种必然性,但其中书商陈起(字宗之,号芸居)的作用明显是极其重要的。就其出版活动而言,他刊刻了许多中晚唐诗人的集子,不仅迎合了当时盛行的晚唐诗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他的贡献更主要地表现在通过开书铺与江湖诗人的联系上。

首先,他为同时江湖诗人刊诗,常常兼有选家的身分。黄文雷《看云小集》自序说:“芸居见索,倒箧出之,料简仅止此。自《昭君曲》而上,盖经先生印正云。”许棐《梅屋四稿》自跋说:“甲辰一春诗,诗共四、五十篇,录求芸居吟友即可。”张至龙《雪林删余》自序说:“予自髫龀癖吟,所积稿四十年,凡删改者数四。比承芸居先生又为摘为小编,特不过十四之一耳。……予遂再浼芸居先生就摘稿中拈出律绝各数首,名曰《删余》。”陈起将这三位诗人的作品选为小集,当然带有使其易售的目的,但也不可否认,其中还有艺术上的考虑。陈起的审美观即对晚唐诗的偏嗜,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他对所刊之书的选择。由于陈起为江湖诗人刊诗是常见而且多见的,因此,他的影响便自然反映在其中。

其次,他往往直接向诗人索诗,有类于现在出版社的组稿。黄文雷的例子已见上。又如危稹《巽斋小集·赠书肆陈解元》二首之一说:“巽斋幸自少人知,饭饱官闲睡转宜。刚被旁人去饶舌,刺桐花下客求诗。”赵师秀《清苑斋诗集·赠陈宗之》说:“每留名士饮,屡索老夫吟。”这说明陈起经常关注着同时江湖诗人的创作情况,并与他们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江湖诗人作为陈宅书铺的基本作者队伍,其创作自然得到了陈起的鼓励和扶持。

第三,陈起的书铺是当时江湖诗人的一个活动中心。在他这里可以借到书,如张弋《秋江烟草·夏日从陈宗之借书偶成》:“案上书堆满,多应借得归。”赵师秀《清苑斋诗集·赠陈宗之》:“最感书烧尽,时容借检寻。”这样,他的书铺便兼有了图书馆的性质。另外,对一些无力购书的贫士,他还赠送书籍,允许他们赊书。如许棐《梅屋四稿·陈宗之叠寄书籍小诗为谢》:“君有新刊须寄我,我逢佳处必思君。”黄简《秋怀寄陈宗之》:“惭愧陈征士,赊书不问金。”这样,他的书铺就并不完全是商业性经营;而一大群江湖诗人聚集在他的周围,也不完全是功利性交往。题为陈起所编的《南宋六十家小集》,60位诗人中,有18位和他有唱酬,足见他在当时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当然,最能反映出陈起的影响的,是他在宝庆元年(1225)所刊刻的《江湖集》。 这部主要收录当时江湖诗人作品的集子,标志着江湖诗派开始左右诗坛,管领一代风骚。书一刊出,即引起很大反响。当时名家韩淲写诗赞云:“雕残沈谢陶居首,披剥韦陈杜不卑。谁把中兴后收拾?自应江左久参差。”《〈江湖集〉钱塘刊近人诗》)应该说,江湖诗人能够作为一个群体在诗坛上出现,陈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流派的产生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但以一个书商之力就能促使一个流派的形成,却还是不多见的。尽管后世书商并没有像陈起那样与一个文学流派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但他们的作用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明、清两代,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其间书商的活动往往起了迎合或推动作用。如明代嘉靖年间,翻刻旧籍之风甚盛,显然与复古运动有关;清代乾嘉之际的刻书业,似乎与乾嘉学派的出现互相配合;一直到现代,茅盾、叶圣陶等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等刊物,郭沫若、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主编《创造》诸刊,在当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两个组织后来形成两个流派,当与他们的出版活动不无关系。站在整个学术文化史的高度,反观陈起的诸项活动,就更能看出其独特意义了。

在诗歌主题上,江湖诗派也有自己的特色。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来。一是对于江湖诗中的政治现实内容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不能像过去有些学者那样,不加分析地就说这个流派“在内容上琐屑、细碎,不敢接触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在收诗5340首的《南宋六十家小集》中,体现忧国忧民之怀即具有政治内涵的诗便有180首以上。而通过具体考察,我们发现,当时所有的与国家安危有关的重大时事,在江湖诗人的作品中几乎都有反映。如赵汝鐩《野谷诗稿》卷二《古剑歌》、黄大受《露香拾稿·老寋行》、毛珝《吾竹小稿·甲午江行》等,或借写“开禧北伐”,表示对恢复大业的期待;或写四川宣抚副使吴曦的叛变给南宋政权造成的危害;或对宋蒙联合灭金发表自己的见解,无不浸透着深刻的现实感。江湖诗人揭露南宋租赋之重,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写得比较出色。如赵汝鐩的《耕织叹二首》,将农民生活的悲惨与统治阶级的剥削加以对比,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被钱钟书先生评为“是把这个不合理现象(即劳者不获,获者不劳)写得最畅达的宋代诗篇”(《宋诗选注》)。其实,放在整个古代诗歌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完全可以说,这类作品是南宋政治社会的形象的反映。二是应该看到江湖诗人对于羁旅生涯的体验有着独到之处。如我们所熟知,古人的乡土观念很重,他们向往安宁,留恋故土,对于行役有着本能的排斥。但是,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都有不容自由选择的情况,人们由于种种需求,不得不离乡背井,跋涉风尘。于是,乡愁羁恨便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永恒的主题。但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人身上,感受的层次和表现的方式都有不同。拿江湖诗人和南渡诗人比较,后者虽然也写乡愁羁恨,但总是同时含蕴着国难的内涵。在他们的羁旅诗中,我们较难找到对个人生活的精心刻画。深沉的感喟冲淡了他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内省,导致了他们对乡愁羁恨的粗线条勾勒。江湖诗人则不然,行役的生活方式虽然是他们为改善自己的处境所作的选择,但这条道路也往往导向不可知的未来。因此,自然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使他们加倍的敏感;而客路的艰难,羁旅的悲苦,更使他们有着入微的感受。这样,在他们的笔下,飘泊的生活往往更带有纪实性,表现得更加切近,更加细腻。比如说,他们的作品中总爱写清晨和深夜,因为这两段时间对他们的心灵刺激特别深。又比如说,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友谊题材,也与他们飘泊在外的心灵感受有关。所有这些,都反映出这个群体的独特之处。

江湖诗从整体上来说,艺术水准是不高的。但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作为那个特定群体的心灵活动,却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对于江湖诗,前人经常加以讥评的,一是“小”,二是“粗”,三是“俗”。如果不戴有色眼睛,这能否理解为一种不同于前人的审美情趣呢?这就要涉及江湖诗人的审美情趣。首先,江湖诗中有一种纤巧之美,包括小、巧、纤、细四个方面。江湖诗的气象确实小,体制也小,但这并不一定是他们的失败之处。生活是多侧面的,文学作为表现生活的一种手段,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峻岭奇峰固然壮观,小桥流水也同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江湖诗人不擅大篇,只能说明他们的才力较小和爱好较偏,因而未能全面地掌握各种体裁。况且,他们之所以能够领数十年风骚,恐怕也与此不无关系。相反,如果他们抹杀了自己的这一特点,强不能以为能,则等待着他们的只有失败。其次,江湖诗中有一种真率之美,具体表现为真率放任,无所拘检,特别是在对个人欲望的表白上,几乎毫无遮掩。如危稙《上隆兴赵帅》和刘过《上袁文昌知平江》诸诗,都是如此。这种感情形态对诗风有着一定的影响。江湖诗往往或一气呵成,不假修饰;或在近体诗中多用流水对和复辞对仗,都与此有关。第三,江湖诗中有一种平俗之美。这是因为江湖诗人低下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的生活与一般市民较为接近,能够观察到市民阶层的生活层面,也能够体味到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先说题材。在江湖诗中,或写书商卖书,如陈起《〈史记〉送后村刘秘监兼致欲见之悰》;或写村儿学字,如宋伯仁《嘲不识字》; 或写乡人接客,如危稹《接客篇》;或写塑偶求子,如许棐《泥孩儿》,都是前人不写或少写的。再说表现手法。江湖诗在情感上是露而尽,在描写上是切而近,在对仗上是工而巧,固不待言。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江湖诗中句意求熟的倾向。江湖诗或字句陈熟,或命意凡熟,影响了其创造性。如徐玑《山居》中“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二句,不失清新,实则出自杜甫《水槛遣心》“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朱继芳《听雪》:“瓦沟初瑟瑟,隐几坐虚日。良久却无声,门前深几尺。”也还不错,但句意则全自陶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来。陈陈相因,缺乏新意,当然是不值得称赏的。但是,江湖诗人迹近市民,而江湖诗歌亦在市民中很有市场。当时的市民阶层虽已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受其身分和地位的制约,不可能太博学,也不可能大量地接触前代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看,江湖诗人的创作,在文学史上固然是熟句、熟意,但对那些具体的读者来说,却仍然能够引起新的感受。因此,我们不妨把江湖诗人的许多作品,视为古代若干优秀作品在较低层次上的再现,因而这些诗虽无很高的审美价值,却仍然被许多人所接受,甚至喜爱。

江湖诗派是宋代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活动时间也很长,达半个多世纪,而且是当时诗坛的主要力量。对于这个流派,还有许多问题,如江湖诗祸、诗派成员的共性与个性以及他们的时空观念等,也都是饶有意味的。限于篇幅,这里不可能全都涉及。有兴趣的读者,请参看拙著《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1月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465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